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38)
2023(12323)
2022(10269)
2021(9591)
2020(7584)
2019(17291)
2018(16727)
2017(30803)
2016(17884)
2015(19701)
2014(19586)
2013(18255)
2012(16883)
2011(15300)
2010(15719)
2009(14159)
2008(13820)
2007(12507)
2006(11429)
2005(10248)
作者
(49433)
(41122)
(40981)
(38832)
(26428)
(19730)
(18634)
(16032)
(15836)
(14672)
(13868)
(13738)
(13149)
(12942)
(12810)
(12762)
(12596)
(12173)
(11982)
(11911)
(10396)
(10009)
(9934)
(9502)
(9335)
(9133)
(9097)
(8957)
(8193)
(8162)
学科
(62457)
经济(62375)
管理(44727)
(43867)
(32647)
企业(32647)
中国(28840)
方法(25173)
数学(22795)
数学方法(22540)
(20130)
教育(20007)
(16155)
(13900)
贸易(13893)
(13843)
(13507)
农业(13339)
业经(12708)
地方(12668)
理论(11981)
(11828)
技术(10649)
(10638)
(10278)
金融(10278)
(10230)
银行(10197)
(9894)
环境(9892)
机构
大学(246879)
学院(242940)
(98966)
经济(96705)
研究(89832)
管理(88346)
理学(76156)
理学院(75187)
管理学(73873)
管理学院(73393)
中国(61776)
(53234)
科学(52454)
(45625)
(44687)
(41494)
(40581)
研究所(40535)
师范(40215)
中心(39397)
(37614)
财经(36206)
业大(35674)
北京(34177)
教育(33804)
(33127)
师范大学(33054)
农业(32709)
(32397)
经济学(30966)
基金
项目(161544)
科学(129669)
研究(120280)
基金(117060)
(103578)
国家(102269)
科学基金(86829)
社会(77274)
社会科(73123)
社会科学(73106)
(62507)
教育(61894)
基金项目(61127)
(55803)
自然(55785)
自然科(54581)
自然科学(54562)
自然科学基金(53618)
编号(48762)
资助(47181)
成果(41058)
重点(37524)
(37483)
课题(37096)
(35926)
(33813)
教育部(32840)
国家社会(31477)
创新(31290)
大学(30770)
期刊
(107394)
经济(107394)
研究(83983)
中国(56933)
教育(53258)
学报(37385)
(36588)
科学(34821)
(32993)
管理(31502)
大学(29381)
学学(26615)
农业(24588)
(23957)
金融(23957)
技术(21343)
财经(18447)
经济研究(17801)
业经(17134)
(15976)
问题(15619)
职业(13547)
(13216)
(12422)
(12311)
(11104)
论坛(11104)
国际(11025)
(10732)
世界(10642)
共检索到374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都阳  John Giles  
本文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的城市住户调查资料,分析了父母的就业冲击对子女大学入学决策的影响。作者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冲击进行了介绍,讨论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及其新近在融资和扩招方面的改革措施。在经验分析部分,我们仔细地控制了家庭之间不可观测的差异性所产生的影响,并利用线性概率模型对父母就业冲击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父亲失去工作使即将进入大学的子女的入学可能性下降了约3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贝妮  李岳云  
本文利用我国5省农村家庭入户调查数据,研究父母外出务工这个家庭行为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决策的影响,并以农村家庭课外补习投资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村学龄子女学习成绩的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父亲外出务工对子女学习成绩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同时,父母外出务工寄回的钱款能改善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并提高子女课外补习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弥补了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建议:政府进一步为进城务工家庭提供必要教育资源,消除由于父母不完全流动给子女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并提高教育质量;完善劳动力市场,保障农村流动劳动力收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昂  姚洋  
“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是中国农村不发达地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一旦农户中的劳动力因为受到大病冲击,自身的健康状况下降,而减少子女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就降低了子女未来的期望收入,从而在长期导致了整个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下降。本文的实证分析证明了发生在农户劳动力身上的大病冲击和其对子女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之间负向关系的存在,计量结果同时显示了只有发生在子女小学阶段的农户劳动力大病冲击对子女教育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都阳  万广华  
