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17)
2023(15604)
2022(13161)
2021(12346)
2020(10154)
2019(23642)
2018(23345)
2017(44645)
2016(24345)
2015(27388)
2014(27333)
2013(27037)
2012(24497)
2011(22209)
2010(21955)
2009(20192)
2008(19595)
2007(16838)
2006(14867)
2005(13273)
作者
(70167)
(58214)
(57739)
(55332)
(37203)
(27801)
(26326)
(22936)
(22156)
(20537)
(19890)
(19751)
(18379)
(18273)
(18056)
(17896)
(17416)
(17118)
(16617)
(16573)
(14285)
(14194)
(14022)
(13081)
(12949)
(12932)
(12786)
(12655)
(11663)
(11495)
学科
(103731)
经济(103625)
管理(67145)
(64239)
(51907)
企业(51907)
方法(47038)
数学(41397)
数学方法(41018)
中国(30824)
(26886)
(23912)
业经(22158)
(21022)
地方(20259)
(19352)
贸易(19342)
(18814)
农业(18028)
(17197)
环境(15876)
理论(15553)
(15198)
财务(15127)
财务管理(15107)
(14967)
技术(14801)
(14609)
银行(14559)
(14501)
机构
大学(351064)
学院(346072)
(145193)
经济(142305)
管理(136939)
研究(121370)
理学(119297)
理学院(117947)
管理学(115987)
管理学院(115377)
中国(89495)
(75585)
科学(74433)
(62907)
(60502)
(55711)
研究所(55631)
中心(52888)
业大(51884)
财经(51625)
北京(47986)
(47727)
(47265)
(45889)
师范(45480)
经济学(44814)
(44114)
农业(43799)
经济学院(40547)
(38812)
基金
项目(241099)
科学(190752)
基金(177716)
研究(174665)
(155684)
国家(154448)
科学基金(132723)
社会(112339)
社会科(106616)
社会科学(106585)
基金项目(94474)
(90630)
自然(86225)
自然科(84272)
自然科学(84252)
自然科学基金(82736)
教育(79389)
(77669)
资助(73067)
编号(69452)
成果(55985)
(54006)
重点(53946)
(51220)
(49567)
课题(47595)
国家社会(47218)
教育部(46391)
创新(46363)
科研(46012)
期刊
(152899)
经济(152899)
研究(104650)
中国(62268)
学报(55488)
科学(51869)
(50169)
管理(49211)
(45422)
大学(42178)
学学(39571)
教育(36091)
农业(35301)
技术(28446)
(28071)
金融(28071)
经济研究(25611)
财经(25057)
业经(23046)
问题(21824)
(21542)
(18961)
图书(17907)
(17108)
技术经济(17050)
科技(16511)
理论(15839)
现代(15833)
世界(15771)
资源(15427)
共检索到499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光耀  张忠杰  
文章利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方法研究了1997-2014年中国各省投资率的动态演进过程,并利用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城市化率等因素对投资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各省投资率变化较为频繁,投资率核密度函数的单峰和双峰特征交替出现。(2)中国大多数省份的投资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现阶段中国各省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投资促进,另外空间滞后项的引入,影响了投资率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3)城市化率与投资率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投资率同时存在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消费、货物和服务净流出与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因此,需要避免政府对投资的过渡干预,发挥市场机制对投资的作用,实现高投资率的可持续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光峰涛  李琳  洪水峰  
碳生产率将经济高质量发展、能源技术创新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联系,碳生产率水平的整体提升关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研究采用LMDI模型与PDA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度和考察2006—2019年中国全国及各省碳生产率的动态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讨论了各省对全国碳生产率变动的贡献与差异。研究发现,各省碳生产率演进呈现明显的马太效应,并受技术效率效应、生产技术效应、资本能源替代效应、劳动能源替代效应、能耗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地区格局效应等因素驱动,江苏、山东和广东等省份对全国碳生产率提升贡献较大。研究为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应对全球资源短缺与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参考与政策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顺  李超  韩江波  
1.在正确认识城市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化质量。应充分认识城市化对于中国未来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科学、清晰、具体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方针、政策的引导下,全面把握城市化发展的内在逻辑、运行规律及未来趋势,以提高城市化的人文性、效率性及可持续性。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必须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及和谐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雷玉桃  黄丽萍  张恒  
选取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1999~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Frontier4.1软件测算了我国各省区历年工业用水效率值,还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各省区分为高效率组、中效率组、低效率组进行工业用水效率差异分析,接着选择自然资源、经济水平、工业发展、工业结构、用水结构和政府影响这6个因素,构建Tobit回归模型对这6个驱动因素分全国、高、中、低效率组样本分别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我国工业用水效率平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值差异较为明显;工业用水效率整体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我国各省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处于一种较快的增长趋势且地区间的工业用水效率差距在不断缩小;人均水资源量与工业用水效率呈负相关关系;经济水平驱动因素和工业发展驱动因素都与工业用水效率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合理的工业结构可以显著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政府作为对于工业用水效率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梅  徐紫瑞  闫晓霞  杨晴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城乡、区域和收入阶层分析居民家庭碳排放及结构的演进情况,借鉴广义最小二乘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技术研究2012—2018年我国四大区域居民家庭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城市居民家庭碳排放大于乡村且呈上升趋势,二者差距随时间变大;(2)在三种分类标准下,食品烟酒、居住和生活用品类碳排放始终是造成各类家庭碳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3)2012—2018年,城乡差异、收入水平和交通出行在多数时间对四大区域家庭碳排放影响显著,但影响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梅  徐紫瑞  闫晓霞  杨晴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城乡、区域和收入阶层分析居民家庭碳排放及结构的演进情况,借鉴广义最小二乘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技术研究2012—2018年我国四大区域居民家庭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城市居民家庭碳排放大于乡村且呈上升趋势,二者差距随时间变大;(2)在三种分类标准下,食品烟酒、居住和生活用品类碳排放始终是造成各类家庭碳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3)2012—2018年,城乡差异、收入水平和交通出行在多数时间对四大区域家庭碳排放影响显著,但影响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秋芳   刘孜   邢相飞  
