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93)
2023(14149)
2022(11667)
2021(10855)
2020(8808)
2019(20257)
2018(20408)
2017(39515)
2016(21606)
2015(24306)
2014(24550)
2013(24227)
2012(21966)
2011(19834)
2010(19822)
2009(18098)
2008(17448)
2007(15464)
2006(13791)
2005(11938)
作者
(62471)
(52200)
(51431)
(49174)
(32841)
(24928)
(23250)
(20634)
(19713)
(18253)
(17641)
(17475)
(16253)
(16216)
(15886)
(15724)
(15504)
(15329)
(14827)
(14587)
(12970)
(12737)
(12535)
(11971)
(11686)
(11621)
(11544)
(11376)
(10492)
(10267)
学科
(90877)
经济(90772)
(64283)
管理(57093)
(47799)
(42994)
企业(42994)
方法(36517)
农业(31810)
数学(31477)
数学方法(31162)
中国(26111)
业经(24687)
地方(20723)
(18906)
(18308)
(16285)
(14928)
(14428)
贸易(14421)
(13974)
理论(13954)
环境(13828)
技术(13592)
(12867)
(12543)
(12394)
银行(12357)
(12195)
(11786)
机构
学院(308010)
大学(306311)
管理(124487)
(123062)
经济(120262)
理学(108708)
理学院(107546)
管理学(105748)
管理学院(105221)
研究(103009)
中国(76109)
(66435)
(65260)
科学(65059)
业大(52425)
(51747)
(51185)
农业(50967)
中心(47189)
研究所(46844)
(44726)
财经(42014)
(41684)
师范(41368)
北京(40551)
(38401)
(36758)
(36354)
经济学(35428)
经济管理(34428)
基金
项目(215801)
科学(170127)
研究(159890)
基金(156357)
(135613)
国家(134397)
科学基金(116002)
社会(101231)
社会科(95507)
社会科学(95482)
(84856)
基金项目(84357)
自然(74519)
自然科(72759)
自然科学(72745)
自然科学基金(71411)
教育(71218)
(70479)
编号(66903)
资助(62066)
成果(53261)
重点(47385)
(47175)
(47119)
课题(44663)
(44511)
创新(41427)
国家社会(41385)
科研(40543)
教育部(39936)
期刊
(138602)
经济(138602)
研究(88922)
(67987)
中国(57856)
学报(49197)
农业(46280)
科学(46252)
管理(40983)
大学(37943)
(35857)
学学(35852)
教育(32910)
业经(28161)
(26683)
金融(26683)
技术(25691)
(21651)
问题(21044)
经济研究(19463)
财经(19215)
(16295)
(16194)
图书(15989)
科技(15464)
现代(14950)
理论(14880)
技术经济(14805)
资源(14578)
农业经济(14559)
共检索到443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珍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农民逐渐减少的过程,新农村建设必然和城市化是同时进行的。但城市化并不简单地等于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长,进城农民的市民化才是城市化的目标。一方面,城市化是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演进的有效保证;另一方面,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至今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制约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演进,从而保证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通平  
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与环境意识的提高同步,因传统生活方式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文章针对农民生活方式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提出了治理思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新光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除了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两个较短的时间段外,农民生活方式变迁呈现出不同步、不平衡、不协调的明显特征。建国后的头30年,农民物质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但精神生活比较充实;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精神家园日渐衰败和失落。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应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短距离、波浪式逐级推进的城镇化道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和各民族特点的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农村生活方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新光  
文章从国家政治统合与乡土文化改造、经济体制转轨与现代社会转型两大矛盾运动中分析了建国60年来农民生活方式变迁的主要特征及成因,认为新中国农民生活方式沿着政治化、革命化、集体化、城镇化的路径演进,呈现出不同步、不协调、不平衡的明显特征。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不同步,工业化超前发展,城镇化严重滞后,国家在汲取农业剩余支持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却没有把农村大量的隐性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制约了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晓霞  
劳动生活方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和源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劳动生活方式演进经历了起步、改革成长、稳步发展和全面推进四个阶段,呈现出农业生产的机械作业为主、职业分化加速、劳动组织形式向产业化发展以及劳动观念现代性意识增强的特征,演进的基本经验是加强国家政策引导、尊重农民的主体创造性、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农业科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回顾总结其演进历程,对新时代激发农民的劳动创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沈蕾  成志明  
通过引入营销学中的AIO生活方式测量量表作为细分工具,运用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因子、聚类、频率和交叉对比分析,得出:新生代农民工内部分化为追求成功型、快乐生活型、自我矛盾型、积极奋斗型和得过且过型五类生活方式各异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学分层标准的角度下仍是一个同质的群体,处于同一阶层,其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运用A(活动)、I(兴趣)和O(观点)三维评价指标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群内分层,发现其内部呈现倒金字塔状分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秦红霞  赵言文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射阳县港村的调查,以20世纪90年代初为界限,采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此前和此后村民的生活方式与农村的环境做了分析。所得结论如下:20世纪90年代以前,村民的生活方式对于农村的面源污染危害较小,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民的节约消费观念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炫耀性消费和农村环境管理的滞后使农村的环境面临严重的危险。因此提出:采取适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管理体制是建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根本方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秦红霞  赵言文  
