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32)
2023(18684)
2022(15700)
2021(14344)
2020(11884)
2019(27000)
2018(26962)
2017(51683)
2016(27998)
2015(31506)
2014(31596)
2013(31315)
2012(29217)
2011(26516)
2010(26590)
2009(24484)
2008(23682)
2007(20885)
2006(18786)
2005(17050)
作者
(81610)
(67732)
(67193)
(64241)
(43494)
(32418)
(30462)
(26472)
(25994)
(24315)
(23067)
(23049)
(21793)
(21493)
(20951)
(20694)
(20005)
(19679)
(19431)
(19353)
(16930)
(16739)
(16399)
(15579)
(15229)
(15143)
(14979)
(14868)
(13647)
(13268)
学科
(133174)
经济(133040)
管理(77725)
(73519)
(57961)
企业(57961)
方法(50652)
数学(43848)
数学方法(43452)
中国(37602)
(34551)
地方(33867)
业经(28848)
(26830)
(26573)
农业(23746)
(21887)
(20768)
贸易(20751)
(19929)
环境(19566)
(19085)
金融(19082)
(18940)
银行(18898)
理论(18874)
(18380)
(18172)
地方经济(18119)
技术(17897)
机构
大学(401494)
学院(399477)
(168026)
经济(164366)
管理(154493)
研究(141582)
理学(132433)
理学院(130897)
管理学(128787)
管理学院(128061)
中国(105880)
(87058)
科学(85475)
(75354)
(71105)
(64635)
研究所(64241)
中心(63359)
(60698)
财经(59741)
业大(57709)
北京(55569)
(55264)
师范(54784)
(54212)
(51602)
经济学(51240)
农业(49939)
(49170)
经济学院(45857)
基金
项目(267325)
科学(210454)
研究(197725)
基金(192845)
(167041)
国家(165614)
科学基金(142488)
社会(125973)
社会科(119298)
社会科学(119267)
(104862)
基金项目(102393)
自然(90662)
教育(90164)
自然科(88528)
自然科学(88510)
(87343)
自然科学基金(86907)
编号(80767)
资助(78814)
成果(65809)
(60550)
重点(59766)
(58659)
课题(56379)
(54847)
国家社会(51773)
创新(51230)
教育部(50579)
科研(50063)
期刊
(195349)
经济(195349)
研究(126009)
中国(82903)
学报(60705)
(59640)
管理(58147)
科学(57009)
(55569)
教育(46635)
大学(46266)
学学(43187)
农业(40912)
(38353)
金融(38353)
技术(35908)
经济研究(31230)
业经(31072)
财经(29701)
问题(26490)
(25517)
图书(22062)
(21298)
技术经济(20590)
理论(18906)
现代(18739)
(18567)
科技(18476)
资源(18416)
商业(17822)
共检索到613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西琴  何芬  高吉喜  
本文采用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协调度的概念,建立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二者的协调度测度模型,以四川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以来四川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00年以前为不协调阶段,协调度为负值;2000年后进入协调时期,协调度为正值,同时表现出空间差异,2005年全省各市(州)分别属于五种协调类型,成都市和攀枝花市的协调度较高,其他大部分地区协调度较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阳  岳正华  
本文通过构建评价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四川省2000~2008年城乡统筹发展11项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测算了四川省城乡统筹度,结果表明:长期以来,四川省城乡发展处于失衡状态,但在政府"三农"政策支持下,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尤其是2007年以后,四川省加大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城乡协调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罗瑶  
探究了商品市场发展和城镇化发展之间存在的内在作用机理,并通过建立耦合模型,利用四川省1999—2011年的数据分析,认为四川省商品市场与城镇化存在一定的耦合性,但是一些年份存在不协调的情况。根据分析提出了协调好西部地区商品市场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合理分配城镇资源,完善西部城镇商品市场体系,进一步促进商品市场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具体建议,为西部地区制定相关政策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课题组  刘玉琼  
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是以乡村为载体、资源为依托、以人为本,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新型的乡村发展路径。其路径内涵丰富,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内江市作为欠发达地区,应从农村实际出发,搞好统筹规划;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续岩  户佐安  邹正丰  
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的协调发展能够提升物资的流通效率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基于低碳经济和系统耦合理论,构建四川省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耦合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物流产业与经济低碳化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两者的协调发展程度,得出目前四川省物流、经济低碳化系统整体处于中等协调的状态,经济低碳化与物流系统发展基本同步的结论。以此为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政府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四川省的经济运行效率,实现物流产业与低碳经济高度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丽英  刘雨坤  
经济发展必然会消耗大量资源,给自然与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本文使用2010—2020年四川省21个市州的面板数据,测度了经济、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GM(1,N)模型分析了四川省及市州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现状、时空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10—2020年间经济、资源、环境系统间为高水平耦合状态,经济发展是主要原因;(2)耦合度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多数地区耦合度水平平稳上升,个别地区波动较大;(3)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呈现出阶段性波动特征;(4)各市州耦合协调水平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5)协调水平主要呈现中高东低的态势,区域间协调联动机制尚未形成;(6)协调发展驱动力相对较弱,主要受制于产业结构、企业发展、资源配置及环境质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军生  张晓棠  宋元梁  
文章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建立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度——协调发展水平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对1978年以来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得出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到2003年尚处于中低水平的结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玉坤  白云升  洪舒蔓  
