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85)
2023(13728)
2022(10938)
2021(9627)
2020(8060)
2019(17735)
2018(17485)
2017(33652)
2016(18343)
2015(20090)
2014(20068)
2013(19614)
2012(17490)
2011(15440)
2010(15856)
2009(15130)
2008(15187)
2007(13995)
2006(12579)
2005(11836)
作者
(51558)
(43317)
(42968)
(40989)
(27592)
(20365)
(19365)
(16540)
(16433)
(15311)
(14953)
(14456)
(13964)
(13947)
(13413)
(13258)
(12830)
(12576)
(12532)
(12388)
(10615)
(10601)
(10394)
(9929)
(9715)
(9689)
(9600)
(9596)
(8549)
(8466)
学科
(81959)
(81861)
经济(81827)
(74615)
企业(74615)
管理(72459)
方法(30582)
业经(29476)
(28840)
(26687)
中国(24153)
数学(22316)
数学方法(22148)
(20848)
(20603)
财务(20573)
财务管理(20552)
企业财务(19484)
农业(19267)
技术(17257)
地方(16582)
(16001)
(15479)
(14725)
理论(14714)
(14288)
体制(13584)
环境(12945)
(12346)
银行(12327)
机构
学院(266863)
大学(262038)
(114655)
经济(112261)
管理(105897)
理学(90412)
理学院(89465)
管理学(88325)
管理学院(87826)
研究(85976)
中国(67625)
(57386)
(55003)
科学(49522)
财经(44701)
(42814)
(42186)
(41817)
(40502)
中心(39087)
研究所(37121)
业大(36342)
经济学(35447)
北京(33987)
农业(33372)
(32864)
财经大学(32844)
经济学院(32026)
(31868)
师范(31593)
基金
项目(173326)
科学(140079)
基金(129003)
研究(128312)
(110917)
国家(109959)
科学基金(97447)
社会(86531)
社会科(82198)
社会科学(82182)
基金项目(69036)
(67887)
自然(61412)
自然科(60077)
自然科学(60060)
自然科学基金(59032)
教育(57224)
(55860)
资助(50010)
编号(49920)
成果(39510)
(39075)
重点(38649)
(38397)
(37990)
(37585)
(37095)
国家社会(36743)
创新(35713)
课题(34681)
期刊
(135959)
经济(135959)
研究(82794)
中国(52981)
(48370)
管理(45142)
(41601)
科学(36047)
学报(34779)
农业(28216)
大学(27838)
学学(26602)
(26140)
金融(26140)
业经(23665)
技术(23637)
财经(22942)
教育(22433)
经济研究(20682)
(19832)
问题(19363)
(17085)
现代(15225)
技术经济(14789)
财会(13449)
(12952)
商业(12879)
世界(12832)
会计(11880)
经济管理(11825)
共检索到406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希果  刘培森  
在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面板模型,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2000-2011年我国省际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并探讨二者与制造业集聚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城市化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具有倒N型关系,城市化对制造业集聚的拥挤效用比促进作用会更早地出现;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N型关系;银行业集中度、对外开放度与信息化对制造业集聚均具有显著作用;新经济地理因素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吉亚辉  文静  
选取1999—2013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关系。将1999—2013年分为3个时间段,从动态层面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制造业的集聚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为正相关影响,且影响程度在降低。此外,各地区应注重加强与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以促进制造业合理发展与集聚。同时,应该加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促进制造业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红祥  王业斌  王旦  贺正楚  
使用2000-2016年中国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数据,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存在空间分布的一致性。不同类型和不同等级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促进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公路对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大于铁路,一级公路对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大,低等级公路建设越多越不利于制造业集聚,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交通基础设施对市场化程度越高地区的制造业集聚促进作用越显著。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筱乐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政府进行投资的主要领域,也是政府调控的重要方式。利用经济普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程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筱乐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政府进行投资的主要领域,也是政府调控的重要方式。利用经济普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程度。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光南  洪国志  陈广汉  
基于可变成本函数与外部性因素分析框架,本文采用中国各省工业企业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和似无关回归(SUR)实证分析中国基础设施空间溢出的成本效应及其行业溢出。研究发现:基础设施空间溢出对制造业产生的成本效应大于本地基础设施的成本效应,且东部成本弹性高于中西部;基础设施地区分布不平衡导致其网络效应降低,存在产业竞争地区的基础设施空间溢出和市场稠密溢出导致本地制造业边际成本提高和要素投入减少;此外,基础设施空间溢出的成本效应还取决于制造业的集聚程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红祥  
采用西部地区2003~2011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数据,从行业细分角度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具有促进作用,并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交通基础设施对劳动密集型行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小。这与全国层面的研究结论有差异,反映出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特殊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红祥  
本文使用20002014年西部地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的区位熵存在空间分布的一致性,公路密度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知识溢出效应和劳动力成本的降低能显著促进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规模经济、资源禀赋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贾兴梅  贾伟  
