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66)
2023(13347)
2022(11464)
2021(10398)
2020(8974)
2019(20830)
2018(20225)
2017(38829)
2016(21107)
2015(23989)
2014(23264)
2013(23205)
2012(21943)
2011(19738)
2010(19874)
2009(18436)
2008(18331)
2007(16415)
2006(14255)
2005(12475)
作者
(60765)
(50988)
(50594)
(48489)
(32884)
(24869)
(23067)
(19874)
(19346)
(18200)
(17486)
(17288)
(16209)
(16098)
(16085)
(15900)
(15440)
(14967)
(14951)
(14921)
(12589)
(12519)
(12251)
(11769)
(11488)
(11420)
(11294)
(11165)
(10221)
(10200)
学科
(94186)
经济(94105)
管理(61168)
(60950)
(49162)
企业(49162)
方法(44207)
数学(39553)
数学方法(39257)
中国(25868)
(25147)
地方(24187)
(23573)
(20051)
贸易(20044)
(19420)
技术(19213)
业经(18844)
(18323)
农业(17109)
(15462)
环境(14141)
(13638)
财务(13613)
财务管理(13575)
(13404)
技术管理(13157)
(13000)
金融(12998)
企业财务(12893)
机构
大学(300807)
学院(300454)
(127500)
经济(124823)
管理(118318)
理学(102633)
研究(101461)
理学院(101372)
管理学(99754)
管理学院(99163)
中国(75844)
(63208)
科学(62566)
(57482)
(50714)
(50457)
(49434)
中心(48095)
财经(46235)
研究所(45944)
业大(44880)
(42120)
经济学(40253)
(40085)
农业(39763)
师范(39699)
北京(38698)
(37201)
(36855)
经济学院(36795)
基金
项目(207395)
科学(165742)
基金(152465)
研究(149031)
(132759)
国家(131692)
科学基金(114651)
社会(97519)
社会科(92660)
社会科学(92635)
(83035)
基金项目(82295)
自然(74780)
自然科(73139)
自然科学(73121)
自然科学基金(71838)
(68950)
教育(68742)
资助(61314)
编号(58009)
(47261)
重点(46826)
(46611)
成果(45291)
(45248)
创新(43551)
课题(41149)
国家社会(40519)
教育部(40016)
科研(39774)
期刊
(135710)
经济(135710)
研究(87541)
中国(60136)
学报(45511)
(44025)
科学(43953)
(43821)
管理(41404)
大学(34244)
学学(32332)
农业(29518)
教育(29317)
(27345)
金融(27345)
技术(25754)
财经(22887)
业经(22174)
经济研究(21846)
问题(19994)
(19674)
(17194)
技术经济(16342)
(15968)
资源(15718)
科技(15275)
统计(15229)
(14906)
商业(14039)
现代(13650)
共检索到442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孙颖  
城市创新能力的溢出受地理距离的限制,形成以创新能力强的城市为中心、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在边缘的"中心—边缘"空间格局。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江苏省13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空间分布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之间呈现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差异性,并初步形成了创新集群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要实现创新型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应打破空间约束,增强城市间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而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岗  
文章采用2005~2011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企业和家庭选址的视角,分析了大城市的集聚溢出效应对工资和住房价格分布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工资和住房价格均随(与高层级城市)距离的增加逐步减少;工资与房价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城市规模越小、层级越低,距离产生的负效应越大;与工资相比住房价格对距离更加敏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静  柳颖  
农民工社会保障满意度是个体福利预期与政策感知绩效之间的纵向差减、农民工社保与市民社保之间的横向差减,以及政策知晓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江苏省13地市的数据分析显示,受待遇所得不足、群体分化与信息不畅等因素影响,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满意度总体偏低,其心理状态弱势对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效应产生了消极影响,并进一步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之一。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要求以"权利公平"为核心重构"居住地"相关而非"户籍"相关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政策治理水平和制度管理效率,增强信息宣传与沟通,推动农民工权利融合和能力融合的实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庞庆华  杨田田  李涵  
产业结构和区域创新对于城市碳排放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耦合模型、引力模型及空间关联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碳排放、产业结构和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及江苏省各地级市的协调发展能力。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城市碳排放、产业结构和区域创新之间的动态关系处于较合适的状态;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江苏省各地级市耦合协调度呈现"南高北低"的区域差异性;从空间联系量来看,三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以南京、常州和镇江为中心,各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对节能减排产生着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俊琴  李廉水  臧志彭  
文章从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与薪酬满意的关系两方面建立假设,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非经济性薪酬水平对薪酬满意的影响比经济性薪酬要强,经济性薪酬与非经济性薪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等结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慧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日益加剧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以创新引领区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章根据知识生产函数理论,利用2002-2011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基于面板时间序列的处理方法,构建江苏省创新产出的影响因素计量模型,分析了R&D投入、科技人才投入、FDI等因素对江苏创新产出的影响,并提出进一步提升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的若干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思源  曲福田  倪绍祥  刘友兆  