本文通过苏北港村为个案,以20世纪90年代初为界限,采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此前和此后村民的生活方式与农村的环境做了分析。本文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村民的生活方式对于农村的面源污染危害较小,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民的节约消费的观念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炫耀性消费和农村环境管理的滞后使农村的环境面临严重的危险。采取适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管理体制是建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根本方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蕾  周豫洁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社会转型的加剧,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该群体越来越不满足于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开始追求消费方式的多样化和生活质量的高水平,这使得传统的市场细分板块随之发生很大变化。文章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将其分为"积极奋斗型"、"追求成功型"、"快乐生活型"、"得过且过型"和"自我矛盾型"五类。在分类基础上运用EKB模式研究了不同涉入度下细分群体消费决策过程的差异。发现高涉入情境下细分群体的消费决策过程为全差异,低涉入情境下为半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差异存
[期刊] 预测  [作者] 沈蕾  成志明  
调查发现,近八成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回乡发展,其中有三成的人明确表示想留在城市,近五成的人未来打算还不确定。这表明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而该群体能否市民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其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方式。本研究于2011年对1558位全国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揭示了该群体内部分化的情况,并开创性地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群内分层,发现其内部呈现圆柱状分层,由高往低依次为积极奋斗型、追求成功型、快乐生活型、得过且过型和自我矛盾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洁   靳清扬   王玥然  
我国沿海发达都市圈已进入城镇化中后期,人口由城入乡流动展现出逆城市化迹象。现有研究仅考察影响人口流动的客观因素,却忽略主观价值观对人口流动动机的影响。基于南京都市圈旅游型乡村的调研,发现:青年人返乡动机从过去强调就业转向更加强调幸福感。经济收入虽然依旧是重要目标,但其优先地位低于其父辈。亲近自然、获得自由、重建家庭亲密关系、实现个人价值对青年人返乡的影响日益显著。研究指出发达地区青年人口“城→乡”迁移逐渐呈现从生计导向往生活方式导向递进的新特征。乡村振兴政策在鼓励扶持青年人返乡创业就业的同时,更需重视以人为本和以美好生活为本。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微  徐红罡  Rhodri Thomas  
随着全球企业小型化的发展,小企业已经发展为旅游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旅游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从属于旅游小企业,在国内外广泛存在,但相关研究较少。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大理古城实地调研,将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划分为3种类型并进行分析,发现它们的动机和目标存在一定的共性,但也出现了分异。类生活方式型动机出自维持生计和兴趣爱好,但目标却逐渐偏向盈利和扩张;进取型的动机是兴趣爱好,目标也是享受生活状态,具有一致性;保守型中纯玩型的动机是享受不同生活方式,目标则表现出不稳定性,而需要维持生计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楼培敏  
本文的实证研究显示:土地征用后,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收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样本地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也逐年缩小,但是,被征地农民的收入水平仅维持在当地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上,生活水平变化不大。就业是被征地农民面临的最大难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本文认为,“制度创新、政策扶持、政府指导、农民自救”四者互动,是提升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策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塔娜   柴彦威   申悦  
郊区化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生产与生活要素向郊区的加速集聚,郊区生活方式快速发展。作为世界的主要经济体,中美两国展现了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郊区生活方式演进的典型特征,深入研究两国郊区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演进特征,有利于中西方郊区理论的对话和为中国城市规划提供参考。论文从郊区居民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梳理了中美郊区生活空间组织的演变,通过比较中美郊区居民的居住、出行与活动特征变化及其与郊区空间的关系,分析中国和美国郊区生活方式的演进,总结中美郊区生活方式差异性特征及其机理。研究发现,中美郊区生活方式均体现出三阶段发展的特征,从单中心城市生活方式向郊区生活方式转变。中国郊区生活方式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快、转变多,并逐渐展现出人口组成多样化、居住社区混合、向心通勤、公交出行、中心依赖的特征;而美国郊区生活方式发展较早,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多元郊区生活方式,并逐渐展现出人口组成多样化、居住社区区隔、侧向通勤、机动化出行、生活郊区的特征。比较发现,中美郊区生活方式的共性在于居住多样化和出行机动化,而差异性在于居住融合程度、机动化程度和日常生活郊区化程度,这一差异的形成受到城市化发展阶段、都市区空间组织、交通发展和空间品质差异的影响,是居民行为主观决策与外部客观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正中  杨玉珍  
基于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爬升马鞍区的背景,探索了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目标下,城市化平稳快速演进的路径,提出构建创业园、安居园、培训园"三园互动"的机制,并就其互动要素与互动程度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政策制度、交互创业、混合安置等三大互动途径,最后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