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2)
2023(15011)
2022(12572)
2021(11749)
2020(9667)
2019(21585)
2018(21417)
2017(40606)
2016(21718)
2015(24203)
2014(23616)
2013(22405)
2012(20314)
2011(18170)
2010(17862)
2009(16130)
2008(15037)
2007(13121)
2006(11065)
2005(9037)
作者
(58264)
(48632)
(48404)
(45929)
(30625)
(23155)
(22131)
(19047)
(18686)
(16992)
(16664)
(16390)
(15353)
(15171)
(14855)
(14703)
(14479)
(14378)
(13880)
(13821)
(11788)
(11754)
(11633)
(11269)
(10977)
(10656)
(10637)
(10460)
(9649)
(9629)
学科
(85652)
经济(85554)
管理(59435)
(50070)
(40726)
企业(40726)
方法(35645)
数学(31418)
数学方法(30967)
中国(25718)
地方(23630)
(23307)
(20386)
业经(18107)
(17195)
(15532)
农业(15222)
环境(14577)
理论(14181)
(14084)
贸易(14076)
(13581)
(13089)
(12228)
金融(12220)
地方经济(12115)
(11985)
银行(11962)
(11958)
财务(11898)
机构
学院(286974)
大学(282514)
(111884)
管理(109749)
经济(109338)
理学(94876)
研究(94843)
理学院(93764)
管理学(91862)
管理学院(91333)
中国(69877)
科学(59563)
(59065)
(50682)
(45288)
(45013)
中心(44986)
业大(42427)
(42404)
研究所(41511)
财经(40586)
(39782)
师范(39338)
(37012)
(36333)
北京(35717)
农业(35298)
经济学(34213)
(34082)
技术(32589)
基金
项目(206941)
科学(164467)
研究(152589)
基金(149444)
(130789)
国家(129767)
科学基金(112574)
社会(97137)
社会科(91963)
社会科学(91941)
(82396)
基金项目(79416)
自然(72702)
自然科(71012)
自然科学(70993)
教育(70980)
自然科学基金(69633)
(69434)
编号(62647)
资助(59213)
成果(49157)
重点(47409)
(45716)
(44511)
课题(43582)
(43518)
创新(40730)
国家社会(40493)
科研(39604)
教育部(38313)
期刊
(119783)
经济(119783)
研究(78971)
中国(56026)
学报(43266)
(40397)
科学(40264)
管理(39150)
(38977)
教育(35044)
大学(33380)
学学(31413)
农业(27770)
技术(27003)
(22302)
金融(22302)
业经(21622)
经济研究(19379)
财经(18970)
问题(16896)
(16461)
图书(14623)
资源(14394)
(14233)
(13450)
科技(13250)
(13229)
统计(13015)
商业(12553)
现代(12481)
共检索到412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新  霍小平  
从对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城市功能作用的认识出发,以均衡空间的构建为目标,对城市功能的调整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应推动城市由部门专业化向功能专业化转型,强化城市的"源"功能,避免"孤立发展",完善城市网络,充分发挥城市的组织带动作用,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柳杨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对我国关于国土空间开发管理的重大创新举措,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选择方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存在复杂的博弈关系。文章以湖北省为例,运用博弈论具体分析其博弈过程和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耀军  陈伟  张颖  
人口均衡发展是主体功能区规划顺利实现的最关键因素。利用ArcGIS软件为分析工具,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主体功能区内的县为分析单位,结果表明:主体功能区中人口规模重点开发区最大,人口密度重点、优化开发区最高;主体功能区人口素质优化开发区最高,限制开发区最低;人口年龄结构以优化开发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口迁移方向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冲突,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与主体功能区建设有差距,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聚集在优化开发区与规划初衷相背离。只有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人口和产业政策,并注重优势互补;人口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多管齐下,相互协调;充分把握主体功能区规划过程中的人口再分布规律,未雨绸缪,才能促进区域人口均衡的实现,促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邓春玉  
本文运用主体功能区和城市化理论,根据广东省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四类主体功能区城市化发展的差异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发展不平衡、空间结构体系不合理、发展能力差距较大、要素空间布局不均衡是其显著特征。从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实施均衡化的城市化发展政策和体现功能区发展要求的差别性考核方面,提出了有利于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的城市化空间均衡发展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黎明  
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区域开发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配置政府掌握的经济资源,形成不同建设政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格局,是又好又快地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关键。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供给和建设政策需求是一对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的范畴,主体功能区建设过程,就是在政府政策供给主导下追求政策均衡的过程。本文在追踪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动态的基础上,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均衡研究的基本思路,初步构建了建设主体功能区政策的均衡分析框架,并提出了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冷清波  
