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39)
2023(13615)
2022(11418)
2021(10458)
2020(8628)
2019(19897)
2018(19805)
2017(38429)
2016(21177)
2015(23790)
2014(23955)
2013(23458)
2012(21211)
2011(19067)
2010(18842)
2009(17132)
2008(16506)
2007(14377)
2006(12618)
2005(11059)
作者
(61742)
(50970)
(50676)
(48317)
(32501)
(24384)
(23072)
(20159)
(19420)
(18057)
(17439)
(17101)
(16039)
(15932)
(15870)
(15404)
(15277)
(15158)
(14559)
(14503)
(12633)
(12332)
(12247)
(11469)
(11405)
(11236)
(11222)
(11215)
(10226)
(10049)
学科
(86879)
经济(86789)
管理(58171)
(55286)
(44946)
企业(44946)
方法(38681)
数学(33290)
数学方法(32938)
中国(25010)
(23630)
业经(20216)
地方(19283)
(18544)
(18336)
农业(15835)
理论(14740)
(14387)
贸易(14380)
(13985)
(13884)
环境(13824)
(13454)
技术(12888)
(11959)
(11894)
(11653)
(11625)
银行(11605)
财务(11555)
机构
大学(299734)
学院(297774)
管理(119313)
(117780)
经济(115087)
理学(103980)
理学院(102789)
研究(102180)
管理学(100989)
管理学院(100463)
中国(72881)
(64725)
科学(64719)
(51104)
(49963)
(49622)
研究所(46940)
业大(46816)
中心(45315)
(42482)
财经(41068)
(40852)
北京(40609)
师范(40477)
农业(39025)
(37494)
(37415)
经济学(34681)
(34666)
师范大学(33002)
基金
项目(210496)
科学(165843)
研究(152858)
基金(152748)
(133519)
国家(132421)
科学基金(113985)
社会(96389)
社会科(91334)
社会科学(91309)
基金项目(82181)
(82019)
自然(74517)
自然科(72780)
自然科学(72765)
自然科学基金(71450)
教育(69482)
(69350)
编号(62219)
资助(61652)
成果(49987)
重点(47033)
(45640)
(45170)
(43422)
课题(42686)
创新(40483)
科研(39901)
国家社会(39565)
教育部(38959)
期刊
(126455)
经济(126455)
研究(87554)
中国(53851)
学报(48352)
(44981)
科学(44746)
管理(42920)
大学(36339)
(35388)
学学(34029)
教育(33806)
农业(31509)
技术(25528)
(22075)
金融(22075)
业经(20939)
经济研究(19955)
财经(19171)
问题(18233)
图书(16982)
(16358)
(16162)
科技(15018)
理论(14584)
技术经济(14538)
现代(14286)
(13658)
资源(13640)
实践(13469)
共检索到425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慧慧  胡秋阳  张云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对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级市层面的数据测算并分析了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演进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撤县设区这一促进经济空间一体化的行政区划变革对地级市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显著改善了地级市层面城市化相对于工业化的落后局面,提高了两化的协调性。原因在于,县市经济空间的一体化有助于提升工业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自由度和协调性,促使工业企业和人口因谋求集聚效应而向城市集聚。因此,行政区划和层级安排需要充分考虑对经济空间造成的分割竞争和整合协调,以及由此给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所带来的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庆军  赛云秀  
根据陕西工业化与城市化经济发展相关数据,采用协调度——协调发展水平模型对陕西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程度和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得出现阶段陕西工业化与城市化系统处于初级协调水平的结论,到"十二五"末,将实现优质协调水平。运用GM(1,N)模型,对陕西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系统内因分析,提出陕西省要以增加研发经费和提高科研人员数量和质量为突破口,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互动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尚启君  
在理论上,为了节省运费,工业企业内在地要求集中布局,这使大城市化成为城市化模式的主导形式。工业大规模集中布局之处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降水充沛、地势平坦、靠近沿海。一个国家难以改变的自然地理条件基本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城市化模式。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我国可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应重点发展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从总体上看,我国由于适宜工业大规模集中布局的区域非常稀缺,不宜发展过多的超大城市和密集的城市群。要促进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共享工业集中布局稀缺区域的体制环境;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跨省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段泳  朱农  
城市化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迁移密切相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区域差异非常明显,其根源是在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地区,影响城市化发展的诸因素之发育程度及所起作用不同。本文运用平行数据(panel)模型,对影响中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城市化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①各地区之间,特别是沿海与内地之间,城市化进程的差异非常显著。②在中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当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起推动作用;而在沿海地区,则由第三产业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③对外开放政策对推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起了显著作用,在沿海省份表现尤为突出。由此可以推断,中、西部开放力度的加大将推动当地城市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利  
本文分析了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居民(包括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并没有完全享受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在"十五"和"十一五"的大部分时间,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而国家税收的增速却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日益严重,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文章认为,在城市化滞后的情况下,投资与出口导向型的重工业化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改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着力点在于提高劳动力价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庄颖  夏斌  
