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34)
- 2023(13261)
- 2022(10783)
- 2021(9867)
- 2020(7983)
- 2019(17904)
- 2018(17891)
- 2017(34072)
- 2016(18384)
- 2015(20899)
- 2014(21028)
- 2013(21218)
- 2012(20078)
- 2011(18594)
- 2010(19153)
- 2009(18420)
- 2008(17393)
- 2007(15466)
- 2006(14531)
- 2005(13644)
- 学科
- 济(104949)
- 经济(104853)
- 业(49622)
- 农(47058)
- 管理(43681)
- 方法(31865)
- 农业(31177)
- 中国(31124)
- 数学(28405)
- 数学方法(28246)
- 企(27400)
- 企业(27400)
- 地方(26407)
- 业经(23249)
- 制(18626)
- 学(17860)
- 贸(17207)
- 贸易(17189)
- 财(16763)
- 易(16686)
- 发(16435)
- 银(15076)
- 银行(15059)
- 融(14880)
- 金融(14879)
- 行(14628)
- 地方经济(14277)
- 环境(14058)
- 体(13836)
- 发展(12725)
- 机构
- 学院(275050)
- 大学(274496)
- 济(134917)
- 经济(132488)
- 研究(106262)
- 管理(99955)
- 理学(84465)
- 中国(84429)
- 理学院(83494)
- 管理学(82337)
- 管理学院(81820)
- 科学(59272)
- 京(59034)
- 农(58866)
- 财(57216)
- 所(53609)
- 研究所(48049)
- 中心(47883)
- 农业(44719)
- 财经(44626)
- 经济学(43446)
- 江(43220)
- 业大(40979)
- 经(40732)
- 经济学院(38963)
- 北京(37767)
- 范(36939)
- 院(36865)
- 师范(36692)
- 科学院(33597)
- 基金
- 项目(173467)
- 科学(138071)
- 研究(130738)
- 基金(128596)
- 家(111390)
- 国家(110402)
- 科学基金(94035)
- 社会(89138)
- 社会科(84325)
- 社会科学(84307)
- 基金项目(66965)
- 省(64772)
- 教育(56769)
- 自然(55397)
- 自然科(54131)
- 自然科学(54117)
- 划(54100)
- 自然科学基金(53180)
- 资助(51677)
- 编号(51616)
- 成果(42718)
- 发(40904)
- 部(40193)
- 重点(38962)
- 国家社会(38835)
- 课题(35764)
- 中国(34835)
- 创(34500)
- 教育部(34456)
- 发展(34413)
- 期刊
- 济(164152)
- 经济(164152)
- 研究(93512)
- 农(61487)
- 中国(60952)
- 农业(41440)
- 财(41167)
- 学报(40322)
- 科学(39282)
- 管理(36014)
- 融(33273)
- 金融(33273)
- 大学(31986)
- 学学(29762)
- 业经(27612)
- 经济研究(25792)
- 教育(24443)
- 问题(24110)
- 财经(23322)
- 技术(22235)
- 业(20825)
- 经(20469)
- 世界(19307)
- 贸(17579)
- 国际(15836)
- 技术经济(15306)
- 农村(15282)
- 村(15282)
- 经济问题(15187)
- 农业经济(14590)
共检索到447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金融危机时期农民工就业的调整过程和结果,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即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并显示出与这个新阶段相联系的劳动力市场特征,揭示出经济可持续增长面临的挑战。文章首先论证了农业不再是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因而农民进城打工已具有不可逆转性。文章还指出,剩余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迫切需要发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即以农民工市民化为内涵的深度城市化。通过国际比较,文章论证了城市化作为新增长点的意义,对未来城市化的速度进行了判断,并澄清了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扩张和人口增加的关系,进而论述了推进深度城市化战略的要点——新老居民获得均等的公共服务。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农民工 城市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兆洲 戈龙
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为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他们的工资水平低、工作时间长、生活条件差却是不争的事实。文章通过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测算,并重点分析了2000~2012年的数据,得到农民工对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2%,城镇职工对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农民工的1.64倍;然而,城镇职工对第二、三产业GDP的平均分享率却是农民工的5.52倍,且这一差距还在继续扩大,这一现象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晓军
中国以农民工形式发生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贡献。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城乡三部门经济下新的劳动力配置效应模型,实证分析1985~2009年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和成果分享。结果表明,农民工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对经济成果分享程度偏低,二者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农民工对经济增长贡献主要依赖于农民工数量增加,而对其自身劳动生产率依赖较小;农民工对经济成果分享总体呈现下降态势。
关键词:
农民工 经济增长 贡献 成果分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芳芝 李超
文章阐述了两种测算农民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方法:直接测算法和间接测算法。直接测算法依据的是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如何设计一种合理的测算农民工数量的方法;间接测算法依据的是C-D生产函数,通过对生产函数变形找到一种合适的模型,最后计算出农民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关键词:
农民工 经济增长 C-D生产函数 贡献率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稻葵 石锦建 金星晔
本文主要分析"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和前景。根据国际比较和历史经验,我们分析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三大条件:稳定而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对发达经济体开放,进而中国在未来10-15年仍将具备7%或以上中高速增长的潜力。释放潜力需做好三个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大国经济发展优势,中国经济的地区收敛效应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带来年均1%的GDP增长潜力。第二,通过改革充分发掘我们定义的有效劳动供给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有效劳动供给的增长将在"十三五"期间带来年均0.3%-0.7%的GDP增长潜力。第三,合理应对TPP等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的挑战。从"十三五"前期经济增长前...