文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能源使用绿色化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能源使用绿色化空间动态关联整体网络显示出“无标度”和“小世界”特征,溢出效应明显;(2)经纪人板块均匀涉及东、中、西部地区省份,发挥着良好的“过渡桥”作用,净溢出板块的西部和东北地区省份发挥了良好的“能源库”作用,但是处于空间网络中的边缘地带,净溢入板块的京津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省份辐射力强且对周边省份的资源利用力度较大,但其溢出程度与其自身综合实力严重不匹配。(3)资本存量、清洁能源禀赋等较大程度地驱动了能源使用绿色化空间关联发展,政策力度和信息化水平驱动力较小,技术创新驱动效果并不显著;空间近邻优势能有效促进各类资源的流通和共享,远距离并未削弱能源使用绿色化的空间溢出效应,验证了中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清洁能源跨省份、跨区域输送工程成效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光耀  任苏灵  
文章利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方法分析了1997—2015年中国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动态演进过程,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城镇化等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核密度函数呈现单峰特征,近年来分散程度有所提高。(2)虽然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存在较大的惯性,但是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城镇化率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强度的增加均会导致能源消费碳排放增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光耀  任苏灵  
文章利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方法分析了1997—2015年中国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动态演进过程,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城镇化等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核密度函数呈现单峰特征,近年来分散程度有所提高。(2)虽然各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存在较大的惯性,但是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城镇化率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强度的增加均会导致能源消费碳排放增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蔡瑞林  陈万明  王全领  
逆城市化是西方国家城镇化进入成熟阶段的现象。中国当前的农民工逆城市化,则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在城镇化发展阶段、资源协同流转、城乡福利均衡水平、迁徙人群的福利诉求等四个方面区别于西方国家的逆城市化。由于西方经典人口流动理论不足以全面剖析中国情境下农民工逆城市化的驱动因素,据此运用建构扎根理论方法,经初始编码、聚焦编码、轴心编码、理论编码和饱和度检验,构建了农民工逆城市化的驱动理论模型。研究表明: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是来自城市的驱动推力,土地因素和亲情因素是来自农村的驱动拉力,社会因素在亲情因素、土地因素、经济因素与逆城市化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虽然逆城市化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克亮  史利娟  刘悦  杨宝臣  
文章基于非径向加权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系统考察了2006-2015年间中国节能减排效率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与驱动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节能减排效率较低,地区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无论是节能效率、减排效率还是节能减排效率的提升都是完全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技术效率低下抑制了中国节能减排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东部地区节能减排效率高且提升速度快,中西部地区节能减排效率低且提升速度慢,地区之间节能减排效率演化呈现出典型的"马太效应"特征,三大地区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罗婷文  徐志搏  罗平  姚尧  肖琳  
土地立体化利用是全球城市发展中一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现象,褒贬不一。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剖析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的产生及发展特征,并探讨其驱动因素,是科学引导城市立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研究表明,全球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呈现空间扩散、数量增加、规模增长、类型多样的历史演进特征,地上空间的立体开发一般先于地下空间,逐渐发展为地上下空间的综合立体开发。土地、经济、人口、技术、规划、制度等要素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城市立体发展。客观认识城市发展阶段,进行城市立体化发展取舍决策,制定差异化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规划政策,可促进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科学开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立鹤  钟甫宁  陈卫红  
本研究通过虚拟变量的设置和各城市化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建立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把南京市与同类城市城市化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形式,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南京市在城市化发展中的相对速度以及城市化发展中资源利用的效率。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德才  罗良针  张俊  
经济学上把城市化影响因素称之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认为不同时代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动力结构。众多研究得出的共同结论是我国过去的一元或二元动力已被当今多元动力所代替。城市人口的逐步增加,农村人口的逐步减少,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通规律和趋势。笔者通过对江西城市化经济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快实现江西城市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基于1998—2019年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数据,测算了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并进行了动态演进分析、LMDI因素分解和公平性评价,研究发现:(1)从核密度动态演变来看,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较大幅度提高,但省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2)从LMDI因素分解来看,经济因素为农业碳排放的增加因素,而效率因素和劳动力因素可以减少农业碳排放。(3)从农业碳排放的公平性来看,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种植业具有“高碳—低效益”的特点,畜牧业则呈现“低碳—高效益”的特点。最后提出加大农业技术应用、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制订农业碳减排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