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42)
- 2023(19978)
- 2022(17052)
- 2021(15608)
- 2020(13069)
- 2019(29829)
- 2018(29629)
- 2017(56641)
- 2016(30941)
- 2015(34775)
- 2014(34504)
- 2013(34501)
- 2012(31958)
- 2011(29079)
- 2010(29371)
- 2009(27426)
- 2008(27397)
- 2007(24544)
- 2006(22206)
- 2005(20401)
- 学科
- 济(135522)
- 经济(135341)
- 业(105614)
- 管理(101521)
- 企(91710)
- 企业(91710)
- 方法(55856)
- 数学(45380)
- 数学方法(44949)
- 农(38996)
- 财(38959)
- 中国(38378)
- 业经(36564)
- 地方(31895)
- 制(29277)
- 农业(26986)
- 务(25946)
- 财务(25867)
- 财务管理(25823)
- 学(25515)
- 企业财务(24535)
- 贸(23790)
- 贸易(23770)
- 技术(23104)
- 易(22913)
- 和(22696)
- 理论(22595)
- 银(21575)
- 银行(21519)
- 融(21074)
- 机构
- 学院(448587)
- 大学(448132)
- 济(183669)
- 经济(179659)
- 管理(176254)
- 研究(154541)
- 理学(150375)
- 理学院(148646)
- 管理学(146421)
- 管理学院(145564)
- 中国(118700)
- 京(97395)
- 科学(93536)
- 财(88376)
- 所(78575)
- 农(75887)
- 研究所(70539)
- 江(69468)
- 中心(69265)
- 财经(69068)
- 业大(65570)
- 经(62610)
- 北京(62144)
- 农业(59115)
- 范(58504)
- 师范(57953)
- 院(56324)
- 州(55765)
- 经济学(55033)
- 财经大学(50959)
- 基金
- 项目(294714)
- 科学(232482)
- 研究(216968)
- 基金(213498)
- 家(185581)
- 国家(183943)
- 科学基金(158532)
- 社会(137773)
- 社会科(130533)
- 社会科学(130504)
- 省(115094)
- 基金项目(112693)
- 自然(102171)
- 自然科(99763)
- 自然科学(99739)
- 教育(98500)
- 自然科学基金(97987)
- 划(96591)
- 编号(87846)
- 资助(87800)
- 成果(71854)
- 重点(66012)
- 发(65469)
- 部(65004)
- 创(62327)
- 课题(61288)
- 创新(57764)
- 国家社会(56546)
- 制(55871)
- 教育部(55690)
- 期刊
- 济(213679)
- 经济(213679)
- 研究(138958)
- 中国(93327)
- 农(70202)
- 管理(69957)
- 财(69826)
- 学报(68056)
- 科学(64264)
- 大学(52053)
- 教育(49691)
- 学学(48965)
- 农业(47979)
- 融(44411)
- 金融(44411)
- 技术(39741)
- 业经(35794)
- 财经(34724)
- 经济研究(32550)
- 经(29765)
- 问题(29031)
- 业(27088)
- 技术经济(23166)
- 现代(21661)
- 图书(21301)
- 贸(21289)
- 科技(20988)
- 理论(20913)
- 版(20190)
- 商业(20117)
共检索到690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雷玉桃 薛鹏翔 孙菁靖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制定完成,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比较优势、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空间溢出效应理论,梳理出城市功能分工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协同发展机制,改进了城市功能分工的测度方式,并依此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功能分工的效果进行判断。逐步实证结果显示,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具有倒U型的影响,但这种机制只适用于香港与内地九城,澳门与其他大湾区城市的协同发展在本文的研究层面没有得到体现。本文尝试从产业升级与产业发展模式差异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并根据各类城市的发展阶段与区位格局给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邱志鹏 蔡松林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规划与现状,使用两个产业的相关数据开展实证分析,对智慧物流与先进制造业的相关性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当前智慧物流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过程中推进智慧物流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有效策略和措施,为智慧物流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升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温馨 高维新 朱金勋
文章以1999—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网络抓获技术和修正引力模型,结合铁路交通测度经济空间联系强度,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类城市外向服务能力,通过威尔逊系数法和经济重心模型测算内向集聚力。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以广佛、港深莞、珠澳为支点骨架的"A"型经济空间格局;外向服务能力呈现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错位发展态势;内向集聚力呈现以穗莞深为中心的圈层扩散结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四清 庞程
搜集整理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7—2016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金融业及教育行业的集聚度及其协调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第一,金融业和教育行业的集聚度均与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存在正向关系,但结果不显著;第二,制造业集聚度的提升能够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金融业为制造企业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从而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第四,金融业、制造业及教育行业协调发展良好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制造业、金融业及教育行业相互协调和渗透,才能有效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邓宏 尹斯斯 马如飞
近年来,通过城市群规划重构区域发展格局,释放企业发展新动能,已成为国内外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15—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湾区规划显著提高了区域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相比之下,大湾区规划更大程度提升了外资及其他企业、中心城市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3)从机制分析来看,大湾区规划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人力资本集聚来促进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文章丰富了区域政策效应的研究,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杰 刘佐菁 苏榕
