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4)
2023(10159)
2022(8033)
2021(7160)
2020(5619)
2019(12752)
2018(12567)
2017(24007)
2016(12600)
2015(14451)
2014(14524)
2013(14429)
2012(13548)
2011(12474)
2010(12462)
2009(11725)
2008(11316)
2007(9847)
2006(9299)
2005(8863)
作者
(36835)
(30817)
(30796)
(29595)
(19889)
(14529)
(13880)
(11957)
(11852)
(10988)
(10657)
(10082)
(9970)
(9949)
(9751)
(9658)
(9131)
(8904)
(8760)
(8180)
(7868)
(7420)
(7382)
(7108)
(7047)
(6994)
(6586)
(6380)
(6150)
(6036)
学科
(84034)
经济(83971)
管理(31742)
(27715)
方法(25565)
中国(24912)
数学(23185)
数学方法(23109)
地方(21144)
(18900)
企业(18900)
(17519)
业经(14971)
地方经济(13452)
(13159)
(13057)
贸易(13045)
(12638)
农业(12130)
(11938)
(11932)
(11583)
环境(11470)
(10428)
金融(10428)
(10033)
银行(10022)
产业(9929)
(9752)
(9437)
机构
大学(194276)
学院(192164)
(101621)
经济(99977)
研究(77854)
管理(68001)
中国(59842)
理学(57528)
理学院(56797)
管理学(56081)
管理学院(55706)
(42432)
(42253)
科学(42030)
(38557)
经济学(35018)
研究所(34767)
财经(33910)
中心(32814)
经济学院(31317)
(31073)
(27848)
(27706)
北京(27452)
(27431)
财经大学(25123)
(25052)
师范(24886)
科学院(24226)
业大(22953)
基金
项目(122303)
科学(98298)
基金(92901)
研究(90233)
(80890)
国家(80334)
科学基金(68631)
社会(64060)
社会科(60970)
社会科学(60957)
基金项目(47830)
(42995)
自然(40194)
自然科(39302)
自然科学(39292)
教育(39010)
自然科学基金(38612)
资助(37651)
(37041)
编号(32836)
国家社会(29098)
(29068)
(28571)
重点(27990)
中国(26921)
成果(26882)
教育部(24970)
发展(24748)
(24431)
(24053)
期刊
(118816)
经济(118816)
研究(69202)
中国(38472)
(30844)
管理(27140)
科学(26670)
(26367)
学报(25778)
经济研究(21435)
大学(20408)
(19715)
金融(19715)
学学(19329)
财经(18571)
农业(17967)
问题(17427)
(16380)
技术(15458)
业经(15008)
(14454)
世界(13897)
教育(13761)
国际(13279)
技术经济(11363)
(10283)
统计(10159)
经济问题(9841)
现代(9648)
资源(8679)
共检索到306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浙  
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需要通过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来实现。而人口的城市似在中国目前主要表现为“农转非”及其衍生的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对于拉动消费需求的中长期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1985-1998年期间的有关统计数据就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志钢  刘霞辉  
本文通过将1985—2030年的时间跨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运用基于人口、就业因素的恒等式分解法与标准生产函数分解法,分析了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两者都表明人口结构转型是近来及未来几年增长减速的主要因素。由于资本因素仍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如果未来过度依赖投资,低效的资本投入将会伴随人口"负利",把经济拖入过快的减速通道,而扭转这一切的枢纽则在于提升资本效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  
过去 2 0年 ,资本的快速积累和生产率的提高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长期内 ,由于供给和需求方面的重大潜力 ,中国经济仍可以保持快速增长 ,但其速度会低于过去 2 0年的平均水平 ,其中“十五”时期经济增长必须有一个较高的速度。为此 ,应消除抑制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 ,加强风险防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延群  娄峰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Solow增长模型实证分析1970~2007年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对未来影响经济增长各个因素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段预测和情景分析。按照我们的判断,在未来直到2020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会明显低于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会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在比较乐观的假设基础上,2008~202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在较差的情况下,只能达到5%~6%。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十五”计划基本思路研究课题组  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谈镇  黄忠平  
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已成为本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界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本文在讲述中国经济增长真实性基础上,从微观要素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基础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源泉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祖六  李山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与极限胡祖六李山引言自80年代起,贸易自由、金融开放、国际资本流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给非洲以外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而中国更是捷足先登,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其国内生产总值(GDP)17年来以年均近1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家乐  李秀敏  
本文运用人力资本永续盘存法估算了我国1952-2009年1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并对其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建国以来我国1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高,由1952年的4.03年提高到了2009年的7.24年;并且,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来源。为此,我国应继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健  何晓群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 2 0世纪末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现象 ,对其原因进行阐释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制度变迁这一隐变量纳入增长因素的计量分析中 ,可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原因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彦斌  姚一旻  
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资本投入。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需要完成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型。在2000年以后突出表现出来的出口导向增长模式很可能在未来难以为继。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和制度改革应该是未来中国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增长所需要依赖的主要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豪  张建华  谭静  
中国经济放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经济现象。关注中国经济增长源泉与动能转换对于有效治理经济减速、促进结构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基于1952-2015年数据,运用历史比较法就当前中国经济减速背后的成因进行了客观分析,在可变要素弹性下测度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并将其TFP(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应和要素配置效应,进一步挖掘TFP黑箱。最后本文建议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动力转换的制度障碍;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需求侧管理;构建TFP考核指标,保障要素的自由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文章回顾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即在过去30年中人口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探讨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剩余劳动力渐趋枯竭、人口老龄化的条件下,中国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文章目的主要在于揭示和论证在第一次人口红利式微乃至消失后,仍然可以产生第二次人口红利,避免"人口负债",即通过教育深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和延伸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创造新的储蓄源泉,以及通过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扩大人口老龄化时期的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存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豪  张建华  谭静  
中国经济放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经济现象。关注中国经济增长源泉与动能转换对于有效治理经济减速、促进结构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基于1952-2015年数据,运用历史比较法就当前中国经济减速背后的成因进行了客观分析,在可变要素弹性下测度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并将其TFP(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应和要素配置效应,进一步挖掘TFP黑箱。最后本文建议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动力转换的制度障碍;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需求侧管理;构建TFP考核指标,保障要素的自由流动等。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闫龙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信贷资产规模也不断扩大,特别是中长期信贷资产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资产,这对于经济的整体协调运行、宏观政策调控的传导以及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将产生一定的负效应。因此,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强化对银行业的监管约束、及银行业对自身资产负债的科学管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涂舒  周宇  
现代理论研究与经验事实表明,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的转变都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我国长期依赖的资源红利、人口红利与制度红利影响逐渐减弱,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转型时刻,探寻新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源泉及其作用机制就变成一个重要而充满挑战的课题。该文从新型人口红利的视角探寻其作为经济增长新源泉的内涵、动力与作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