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04)
- 2023(17133)
- 2022(14184)
- 2021(12848)
- 2020(10935)
- 2019(25350)
- 2018(25284)
- 2017(48734)
- 2016(26542)
- 2015(30444)
- 2014(30717)
- 2013(30035)
- 2012(27574)
- 2011(24907)
- 2010(24888)
- 2009(23346)
- 2008(23197)
- 2007(20758)
- 2006(18123)
- 2005(16131)
- 学科
- 济(116349)
- 经济(116226)
- 管理(79869)
- 业(74997)
- 企(63019)
- 企业(63019)
- 方法(57333)
- 数学(50191)
- 数学方法(49437)
- 中国(30333)
- 财(29319)
- 农(29307)
- 学(25221)
- 业经(25189)
- 地方(22178)
- 理论(20986)
- 农业(19562)
- 务(19396)
- 制(19346)
- 财务(19316)
- 财务管理(19267)
- 贸(19098)
- 贸易(19090)
- 易(18453)
- 企业财务(18352)
- 和(17828)
- 环境(17800)
- 技术(16570)
- 银(16109)
- 银行(16058)
- 机构
- 大学(393373)
- 学院(391044)
- 济(155361)
- 管理(152353)
- 经济(151943)
- 理学(131870)
- 理学院(130442)
- 研究(128102)
- 管理学(127734)
- 管理学院(127044)
- 中国(95315)
- 京(83275)
- 科学(81552)
- 财(70856)
- 农(67296)
- 所(65004)
- 业大(60804)
- 中心(60027)
- 研究所(59315)
- 江(58700)
- 财经(57376)
- 农业(53373)
- 经(52139)
- 北京(51832)
- 范(50842)
- 师范(50224)
- 经济学(47989)
- 州(46814)
- 院(46505)
- 经济学院(43409)
- 基金
- 项目(266239)
- 科学(209437)
- 基金(193491)
- 研究(188332)
- 家(170260)
- 国家(168930)
- 科学基金(145247)
- 社会(118851)
- 社会科(112692)
- 社会科学(112654)
- 省(104850)
- 基金项目(101544)
- 自然(96672)
- 自然科(94533)
- 自然科学(94505)
- 自然科学基金(92794)
- 划(88759)
- 教育(88503)
- 资助(80750)
- 编号(76136)
- 成果(61512)
- 重点(60496)
- 部(58249)
- 发(56442)
- 创(54790)
- 课题(52870)
- 科研(51595)
- 创新(51269)
- 教育部(49728)
- 计划(49559)
- 期刊
- 济(163317)
- 经济(163317)
- 研究(107472)
- 中国(72209)
- 学报(65279)
- 农(59104)
- 科学(58320)
- 财(56576)
- 管理(54369)
- 大学(48837)
- 学学(45892)
- 教育(41186)
- 农业(40103)
- 技术(36382)
- 融(31222)
- 金融(31222)
- 财经(28473)
- 经济研究(26548)
- 业经(26430)
- 经(24409)
- 问题(22928)
- 业(22418)
- 统计(21825)
- 图书(21372)
- 技术经济(19974)
- 策(19847)
- 版(19246)
- 决策(17994)
- 理论(17901)
- 商业(17492)
共检索到562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岳良文 李孟刚 武春友
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对城市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问题研究的局限,基于物理学科中的耦合理论,探讨了城市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评价模型,并以1979-2015年中国国家层面数据为支撑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经实证检验发现,本研究给出的城市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评价模型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比较科学、实用的评价模型,既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可以用于城市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发展水平测度、评价和分析,为一国或一区域走上信息化与绿色化双支撑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设智慧城市与绿色城市融合的智慧型绿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岳良文 李孟刚 武春友
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对城市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问题研究的局限,基于物理学科中的耦合理论,探讨了城市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评价模型,并以1979-2015年中国国家层面数据为支撑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经实证检验发现,本研究给出的城市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评价模型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比较科学、实用的评价模型,既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可以用于城市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发展水平测度、评价和分析,为一国或一区域走上信息化与绿色化双支撑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设智慧城市与绿色城市融合的智慧型绿色城市,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岳良文 李孟刚 武春友
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对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问题研究的局限,基于物理学科中的耦合理论,探讨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评价模型,并以2009—2015年中国省域数据为支撑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经实证检验发现,本研究给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评价模型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比较科学、实用的评价模型,既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可以用于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发展水平测度、评价和分析,为一国或一区域走上信息化与绿色化双支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岳良文 李孟刚 武春友
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对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问题研究的局限,基于物理学科中的耦合理论,探讨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评价模型,并以2009—2015年中国省域数据为支撑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经实证检验发现,本研究给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评价模型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比较科学、实用的评价模型,既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可以用于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互动发展水平测度、评价和分析,为一国或一区域走上信息化与绿色化双支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电威 杨美玲
为理清科技进步、城市化与绿色发展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机制,以科技进步、城市化与绿色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作为理论基础提出假设,基于广东省1993—2020年的时序数据,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和城市化对绿色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绿色发展对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推动了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对城市化的影响并不显著。为此,广东省需要加快建立以绿色产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体系,在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积极整合落后产能,以绿色经济进步带动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晓云 陈金燕 苏义坤
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是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两大议题。本文分别从公共耦合和内容耦合角度出发,运用修正耦合模型对我国30个省区的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显示:(1)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都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并且数字经济的两极分化程度较绿色经济更为严重;(2)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但绿色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不及数字经济;(3)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公共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且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4)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内容耦合协调度上升幅度明显,但需避免内部子系统间的差异扩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晓云 陈金燕 苏义坤