基于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了2005—2019年四川省18个地级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同时,构建动力因素模型,分析影响耦合协调度的动力因素。结果显示:2005—2019年,四川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水平大幅提升,但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成都"一市独大"现象严重,多数城市属于城市化滞后型。耦合协调度时空变化呈现不均衡状态,多数城市处于基本协调阶段,呈由成都向外围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与集聚特征。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政府动力和内源动力,对国外循环的依赖度较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解洪  
近年来, 四川按照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 抓住城乡二元结构这一突出矛盾, 把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作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兴华  
[目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素。文章分别构建能充分反映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指标,来研究农业生态旅游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方法]选取2008—2016年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耦合模型,评价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及其综合发展水平,最终探究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水平2008—2016年基本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不同程度变化的态势。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的耦合度从2008—2016年,经历了从严重失调到轻度失调再到濒临失调,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从低度协调到中度失调,协调作用由弱到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整体协调性较差。[结论]该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地区优势,积极打造当地农业生态旅游品牌,也要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优势资源的开发,改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农业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度向更高的等级发展。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弓宪文  
应用协同理论构建了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城市化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内涵,建立了协调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赋权,并以重庆2000-2011年间的数据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内重庆市城市化和物流业两个子系统的有序度持续交替上升,推动了复合系统的协调度持续上升。从时序分布看,重庆城市化和物流业之间依次经历了失调、频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四个协调度等级,呈现出从失调到逐步协调的发展趋势,但总体仍未达到高协调度水平。为此提出了重庆城市化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进一步提升协调度水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方茜  伏绍宏  
国内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尺度空间和经济发达地区,立足县域,以经济欠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的讨论亟待拓展。小金县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从发展现状看,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在省、州范围的区际协调发展度偏低,县域内协调发展面临3大困境。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小金县应着手5个方面:依据区域发展分工,明确经济发展定位;权衡周边地区关系,把握合作发展方向;分析产业发展趋势,拟定结构调整重点;突出各区发展特色,制定有序推进目标;立足现有发展基础,科学规划空间布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浩   万艾琳  
[目的]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将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命题。[方法]以四川省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样本,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各重点县农业“资源-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序演进规律与空间分布特征,借助空间杜宾模型验证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17-2021年,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业“资源-经济”耦合协调水平整体稳步提升,由“轻度失调-失调衰退型”调整为“濒临失调-过渡发展型”;研究期内大部分重点县的耦合协调水平有所提高但幅度并不明显,各县提升速度存在差异,地区间呈现出“良好、稳定、较弱”的梯次分布格局且地区内部极化现象初显;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基础对当地农业“资源-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暂未观测到空间溢出效应,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整体作用效果更为明显。[结论]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资源水平较高,但农业经济发展并不理想,“资源-经济”不协调问题突出,建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确保农业资源科学转化为农业经济效益。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旭晓  
在分析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三化"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复杂系统理论构建区域"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2006-2010年江西、湖南、湖北和河南"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中部四省的"三化"协调发展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2010年都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江西、湖南和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驱动力量,而农业现代化是制约因素;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湖北"三化"协调的驱动因素,而城市化是制约因素;工业化率是影响江西"三化"协调的主要指标,农业劳动生产率则是影响湖南和湖北"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影响河南"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立军  付建平  
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作用是不同的。通过对四川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趋势的分析,从产业集群角度对两者的偏差进行了阐释,提出了应发挥产业集群作用,促进四川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