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94)
2023(20574)
2022(17280)
2021(15838)
2020(13480)
2019(30974)
2018(30856)
2017(59592)
2016(32553)
2015(36851)
2014(37020)
2013(36668)
2012(33471)
2011(29895)
2010(29930)
2009(27960)
2008(27949)
2007(24884)
2006(21718)
2005(19395)
作者
(95392)
(79410)
(78987)
(75347)
(50719)
(38144)
(36185)
(31198)
(30132)
(28467)
(26942)
(26823)
(25185)
(25174)
(24570)
(24458)
(24210)
(23790)
(22955)
(22890)
(19706)
(19454)
(19390)
(18236)
(17913)
(17789)
(17702)
(17632)
(16008)
(15919)
学科
(136634)
经济(136472)
(108303)
管理(103059)
(93935)
企业(93935)
方法(63689)
数学(52880)
数学方法(52174)
(39727)
(38326)
业经(36325)
中国(36249)
(27580)
农业(27227)
地方(27055)
(26584)
财务(26493)
财务管理(26440)
(25603)
企业财务(25039)
理论(24543)
(24314)
贸易(24303)
(23554)
技术(23199)
(22964)
(20210)
环境(20142)
(19662)
机构
学院(470406)
大学(469211)
管理(187297)
(187134)
经济(182893)
理学(161610)
理学院(159867)
管理学(156931)
管理学院(156088)
研究(152267)
中国(115639)
(100159)
科学(96052)
(86030)
(80088)
(76968)
业大(71608)
(70555)
中心(69993)
研究所(69942)
财经(69097)
农业(63029)
北京(62767)
(62665)
(60554)
师范(59974)
(56995)
经济学(55958)
(55446)
财经大学(51102)
基金
项目(317051)
科学(249330)
研究(229724)
基金(229720)
(199889)
国家(198181)
科学基金(171193)
社会(144517)
社会科(136907)
社会科学(136869)
(124731)
基金项目(121637)
自然(112363)
自然科(109801)
自然科学(109773)
自然科学基金(107773)
教育(105500)
(104269)
资助(94752)
编号(94211)
成果(75652)
重点(70605)
(68994)
(67338)
(66362)
课题(64360)
创新(61608)
科研(60897)
国家社会(59126)
教育部(58910)
期刊
(205822)
经济(205822)
研究(133658)
中国(87103)
学报(74251)
(72947)
管理(70201)
(68532)
科学(67961)
大学(56223)
学学(52885)
农业(50091)
教育(48416)
技术(43415)
(38628)
金融(38628)
业经(35508)
财经(33545)
经济研究(32020)
(28754)
问题(28520)
(27983)
图书(25989)
技术经济(24888)
统计(22831)
(22641)
现代(22008)
科技(21790)
理论(21676)
商业(21597)
共检索到686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傅利平  李军辉  
进入后工业时代,城市化与现代服务业有效协同是我国解决各种经济社会问题累积耦合的基础,也是调整产业结构、提振内需的重要途径。针对问题,传统文献或拘于表面问题的分析,或将城市化和现代服务业分别研究。鉴于此,在解析现代服务业演化特质的基础上,对城市化与现代服务业深层协同机理进行模型化体现,运用超边际方法分析、推演,结果显示专业化分工与交易效率两因素持续的互动提高是城市化与现代服务业协同的本源所在。最后,围绕协同困境的成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小碧  
基于职业中间商在特定城市空间嵌入性生发与集聚的特征事实,本文重点关注模型化国际贸易模式演进对地区城市化的促进效应,揭示了前者对后者的作用机制及转换条件。研究发现,由专业化经济程度与交易效率充分改进带来的职业中间商空间集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中介化与嵌入化发展,由此推动了地区先后经历了前城市化、消极城市化和积极城市化三种发展模式。当专业化经济程度低于一定的临界水平时,地区将处于与自给自足结构相适应的前城市化发展阶段;当地区存在专业化经济且大于临界水平,如果贸易系统的交易效率小于临界值Zg*,那么职业中间商难以生发和集聚,地区将进入与直接型贸易模式相适应的"消极城市化"发展阶段;当地区专业化经济程度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向  王庆芳  
基于全国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对城市化、服务业和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检验分析。研究发现,三者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城市化和服务业就业比重都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城市化与服务业彼此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也反映了城市化的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淑婉  赵晶晶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来,城市化进程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建立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对1978—2010年我国省域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东中西部的区域层面和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分别对模型进行FGLS和GMM估计,结果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的加快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发展的边际作用递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雷延军  
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推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和判断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江苏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加速期、经济转型关键期,大力发展服务业成为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刻不容缓的任务。抓住城市化这一发展机遇,促进服务业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江苏省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江苏城市化与服务业协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寿华  刘程军  陈国亮  
研究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长江经济带地级市数据,分析了其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高度区域表现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为核心逐渐向长江中游过渡,且中游隆起的空间特征;整体表现出"东北高,中部隆起,西南低"的空间趋势;协同集聚发展呈现了持续的空间集聚态势,且集聚的强度呈现出波动上升"W"的变化趋势。协同集聚存在显著的高值聚集热点区和低值聚集冷点区,协同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行为、城镇化、市场驱动、创新能力、互联网技术与基础设施均对协同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政府行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但是互联网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作用强度还比较微弱。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童磊  荣亚飞  
