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41)
- 2023(17787)
- 2022(14683)
- 2021(13570)
- 2020(11507)
- 2019(26268)
- 2018(25978)
- 2017(50016)
- 2016(27310)
- 2015(31038)
- 2014(30695)
- 2013(29821)
- 2012(27097)
- 2011(24375)
- 2010(24427)
- 2009(22690)
- 2008(22262)
- 2007(19856)
- 2006(17189)
- 2005(14938)
- 学科
- 济(117457)
- 经济(117349)
- 管理(81530)
- 业(78551)
- 企(65631)
- 企业(65631)
- 方法(55813)
- 数学(49555)
- 数学方法(48801)
- 中国(31568)
- 农(29923)
- 财(27919)
- 地方(25834)
- 业经(25239)
- 学(21875)
- 技术(21641)
- 农业(20151)
- 制(19558)
- 理论(19367)
- 贸(19180)
- 贸易(19169)
- 易(18512)
- 务(18155)
- 财务(18083)
- 财务管理(18042)
- 企业财务(17136)
- 和(16872)
- 环境(16794)
- 银(16581)
- 银行(16546)
- 机构
- 学院(386031)
- 大学(384512)
- 济(156575)
- 经济(153233)
- 管理(152679)
- 理学(132776)
- 理学院(131294)
- 管理学(128680)
- 管理学院(127970)
- 研究(124159)
- 中国(92856)
- 京(80331)
- 科学(76830)
- 财(69906)
- 所(60999)
- 农(59950)
- 中心(58497)
- 江(57751)
- 财经(56700)
- 业大(56388)
- 研究所(55568)
- 经(51603)
- 范(50678)
- 师范(50164)
- 北京(49721)
- 经济学(48274)
- 农业(47073)
- 州(46099)
- 院(45701)
- 经济学院(43728)
- 基金
- 项目(265289)
- 科学(211530)
- 基金(193741)
- 研究(191826)
- 家(168538)
- 国家(167204)
- 科学基金(145875)
- 社会(122968)
- 社会科(116741)
- 社会科学(116710)
- 省(105299)
- 基金项目(102673)
- 自然(95579)
- 自然科(93512)
- 自然科学(93493)
- 自然科学基金(91804)
- 教育(90666)
- 划(88517)
- 资助(79027)
- 编号(77347)
- 成果(61434)
- 重点(59967)
- 创(58397)
- 部(58291)
- 发(57008)
- 创新(54048)
- 课题(54011)
- 国家社会(51068)
- 科研(50882)
- 教育部(50430)
- 期刊
- 济(164428)
- 经济(164428)
- 研究(106821)
- 中国(72976)
- 学报(56871)
- 管理(56403)
- 财(54832)
- 科学(54559)
- 农(52812)
- 大学(43800)
- 教育(43290)
- 学学(41225)
- 技术(37562)
- 农业(35884)
- 融(31996)
- 金融(31996)
- 财经(27651)
- 业经(27597)
- 经济研究(26775)
- 经(23757)
- 问题(23021)
- 统计(21330)
- 技术经济(20500)
- 策(20413)
- 业(20375)
- 科技(18666)
- 版(17890)
- 商业(17862)
- 决策(17707)
- 图书(17503)
共检索到552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付琦 卓乘风 邓峰
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考虑空间因素的基础上,选取2005—2015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分析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已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源泉;在考虑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交互作用时,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有一定的提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程海森 刘立军
运用空间面板技术,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扩展模型,设置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对2005年~2013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域(西藏除外)的城市化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关系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城市化对区域创新能力有较大正向影响,通过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城市化 区域创新能力 空间面板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姜磊 季民河
通过空间自相关性指标量测分析发现,中国创新活动呈区域化状态,有明显的空间集群现象,并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环渤海湾和长三角城市群。基于截面数据所建立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发现:城市化、研发投入和市场化均有助于知识的空间溢出;空间误差模型(SEM)中城市化变量的估计非常显著,明显高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OLS)的结果;并且参数λ显著为正,相邻地区的创新产出对本地区创新产出有正向影响,存在知识在空间上的溢出现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将 许泽庆
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将工业多样化集聚划分为相关多样化集聚与无关多样化集聚,并使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中国2005~2016年27个区域的创新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利用不同权重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工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区域间的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联动与依赖性;工业的相关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无关多样化集聚阻碍区域创新效率,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汝飞 赵彦云
文章运用空间面板技术,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扩展模型,设置空间邻接、地理距离、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本4种空间权重矩阵,对30个省级行政区域(西藏除外)的城市化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关系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4种空间影响因素中,地理距离影响最大,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本次之,空间邻接特征影响较小;城市化对区域创新能力有较大正向影响,通过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城市化 区域创新能力 空间面板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美虎
本文在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关系基础上,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省域空间模型。并利用人口普查数据,检验了我国省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发现,经济增长对城市化影响不断减弱,但是区域城乡就业水平对城市化发展影响力却在加强,这对我国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发展 空间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东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有助于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应用DEA模型测度了区域创新效率;采用区位熵与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方法分别测度了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水平;选取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邻地效应,即本地创新效率会在区域间产生溢出效应;产业专业化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产业多样化集聚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不显著;从区域层面来看,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多样化集聚对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东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有助于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应用DEA模型测度了区域创新效率;采用区位熵与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方法分别测度了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水平;选取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邻地效应,即本地创新效率会在区域间产生溢出效应;产业专业化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产业多样化集聚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不显著;从区域层面来看,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多样化集聚对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乃全 吴友 赵国振
