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32)
2023(12984)
2022(11437)
2021(10768)
2020(8855)
2019(20324)
2018(20166)
2017(38562)
2016(20970)
2015(23549)
2014(22893)
2013(22384)
2012(20336)
2011(18236)
2010(18158)
2009(16462)
2008(15811)
2007(13591)
2006(11857)
2005(9998)
作者
(58794)
(48668)
(48261)
(46053)
(31117)
(23562)
(21928)
(19232)
(18505)
(17169)
(16822)
(16314)
(15394)
(15210)
(15059)
(14613)
(14532)
(14479)
(13943)
(13800)
(11987)
(11852)
(11574)
(11096)
(10868)
(10846)
(10766)
(10663)
(9721)
(9659)
学科
(80926)
经济(80846)
管理(63593)
(60039)
(52117)
企业(52117)
方法(37060)
数学(31591)
数学方法(31181)
中国(23468)
(19911)
技术(19243)
业经(18990)
(18814)
地方(18716)
(17793)
理论(15136)
环境(13738)
(13649)
农业(13598)
技术管理(13147)
(13035)
(12704)
贸易(12695)
(12542)
(12241)
(12079)
财务(12012)
财务管理(11991)
企业财务(11355)
机构
大学(288271)
学院(287324)
管理(120103)
(109945)
经济(107333)
理学(104895)
理学院(103683)
管理学(101951)
管理学院(101443)
研究(93892)
中国(67437)
(61883)
科学(60579)
(47814)
(45768)
业大(42983)
中心(42232)
研究所(42140)
(42120)
(40662)
(39627)
师范(39312)
财经(39014)
北京(38801)
(35519)
(35061)
(33647)
农业(32888)
师范大学(31998)
经济学(31425)
基金
项目(206296)
科学(163625)
研究(150810)
基金(149078)
(129622)
国家(128540)
科学基金(112072)
社会(94811)
社会科(89833)
社会科学(89807)
(82082)
基金项目(80988)
自然(73890)
自然科(72239)
自然科学(72224)
自然科学基金(70914)
教育(68888)
(68698)
编号(61233)
资助(59363)
成果(48245)
(46639)
重点(45847)
(44257)
(43756)
创新(42794)
课题(42451)
科研(38865)
国家社会(38227)
大学(38080)
期刊
(116285)
经济(116285)
研究(82635)
中国(53649)
管理(43747)
学报(42933)
科学(41782)
(36643)
教育(35098)
(34570)
大学(32354)
学学(30225)
技术(26287)
农业(26189)
(19959)
金融(19959)
业经(19485)
经济研究(17938)
财经(17592)
科技(16809)
问题(16046)
图书(15912)
技术经济(14975)
(14954)
资源(14308)
(14292)
理论(13860)
现代(13397)
实践(12919)
(12919)
共检索到405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斌  田秀林  张所地  赵华平  
采用熵值法、基尼系数、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对2007-2016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时空格局与演化规律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维度看,大中城市创新能力在先期提升明显,末期有所回落,但仍呈现出整体上的提升;知识创新能力>政府支持与服务>创新基础环境>技术创新能力,技术短板突出;城市间创新能力的差异有向优化均衡方向发展的趋势,但创新基础环境的空间失衡加剧;G_2> G_1、G_4> G_3,城市之间创新能力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能力上。(2)从空间维度看,莫兰检验显示样本期内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与先期相比,2016年创新能力高水平城市数量增加,且表现出了更强的空间"集群化"特征,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经济依赖性;样本期内大中城市创新能力的局部集聚模式变化不大,体现出一定的时空惯性,且高高集聚模式的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依赖特征;创新冷热点总体上呈"东热西冷"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吴晓琳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从技术推动力、市场拉动力、管制推动力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理想解法的动态评价方法、熵值法和“厚今薄古”归一化法对中国内地30个省市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进行评价,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重心模型对其时空格局演化进行综合研判。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水平不高,区域间差异较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正空间自相关,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态势显著;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重心落点集中在河南省南部地区,与经济重心和高技术产业重心的迁移轨迹具有相似性,且东西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相较南北方向更大。最后,提出各地区应制定针对性策略,构建区域绿色创新网络,搭建企业、政府、高校、市场等多方力量参与的绿色创新环境平台等相关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倪晓磊   李陈陈   陈旭东  
为深入探究中国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能力的时空演化特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文章基于改进熵值法测度了2011—2021年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能力,运用空间趋势面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深层次探析了其时空格局演化。研究发现,中国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能力整体水平不高且省份差异化明显,呈现出由西向东的“人”字型演化趋势、由北向南的倒“U”型演化趋势,在空间趋势面上呈现出“西低东高,北降南升”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在探索性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全局和局部的正向空间集聚特征。最后,结合研究结论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翔   简苏尔·居来提   杨宜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正向形成核心策源能力中心发展。本文基于科创策源能力的核心内涵,从科创基础、政策导向、科创投入、科创产出、科创开放5个角度设计36个三级指标,构建省级科创策源能力评价体系,运用二次加权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12—2021年中国各省份科创策源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并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法对其时空特征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开放与投入对科创策源能力的影响较大,其中每十万人研发经费权重系数最高,政策导向整体影响偏小,其中以财政政策为主的直接创新政策影响权重最低;(2)各省份科创策源能力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增速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东快西慢;(3)科创策源能力空间分异明显,总体呈现东-中-西阶梯式递减、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空间依赖性上呈现出全局空间正相关性,而局部空间上形成南部高-高型聚集和西部低-低型集聚。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柏洲  董恒敏  曾经纬  
基于2008~2013年的中国科学院统计数据,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活跃度的静态变化和动态变化进行了双维度分析。运用σ收敛和β收敛的组合收敛方法,客观描述了中国科学院各区域的合作创新活跃度空间分布特征及趋势;采用速度激励模型对科研院所创新活跃度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活跃度存在收敛特征,科研院所的创新活跃度存在地域差异,东部产学研合作创新比中西部较活跃,中科院整体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在活跃度的演化速度上,各分院都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其中部分活跃度较高的科研院所增长逐渐饱和,速度变化呈现下降状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晓静  杜德斌  肖刚  管明明  
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作为空间观测单元,以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各城市创新能力的指标,对长江经济带各城市2000~2014年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从时空总体演变来看,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区域差异,且呈现出由渐进式集聚向缓慢扩散的发展趋势。(2)从空间聚类分布来看,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长三角地区和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地区。(3)从空间分布演变来看,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空间分布集聚态势增强,但在地理空间的差异上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且不同集聚区在不同空间范围上都表现出一定的扩展与收缩态势。(4)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及创新基础设施的差异性,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呈现出不均衡的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曾鹏   覃意晗   周联超  
