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04)
2023(18001)
2022(15175)
2021(13988)
2020(11672)
2019(26303)
2018(25922)
2017(49795)
2016(27012)
2015(29939)
2014(29562)
2013(29555)
2012(26986)
2011(24212)
2010(24204)
2009(22649)
2008(22496)
2007(19995)
2006(17840)
2005(15487)
作者
(80546)
(67283)
(66598)
(63069)
(42514)
(32305)
(29957)
(26372)
(25459)
(23822)
(22777)
(22696)
(21184)
(21079)
(20612)
(20318)
(20219)
(19749)
(19194)
(19076)
(16989)
(16317)
(16206)
(15498)
(15064)
(15040)
(14785)
(14778)
(13471)
(13344)
学科
(113879)
经济(113726)
(101499)
管理(84912)
(82899)
企业(82899)
(51188)
方法(48964)
数学(39516)
数学方法(39166)
业经(35824)
农业(34126)
(32421)
中国(31508)
地方(22646)
(22147)
财务(22087)
财务管理(22061)
(21668)
(21617)
企业财务(20899)
技术(20610)
(20040)
贸易(20032)
(19454)
(18859)
理论(18745)
(18026)
(17734)
环境(16944)
机构
学院(392360)
大学(388425)
(158664)
管理(158612)
经济(155362)
理学(137625)
理学院(136136)
管理学(134028)
管理学院(133324)
研究(130299)
中国(98110)
(82535)
(82528)
科学(82302)
(69659)
业大(66314)
(65872)
农业(63914)
研究所(60121)
中心(59414)
(57879)
财经(56299)
(51382)
北京(51187)
(49109)
师范(48588)
经济学(46530)
(46342)
(46323)
经济管理(43097)
基金
项目(271039)
科学(213082)
基金(197601)
研究(194687)
(174014)
国家(172273)
科学基金(147859)
社会(125038)
社会科(118166)
社会科学(118128)
(106780)
基金项目(106058)
自然(96894)
自然科(94654)
自然科学(94626)
自然科学基金(92961)
(88922)
教育(86128)
资助(79214)
编号(78704)
成果(61612)
重点(59791)
(58674)
(58631)
(57835)
创新(53510)
课题(52708)
(51879)
科研(51597)
国家社会(51544)
期刊
(179744)
经济(179744)
研究(111505)
(82109)
中国(71650)
学报(66572)
科学(61420)
管理(57112)
农业(55573)
(53306)
大学(50318)
学学(48292)
业经(35631)
(33527)
金融(33527)
教育(33419)
技术(31567)
(28145)
财经(27044)
经济研究(26286)
问题(25659)
(23166)
(21112)
科技(20228)
技术经济(20094)
现代(19016)
业大(18653)
商业(18226)
世界(17914)
资源(17498)
共检索到569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睿  杨肖丽  
本文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社会融合部分,采用OLS、Ologit、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不同城市务工经历对农业流动人口家乡情结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务工经历会对农业流动人口的家乡情结产生显著影响,城市务工经历中流动时间较短、从事低端职业的农业流动人口的家乡情结较浓厚。此外,出务工时间、就业身份以及月收入会对不同维度的家乡情结产生显著影响,而流动范围则不会影响其家乡情结。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宏  
文章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中新生代流动人口数据,基于家庭资源代际积累与传承的理论视角,分析父母外出务工经历对新生代流动人口从业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经历的代际传承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从业状态具有重要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具体来说,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中,父母双方的外出务工经历可通过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流动经历改变他们在业的可能性,改善他们因流动生活时间或经历积累不足而产生的就业劣势;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经历的代际传承能直接、有效地促进他们实现非受雇的从业身份;同时,在相同的个人、家庭及流动特征与相同的从业特征、社会保障条件下,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经历的代际传承直接提高他们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可能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申萌   邢琳培  
基于2014—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地级市环境规制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城市农业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对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具有显著影响,环境规制强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其平均收入下降约8%。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城市农业流动人口收入的负面效应在东西部地区、污染行业和低技能劳动力中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环境规制通过降低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劳动时长和劳动生产率,对其收入产生负面影响。考虑到不同收入水平城市农业流动人口受到环境规制的影响不同,使用分组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其收入分布的影响,环境规制显著降低了中间收入水平的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而提高了收入位于最高分位数上的城市农业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雪凯   宁光杰   刘丽丽  
随迁经历对儿童的影响受到了学界的大量关注,但现有文献少有关注随迁与儿童长期发展的关系。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乡城人口流动调查数据(RUMiC),研究了童年随迁经历是否会对农村流动人口当前的就业和收入产生影响。研究表明:(1)童年的随迁经历会对流动人口当前的就业和收入产生负向影响,并且使其更可能成为自我雇佣者,通过稳健性检验和多种方法解决选择偏差后结论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童年随迁经历会对个体长期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产生负向影响,进而影响其就业与收入表现;(3)拓展研究表明,童年有随迁经历者其子女仍然可能继续随迁,从而产生潜在的代际流动问题。研究表明,需要进行相关制度改革以使随迁儿童在城市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成长条件,否则将影响其长期发展,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蕾  张昕  
中国大规模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改变。相关政策希望促进农业流动人口在社区层面的就业,但现有研究对农业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就业问题,特别是他们从事社区就业的意愿缺乏说明。文章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在北京社区层面就业的农业流动人口进行了访谈,意欲说明这一群体的社区就业意愿,进而探索影响他们这一意愿的因素。通过应用工作障碍研究框架分析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这一群体打算继续从事社区就业,但考虑到影响这一意愿的个体、家庭、社会网络、社区就业本身和歧视等因素,从事社区就业只是他们无奈的选择。文章呼吁改变农业流动人口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倡议通过社会服务为他们的社区就业提供支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钱士茹  赵斌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潘丽群  李静  张少华  
晚婚现象向城市新增流动人口的蔓延,引发了我们重新思考人口流动对初婚年龄的影响。本文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流动经历和流入地属性对流动人口初婚年龄的影响。研究发现:(1)流动经历会显著推迟流动人口的初婚年龄,婚前具有流动经历的个体比婚前没有流动的个体晚婚1.893年,且以流动时间和流动范围衡量的流动性越大,流动经历的婚姻推迟效应越强;(2)流入城市的规模越大,则流动人口的初婚年龄也将越大;(3)将流动对婚姻决策的影响过程显性化,分析流入城市规模推迟初婚年龄的影响路径,流入城市会通过改变流动人口的经济地位、婚姻观念和婚配概率这三类婚姻的重要决策因素来推迟其初婚年龄。上述研究结论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工具变量法、更换数据库和变量等检验后依然稳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路自愿  龙文进  庞晓鹏  李睿  