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是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两大议题。本文分别从公共耦合和内容耦合角度出发,运用修正耦合模型对我国30个省区的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显示:(1)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都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并且数字经济的两极分化程度较绿色经济更为严重;(2)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但绿色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不及数字经济;(3)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公共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且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4)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内容耦合协调度上升幅度明显,但需避免内部子系统间的差异扩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晓云 陈金燕 苏义坤
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是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两大议题。本文分别从公共耦合和内容耦合角度出发,运用修正耦合模型对我国30个省区的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显示:(1)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都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并且数字经济的两极分化程度较绿色经济更为严重;(2)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但绿色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不及数字经济;(3)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公共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且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4)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内容耦合协调度上升幅度明显,但需避免内部子系统间的差异扩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寿平
将耦合理论引入城市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两者的耦合优化原理,并在系统地构造了城市化与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东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上海、长沙与南宁)的融合发展过程进行了测算和比较。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一个逐步跃迁的动态过程,随着融合阶段的不断跃迁,各阶段所历经的时间在逐渐缩短,但不同城市的融合发展路径差异明显。此外,东、中、西部地区呈现出融合度由高到低的梯队分布规律,但是,区域间城市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存在着收敛的趋势。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融合发展 耦合理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杲 宋迎昌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呈现出生产要素由乡村和中小城市向大城市集聚的大城市化现象,即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相伴而生,共同发展。其中,农业生产要素率先由农村集聚至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为大城市化发展起到了"蓄水池"和"中转站"的作用;大城市则通过其巨大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在直接吸纳农业生产要素融入大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快了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的动态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大城市化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还具有短期动态效应。未来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在大中小城市之间的自由流动,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是促使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局面的主要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时中 丁雨洁
基于长三角26个城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依据绿色化测量指标和极值熵值法,系统测算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化指数,基于面板Tobit模型,探究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样本考察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化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时序特征,群内城市间绿色化指数截面差异明显。②子系统指数呈现稳步增长的时序动态演变特征;绿色增长、绿色福利、绿色财富和绿色治理子系统分别呈现"快速"上升、"直线"式上升、"平稳"增长和"波浪式"上升态势。③截面上,2016年各子系统绿色化水平和2007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演变轨迹差异化明显。④26个城市绿色化波动类型分为发展平稳型、持续波动型和跳跃型。⑤经济增长、城镇化、科技发展、环境保护显著促进绿色化水平提升,而工业化和资源消耗显著抑制了绿色化发展。据此,提出推进绿色化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胜
文章选取两个能源绿色化指标,将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作为技术创新指标,将清洁能源占总能源产出比作为产业结构变迁指标,通过多变量VAR模型,使用中国1993~2010年间数据,检验它们对能源生产和消耗的主要产业的就业造成的动态影响。
关键词:
能源绿色化 就业 绿色经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淑凤
以福建省2004-2014年数据为基础,构建"五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五化"耦合协调度,并运用灰色GM(1,N)模型分析"五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福建省"五化"协调发展呈现出"低发展低耦合-低发展高耦合-高发展低耦合-高发展高耦合"的特征。(2)"五化"协调发展既要注重各子系统的发展质量,同时要平衡各子系统间的发展差距,规避短板问题。(3)城镇化和绿色化对"五化"协调发展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则抑制"五化"协调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行 范中启
本文以1990~2015年碳强度统计数据为样本,使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的方法,对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碳强度的冲击效应较大,具有持续性。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对碳强度的贡献度较大。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明 吴雪萍 郭施宏
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利用中国2001~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化进程、环境管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人口城市化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比土地城市化更为直接;环境规制对工业污染减排的总体刺激效果不佳;不同地区的大气污染受城市化、环境规制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东部地区表现的最为敏感,其城市化和环境规制对大气污染均有显著的冲击作用,中部地区只有城市化与大气污染联系紧密,而西部地区无论城市化还是环境规制对大气污染的反应都极不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
基于“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的新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模型研究
基于信息显著性差异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筛选模型及实证
基于灰熵理论的城市绿色转型评价模型研究
基于TOPSIS-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绿色增长系统评价模型及实证
中国区域绿色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协同及互动——基于耦合协调与PVAR模型的检验
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基于钻石理论模型的我国绿色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基于绿色发展的中国城市公共支出效率研究——基于四阶段DEA和Bootstrap-DEA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