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6)
- 2023(15751)
- 2022(13193)
- 2021(11952)
- 2020(9986)
- 2019(22506)
- 2018(22306)
- 2017(42761)
- 2016(23703)
- 2015(26327)
- 2014(26274)
- 2013(25824)
- 2012(23338)
- 2011(20959)
- 2010(20637)
- 2009(18759)
- 2008(18058)
- 2007(15643)
- 2006(13652)
- 2005(11768)
- 学科
- 济(92860)
- 经济(92756)
- 管理(65401)
- 业(61851)
- 企(49610)
- 企业(49610)
- 方法(42482)
- 数学(37031)
- 数学方法(36664)
- 中国(26592)
- 农(26187)
- 学(21776)
- 财(21414)
- 业经(21409)
- 地方(19490)
- 农业(17858)
- 贸(16720)
- 贸易(16713)
- 易(16173)
- 环境(15384)
- 理论(15006)
- 制(14967)
- 技术(14496)
- 和(14114)
- 务(13238)
- 财务(13169)
- 财务管理(13150)
- 划(12727)
- 银(12708)
- 银行(12631)
- 机构
- 大学(336534)
- 学院(334670)
- 管理(130967)
- 济(129235)
- 经济(126414)
- 研究(115027)
- 理学(114816)
- 理学院(113494)
- 管理学(111348)
- 管理学院(110782)
- 中国(81416)
- 科学(76342)
- 京(71891)
- 农(63981)
- 所(58826)
- 业大(57607)
- 财(55249)
- 研究所(54562)
- 农业(50864)
- 中心(50788)
- 江(47302)
- 财经(45721)
- 北京(44678)
- 范(44366)
- 师范(43796)
- 院(41995)
- 经(41714)
- 州(38500)
- 经济学(38406)
- 技术(35738)
- 基金
- 项目(241261)
- 科学(188135)
- 基金(174711)
- 研究(168090)
- 家(156047)
- 国家(154781)
- 科学基金(131417)
- 社会(105880)
- 社会科(100286)
- 社会科学(100259)
- 省(94656)
- 基金项目(93831)
- 自然(88442)
- 自然科(86408)
- 自然科学(86383)
- 自然科学基金(84805)
- 划(80689)
- 教育(76340)
- 资助(70630)
- 编号(67062)
- 重点(54383)
- 成果(52332)
- 部(51474)
- 发(51394)
- 创(49936)
- 科研(46731)
- 创新(46684)
- 计划(46392)
- 课题(46255)
- 国家社会(43633)
- 期刊
- 济(135952)
- 经济(135952)
- 研究(93574)
- 学报(63257)
- 中国(58272)
- 农(57501)
- 科学(55053)
- 大学(46390)
- 管理(45335)
- 学学(44067)
- 农业(39650)
- 财(39040)
- 教育(33947)
- 技术(26407)
- 融(23937)
- 金融(23937)
- 业经(23285)
- 经济研究(22435)
- 财经(21242)
- 业(20598)
- 问题(19228)
- 经(18121)
- 科技(18051)
- 业大(17361)
- 版(17238)
- 图书(16953)
- 技术经济(15448)
- 商业(15397)
- 理论(15233)
- 资源(15215)
共检索到467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朝晖
按照世界城市化演变规律可将中国城市化过程分为曲折发展、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三个阶段。本文通过协整分析认为: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是能源消费变动的原因,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原因。不同城市化阶段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差别在于:第一阶段能源消费增长主要受工业化驱动,而受城市化的影响较小;第二阶段能源消费主要受城市化影响很大,受工业化的影响较小;第三阶段城市化和工业化共同驱动能源消费的增长。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城市化 工业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任海军 刘高理
基于1997~2011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按照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划分为三个组别,采用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不同城市化阶段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差异,并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阶段的演进,城市化对碳排放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小,家庭小型化日趋成为引起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化不同阶段,人均财富对碳排放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尤其是在城市化中期阶段;在城市化不同阶段,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都是存在的,但距到达碳排放拐点分别需要12年、31年和23年。最后,根据不同城市化阶段碳排放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碳减排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先明 王巧然
能源经济史表明,城市化是推动一个国家能源结构转型、效率调整和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的基本动因,能源消费与城市化阶段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在构建城市化与居民能源消费关系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化对居民直接能源消费、间接能源消费的阶段性效应假设,并在SITRPAT模型框架下运用门槛回归检验了我国的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变化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化对居民直接能源消费和间接能源消费具有不同的门槛效应,其中,城市化与居民直接能源消费呈现U型关系,拐点位于城市化率55.26%处;城市化对居民间接能源消费在城市化率越过48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伯强 刘希颖