以江苏省镇江市为研究区,对商业用地市场交易样点进行选择,在Arc/Info8.1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采用Or dinaryKriging插值,提取地价分布信息,生成商业地价等值线。结果显示:①镇江市商业地价中心分为两级,1级中心1个,次级中心4个;②商业地价空间分布形态呈辐聚状,辐聚中心在大市口附近;③地价等值线在1200元·m-2以上,围绕中心有规则地扩展成同心圆结构,1200元·m-2以下,产生次级地价中心;④商业中心与地价中心的分布有较强的一致性。上述结果表明:采用GIS空间分析对市场交易样点进行插值,进而研究城市地价分布规律,方法简单、分析结果误差小、结果可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查奇芬  王晞敏  
文章从城市的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等6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为加快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苏楚  杜宽旗  
基于创新驱动发展背景对江苏省科研人才状况进行研究,使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测算江苏地区R&D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结合主要影响因素,分别用高新技术产值和专利申请量作为研发产出的代理变量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R&D人才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地区R&D人才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保障和宜居环境;江苏省R&D人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为负,社会保障因素对R&D人才集聚的空间溢出有正向影响,宜居环境对R&D人才集聚的空间溢出起正向促进作用。基于此对江苏省创新驱动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樊传浩  许蕾  王济干  
相较于省域协同创新水平评价,市域层面动态评价结果更能展现区域发展特征,可视化分析能更好地反映出地区差异。基于协同创新基础、协同创新合作和协同创新产出3个维度,构建市域协同创新水平动态评价及可视化分析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进行整体及分项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市域协同创新水平差异显著,存在"南高北低,两极分化"现象;南京得益于其丰富的政治、经济、教育资源,协同创新水平最高;苏州居苏南最高,经济环境和沪宁辐射推动其协同创新发展;徐州赶超部分苏南城市,与其区位优势和教育资源密不可分。将时间因素纳入动态评价方法,并采取多种可视化方式呈现结果,提高差异辨析速度和效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鑫  欧名豪  
揭示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可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耕地保护和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以往关于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研究大多以单元间相互独立为假设条件,忽视单元之间相关性,这可能致使结果不能客观揭示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本文构建耕地指数与耕地变化指数,借助空间自相关与重心分析模型,对江苏省1980-2009年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表现出严重不均衡,2009年耕地稀疏区与减少区主要分布在苏锡常,耕地集聚区、增加区和基本稳定区主要分布在苏中与苏北;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具有空间自相关现象,2009年江苏耕地分布形成包括苏州、无锡市区在内的低-低相关区和沭阳、涟水在内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玉红  蔡元成  赵敏  
文章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提出了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依据四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情况进行评价,得出江苏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呈苏南、苏中、苏北三级阶梯分布,并解释了各市科技发展中的弱点。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升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阿萌  张京祥  肖翔  
运用秩相关系数、变差系数、曲线拟合等方法,以市域为基本单元,以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脱钩指数等为指标,对江苏省1996~2008年的碳排放时空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近13a来,江苏省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年均增长率高达13%,2008年已达20 000万t;经济较发达城市人均碳排放量较大,但碳排放强度相对不大;经济落后城市人均碳排放量小,但碳排放强度增加较快。(2)江苏省13城市人均碳排放、碳排放强度差异在不断缩小。(3)从人均碳排放看,江苏省及各市人均碳排放都随人均GDP呈线性增加关系,而南京、苏州、扬州、徐州作为各个区域发展较好的中心城市,人均碳排放随人均GDP增加最快。(4)...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易高峰  刘成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引入空间分析工具与模型,研究2009—2016年江苏省创新能力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江苏省城市创新格局刻有明显的经济地带性差异的烙印,呈"北—中—南"逐渐增强的态势。(2)创新能力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的城市分布具有强经济依赖性,主要分布于经济基础较好的苏南城市,而创新能力中低水平以上的城市呈集聚分布态势。(3)Moran’s I值表明,江苏省城市创新能力空间相关效应明显,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江苏省以低—低集聚区为主,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而长江南部对周围城市的创新带动效应并不明显,辐射作用有限。(4)经济水平、国际贸易水平、高等教育水平、金融水平、信息传播水平五个方面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贝淑华  王圆  沈杰  
基于产学研三方角度,从技术投入、技术产出、技术发展环境3个方面构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企业创新能力、学研方创新能力和教育环境影响3个公因子,对江苏省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对区域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影响最大,学研方创新能力次之,教育环境的影响有限;江苏省整体创新能力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企业创新能力水平较高,但学研方创新因子和教育环境因子表现欠佳。因此,提出江苏省要提升整体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依托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构建创新共同体,着力提升研发机构的投入产出水平,并继续维持高水平的企业创新能力和优越的教育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