改革30年来,中国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推进速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点,为更好地分析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的空间效应,本文将1980—2011年制造业集聚过程与城市化地域变动分为三个不同阶段,运用面板数据计量检验三阶段两者之间的空间效应关系。研究表明,制造业集中度与城市化水平在经济增长的不同环境背景下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东部沿海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吸引力正在减弱,制造业集聚度开始下降,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之间的相关性由正转负,而中西部通过承接东部的制造业,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的相关性由负转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任晓红  
文章从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区位影响的视角考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与交通投资分配的合理性。研究发现,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和交通投资分配极具不合理性,历年因交通投资过度集中在东中部地区所形成的交通基础设施过度集中的状态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应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交通投资力度,诱导经济要素和制造业流入以提高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抑制地区之间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化。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万平  吕政  刘丽萍  
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角度,分别应用SDM模型和GTWR模型,实证分析FDI、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而言,FDI和交通基础条件对制造业集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影响在地区间有明显差异,FDI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较弱;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存在典型的空间非线性递减效应,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影响略低于东中部地区。因此,进一步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外资配套能力建设,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促进中国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破解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耿纯  赵艳朋  
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及城市层面的相关数据,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新建制造业企业选址的影响。通过考察2000-2007年年份-城市-行业层面的新建企业数目,本文负二项回归的结果表明,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对新建制造业企业选址在整体上有正向影响,但其对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所得税和增值税贡献大的企业选址影响不显著,而对上述各方面表现落后的企业的选址决策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无论使用公路里程、公路密度还是公路质量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衡量指标,或是放松对企业表现水平的衡量标准,都十分稳健。究其原因,与差企业相比,交通基础设施带给好企业的成本下降小,竞争效应大,因此其总体影响不显著。差企业市场整合能力弱、受地域界限影响大,因而其选址更依赖交通基础设施状况。根据本文结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仅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吸引到好企业,还需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综合配套等其他因素,以实现提升生产率、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目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申亮  董千里  张林  
文章基于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铁路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作为交通基础设施门槛变量,对其在物流业提升制造业获利能力方面存在的非线性调节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间,以铁路基础设施作为门槛,二者的作用机制表现出了"由正转负"的相关关系;以高速公路基础设施作为门槛,二者的作用机制表现出了显著的"倒U"型相关关系。由此可见,物流业发展内生于经济发展过程,忽略交通基础设施的演进而单纯强调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获利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不仅会对理论本身形成错误的理解,还会产生更为严重的政策错配。因此,鉴于交通基础设施门槛效应的存在,应基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不同,系统、动态地看待我国交通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晓红  张宗益  
本文将交通基础设施存量引入到制造业的区位选择模型中,对2006年制造业在中国大陆31个省域的投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与交通基础设施存量都存在局部集聚,且二者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我国制造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郭帅  银成钺  张宁  
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二者的关系受到一系列东道国区域发展因素的影响。从区域交通发展水平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视角出发,利用2006~2015年中国21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对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作用因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的区间效应,表现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时,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当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突破门槛值后,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变强。此外,考虑到区域差异性后发现,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强度具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区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从而提升二者正向关系的幅度最大,中部地区最小,东部地区居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