作为目前国际上碳排放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大的国家,中国碳减排的国际压力日益增大,而所处的城市化经济发展阶段的能源需求特征又使得碳减排相对困难,因此,制定现阶段的碳减排政策是中国政府最为紧迫的任务。本文针对中国当前阶段性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特征,对Kaya恒等式做出适当修正,引入城市化因素,研究了现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本文选用协整的方法研究了CO2排放量与主要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动态地解释和预测了在各解释变量服从既定概率分布的前提下中国CO2排放量的增长情形。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控制碳排放增量,实现低碳转型应当在保证GDP增长的前提下,通过控制城市化速度和将城市化进程作为低碳发...
关键词:
城市化 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强度 能源结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晓燕 邓明明
本文将18种货币分为已国际化、未完全国际化和待国际化货币组,分别对应货币国际化的后期、中期和初期,利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FGLS)考察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是否因阶段而异,并借助基于自举法的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BootStrap GranGer CauSaLity teSt)探究货币国际化是否反作用于经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惯性始终与国际化程度呈正相关,其他因素则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初期,经济实力和币值稳定是货币国际化的主要助力,出口份额的扩大可能因为选择计价结算货币时对国际货币的偏好而阻碍自身的国际化;中期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性凸显;出口的扩大以及良好的经济预期是后期巩固国际货币地位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货币国际化 自举法 因果检验 人民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炜 贾明超 魏广玉 姜仁荣
研究目的:基于对违法用地相关概念的认知,在定位、定量的框架下分析高度城市化状态下违法用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违法用地风险评估,为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开展精细化土地监察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统计学回归与模拟方法。研究结果:对违法用地具有显著影响作用的因子中,相关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坡度、土地实际占有主体、工业用地分布、土地类型、生态控制区、现状主要道路分布、现状轨道交通分布;坡度因子与违法用地发生呈现负相关,坡度每增加10°,违法用地相对风险降低为原来的54%;原农村集体实际占有土地上发生违法用地行为的相对风险是其他地方的2.3倍;距离工业用地较近的地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艳 张欣婧
本文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进行阶段划分,选取4家案例企业,应用扎根理论对数字化转型的孕育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构建影响因素作用模型,并结合案例加以论证。结果表明:(1)在孕育阶段,市场驱动、创新驱动和政策驱动3个因素相互作用,构成转型的外部驱动力,而企业家精神和基础条件则是内在动力。(2)在实施阶段,资源投入力度、对外合作水平、组织柔性和管理机制对数字化转型起正向推动作用,路径依赖性则起阻碍作用,企业家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3)企业家精神是唯一的贯穿转型两个阶段的影响因素,但在不同阶段的内涵与表现有所不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鲁万波 仇婷婷 杜磊
本文运用基于LMDI的"两层完全分解法"对中国1994—2008年的碳排放量进行分解,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探究了六大产业部门对碳排放的贡献,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总产值四大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据能源强度和总产值的变化特点,可将1994—2008年划分为五个经济增长阶段。(2)从各产业对各阶段CO2排放量的影响来看,除"高效率+低产值"阶段(1995—1998)外,工业部门对CO2排放量的助长贡献为最大;综合来看,交通邮政部门对CO2排放量的助长贡献次之,其他产业部门对CO2排放量的助长贡献较小。(3)从各分解因素对各阶段CO2排放量的影响来看,总产值和产业结构为第一...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碳排放 产业结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厚纯 王成军
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人口、产业等向城市空间集聚速度和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性,这是否会导致城市化过程城中耕地变化速度的差异。为了回答此问题,本文从国际的视角,以1961—2011年多国的样本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耕地变化速度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初期阶段,耕地变化速度为正值,即耕地面积增加;当城市化进入中期阶段,多数国家耕地变化速度转变为负值,中期速度与初期速度之差为负,说明中期阶段耕地面积增速下降或者面积减少;城市化后期阶段,多数国家耕地变化速度又转为正值,说明城市化后期阶段耕地面积增加。这一结果与城市化过程中耕地资源变化的库兹涅茨"倒U形假说"一致。