本文利用三阶段DEA方法,测度了我国2003-2012年30个区域的创新效率、规模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考察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空间差异;(2)总体而言,专业化集聚能有效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规模效率,而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纯技术效率;(3)分区域而言,东部西部地区多样化集聚能有效提高创新效率,而中部地区表现为专业化集聚促进创新效率;(4)区域之间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联动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永刚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科研投入与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σ和β收敛性,对比不同形式的空间计量模型对样本数据生成过程的拟合效果,采用空间误差分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分析了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域对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泛珠三角"区域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具有负的空间相关性和σ和β收敛性;资本投入和人力投入对创新能力具有正的影响,创新能力发展过程具有正的空间外溢性;"泛珠三角"区域的建立对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具有不利影响。研究认为:国家应出台区域经济合作宏观指导政策,进一步发挥不同区域的区位优势,提高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正的空间外溢性;提高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的绝对投入量,进一步提高新产品研发经费的利用效率;提高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经济结构,使医药制造业收敛于较高的产业发展均衡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魏燕 蒲佐毅
在搜集1990年到2007年新疆生态安全和城市化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城镇化和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生态安全和城镇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镇化是促进生态安全的格兰杰原因;城镇化和生态安全之间存在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但城镇化对生态安全扰动的响应小于生态安全对城镇化扰动的响应,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安全和城镇化的当期值均对对方的未来值产生正向扰动,即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促进。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城市化 新疆生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王华
本文对比分析了美国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测定的中国工业化水平与能源密度的协整关系表明,中国工业化水平提高1%,能源密度下降0.33%,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从长期来看是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中国人均能源消费可能会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提高,这与中国较低的人文发展水平相关,但随着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会促进能源密度的下降,从而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工业化 协整分析 能源消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迎港 常向东
基于我国2009—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碳减排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强度在地区之间具有正向作用机制;科技创新、产业机构升级以及二者的交互关联作用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具有积极显著的作用,并且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基础设施水平、宏观税负、公共服务水平等因素都会对区域碳排放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中介机制效应检验发现,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可以相互促进,并能够作为彼此的中介变量加快地区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且提高能源效率也是二者间接影响区域碳减排的重要传导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天宇 解学芳
在构建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具体机制和实际效果。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创新成果可以随着要素流动向邻近地区扩散;(2)文化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性集聚均可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影响效果来看,文化产业多样性集聚已成为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跃升的主要动力;(3)由于规范、有序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文化产业竞争性集聚阻碍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却通过价格博弈、企业外迁等条件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4)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文化产业在东部地区的竞争性集聚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中、西部地区则未有体现。对此,建议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与资源共享,破除创新要素流动壁垒。鼓励文化产业特色化与差异化集聚,促进创新要素和发展资源的融合更新,并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毛良虎 姜莹
基于2009—2014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整个空间呈现不均衡的阶梯状分布格局;(2)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并非完全线性相关,结构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认知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效应;(3)R&D人力投入、R&D资金投入和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呈现显著正效应,其中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最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自然资源、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分析
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科技金融与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机理——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技术创新对区域消费升级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系统广义矩(SYS-GMM)分析方法
科技环境与科技保险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