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02)
- 2023(14259)
- 2022(12146)
- 2021(11223)
- 2020(9532)
- 2019(21939)
- 2018(21616)
- 2017(41859)
- 2016(23280)
- 2015(26323)
- 2014(26229)
- 2013(25968)
- 2012(24607)
- 2011(22279)
- 2010(22864)
- 2009(21757)
- 2008(22349)
- 2007(20700)
- 2006(18256)
- 2005(16749)
- 学科
- 济(97714)
- 经济(97584)
- 管理(73436)
- 业(68931)
- 企(57417)
- 企业(57417)
- 方法(42633)
- 数学(36856)
- 数学方法(36414)
- 中国(29403)
- 财(28018)
- 农(25863)
- 制(24906)
- 学(21503)
- 业经(20768)
- 地方(18850)
- 银(17949)
- 银行(17898)
- 贸(17731)
- 贸易(17719)
- 技术(17542)
- 融(17376)
- 金融(17371)
- 易(17141)
- 务(17070)
- 行(17069)
- 财务(17030)
- 财务管理(16984)
- 农业(16666)
- 体(16628)
- 机构
- 大学(348878)
- 学院(343820)
- 济(143533)
- 经济(140320)
- 管理(128193)
- 研究(120435)
- 理学(109024)
- 理学院(107655)
- 管理学(105689)
- 管理学院(104983)
- 中国(92720)
- 京(74784)
- 科学(72614)
- 财(70513)
- 所(62138)
- 农(57920)
- 研究所(55752)
- 财经(55094)
- 中心(54725)
- 江(54606)
- 经(49843)
- 业大(49649)
- 北京(47280)
- 经济学(45693)
- 范(45689)
- 农业(45477)
- 师范(45210)
- 院(43118)
- 州(42641)
- 经济学院(41087)
- 基金
- 项目(220210)
- 科学(173854)
- 基金(161335)
- 研究(158736)
- 家(140882)
- 国家(139728)
- 科学基金(119376)
- 社会(102310)
- 社会科(96915)
- 社会科学(96882)
- 基金项目(85040)
- 省(84631)
- 自然(76919)
- 自然科(75233)
- 自然科学(75206)
- 自然科学基金(73889)
- 教育(73496)
- 划(72122)
- 资助(66359)
- 编号(62537)
- 成果(52746)
- 重点(50014)
- 部(49737)
- 创(46721)
- 发(46636)
- 课题(44315)
- 创新(44104)
- 制(43020)
- 教育部(42777)
- 国家社会(42700)
- 期刊
- 济(164134)
- 经济(164134)
- 研究(107000)
- 中国(73314)
- 财(57032)
- 学报(55913)
- 农(52486)
- 科学(51516)
- 管理(49235)
- 大学(42522)
- 学学(40023)
- 融(36348)
- 金融(36348)
- 教育(35847)
- 农业(34248)
- 技术(29139)
- 财经(29059)
- 经济研究(25709)
- 经(25064)
- 业经(24487)
- 问题(23014)
- 业(18491)
- 技术经济(17954)
- 贸(17781)
- 版(17518)
- 理论(16525)
- 统计(16195)
- 科技(15730)
- 现代(15593)
- 国际(15334)
共检索到531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严善平
本研究借用了劳动力市场阶层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利用专项调查获取的大量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流动及其决定机制。本文的理论假说如下:第一,中国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包含了外劳和本地居民两大部分,但这两部分从业人员所属的市场阶层以及在市场阶层之间的流动状况是不相同的。第二,从非正规部门流向正规部门的上升移动会带来工资收入的增加,但本地居民和外劳,以及外劳中的民工与城镇居民实现流动的机会是不均等的。第三,在求职过程中选择什么性质的部门、以何种方式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主要取决于以户籍为代表的制度因素,而不是个人的教育水平、工作经历等人力资本。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机制,人力资本的利用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严善平
本文利用上海市外劳及本地居民就业调查的有关数据,计量分析了外劳和本地居民构成的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构,以阐明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本文的构成如下:首先,概要说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基本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理论假说和计量分析的框架;其次,简要说明本文使用的调查数据,定量描述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再次,援用Mincer的工资函数理论,计量分析人力资本、户口制度等因素与工资的关系,旨在说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质,即外劳与本地居民的市场分割性和各阶层内部的竞争性;最后,总结实证分析的要点,指出近年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主要起因于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尤其是对农民工的就业和工资歧视。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户籍 工资差 二元劳动力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等西方经济学家曾提出 :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 ,即城市的现代化工业和农村的传统农业并存。基于这种状况 ,他们还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机制。其实 ,在我国城市经济中也有类似的二元经济现象 ,即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迅猛发展的非国有经济和缓慢发展的国有经济并存 ,二者之间也有一个转化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 :缓慢发展的国有经济使国企中的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转入迅猛发展的非国有企业。这种转移可以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转型机制予以分析。
关键词:
城市 二元经济结构 国企剩余劳动力 流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郑江淮 高彦彦