关键词:
耕地变化 城市化 实证分析 不同发展阶段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波 朱道才 景治中
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前期阶段和后期阶段,集中型城市化和大城市化是前期阶段的主要特征,扩散型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是后期阶段的主要特征。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城市化的前期阶段,因而应走集中型城市化和大城市化道路,但部分城市化先行地区已经进入后期阶段,应该加强这些地区的城市区域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邢和祥
学术创业是高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实现高校“第三使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学术人才加入到学术创业的行列,廓清学术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其阶段性特征,对于提升学术创业的成功几率、提升高校学术成果转移能力和建立学术创业生态十分重要。通过国外高校案例分析和国内高校调查访谈发现:高校、产业和政府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学术创业均有重要影响,并在潜在学术创业阶段、新兴学术创业阶段和和成长学术创业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针对学术创业不同阶段的影响要素,高校与产业、政府应协同采取依据不同阶段的针对性措施和政策,以此才能更好地助力高校构建学术成果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生态体系和提升国家科技创新的效能。
关键词:
高校 学术创业 影响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一鸣 蔺雪芹 王岱
基于两阶段Super SBM构建能源效率测度模型,分析2005年和2015年中国城市能源效率的空间演化特征,并从外部环境和内生因素两方面剖析能源效率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能源效率较高且多年不断提升,空间分异总体上呈两纵一横的"H"型格局,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相关程度有所提升;(2)纯技术效率变化与能源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技术进步变化与能源效率之间则存在显著抑制作用;(3)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是影响全国及各地区城市能源效率的共性因素,而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环境规制、能源价格是影响全国及各地区城市能源效率的差别性因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高辉 石寅斌 张陈俊
基于诺瑟姆城镇化发展阶段理论,将全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初级、前期加速、中期加速、后期加速和稳定阶段五个阶段类型地区,选取2000—2016年每个类型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Eviews对城镇化率与影响因素间关系进行模型估计,得出了每个阶段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城镇化 影响因素 诺瑟姆理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光球 白龙博
将超效率模型与三阶段DEA方法结合,充分考虑了非期望产出因素的影响,研究了陕西省11个市级地区2010—2016年间的工业能源效率,同时考察了各市的投入与产出松弛量,剔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后对其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通过调整后的投入产出再次运用超效率DEA分析工业能源效率。结果显示,各市工业能源效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陕北区域降低最为明显。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科技创新水平因素对陕西省工业能源效率起积极作用,社会发展水平对其起抑制作用,开放水平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工业能源效率 三阶段DEA 超效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周燕
目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中国"十二五"规划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相关部门在进行决策时不能不考虑城市发展水平与CO2排放的关系。通过协整理论及修正误差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中国经历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虽然1949-2007年城市化与CO2排放并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化和CO2排放量都呈现出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即CO2排放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且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化水平对CO2排放影响存在差异。另外,尽管从短期来看,CO2排放不受当年城市化变动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不论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与CO2排放之间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城市化对CO2排放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关键词:
城市化 CO2排放 改革开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