关键词:
“十三五”时期 中国经济 增长潜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严于龙 李小云
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大、成果分享小,这是社会上比较一致的看法。但贡献究竟有多大,成果的分享究竟有多小,不同的方法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本文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基础上,创建了一个理论模型,该模型引进了一个变量,作为索洛余值的分解,内生化新古典模型中的技术进步因素,通过此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从而对农民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统计定量测量,得到了比较客观的结论。
关键词:
增长模型 内生化 贡献 成果分享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课题组 李晓超 严于龙
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大、成果分享小,这是比较一致的看法。但贡献究竟有多大,成果的分享究竟有多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对此做了定量测量,对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看待农民工存在的现实问题,增强解决农民工收入偏低等问题的紧迫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小刚 陈东有
农民工进城为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丰富了城镇的劳动力资源,为城镇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乡经济的发展。通过测算发现,1993-2006年期间农民工对江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20.9%。与农民工的贡献相比,农民工的成果分享却是不公平的。如果工业化之初农民工作出必要的牺牲是无法避免的,那么改革开放30年后他们就理应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农民工将在江西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应在促使农民工定居城市和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有条件、有步骤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工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春超 荆琛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第二、三产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充分考虑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在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上的差异,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1991~2010年农民工群体对中国非农经济产出的贡献率及其收入水平,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农民工对我国非农经济产出的贡献率平均为16.37%,其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应地,农民工群体的收入水平相对于其对非农经济产出的贡献比城镇职工偏低。城镇职工对非农经济产出的贡献是农民工的1.63倍,然而城镇职工收入平均是农民工收入的3.43倍。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中国"十二五"期间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职工 贡献率 收入水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金玉国
1978~ 1999年间我国宏观制度的变迁主要表现在产权制度变迁、市场化程度提高、分配格局变化和对外开放扩大四个方面。基于这一认识 ,本文设计了四个制度变量 ,对我国的制度变迁进行了量化测度 ;计算比较了各变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大小 ;最后测定了各制度变量的边际影响率和弹性系数。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制度变量 关系度 制度弹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唐旭
去年11月去瑞士巴塞尔参加BIS主办的央行研究工作会。会上,一位研究主管问我:你说中国经济增长还能保持多久?我说,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增长二十多年,还有巨大的潜力增长下去。中国的人均GDP才1200美元左右,比起发达国家的至少1万美元的人均GDP,还差得很远。即使在经济普查后,人均GDP也只是增至1500美元左右,差距还很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翠 许召元
本文运用中国30个地区数据,根据面板数据的工具变量法估计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此来说明后危机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后危机时期 出口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晓鹏
该文从理论分析入手,深入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贡献,系统地剖析了三次产业、内部若干行业、以及三次产业的要素贡献问题。分析结果表明,经历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向资本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虽然资本投入与技术升级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一定的脱节现象,但产业的贡献能力以及产业要素的贡献能力依旧保持着较为理想的状态,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力量。
关键词:
产业 贡献力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
过去 2 0年 ,资本的快速积累和生产率的提高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长期内 ,由于供给和需求方面的重大潜力 ,中国经济仍可以保持快速增长 ,但其速度会低于过去 2 0年的平均水平 ,其中“十五”时期经济增长必须有一个较高的速度。为此 ,应消除抑制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 ,加强风险防范
关键词:
中长期 经济增长 潜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峰
该文认为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生产的增长还包括消费的增长。科技创新是生产增长的源泉也是消费增长的动力,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中国与西方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国处于工业化的起始阶段,是学习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逐步提高工业化水平的时期,该时期是短缺经济时期,不存在消费饱和的问题。改革开放后30年,主要是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中国仍然有巨大的国内需求潜力尚待挖掘。中国城市化是未来30年甚至更长时间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收入差距、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而县城为主的中小城市是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适宜...
关键词:
可持续增长 国内需求 农民工市民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