本文利用城市住户抽样调查数据(CULS),对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口的贫困进行了仔细的度量,结果显示,如果以家庭人均收入衡量,总体的城市贫困发生率达4.15%,而外来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为5.65%,较之本地居民高出1.8个百分点。尽管农民工在非正规岗位上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他们仍然构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非正规就业的主要部分。对于处于收入分布底端的家庭而言,来自劳动力市场的收入,特别是非正规就业的收入对于减贫有着显著的作用。对政策制定者而言,这意味着在城市反贫困的进程中,应当充分利用非正规就业,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正规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高天一   邓金锋   罗楚亮  
文章采用1986—2009年城镇住户调查(UHS)微观数据,基于家庭早期面临的劳动力市场条件,实证分析初始劳动力市场条件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利初始劳动力市场条件会显著降低家庭的消费水平,并影响家庭的消费结构:家庭生存型消费占比上升、发展型消费占比下降。该结论在改变被解释变量、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考虑其他干扰因素、更换样本等条件下依旧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不利初始劳动力市场条件主要通过降低家庭可支配收入从而降低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的跨期平滑能力受到不利初始劳动力市场条件的正向影响,为家庭风险态度的改变提供了证据支持。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利初始劳动力市场条件对家庭消费的负效应在女性户主所在家庭更显著;初始劳动力市场条件对家庭消费的负向影响在短期内对受冲击更大的家庭更显著,长期来看对受冲击程度不同的家庭的消费水平均存在显著负效应。研究结论为认识中国家庭消费行为提供新视角,为政府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亮亮  
构建包含消费和投资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并设定了各部门名义粘性,通过标准的贝叶斯估计方法,考察投资冲击对劳动力市场就业及工资波动的动态响应及主要驱动来源。模型结果显示:(1)投资边际效率冲击能够产生显著的扩张性经济效应,促进劳动力市场就业增加和工资增长。两部门内技术冲击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则存在显著差异。消费部门技术冲击对劳动力市场存在显著的扩张效应,而投资部门技术冲击则对总量及部门就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可促进部门工资增长。(2)短期内影响就业波动的最主要因素是投资边际效率冲击,而在长期中总技术冲击起了重要作用。部门工资波动的主要驱动来源为总工资加成冲击。金融危机后,投资边际效率冲击对劳动就业波动的贡献逐步减弱,但对消费部门工资的影响显著增强。(3)模型中投资部门的引入及粘性机制的设定,对模型拟合中国经济数据、解释劳动力市场运行特征及波动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军  朱臻  蔡丹阳  郑泺泺  纪福艳  
根据劳动力转移新经济学理论和家庭内部劳动力分工理论,基于2018年浙江省14个县(市)681户营林调查户样本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非农就业对营林劳动力女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女性劳动力单位面积营林投工量和女性营林投工比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就业对不同林种营林投入女性化有明显差异,对经济林农户家庭营林投工女性化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用材林农户家庭营林投工女性化作用不明显。提出完善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女性劳动力营林生产技能培训;发挥女性劳动力的营林生产优势等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金东  唐诗涵  
劳动力市场冲击下初次就业市场不景气会给青年就业者带来持久的收入损失,同时造成不同就业队列间和同一就业队列内的收入差距,从而恶化收入分配。本文以SARS疫情暴发叠加高等教育扩招首批本科生毕业季的2003年为事件冲击时点,基于城镇住户调查(UHS)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力市场负面冲击对青年就业群体收入分配的影响,发现:其一,劳动力市场冲击下的失业风险显著加剧了青年人力资本错配问题,造成了初次就业青年群体相对收入下降的疤痕效应;其二,2003年就业的青年群体收入相比非2003年就业的青年群体显著偏低,这一收入差距持续4年才逐渐消失;其三,疤痕效应的显著程度和持续时间对于不同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低学历和体制内群体的收入影响更大,性别间和不同地区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其四,青年群体收入水平的下降阻碍了消费升级,在短期内因为超前消费保持了消费升级态势,但对发展享受型消费的负面效应从第二年开始显现并持续到第五年。本文的研究显示出失业风险冲击对青年就业不仅仅是短期数量上的影响,更是长期质量上的影响,造成消费疲软的关键仍然在于就业质量不足。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未来中国精准施策稳就业、促消费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揭示了促进青年更充分和高质量就业的人口学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雅玲  张彬  马艺菲  