本文运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使用多元线性模型和双重稳健模型展开分析,发现童年迁移经历给农村流动人口成年时期收入带来显著的消极影响。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童年迁移经历会通过对个体的受教育年限、健康状况和原有社会资本产生消极影响降低农村流动人口成年时期收入。同时,童年迁移经历会对个体的新增社会资本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从而提高农村流动人口成年时期收入。异质性分析发现,童年迁移经历对男性农村流动人口成年时期收入的消极影响大于对女性的影响;6~12岁时迁移产生的消极影响最大,6岁以前迁移产生的消极影响次之,13~15岁时迁移产生的消极影响最小;市内跨县迁移的消极影响大于省内跨市迁移,而跨省迁移的影响则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为理解迁移对个体经济福利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减轻迁移造成的消极影响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翠迎  汪润泉  
该文以职工养老保险为例,实证考察了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对流动就业人口城市消费的影响。基于国家卫计委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检测调查数据,该文比较了有无职工养老保险的流动就业人员在消费行为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对于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弹性大于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者,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提升作用;对于城镇户籍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弹性低于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者,且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受到其自身收入水平的制约,当收入较低时,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促进作用,当收入较高时,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谢智敏  陈翀  
创业是中国在经济转型升级时期应对就业创造、产业升级等挑战的关键手段,而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大规模的人口跨区域流动,流动人口与城市创业之间的关系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基于创业生态系统视角,构建流动人口与创业生态系统共同影响城市创业的理论模型,并基于497份中国城市样本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规模和多样性特征对城市创业具有相反的作用,其中,规模维度负向影响城市创业,而多样性维度正向影响城市创业;创业生态系统的市场规模、创新能力、创业文化和金融资本要素均对流动人口与城市创业之间的关系起着中介作用,而政府规模、交通设施、互联网和人力资本要素均对流动人口与城市创业之间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该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对城市创业的影响可能是直接影响,也可能是间接影响,而且流动人口的不同维度特征对城市创业的影响并不一致。为提升城市创业水平,各城市政府应该升级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结构;优化财政支出政策,树立有为政府目标;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营造开放包容环境;优化市场和文化环境,丰富创业机会来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明志  陈榕景  
本文研究城市流动人口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理论上,本文不仅提出了城市流动人口通过降低工资水平来促进企业出口这一成本作用机制,分析了高人力资本流动人口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来促进企业出口这一人力资本作用机制,而且讨论了"人力资本作用机制之拥挤效应"与"人力资本作用机制之互补效应"存在的可能性。实证上,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流动人口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流动人口的流入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对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市流动人口的流入降低了当地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了企业出口,从而验证了成本机制的存在;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流动人口通过提高流入地的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了企业出口,从而验证了人力资本机制的存在;进一步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城市流动人口影响企业出口的人力资本作用机制中,存在着"拥挤效应"和"互补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亦男  尚佳佳  郑浩冉  
以血缘和亲缘为基础的宗族文化是中国乡土社会的主要文化特征,宗族文化不仅在流出地产生深远影响,还在流入地持续影响着流动人口的行为决策。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2017)数据,使用Probit模型考察宗族文化对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出地宗族文化显著提升流动人口创业概率,其通过形成家乡社会网络和构建社会信任模式影响流动人口创业决策。进一步研究发现,宗族文化促进流动人口选择生存型创业,但是会损害机会型创业者的创业效果,城市正式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宗族文化的作用。应利用家乡网络社会组织平台,构建超越宗族内部信任的一般信任文化,积极探索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和正式制度优势互补的作用机制,帮助流动人口进城创业并实现创业效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梦琪  金钟范  
利用2014—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调查数据(CMDS),研究了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实证结果发现,城市规模越大,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越强。机制分析表明,城市规模的扩大会通过增加个体稳定就业概率和同乡集聚效应影响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规模的影响在不同技能水平流动人口中存在差异,相比于中等技能流动人口,低技能和高技能流动人口受到的影响更明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兆媛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LASSO筛选出影响居留意愿的因素,并利用次序logit模型研究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流动人口倾向于在人口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居留,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城市来看,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居留意愿存在差异。通过个体异质性分析,城市规模对高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已婚人士、年轻一代的流动人口、女性以及非农户籍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制定吸引人口居留的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良健  陈坤秋  王奔  
本文采用2015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湖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建立多元Logistic模型,对湖南省14个地级市(自冶州)的6053个流动人口样本的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较强,湖南省对流动人口吸引力较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现居住地、参保类型、流动范围、流动时间、周工作时间、家庭月净收入、亲生子女数对湖南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样本点类型具有反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