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35)
- 2023(20551)
- 2022(17249)
- 2021(15873)
- 2020(13388)
- 2019(30722)
- 2018(30641)
- 2017(59176)
- 2016(32461)
- 2015(36525)
- 2014(36862)
- 2013(36612)
- 2012(34244)
- 2011(30993)
- 2010(31196)
- 2009(28698)
- 2008(28346)
- 2007(25426)
- 2006(22356)
- 2005(20262)
- 学科
- 济(139252)
- 经济(139108)
- 管理(90248)
- 业(87844)
- 企(70372)
- 企业(70372)
- 方法(58760)
- 数学(50722)
- 数学方法(50208)
- 中国(40351)
- 农(39510)
- 地方(34152)
- 财(33183)
- 业经(31734)
- 学(29839)
- 农业(26583)
- 制(25649)
- 贸(24901)
- 贸易(24884)
- 易(24024)
- 银(21546)
- 理论(21513)
- 银行(21481)
- 环境(21140)
- 融(20999)
- 金融(20995)
- 和(20923)
- 技术(20679)
- 行(20528)
- 务(20353)
- 机构
- 大学(466196)
- 学院(464380)
- 济(187295)
- 经济(183025)
- 管理(178295)
- 研究(162090)
- 理学(153161)
- 理学院(151342)
- 管理学(148753)
- 管理学院(147898)
- 中国(121042)
- 科学(101225)
- 京(101154)
- 财(85609)
- 所(82993)
- 农(81448)
- 研究所(75360)
- 中心(73548)
- 江(71217)
- 业大(70806)
- 财经(67964)
- 北京(64247)
- 农业(63645)
- 范(63643)
- 师范(62997)
- 经(61630)
- 院(58964)
- 州(57358)
- 经济学(56453)
- 经济学院(50994)
- 基金
- 项目(311601)
- 科学(243725)
- 研究(226802)
- 基金(223733)
- 家(195420)
- 国家(193739)
- 科学基金(165299)
- 社会(141945)
- 社会科(134415)
- 社会科学(134377)
- 省(122921)
- 基金项目(118925)
- 自然(107206)
- 自然科(104679)
- 自然科学(104653)
- 教育(104080)
- 划(103164)
- 自然科学基金(102763)
- 编号(93155)
- 资助(92133)
- 成果(75986)
- 重点(70309)
- 发(69507)
- 部(68239)
- 课题(64970)
- 创(63932)
- 创新(59781)
- 科研(59418)
- 教育部(57995)
- 国家社会(57927)
- 期刊
- 济(210880)
- 经济(210880)
- 研究(139212)
- 中国(94526)
- 学报(75770)
- 农(74438)
- 科学(69071)
- 财(64878)
- 管理(64503)
- 大学(56521)
- 教育(53792)
- 学学(52888)
- 农业(50779)
- 融(42721)
- 金融(42721)
- 技术(40743)
- 业经(35429)
- 经济研究(33153)
- 财经(32949)
- 问题(29257)
- 经(28264)
- 业(26866)
- 图书(25477)
- 技术经济(23019)
- 版(22066)
- 科技(21954)
- 理论(21762)
- 现代(21128)
- 资源(21072)
- 商业(21053)
共检索到698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军生 张晓棠 宋元梁
文章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建立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度——协调发展水平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对1978年以来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得出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到2003年尚处于中低水平的结论。
关键词:
城市化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学功 樊明智
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区域内产业结构变动的必然反映,二者之间是一种耦合与协同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与一般模型对比分析,因非农产业企业规模与布局、政策制度等原因,许昌市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加强县域优势产业、着力发展第三产业、重视教育培训、构建协调的推拉制度体系是促进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城市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广海 冯英梅
本文在构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及城市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旅游产业结构水平与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构建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旅游产业结构水平与城市发展水平协调发展度的时间序列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定量测度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旅游产业结构整体水平滞后于城市发展综合水平,但二者的线性相关性较强;2001~2010年,二者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秩相关系数为0.899,二者的协调发展度等级不断提高;17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区域差异明显,总体上表现为东部沿海城市比西部内陆城市的协调发展度等级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庆军 赛云秀
根据陕西工业化与城市化经济发展相关数据,采用协调度——协调发展水平模型对陕西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程度和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得出现阶段陕西工业化与城市化系统处于初级协调水平的结论,到"十二五"末,将实现优质协调水平。运用GM(1,N)模型,对陕西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系统内因分析,提出陕西省要以增加研发经费和提高科研人员数量和质量为突破口,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互动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协调发展 工业化 城市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晶 庄连平 舒书静
文章基于城市化质量的内涵及其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机制,构建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提出了测算城市化与产业机构协调发展度的方法,并以老工业基地的典型辽宁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整体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等级相对较低,仅处于初级状态,二者之间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关键词:
城市化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党晶晶 姚顺波 黄华
县域生态环境系统、经济及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依据DPSIR概念框架构建了县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志丹县为实证对象,对其1997-2010年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志丹县生态指数、经济指数及社会指数均迅速增加,且生态指数均不同程度高于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植被恢复阶段生态、经济及社会指数增幅减缓并趋于稳定。协调度、发展度及协调-发展度均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协调度明显高于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总体而言,由于社会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植被恢复措施的实施,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者间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西琴 何芬 高吉喜