农村消费结构不优是乡村振兴的一大桎梏,而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提档增效的关键路径之一。文章以流动劳动力为切入点,从理论上剖析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收入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引发收入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家庭发展享受型消费产生正向影响而对生存型消费产生负向作用,总体上能够显著改善家庭消费结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农村流动劳动力从事行业层次提高、跨区流动距离缩短,会使收入效应强化而成本效应弱化,从而使家庭消费结构逐渐优化。对此,加强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关注成本效应、统筹安排回乡劳动力是农村家庭消费结构提质升级的未来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美艳  
本文描述了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男女在行业获得和工资上的差异,并且用计量方法对工资差异进行了分解。分解结果表明,男女工资差异主要由同类行业内工资差异引起,而由于两者行业分布不同而带来的工资差异不大;歧视是造成性别之间的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很小。由此,缩小行业内的工资差异,消除对女性的歧视,是缩小工资性别差异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杜凤莲  孙婧芳  
失业会造成不利的收入冲击,外部收入冲击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失业对食品和教育支出的影响不同,平均而言,消费者对食品支出具有更强的修匀能力,教育水平对教育支出具有正向修匀作用。失业者实现再就业之后,食品支出比例显著下降,教育支出相对上升,失业持续时间对再就业者教育支出依然具有负向影响。女性失业会降低家庭的食品和教育支出比例,女性再就业后会提高家庭的教育支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宇峰  陈准准  
本文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基础上,结合2007年社会核算矩阵(SAM),模拟了国际能源冲击下中国宏观经济活动以及微观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情况,同时具体分析了能源冲击对部门间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在面对能源冲击时,不同部门的劳动力需求变化也各不相同,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等劳动力密集型部门倾向于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并且这些岗位主要是面向对能源有较强替代性的技术工人,而其余大部分部门则倾向于缩减劳动岗位的供应;在收入方面,随着能源价格上涨,各类工人收入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技术工人降幅最大,产业工人次之,而农业工人的收入在能源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上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金成武  
文章利用国家统计局2006年城乡人口数据,运用多种方法考察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上不同户籍就业人口的收入差异。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个人特征后,城镇就业人口的人均收入一般高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在控制了外出务工或就业的选择偏误后,两类人口的收入方程中的许多系数存在显著差异。文章认为,两类人口的收入差异并不能完全由个人特征差异及行业间差异来解释,这些结果很可能反映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上不同户籍就业人口在经济福利方面被区别对待的事实。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降低劳动者因户籍身份而被区别对待的程度,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尹志超  刘泰星  张诚  
中国农村家庭低消费、高储蓄的现实问题由来已久。当前,制约消费扩大和消费升级的因素依然突出。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显著提升了家庭储蓄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显著增加了家庭收入,但由于收入波动、失业、医疗和健康等不确定性而未能对家庭消费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农村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保险参与作为风险应对的重要方式,能有效降低劳动力流动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劳动力流动缩小了农村家庭的储蓄率差距,对中低收入群体和社会网络较低的家庭储蓄率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农村家庭的不确定性,提高流动人口家庭的消费水平。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中国家庭的储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可为扩大消费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聂焱  
由于农村地区正处于从自给自足的传统社会进入以市场经济为表征的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结构性的变动破坏了代际交换的条件,赡养成本上升,农村代际交换的平衡被打破。在劳动力外流的背景下,农村社区的初级群体的控制力减弱,子女赡养意愿由自律转化为他律。同时,空间距离的增加使外出务工子女提供时间资源的能力下降,由于生活世界的改变,相对经济状况下降,也导致外出务工子女的赡养能力在事实上下降,进一步加速了代际交换的失衡,从而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