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23)
- 2023(9688)
- 2022(8145)
- 2021(7311)
- 2020(6034)
- 2019(13239)
- 2018(12991)
- 2017(24577)
- 2016(13227)
- 2015(14771)
- 2014(14129)
- 2013(13658)
- 2012(12450)
- 2011(11107)
- 2010(11557)
- 2009(10878)
- 2008(10599)
- 2007(9699)
- 2006(8656)
- 2005(7933)
- 学科
- 济(49917)
- 经济(49828)
- 管理(48497)
- 业(46221)
- 企(39362)
- 企业(39362)
- 中国(21273)
- 方法(16993)
- 技术(16108)
- 财(15897)
- 制(15182)
- 数学(13873)
- 农(13857)
- 数学方法(13719)
- 业经(13378)
- 技术管理(12247)
- 地方(11220)
- 体(10376)
- 农业(9862)
- 银(9462)
- 银行(9449)
- 理论(9355)
- 务(9204)
- 财务(9179)
- 划(9163)
- 财务管理(9158)
- 行(9020)
- 体制(8790)
- 企业财务(8718)
- 融(8591)
- 机构
- 学院(183411)
- 大学(183240)
- 济(78433)
- 经济(76675)
- 管理(72766)
- 理学(62429)
- 理学院(61734)
- 管理学(60840)
- 研究(60641)
- 管理学院(60467)
- 中国(45695)
- 财(39433)
- 京(38455)
- 科学(33596)
- 财经(30207)
- 江(29053)
- 所(28253)
- 中心(27472)
- 经(27389)
- 研究所(24968)
- 经济学(24763)
- 北京(24005)
- 范(23732)
- 师范(23532)
- 院(22778)
- 农(22770)
- 业大(22729)
- 州(22549)
- 财经大学(22319)
- 经济学院(22076)
- 基金
- 项目(122707)
- 科学(100473)
- 研究(93453)
- 基金(90664)
- 家(77291)
- 国家(76620)
- 科学基金(68434)
- 社会(63302)
- 社会科(60078)
- 社会科学(60068)
- 省(48720)
- 基金项目(48323)
- 教育(43472)
- 自然(41947)
- 自然科(41089)
- 自然科学(41081)
- 自然科学基金(40397)
- 划(40249)
- 编号(36165)
- 资助(34337)
- 创(31712)
- 制(29662)
- 成果(29604)
- 创新(28613)
- 重点(27546)
- 部(27405)
- 国家社会(26800)
- 课题(26573)
- 发(26260)
- 教育部(24524)
共检索到285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险峰 刘姗姗
技术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持续影响着中国劳动力就业。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和城市创新指数数据,考察城市创新能力对中国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创新能力对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早期城市创新能力较低时,其上升的就业替代效应占主导,增加了劳动力不充分就业,而中后期高质量的技术创新显著降低了劳动力不充分就业,与就业替代效应作用相反的正向溢出效应成为主导力量;城市创新能力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提高信息化水平影响劳动力不充分就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贵富 韩静 韩恺明
本文旨在阐明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劳动力不充分就业。在理论方面,构建了包含生产部门和家庭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进行分析;在实证方面,采用2012年、2014年和2016年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微观数据和地级市宏观数据,构建多维度劳动力不充分就业变量和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研究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劳动力不充分就业概率。机制检验表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劳动力就业技能结构升级和行业结构升级表征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路径来降低不充分就业,且就业技能结构升级主要表现为对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创造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就业与传统就业差异、性别差异、区域特征、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差异、产业类型等均会使上述影响产生异质性效果。拓展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程度。本文的结论从微观个体和宏观发展的角度丰富和完善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影响的研究,为发展数字经济和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雪萍
“三农”问题 ,最根本的就是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问题 ,要改变这种状况 ,只有实现农民的充分就业 ,把沉淀在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而在转移过程中 ,最大的障碍就是制度约束。因此 ,只有进行制度创新 ,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就业 制度创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总量增长有所放缓,就业半径逐渐缩短,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就业形式趋于灵活。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意味着就业机会公平和就业歧视减少,工作更加稳定和关系更加和谐,增收动力增强和收入差距缩小,保障更加完善和社会融入增强。针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思路应是在需求侧扩大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在供给侧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在制度保障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扶持,重点任务包括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制度保障、稳定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体充分就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总量增长有所放缓,就业半径逐渐缩短,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就业形式趋于灵活。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意味着就业机会公平和就业歧视减少,工作更加稳定和关系更加和谐,增收动力增强和收入差距缩小,保障更加完善和社会融入增强。