为廓清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外部性(专业化外部性、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不同协同集聚外部性存在差异,专业化外部性较多样化外部性更能促进产业升级,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机制;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表现为促进和抑制并存的交互作用,短期内虽表现为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抑制作用会逐渐显现;协同集聚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具有区域异质性,专业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仅在东部地区表现为促进和抑制并存的交互关系,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在东西部地区表现为相互促进的交互关系,中部地区协同集聚与产业升级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俐波  徐斌  
在服务经济时代,城市化概念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服务业向城市聚集构成了城市化的新。因此,城市化战略并不只是人口规模的城市化,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城市化。本文以江西省为例,在分析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策略。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胡艳  朱文霞  
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作用划分为集聚效应和与其他产业的协同集聚效应,利用中国252个城市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重点探索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和工业利润率提高的作用。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效应明显,对于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与其他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效应在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作用未能显现。针对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效应,提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红  胡艳君  
基于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在长期能够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贡献程度为1.7405,这种促进作用在2006年以后逐渐显著;城市化在短期则不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现代服务业不仅在长期能够促进城市化发展,贡献程度为0.1672,而且在短期也能够促进城市化发展。由于各地区基础条件的差异,使得城市化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明显地域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家林  
根据中间需求率水平以及服务对象的差异把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消费性和公共管理服务业三大类。三类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差异很大,在服务业中所占的产值和就业人数的比例也差别很大,由此带来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大。利用超效率DEA模型计算了各个产业的投入产出的效率值,比较了三大类服务业的投入产出效率的差异,接着用TOB IT模型测算了影响投入产出效率的主要因素,市场化程度、产业规模、中间需求率、固定资产投入对投入产出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源的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对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国臣  
文章基于产业集群演进源于产业迂回度增加这一理论本质,针对产业集群产生及演进的内生机理,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构建普遍意义上的内生专业化一般均衡模型,通过不同的条件参数设置,将中间产品产出变化和最终产品生产予以模型化表示,并分三个不同阶段对模型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在产业集群内生演进中"中间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经济程度"和"互补性经济程度"是两个关键指标。当前者大于后者时,产业集群演进将呈现一种稳定的递阶过程;而当后者大于前者时,产业集群演进则是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可逆且不稳定的演化过程。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鹏  罗新星  
文章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湖南省2000-2009年经济数据,探讨了现代物流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发展的协同关系。结果显示,现代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协同演进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两大产业的协同问题将关系到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因此,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是提高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加速制造业发展进程的重要途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景华  冯剑  张吉福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与其内在发展规律有效结合,方能事半功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作为城市群发展的两大主要产业门类,其协同集聚水平决定了城市群发展的质量和成熟程度。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联系和空间互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者的供需关系是它们形成空间集聚的基本动因,但非唯一因素,知识溢出和劳动力池共享等外部性也是两者空间集聚的原因。未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理顺本地区产业分工链条,充分发挥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辐射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正  岳文浩  霍富迎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有利于克服鲍莫尔成本病,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本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的理论机制进行了阐释,并依据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9),运用灰色GM(1,N)模型与产业协同集聚相对指数法,从产业融合、城市群集聚层面精准测算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程度。研究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已经从制造业主导走向二者协同融合模式。在产业层面上,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程度加深;在城市群层面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总体呈现出一定的区域空间集聚化发展趋势,融合模式逐渐由单一城市或地区主导,转变为城市群内部之间的协同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