深入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的形势,发现湾区人才发展存在人才结构、引才机制、人才流动、平台载体等方面的不协同问题。通过总结凝练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的先行经验,构建了基于人才引进协同、人才交流合作、国际猎头培育、平台载体建设、人才流动畅通、人才环境优化六个维度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机制,以深入开放引领深度合作,畅通粤港澳三地创新资源,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湾区人才协同创新制度优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方方 杨焕焕 刘猛
文章采用1453家上市公司母子企业关系为基础建立经济联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中心性和结构洞指标来揭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具体战略定位。结果表明:湾区城市网络间的联系强弱与城市间公司分布的密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香港、深圳、广州是湾区的核心城市,对城市群有着重要的引领和协调作用;其他城市间的联系相对较弱,需要明确发展定位,形成错位发展。
关键词:
空间经济结构 城市定位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熊涛 唐相甜 段昌梅
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和发展引擎,其与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了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相关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引力模型、比较优势模型等,从经济引力协同度、产业结构协同度、人才比较优势协同度、和营商环境协同度4个方面创新构建了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综合协同发展指数模型(CDI)体系,对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各相关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涂瑞珏
本文通过研判中国海油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和挑战,结合驻区海油企业之间存在的问题,明确粤港澳大湾区企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服务大湾区建设的实现路径,使中国海油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融入党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江
本文用地理数据分析中国形成大湾区的优势,用经济历史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优势,用地理位置流量数据优势定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分析由此形成定势后的合作分工,最后结合网络经济数据及人口增加数据得出粤港澳大湾区将会发展成全球第一大湾区的结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寒旭 刘沁欣
基于产业链的角度,通过深入剖析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基础研究服务能力、发挥港澳专业服务优势、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孵化、促进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春红 武岩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四大湾区之一,是国家重点打造的世界级城市群,其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2021年底总人口约为861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1.67万亿美元,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当前,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正在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莹
采用效率增值法测度了2001—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区域两两间的协同发展效率,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效率尚有较大改进空间,协同网络稳定性较弱。究其根源,经济发展非充分、空间发展非均衡、产业结构同质化、市场分割条块化、生态系统破碎化的“两非三化”难题影响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效率和网络稳定性,数字金融可通过推进经济协同、空间协同、产业协同、市场协同、生态协同的“五维协同”成为破解“两非三化”的有效之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秋荣
近年来,粤港澳医疗合作不断加强,在具备扎实基础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应在医师执业范围、医疗机构准入、医疗药品、器械进口等方面加强医疗规则衔接,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医疗科技平台发展、医疗资源供给、医疗体制机制等方面建立大湾区医疗健康共同体,深港在推动跨境医疗服务与合作、先行先试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等方面构建深港医疗协同发展先行的示范区,推动粤港澳医疗协同发展。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医疗合作 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芳梅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1—2018年的时空面板数据,应用耦联评价法与DEA-Malmquist法测算大湾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分解指标,绘制产业融合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化与拟合图,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关联关系,耦联度表现为负向关联,耦联协调度表现为正向关联。应用地理探测器中的因子探测器分析,初步定量确立大湾区产业融合是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因素。最后,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大湾区产业融合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经济效应以及具体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产业融合耦联度表现为负向影响,且存在负向空间滞后作用,耦联协调度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提出三点建议:建立梯度式产业融合发展层级体系、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分解指标的周期性特征、倡导产业深度协调发展与深度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