针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思路应是在需求侧扩大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在供给侧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在制度保障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扶持,重点任务包括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制度保障、稳定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体充分就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总量增长有所放缓,就业半径逐渐缩短,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就业形式趋于灵活。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意味着就业机会公平和就业歧视减少,工作更加稳定和关系更加和谐,增收动力增强和收入差距缩小,保障更加完善和社会融入增强。针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思路应是在需求侧扩大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在供给侧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在制度保障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扶持,重点任务包括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制度保障,稳定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体充分就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总量增长有所放缓,就业半径逐渐缩短,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就业形式趋于灵活。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意味着就业机会公平和就业歧视减少,工作更加稳定和关系更加和谐,增收动力增强和收入差距缩小,保障更加完善和社会融入增强。针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思路应是在需求侧扩大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在供给侧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在制度保障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扶持,重点任务包括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制度保障,稳定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体充分就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莹
就业为民生之本,关乎社会稳定,关乎公平正义。实现充分就业是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之所在。本文从财政干预充分就业的经济效应分析入手,在对我国就业形势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充分就业的财政制度创新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景熙 李晓梅
文章认为确定严格的、便于与国际接轨的劳动就业标准,不仅是构建我国统一的、规范的劳动就业市场的必要条件,也是统筹城乡劳动就业须重视的基础性问题。文章在对国内外就业和失业定义和计量标准进行比较、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提出了以法定劳动力年工时为核心内容的、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失业和不充分就业定义与计量标准。
关键词:
统筹城乡 就业 不充分就业 计量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思锋 吕兆丰 周明珠
针对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问题,在简要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与原因后,着重从如何加强宏观调控,培育就业市场和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冲破制度和体制上的束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优化就业环境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其中包括制定大学生充分就业促进法规,明确各有关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以及创建全国人事档案存放和调转网络,取消《报到证》,废“除三方协议”,修订就业率的统计和公布方式及正确使用就业率,应控制人口但不应控制人才等方面。
关键词:
促进 高校 毕业生 充分 就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晏鸣
本文认为,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一国的就业水平由该国的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弹性系数共同决定。税制是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制度之一,对制约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的诸要素均有较大的影响。选择合理的税收制度,促进这些要素向有利于就业的方向发展,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实现充分就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宇
众多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问题的研究 ,都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张的原因 ,归结于中国的农民太多 ,使农业经营的规模不经济 ,相对于农业的产出 ,农业劳动力是低效率的。要扭转这种收入差距存在和扩张的态势 ,就要努力调整劳动力就业的结构偏差 ,推动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的转移 ,以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的充分就业 ,实现农民收入增长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 ,需要创造什么条件、制定什么原则 ,做出什么努力 ,怎样达到这个目标 ,这构成了本文关注和希望解决的基本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孔祥智 马九杰
论我国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出路孔祥智马九杰一我国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劳动力剩余现象非常显著。根据农业部测算,在目前4.33亿农业劳动力中,约1/3属于剩余劳动力,绝对量约为1.2亿人。事实上根据我们测算,劳动力投入已经对农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朱志明
一、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严重滞后,加剧了劳动力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 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劳动力职业素质和技能得到逐步提高。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就业问题的解决。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云龙 苏小玲
“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点。它要求全体社会成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位相适、按劳取酬,也就是充分就业。“十一五”时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对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