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9)
- 2023(11745)
- 2022(9624)
- 2021(8755)
- 2020(7339)
- 2019(16460)
- 2018(16062)
- 2017(31110)
- 2016(16489)
- 2015(18443)
- 2014(17704)
- 2013(17767)
- 2012(16068)
- 2011(14263)
- 2010(14743)
- 2009(14070)
- 2008(14335)
- 2007(13121)
- 2006(11707)
- 2005(10908)
- 学科
- 业(82057)
- 济(78813)
- 经济(78730)
- 企(76805)
- 企业(76805)
- 管理(68873)
- 方法(31604)
- 业经(28346)
- 财(24641)
- 农(23591)
- 数学(23217)
- 数学方法(23073)
- 中国(21866)
- 技术(20284)
- 务(19445)
- 财务(19423)
- 财务管理(19411)
- 企业财务(18410)
- 农业(16949)
- 制(16519)
- 理论(15260)
- 和(15148)
- 划(14947)
- 地方(14725)
- 策(14526)
- 技术管理(13737)
- 企业经济(12478)
- 体(12333)
- 经营(12332)
- 贸(12311)
- 机构
- 学院(242337)
- 大学(235803)
- 济(109003)
- 经济(106916)
- 管理(103386)
- 理学(87636)
- 理学院(86828)
- 管理学(85942)
- 管理学院(85476)
- 研究(77387)
- 中国(63874)
- 京(50212)
- 财(49989)
- 科学(42534)
- 财经(39311)
- 江(38141)
- 所(37738)
- 农(36368)
- 经(35697)
- 中心(35640)
- 研究所(33343)
- 经济学(32118)
- 北京(31729)
- 业大(31307)
- 州(30383)
- 商学(29612)
- 商学院(29350)
- 财经大学(28895)
- 经济学院(28817)
- 农业(28321)
- 基金
- 项目(153969)
- 科学(125256)
- 研究(115886)
- 基金(113740)
- 家(96861)
- 国家(95997)
- 科学基金(86148)
- 社会(77275)
- 社会科(73590)
- 社会科学(73567)
- 省(61452)
- 基金项目(60756)
- 自然(54518)
- 自然科(53274)
- 自然科学(53264)
- 自然科学基金(52423)
- 教育(51169)
- 划(49459)
- 编号(45845)
- 资助(44652)
- 创(38509)
- 业(35743)
- 创新(34919)
- 成果(34828)
- 发(34143)
- 部(34084)
- 重点(33911)
- 国家社会(32247)
- 制(31046)
- 课题(30924)
- 期刊
- 济(126948)
- 经济(126948)
- 研究(74303)
- 中国(50798)
- 管理(46120)
- 财(42576)
- 农(33226)
- 科学(30711)
- 学报(27269)
- 融(25703)
- 金融(25703)
- 技术(23678)
- 农业(22842)
- 业经(22631)
- 大学(21630)
- 财经(20773)
- 教育(20565)
- 学学(20365)
- 经济研究(19419)
- 经(18160)
- 问题(17728)
- 技术经济(15810)
- 业(15778)
- 现代(13973)
- 商业(12972)
- 贸(12549)
- 科技(12253)
- 世界(12198)
- 财会(11956)
- 经济管理(11944)
共检索到377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冬 杨晓亮
文章将城市创新能力嵌入到异质性企业模型中,探讨了城市创新能力与企业加成率之间的关系。使用城市创新力指数与中国工业企业的合并数据进行经验分析表明,城市创新促进了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增强了企业市场势力。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显示,生产率效应和价格效应是城市创新提升企业加成率的两个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创新更能提升出口企业加成率,并对国有企业、差异化产品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城市创新显著降低了行业内加成率分散度,从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可见,从城市维度来探讨创新对企业加成率及分散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政府制定政策以促进企业创新和提升企业市场能力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于莉莉
政府补贴作为政府引导和支持市场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市场机制的弥补作用。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等特点,探究推动企业创新的因素成为了关键。文章将考察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其中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了中介作用,政府补贴可以起到资源支持和资源引导作用,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创新。基于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政府补贴在正向影响企业创新后,显著地提升了企业价值。
关键词:
政府补贴 资源配置 企业价值 实质性创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文龙 聂婉妮 赖丹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赋予企业新的发展动能,这能否提升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2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绿色创新能力,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和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影响绿色创新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董监高中有人在股东单位兼任的企业、高科技企业中更显著,而在资源型企业中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华海岭 吴和成
利用2000—2007年数据,对我国地域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运用改进的DEA模型,对我国30个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投入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测度结果,对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投入资源利用率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基于DEA的地域分类。结果显示,我国有80%的地区其创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且创新资源的利用率普遍较低。基于定量分析结果,给出了提高地域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璨 曹伟 叶子菱
以中国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客户关系集中程度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从市场势力的视角对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发现,客户关系过度集中会抑制企业的创新产出,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其作用机理在于,客户关系过度集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层出于平衡企业整体风险承受水平的考虑,会降低研发创新这类大风险项目的投入力度,进而对企业的创新产出产生挤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企业市场势力的提升,客户关系过度集中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得以减弱。该研究不仅丰富和扩展了客户关系经济后果方面的相关研究,而且从客户关系的视角为企业提高创新水平提供了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石俊国 陆子群 陈彬
将企业创新决策分为"是否创新"及"投入多少"两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加上市场势力这一解释变量,研究不同的市场势力和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基于2007~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使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对以上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政府补助和买方势力对企业创新决策和创新投入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卖方势力可以显著提高研发概率,但对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企业拥有不同买方势力和卖方势力的组合时,政府补助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于宝君 宫婷婷 朱慧敏 李雪灵