本文采用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协调度的概念,建立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二者的协调度测度模型,以四川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以来四川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00年以前为不协调阶段,协调度为负值;2000年后进入协调时期,协调度为正值,同时表现出空间差异,2005年全省各市(州)分别属于五种协调类型,成都市和攀枝花市的协调度较高,其他大部分地区协调度较低。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发展 协调度 四川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新利
土地整治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要手段。生态保护是土地整治的目标之一,土地整治活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其实施过程中,若违反自然规律,或采用不合理的整治措施,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影响生产和生活。因此,须把握好土地整治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推进土地整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斌 刘慧子
在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因子分析法对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进而利用耦合度模型对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将其划分为拮抗、磨合和协调三大阶段、9类状态。最后以陕西省1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对陕西省各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并为其他地区的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规模 时空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晓玲 张薇 景行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继续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选择,而走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为了更好地评价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构建了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出了2000—2010年陕西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指数,并对五个中间层指标进行逐个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陕西省新型工业化水平自2005年以来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但目前仍处于量化积累阶段,其中信息化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滞后严重阻碍了陕西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馨 吴文恒
低碳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陕西作为低碳试点省份之一,更需要积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和义务。通过5个维度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多角度评价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城市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城市分布格局,西安与其他城市的低碳经济水平差距很大;各个驱动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子系统的得分极差最大,充分反映了陕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较为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将陕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在协调度的综合影响下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协调度 陕西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馨 吴文恒
低碳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陕西作为低碳试点省份之一,更需要积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和义务。通过5个维度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多角度评价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城市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城市分布格局,西安与其他城市的低碳经济水平差距很大;各个驱动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子系统的得分极差最大,充分反映了陕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较为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将陕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在协调度的综合影响下,城市分布呈现四个组团。在未来发展中,应当依据三大区域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的低碳发展道路。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协调度 陕西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晓梅 崔海潮 何磊
资源型城市因其建立与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区域内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明显。城乡关系失调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一个重要障碍,协调城乡发展对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意义重大。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从资源型城市城乡关系特征出发,通过分析榆林市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型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城乡关系 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青 姚丽 陈志刚
城市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的协调发展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的优化发展,也有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本文基于产业结构演变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相关趋势规律,通过测算城市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的偏离度指标,分析了江苏省城市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的协调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与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协调趋势,而第三产业的结构发展日趋均衡;就不同城市而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间协调程度相对较低。论文最后提出了优化产业发展与土地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艳霞 罗恒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但随之而来的生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基于系统耦合视角,以城镇化进程迅速的西部地区陕西省为例,对其2005—2016年城镇化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城镇化将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优化了城镇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城镇化发展速度超过生态安全发展速度,两者的不协调趋势呈扩大状态;2005—2016年,陕西省的城镇化系统与区域生态安全系统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先后经历了不协调衰退、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4个阶段。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生态安全的滞后将成为阻碍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安全 系统耦合视角 陕西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