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6)
- 2023(9697)
- 2022(7635)
- 2021(6969)
- 2020(5500)
- 2019(12565)
- 2018(12421)
- 2017(24808)
- 2016(13818)
- 2015(15190)
- 2014(15444)
- 2013(14777)
- 2012(13738)
- 2011(12328)
- 2010(12818)
- 2009(11929)
- 2008(11830)
- 2007(10681)
- 2006(9931)
- 2005(9031)
- 学科
- 济(59011)
- 经济(58936)
- 管理(36423)
- 业(34717)
- 企(25387)
- 企业(25387)
- 中国(21490)
- 方法(19901)
- 农(18596)
- 数学(17470)
- 数学方法(17202)
- 地方(15746)
- 财(14122)
- 业经(13140)
- 农业(12702)
- 学(11936)
- 制(11089)
- 策(10649)
- 贸(9967)
- 贸易(9961)
- 银(9899)
- 银行(9875)
- 易(9629)
- 发(9599)
- 融(9590)
- 金融(9589)
- 行(9513)
- 环境(9096)
- 税(8276)
- 理论(8264)
- 机构
- 大学(195438)
- 学院(195398)
- 济(84052)
- 经济(82143)
- 研究(73466)
- 管理(70999)
- 理学(60243)
- 理学院(59461)
- 管理学(58335)
- 管理学院(57967)
- 中国(55079)
- 科学(43300)
- 京(42267)
- 财(40337)
- 所(37319)
- 研究所(33653)
- 中心(32621)
- 农(32281)
- 江(31267)
- 财经(31086)
- 范(28375)
- 经(28284)
- 师范(28146)
- 经济学(26847)
- 院(26644)
- 北京(26602)
- 业大(26342)
- 农业(25152)
- 州(24512)
- 经济学院(24198)
- 基金
- 项目(126260)
- 科学(100636)
- 研究(93764)
- 基金(92340)
- 家(80312)
- 国家(79651)
- 科学基金(68062)
- 社会(61207)
- 社会科(57958)
- 社会科学(57944)
- 省(47977)
- 基金项目(47716)
- 教育(42620)
- 自然(42512)
- 自然科(41550)
- 自然科学(41538)
- 划(41178)
- 自然科学基金(40791)
- 编号(37777)
- 资助(37401)
- 成果(32448)
- 发(28978)
- 重点(28830)
- 部(28040)
- 课题(27160)
- 国家社会(25712)
- 创(25192)
- 教育部(24045)
- 性(23989)
- 发展(23799)
共检索到304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牛叔文 兰忠成 胡嫄嫄
城市化过程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显著相关。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既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城市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人口,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这一事实做出四个推论,对我国人口数量及城乡结构变化的可能情景进行了分析。约束我国人口增长的因素可简化为生育政策效应和城市化效应二部分,前者可视为外部约束,后者可视为内部约束(即家庭主动节育)。参照城市化过程、人口增长变化与我国具有共同趋势的17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用类比方法估算出1972-2012年期间我国约束人口增长的城市化效应和计划...
关键词:
城市化 人口增长 约束机制 人口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黄祖宇
城市不同来源的人口增长意味着城市化的不同路径和涵义。文章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城市人口增长中区划变动增长规模最大,迁移增长最小,自然增长居中,但总体上均规模不大,差异较小。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其所带来的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城市三大来源的人口增长规模均呈增大趋势,特别是迁移增长规模迅速增大,1996年一跃成为城市人口增长的第一来源和提升城市化率的第一因素。到2010年,城市迁移增长人口对城市化发展20年的累计贡献度迅速提高到15.24个百分点,已接近城市增长人口累计贡献的56%,分别是同期自然增长人口及行政区划变动增长人口的4.27倍和1.80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文芳
基于1998-2007省际面板数据,利用STIPAT模型,就人口增长、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变动等因素对CO_2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地区,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发达城市,体现出很强的后工业化时代特征,人口增长是其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城市化水平提高和工业化水平的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不明显。东部和中西部省份来说,处于工业化推动的城市化阶段,能源强度的增加、城市化水平和工业水平的提高均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正影响,人口增长对东部二氧化碳排放有显著正的影响,而对中西部省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成日 孟晓晨
论文首先介绍美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空间形式——蔓延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因和后果,然后论述美国针对城市蔓延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城市理性增长。最后根据市场机制主导下的理性城市空间,结合中国过去二十几年快速城市发展出现的问题,探讨美国城市理性增长对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易富贤
世界耕地、淡水、矿产、能源等分布极不均匀,中国人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不意味着不足。如果中国亩产增加到美国、荷兰现在的水平,那么粮食还将分别增加30%、70%。人口增加,对现有的资源只是"减法"地消耗;但更重要的却是"乘法"地使"非资源"(如氮气)变为新的资源(如氮肥)。"人口多导致环境污染"被过于夸大,发达国家由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监管机制的完善,环境反而更好。根据社会发展水平判断,即便停止计划生育并鼓励生育,中国人口也很难达到14亿,今后资源、环境等问题,主要是满足既定人口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涌泉
正确处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关系——《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一书评介王涌泉人口问题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探索、研究、论述、争论已延续数千年,但其核心问题就是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如果单纯从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东亮
日本城市化加速时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问题,其政府的有关就业政策对就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积极作用。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可借鉴日本政府的经验:充分利用规模企业对就业的巨大作用;加强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加速 劳动力转移 就业政策 日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杲 宋迎昌