基于江苏省二元经济发展情况,把空间产业转移因素引入传统的部门二元经济模型,提出了一个包含部门和空间的双二元经济结构,并以此来分析劳动力流动、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政府政策三类要素对双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转移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空间选择,即从"外地转移"向"本地转移"转变;政府政策则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比,提高了企业转移产业资本的利润空间,便利了劳动力在部门和区域之间的流动,从而有助于消解双二元结构。运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6年—2006年间的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也表明,非农劳动力比重的增加、FDI形式的资本转移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并未促使部门间收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放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水平应由劳动力市场来决定。文章在分析我国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工资决定机制以及工资水平的形成。并指出只有构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工资决定机制才能发挥作用,工资水平才会趋向均衡与合理。
关键词:
二元劳动力市场 工资决定 工资水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雯 徐康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西玉 崔传义 赵阳 马忠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严善平
本文利用2003年、2009年上海就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大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通过对比外来人口、户籍居民的从业部门、职业流动的程度与类型、教育回报率、职业流动对收入的影响等,我们得到了一些意味深长的新事实。主要有:从业于正规部门的外来人口比率上升,外来人口的教育回报率增大,外来人口与户籍居民的教育回报率趋于相等。据此我们推论:从收入与人力资本的关系来看,上海的劳动力市场基本上完成了从二元分割走向一体化的结构转型。目前,在外来人口与户籍居民之间存有的收入、行业分布等差异,更多地起因于两者在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差距,以及外来人口在择业、社保等方面存有制度性歧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运江 高向东
新经济地理学对劳动力转移的假设突破传统劳动力理论模型中的内生性与规模报酬递增等问题,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解释力的框架。文章通过国内外大量文献的检索分析,重点梳理了新经济地理学中的本地市场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生活成本效应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影响。国外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不断集聚的机制在于城市集聚所带来的外部性效应。国内未来研究应当采用更加微观的数据,从小范围的空间尺度,关注异质性劳动力转移机制等方面来继续深化研究。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机制 新经济地理学 城市集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运江 高向东
新经济地理学对劳动力转移的假设突破传统劳动力理论模型中的内生性与规模报酬递增等问题,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解释力的框架。文章通过国内外大量文献的检索分析,重点梳理了新经济地理学中的本地市场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生活成本效应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影响。国外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不断集聚的机制在于城市集聚所带来的外部性效应。国内未来研究应当采用更加微观的数据,从小范围的空间尺度,关注异质性劳动力转移机制等方面来继续深化研究。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机制 新经济地理学 城市集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运江 高向东
新经济地理学对劳动力转移的假设突破传统劳动力理论模型中的内生性与规模报酬递增等问题,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解释力的框架。文章通过国内外大量文献的检索分析,重点梳理了新经济地理学中的本地市场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生活成本效应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影响。国外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不断集聚的机制在于城市集聚所带来的外部性效应。国内未来研究应当采用更加微观的数据,从小范围的空间尺度,关注异质性劳动力转移机制等方面来继续深化研究。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机制 新经济地理学 城市集聚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周春芳 苏群
本文利用CHIP2002和CHIP2013数据,采用基于RIF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法,分析比较了不同时间维度和不同分位数水平上,我国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距及其来源。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工资差距不断扩大且呈“粘地板”现象,农民工的性别工资差距较城镇职工高且低分数上增速较快;系数效应是造成性别工资差距的主因,且随时间推移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低收入城镇职工与中等收入农民工群体的性别工资差距及其来源具有相似的特征。因而,应针对不同群体采用差别化的性别干预政策。
关键词:
城镇职工 农民工 性别工资差距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萌 胡永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日益突出。文章主要从工资差异的视角研究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的原因,采用2009年CHNS数据,分别对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收入进行OLS回归与分位数回归,并通过OaxaCa-BLiNder分解分析其工资差距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在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下,造成两大群体工资差异的主要因素来源于非市场作用的制度性分割,包含所有制结构、户籍制度、性别歧视等因素;在市场性分割中,教育对工资差异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丛斌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并分别统计其工作特征和计算其明瑟收入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二元制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郭丛斌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 2 0 0 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 ,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 ,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 ,并分别统计其工作特征和计算其明瑟收入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二元制的劳动力市场分割 ;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