新质生产力是作为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先进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理解其内涵与现状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论文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实践要求出发,借鉴“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构建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究2008—2021年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与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及四大区域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内差异有所缩小;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空间异质性,呈现“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东北地区较低”的分布格局;不同行政等级、不同人口规模、不同人均GDP水平的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局部空间关系变化不大,稳定热点地区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东部、中部地区的自主创新、人才资源水平高于西部、东北地区,而东部地区的数字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明显优于其他地区。论文通过考察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在时空上的格局演化,可为其优化布局与加快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侯纯光  程钰  任建兰  陈延斌  
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选取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创新能力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集,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NICH指数分析等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软件和SPSS数据分析软件,探究中国创新能力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14年中国创新能力逐年提升,从2000年的0.199提升至2014年的1.775。其中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速度较快,而政府支撑和服务能力以及创新基础环境提升较缓慢。2创新能力区域差异由"大差距低水平"向"小差距高水平"转变,高水平和增长较快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和西北各省(市、区)创新能力较弱且增长较慢。3区域物质资本集聚、区域智力资本集聚、区域创新环境、全球化知识溢出等是影响中国创新能力时空格局特征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凡  白永平  周亮  张永凯  乔富伟  纪学朋  
通过构建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利用Arc GIS核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冷热点等空间分析方法,对1999、2006和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总体趋势进行研究,并采用Geo Da对形成这种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远高于其他城市,占高校科技创新总量的80%以上,与其他城市的差距逐渐增大;(2)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大幅提高,高值区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城市,中西部地区低值区连片分布,东部和中西部的高校科技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天颖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2001—2011年区域创新水平存在的差异及其时空格局演化,并探讨了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年间,我国区域创新差异总体呈现扩大的趋势;我国区域创新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并逐渐呈现空间集聚的态势;我国区域创新增长水平也存在差异;人才因素已经成为当前推动我国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刚  杜德斌  李恒  戴其文  
以专利申请总量为主要指标,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和马尔可夫链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地理临近性视角来分析2000~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创新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群城市创新差异呈现由高度集中向渐进式分散,由核心城市向外围城市缓慢扩散的演变趋势,出现高水平和低水平趋同俱乐部强化锁定,中低水平趋同俱乐部局部变动的趋势。(2)城市群城市创新类型发生空间转移与城市创新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差距越小,发生转移的概率越高;反之,发生转移的概率越低;(3)邻域创新环境影响城市群城市创新差异的演变,地理临近性在低水平、中低水平城市创新类型表现不明显,而在中高水平城市创新类型显著增...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梅琳  严静  周唯  敖荣军  
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城市创新水平是决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年和2015年专利授权数为衡量指标,利用空间自相关、局部冷热点分析及相对发展率指数等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变化,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水平区域差异化特征明显,呈现"东部强,中西部弱"的空间格局;且创新水平空间相关性强,呈空间集聚的态势.同时,从区域创新水平的相对发展速度来看,中上游地区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增长速度快,发展势头迅猛.最后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影响城市创新水平的因素具有多元化和动态化特征,其中,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发展水平为最典型的影响因素,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也逐渐成为影响区域创新水平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明  高璐  杨丽莎  
文章运用泰尔熵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基于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7个城市的数据,选取专利授权量和户籍人口总量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能力的时空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该城市群创新能力整体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差异在渐渐减小;H-H型和L-L型城市数量逐渐增加,L-H型城市数量逐渐减少,而H-L型城市基本都是省会城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明  高璐  杨丽莎  
文章运用泰尔熵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基于2006—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7个城市的数据,选取专利授权量和户籍人口总量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能力的时空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该城市群创新能力整体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差异在渐渐减小;H-H型和L-L型城市数量逐渐增加,L-H型城市数量逐渐减少,而H-L型城市基本都是省会城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邹永广  
目的地日益频发的旅游安全事件,增加了旅游安全风险,目的地旅游安全度衡量亟待学术关注和理论回应。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建构并验证了目的地旅游安全度评价模型,使用2003-2013年全国31个城市目的地统计数据,测算了旅游安全度指数,并分析了时空格局,结果显示:第一,整体上,全国31个城市目的地旅游安全度存在差异,部分城市旅游安全度在2003-2013年间表现出明显波动特征,但旅游安全度呈现出增强态势。第二,2003-2013年海口市旅游安全度指数均较高,北京旅游安全度指数整体上呈增长态势。第三,郑州、广州、重庆3个城市旅游安全度指数在2003-2013年间,均处于较低水平,但是上述3个城市旅游安全度指数在缓慢提升。研究进一步探讨认为目的地要增强抵抗力,最大限度地规避或减少风险入侵,促进目的地旅游系统安全健康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