在国家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背景下,如何相应建立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鄱阳湖流域为例,在简要论述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借助SWOT分析工具深入分析了鄱阳湖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了加快补偿试点、完善相关法规、建立运行机制、深化科学研究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鹏  曾刚  
文章用新区域主义的发展理念和内涵来解读或考量我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通过探讨新区域主义在区域发展、规划以及治理方面的主导思想,旨在给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开展以及今后的治理提供相关的启示和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雷   陈少英  
财政平衡是推进协调发展、弥补区际差异、实现分区治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财治国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重要产物。然而,当前财政平衡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很多还停留在直接干预和政策驱动阶段,存在法律工具和政策工具的结构性失衡,容易导致政策与法律、政府与市场等关系的错位。解决问题的思路应当是立足现代财政制度的法治逻辑,一方面提高手段措施的法定性,将区域财政平衡从功能区建设的政策性规范统筹到直辖市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的法律性规范中,明确共同事权和委托事权的划分模式,改变转移支付与事权配置脱节的情况;另一方面需要理顺收入层面的税收分享和支出层面的责任分配,改变收益分配与支出责任划分脱节的情况,提升财政治理中数据算法的应用。通过收支改革为手段的平衡机制寻求功能区建设的法治进路,提升权利保障的实效性品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智敏  甄峰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三甲医院作为区域性医院,研究其空间配置的均衡性,有助于从区域层面统筹好优质医疗资源,为推动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建设提供思路。研究以区县为单元,运用重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量化分析了不同服务半径和距离衰减参数β对三甲医院可达性的影响,并对可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各区县三甲医院供需协调发展水平。结果发现:(1)通过缩小服务半径以及增大距离衰减参数,能够提升三甲医院供给的平均水平,但是各区县间差距将会增大,盲目扩大服务半径则会降低供给的平均水平,并且在距离衰减参数较高的情况下,各区县间差距也会显著提升。关键在于不断优化三甲医院的空间布局使其服务半径相对合理,同时引导居民在一定范围内有序就医。(2)三甲医院可达性的两极化特征较为明显,高铁的发展能够促进交通优势地区形成可达性高值的连绵地区,以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以及南京都市圈为代表,但是也会加剧交通劣势地区居民就医困难的问题,以皖西、浙西以及苏东地区为代表。因此,需要持续推进区域三甲医院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步建设。(3)当下各区县三甲医院整体供需关系较为协调,但是协调等级相对较低。供需失调地区集中分布在安徽、苏北与浙南地区,浙北与苏南地区则形成了连绵成片的供需均衡地带。供给高于需求区县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和江苏省,是提升三甲医院利用效率的重点地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玲  杜黎明  
长期以来,同质化政府对异质区域进行同质化管理引发区域发展的不协调。针对这种状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划,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分类指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同质化政府管理引发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现象的基础上,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进行研究,并提出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扬  张建华  
从经济学的市场均衡概念出发,就业均衡和入学机会均等成为区域职业教育供需均衡的价值取向。非均衡状态下的协调发展,是当前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区域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主要是指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均衡性,因此,应努力降低职业学校的区域间差异,职业教育则必须主动适应经济产业发展要求。而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职业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具有差异性是必然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耿子扬  张莉  钟胜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医改的重要突破口。提出一种新的医保总额预付制方案模型。该模型统筹区域医疗资源,通过在医保基金分配中赋予各类资源不同权重,推动医疗机构为调整医疗资源供给结构而主动引导患者需求的合理流动,从而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利用和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分析了模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典型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清  张福生  
山西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转型,农业主体功能区发展建设的新阶段。进行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带的开发,是区域性农业主体功能培育的主要内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文聪  李元龙  祁慧博  
中国—世界农业区域市场均衡模型(CWARMEM)是一个多市场多区域的以中国粮食问题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全球农业市场政策分析模型。本文描述了CWARMEM模型的结构、特征以及建模过程,并应用该模型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变化趋势进行情景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口、资源、经济等因素变动对我国未来十年粮食安全局势的影响。到2020年全球粮食产需将维持稳定增长,但是贸易规模难以扩大;我国粮食产量将能实现粮食安全规划目标,但自给率却低于95%,其中稻谷和玉米的自给率下滑对于粮食自给率的影响较大;国内各省份间供求差异更趋显著。确保粮食安全,应注重国内各省份协调与责任分担机制,善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玉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创新构想。目前,正进入逐步细化、实践操作的阶段。主体功能区建设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探索,许多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实践推进中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