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31)
- 2023(11160)
- 2022(8799)
- 2021(7502)
- 2020(6211)
- 2019(13627)
- 2018(13308)
- 2017(26744)
- 2016(13963)
- 2015(15960)
- 2014(16161)
- 2013(16059)
- 2012(15227)
- 2011(13963)
- 2010(14081)
- 2009(13177)
- 2008(12809)
- 2007(11272)
- 2006(10439)
- 2005(9652)
- 学科
- 济(96665)
- 经济(96584)
- 管理(40011)
- 业(36913)
- 方法(34692)
- 数学(31225)
- 数学方法(31090)
- 企(28883)
- 企业(28883)
- 地方(24765)
- 中国(23476)
- 业经(18498)
- 农(18152)
- 地方经济(15594)
- 财(14840)
- 学(14411)
- 产业(14371)
- 农业(12854)
- 制(12234)
- 融(11526)
- 金融(11526)
- 环境(11505)
- 发(11487)
- 贸(10739)
- 贸易(10732)
- 银(10471)
- 银行(10464)
- 易(10217)
- 行(10108)
- 体(9881)
- 机构
- 大学(217756)
- 学院(217586)
- 济(108652)
- 经济(106725)
- 管理(82319)
- 研究(77764)
- 理学(70876)
- 理学院(70113)
- 管理学(69107)
- 管理学院(68697)
- 中国(57640)
- 财(46013)
- 京(45212)
- 科学(42567)
- 所(37430)
- 财经(37269)
- 经济学(36764)
- 中心(34508)
- 经(33893)
- 研究所(33581)
- 经济学院(33014)
- 江(32574)
- 农(29580)
- 北京(28354)
- 院(28127)
- 财经大学(27627)
- 范(27502)
- 师范(27288)
- 业大(27231)
- 州(25805)
- 基金
- 项目(142442)
- 科学(114934)
- 基金(106630)
- 研究(104549)
- 家(91298)
- 国家(90632)
- 科学基金(79436)
- 社会(73288)
- 社会科(69810)
- 社会科学(69796)
- 基金项目(56102)
- 省(54157)
- 自然(47916)
- 自然科(46876)
- 自然科学(46869)
- 教育(46607)
- 自然科学基金(46057)
- 划(44658)
- 资助(43415)
- 编号(39290)
- 发(33242)
- 部(32141)
- 重点(32024)
- 国家社会(31843)
- 成果(31141)
- 创(28948)
- 教育部(28546)
- 发展(28210)
- 人文(27947)
- 课题(27919)
- 期刊
- 济(125491)
- 经济(125491)
- 研究(71808)
- 中国(38992)
- 财(33825)
- 管理(32380)
- 学报(28590)
- 科学(28270)
- 农(26900)
- 大学(22911)
- 经济研究(22145)
- 融(21995)
- 金融(21995)
- 学学(21828)
- 财经(20573)
- 技术(18949)
- 问题(18249)
- 经(18014)
- 业经(17994)
- 农业(17909)
- 教育(15444)
- 技术经济(13186)
- 统计(12511)
- 贸(12350)
- 世界(11192)
- 策(11187)
- 商业(11154)
- 现代(10884)
- 经济问题(10470)
- 国际(10219)
共检索到331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素侠
文章以改革以来的数据为基础,对城市化、第三产业及经济波动的缓和化三者的互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协整检验得知,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内在联系,其次运用脉冲反应模型得知该三者之间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即城市化的推动有助于第三产业的增长,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经济波动幅度的减小,反过来,经济波动幅度的减缓又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再次本文以非对称成分ARCH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城市化、第三产业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对经济波动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结果是使得经济波动幅度越来越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婧 马光荣
经济稳定、政治稳定与社会稳定共同构成了当代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和各国的实践一般都把财政货币政策作为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工具,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投资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非国有经济投资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但国有经济投资的波动性较小,且具有一定逆周期性;分省层面的回归结果显示,国有经济投资比重高的省份,宏观经济波动较小;同时,国有经济投资对GDP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这些结果表明,国有经济投资发挥了稳定宏观经济作用,但这种稳定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可能会有所减弱。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国有经济投资 经济稳定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星 方琳
2008年的次贷金融危机和随后的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使得系统性风险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文章构建了反映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稳定的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方法设计了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稳定间的影响机制模型,并结合全球56个主要国家的相关数据,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危机前后系统性风险和宏观经济稳定的相互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系统性风险指标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作用中,股票指数波动率的正向影响最为明显;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稳定状况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要大于金融危机前;发达国家的系统性风险指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明显,而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指标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博