中国的经济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对碳排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建立全国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和省级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1年间,我国工业化比城市化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更大,2002—2014年间城市化比工业化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大;对于三类收入水平不同的地区,工业化、人均GDP及建成区面积因素均对碳排放起正向拉动作用,而城市化因素因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碳排放的作用不尽相同。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万广华  郑思齐  Anett Hofmann  
全球正在经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识别影响城市化水平的关键因素,对于各国制定科学的城市化战略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联合国WUP数据库和最新WDI数据库,以全世界229个国家1950—2010年间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等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工具变量法对决定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增长、非农化(第二、三产业GDP比重)和人力资本水平(成年人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决定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因素。经济增长每提高1个百分点,人口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工业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化率分别增加0.9、2.0和0.4个百分点。作为一个尝试,利用该跨国模型,本文估计了中国2010年"基于国际...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郝书辰  蒋震  
本文研究了我国国有资本产业分布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探讨国有资本为什么集中分布于部分产业,而其他产业的国有资本比重较低,同时考察了我国产业的总国有资本的不断退出趋势。在考虑决定国有资本产业分布的因素时,重点考察了知识外溢效应的作用。我们运用了数据集的分年度截面估计和动态面板估计方法,验证或推翻了通过理论推导建立的若干假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丽芳  
文章选取11个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为代表,采用针对不同国家的最优ARIMA模型预测东亚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发现东亚大部分国家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通货膨胀持续上涨的趋势明显。并采用面板数据和Pooled-OLS分析法分析东亚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东亚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复杂,在惯性通胀、产出缺口、国际油价和粮食价格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并发现次贷危机前后的东亚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有所不同,次贷危机前石油和粮食价格等成本因素大大地推动了东亚的通货膨胀,次贷危机后产出缺口等需求因素较大地影响了东亚的通货膨胀。针对东亚通货膨胀问题,文章提出包括中央银行改革、紧缩性货币政策、能源和粮食储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姚沁  陈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其治理经验被众多国家借鉴。但当前针对我国官员治理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现当代,对其历史传统的研究依然缺乏系统数据及实证检验。本文试图从两方面弥补这一不足:首先,我们建立明清两代(1368—1911)10465位省部级以上官员任职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治理稳定性指标。我们发现与明代相比,清代官员治理呈现出稳定化趋势。其次,基于ARDL模型,本文发现对宦官制度依赖程度是解释两代治理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彦云  甄峰  吴翌琳  
2001—2007年区域创新能力呈现了一个逐步分化和持续上升的趋势。创新资源正在从单一地区的绝对优势发展为多个地区的强势,资源分布趋于合理;创新产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无论在专利还是在人才培养和价值创造上,基本都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部分发达地区在创新辐射能力方面越来越发挥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持续创新能力在略有波动中保持了提升的趋势;创新网络尽管还不完善,但网络能力正在蓬勃发展和积极构建之中。概括来讲,21世纪头7年的创新要素发展过程是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较快全面提升的阶段。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培  叶裕民  
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本文通过合理选择样本空间,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通过测度中国城市化经济,对比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化与百万城市人口聚集的关联,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蒋为   倪诗程   吉萍  
要素自由流动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劳动力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壁垒仍然是国内大循环的堵点,阻碍了统一大市场与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本文在人口迁移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基于跨地区劳动力流动数量提出了一种反推相对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的测算方法,运用中国1990—2015年历次人口普查以及抽样调查数据,对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始终保持快速下降趋势,但在不同地区的下降幅度并不均衡;东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的下降幅度远高于其他地区,而东北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最为严重。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将劳动力流动壁垒分解为自然壁垒与制度壁垒,结果发现虽然自然壁垒与制度壁垒均大幅降低,但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驱动下,自然壁垒的下降幅度远高于制度壁垒。在基础设施建设对削弱劳动力流动壁垒边际效应逐步递减的情形下,破除制度壁垒已经成为中国畅通跨地区劳动力流动的关键因素。本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支撑,为破除跨地区劳动力流动壁垒、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立军  田启波  
基于全球工业化进程中碳排放演进的一般规律,研究了中国碳排放的时间趋势和地区差异。研究发现:从时间趋势来看,中国碳排放尚处于碳排放强度反转后期以及人均峰值到来前期的第二阶段(S2),基于倒U顶点时间距离的估计,中国人均排放和总量排放的达峰时间分别在2026年和2047年;从地区差异来看,总量聚类分析显示,Ⅲ类地区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及周边省份,Ⅰ类地区集中在西部地区,而技术聚类中的Ⅰ、Ⅱ、Ⅲ三类地区分布呈现由南向北过渡的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庆然  
对于目前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普遍看法是二者存在着偏差,即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文章通过研究世界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一般模式以及对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演进的量化测度,为未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