本文通过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1961~2016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城市化与大城市化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化和大城市化均是促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同时经济增长对于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的发展也具有正向带动作用,且城市化为大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必要准备,但大城市的过度发展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本文结合中国的发展实际,从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的视角,提出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强
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进一步增加城镇人口,提高城市化率。但是,2010年以来,中国城镇人口增量有所下降。如何有效地提高各个省份的城镇人口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难题,而城市化率的提升又涉及多种复杂因素。文章以省为单位,通过研究中国近10年来城镇人口的增量,结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发现城镇人口增长的"挂锁"态势,以及与胡焕庸线的位置关系。文章结合西方移民理论,将城镇人口的增长作为一种移民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城市对移民的拉力和阻力因素,得出影响城市化率的6个可以量化的变量,再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法(QCA)得到提升城市化率的多个路径模型,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拉动城镇人口超过平均增长的首要因素不是收入的增加,而是良好的义务教育环境;其次是低房价。(2)国际移民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运用于中国有户籍制度的城市化情境中,但某些影响因素有所不同。(3)要使本地区人口超平均增长,并不需要具备所有拉力因素,只需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强化关键因素。另外,文章预测,到2050年胡焕庸线以西的城市人口将超过全国城市人口的3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强
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进一步增加城镇人口,提高城市化率。但是,2010年以来,中国城镇人口增量有所下降。如何有效地提高各个省份的城镇人口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难题,而城市化率的提升又涉及多种复杂因素。文章以省为单位,通过研究中国近10年来城镇人口的增量,结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发现城镇人口增长的"挂锁"态势,以及与胡焕庸线的位置关系。文章结合西方移民理论,将城镇人口的增长作为一种移民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城市对移民的拉力和阻力因素,得出影响城市化率的6个可以量化的变量,再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法(QCA)得到提升城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翟振武
人口政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人口政策包括的范围既涉及婚姻、生育、死亡,也涉及迁移、劳动力分布、培训、就业等。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政策,专指国家调节、干预和指导人口再生产的“人口政策”,其主要部分是计划生育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肖庭延 张景曾 张经彦
众所周知,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严重问题。以河北省为例,其人口总数由1949年的3086万增加到1990年的6159万,在42年间人口约翻了一番。与此同时,虽然经济发展较快,但1986~1989年间的平均人均国民收入仅达到890多元,而这一期间全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3878元。差距如此之大,固然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光霞 林乐芬 余吉祥
在经济分权背景下,土地不仅执行着一般的生产要素功能,还充当了地方政府GDP竞赛的工具,这使得土地城市化显示出较强的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能力。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城市化的依赖程度下降,土地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之递减。与此不同的是,人口城市化能够通过规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递增。本文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数据,实证研究了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及趋势。结果显示,人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光霞 林乐芬 余吉祥
在经济分权背景下,土地不仅执行着一般的生产要素功能,还充当了地方政府GDP竞赛的工具,这使得土地城市化显示出较强的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能力。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城市化的依赖程度下降,土地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之递减。与此不同的是,人口城市化能够通过规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递增。本文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数据,实证研究了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及趋势。结果显示,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高于土地城市化的贡献。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递增,而土地城市化贡献递减。研究结果意味着土地城市化并不能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可靠依赖,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走一条以人口城市化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道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凯明 余靖雯
本文在城乡二元经济模型中引入了人口增长理论中数量和质量的替代关系,研究了城镇化与人口增长的互动关系。分析表明,农村劳动者转移到城镇,享受人力资本积累的外部性,这一效应形成了生育率的城乡差异,促使城镇化过程推动人口增长趋势发生转变。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城镇化对人口增长趋势转变的贡献逐步下降。政策分析表明,我国应加快放松人口政策,消除劳动力城乡流动壁垒,通过推动城镇化过程促进人口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增长。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口增长 计划生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