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在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诱因以及其调节机制,最后分析地方政府行为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以便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良好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齐曲
本文通过比较欧美两种金融制度结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得出银行主导模式比市场主导模式对宏观经济稳定更有利的结论。不过 ,银行主导模式同样也不可避免金融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恶化危机。虽然欧盟金融市场的“脱媒”趋势增强 ,但仍以银行为主导 ,因此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监管体系对防范这些金融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志刚 郭桂霞
本文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建立了一个小国开放经济模型,考察资本账户开放和利率市场化的先后顺序对宏观经济波动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模拟分析发现,扰动来源对金融自由化次序有重要影响。如果经济只面临国内扰动,不同改革路径对经济波动性的影响差别不大;如果经济同时还面临明显的国外扰动时,资本账户开放先行的经济波动性显著高于利率市场化先行。因此,对于一个面临各种经济扰动的开放经济,利率市场化前提下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有助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而资本账户开放先于利率市场化会带来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俊娟
文章以1978~2010年的数据为例,对我国第三产业波动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对第三产业的内生波幅与波长的计算,得知从纵向来看,第三产业波动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其内生波长较短,在横向上还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其次通过对第三产业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协动性的分析可知,二者高度相关,协同性也很显著;再次应用TARCH模型分析可知,第三产业对宏观经济存在着一种使其波动越来越小的缓冲效应;最后就如何发展服务业并促进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日辉 李永权
汇率制度对经济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及引起汇率波动的冲击源性质。本文对ABRR模型进行扩展,引入金融发展水平的内生性和价格因素冲击,发现金融发展水平的内生性会弱化为稳定经济而选择浮动汇率制,价格因素的冲击则会强化为稳定经济而选择浮动汇率制。结合中国经济数据,用ABRR扩展模型解释了我国的经济现实,提出"富有一定弹性的渐进调整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人民币汇率制度较好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经济稳定性 汇率制度 ABRR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梅新育
一、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期的"资源诅咒":商品价格变动与资源出口国经济增长实绩如表1所示,1992—2001年间,与美国经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长的"无通胀增长"时期大体同步,以美元计价的国际贸易制成品价格年均下降1.0%,非石油初级产品价格年均下降1.3%,石油价格年均上涨2.3%;换言之,在此期间国际市场贸易条件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明
超量货币供应下宏观经济稳定的实证分析●黄明[博士陕西财经学院金融发展研究所西安710061]贷款限额管理是我国中央银行长期以来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信用总量控制的一项强有力的计划调控手段。但是,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和市场间接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俊娟
文章对省域第三产业波动及其对宏观经济波动冲击的非对称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第三产业内生波幅的计算,得知第三产业横向波动较大;而由第三产业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协动性分析,发现二者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相关性强,协同性显著;TARCH模型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对宏观经济存在着非对称缓和作用,增大其比重有利于减缓宏观经济的波动幅度;最后就如何发展省域第三产业、促进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第三产业波动 经济波动 非对称冲击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希琼
城市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互动发展的过程。文章基于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互动机理,构建了区域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系统的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基本还处于较低水平的耦合阶段。GM(1,N)分析表明,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城市化建设滞后,但这实际上是由低效益的传统第三产业的过度膨胀所引致的,因此调整、规范传统第三产业,仍然是促进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邓翔 祝梓翔
本文研究的核心是政府支出和收入规模对于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政府消费规模对产出具有非稳定效应,一般性政府支出规模和产出波动率的负向关系可能并不存在。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累进型税收机制和需求扰动型政府支出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RBC),模型拟合出政府支出规模的非稳定效应和税收的稳定效应。当将政府支出视为生产性支出后,支出规模的稳定效应体现出来,虽然在规模进一步扩大后稳定效应会消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文军
文章使用TARCH模型和GEARCH模型等方法,通过对第三产业自身的波动特征和其对宏观经济冲击的非对称效应的分析,得知由于第三产业本身存在的非对称性特征等原因,其收缩时对宏观经济有减缓其收缩的作用,而扩张时则对宏观经济有冲击效应。整体而言,第三产业对宏观经济波动是起着缓和作用的,文章最后从虚拟经济体的角度对此进行了验证,最后对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红 李林峻 李维娜
文章基于脉冲响应分析,分别从一二三线城市的角度探讨房价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率对房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自一二三线城市逐步减小;通货膨胀对房价的影响初期为正,后转为负向,一线城市中负向影响最为明显;宏观经济增长对房价的影响为正向,自一二三线城市依次减小。
关键词:
房价 宏观经济 一二三线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