数字经济时代,数智技术蓬勃发展,成为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以2013—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动态资源基础观和双元创新理论为切入点,基于“资源—能力—行为”逻辑构建链式中介框架,探究数智技术应用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智技术应用能够促进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这一影响在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重污染企业中更加显著。创新资源配置、双元创新能力在数智技术应用与服务化转型间既发挥独立中介作用,又发挥链式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创新人力资源配置对探索式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创新经费资源配置对利用式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结论可为数智时代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提供针对性路径建议和决策支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政 杨思莹
运用现代效率及其分解测度理论,分析了中国不同类型所有制企业在不同行业的创新效率、规模效率和创新资源拥挤度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国有企业在创新资源投入总量上具有优势;国有企业创新效率普遍低于其他类型所有制企业,但正迅速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规模效率具有绝对优势,并且其创新投入拥挤现象正逐步缓解。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创新效率 规模效率 拥挤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余芬 徐雨森 樊霞
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金融能否促进企业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并有效转化成实际创新产出。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积极影响,对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从资源配置视角检验其内在机制发现,数字金融提升了高效率企业的创新投入,且这一激励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尤为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金融显著降低了企业间创新投入分布的离散程度,使企业间创新资源配置得以优化。以上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增强对高效率企业的金融支持,部分缓解传统金融对高效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所有权歧视和规模歧视问题,通过引导其创新投入增加进而实现企业创新产出的整体提升。本文拓展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微观影响研究,为提升资源利用率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质增效”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借鉴。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资源配置 企业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爽
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要素市场化对东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作用更强,在中、西部地区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这一效应则未得到充分发挥。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要素市场化可通过技术创新、研发要素流动和研发人员流动三条路径,间接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加速构建合理有效的要素市场化体系、重视市场政策差异化设计、多措并举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相关建议,助推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要素市场化 创新资源 配置效率 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爽
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要素市场化对东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作用更强,在中、西部地区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这一效应则未得到充分发挥。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要素市场化可通过技术创新、研发要素流动和研发人员流动三条路径,间接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加速构建合理有效的要素市场化体系、重视市场政策差异化设计、多措并举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相关建议,助推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要素市场化 创新资源 配置效率 技术创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宏
在我国,技术创新资源的配置一直是由政府来进行的,由于政府无法事先完全掌握经济发展的动向,因此单纯通过国家计划来实现的创新资源配置存在着极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使有限的创新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配置效率很低。长期以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作用不为人们所重视,虽然市场本身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它的作用与政府的作用同等重要,只有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才能使资源及时向效率高的方向流动,克服各自在配置资源中的不足之处,使资源的无效配置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导致不同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因此研究市场结构与创新资源配置就成了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玉伟 钱亮亮 熊洁
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亟需传统流通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本文基于我国上市A股流通企业样本,实证检验了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产生营收和利润倍增器的效果。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经营绩效存在着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而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平抑初期的负向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应该给予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充分的政策关注,企业也应该抓住数字经济的发展契机,加快数字化创新转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腾 朱晓红
旨在打开资源基础观中组织黑箱,丰富资源配置研究成果,探讨在新竞争时代何种资源配置方式能更有效地促进企业创新特别是探索式创新,从而建立或强化企业竞争优势。通过梳理西方最新研究成果,基于我国146家企业样本,利用回归分析法检验期权型资源配置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促进作用,采取因果逐步回归法检验探索式创新在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期权型资源配置既能强化企业竞争优势,又能促进探索式创新;探索式创新在期权型资源配置与竞争优势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相对于创新的资源投入,资源配置方式对竞争优势的作用更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邢海玲
本文进行了中国制造业中外资参与较多的八个行业中内外资企业的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中国技术创新努力程度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强的正是外资参与较多的行业。这说明一方面FDI 的流入形成了技术扩散的可能,另一方面 FDI 的市场势力形成了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以及压力,因此"市场换技术"——"以市场竞争换技术创新能力"——"吸引外资"的战略仍然是目前以及未来可取的战略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