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90)
2023(6394)
2022(5212)
2021(4785)
2020(3773)
2019(8611)
2018(8524)
2017(14968)
2016(7459)
2015(8209)
2014(8285)
2013(8008)
2012(7258)
2011(6538)
2010(6795)
2009(6232)
2008(5983)
2007(5767)
2006(5106)
2005(4156)
作者
(21717)
(18267)
(17919)
(16870)
(11498)
(8536)
(8051)
(6907)
(6845)
(6443)
(6157)
(6008)
(5853)
(5757)
(5492)
(5343)
(5330)
(5241)
(5008)
(4968)
(4361)
(4352)
(4278)
(4201)
(4081)
(4055)
(3971)
(3956)
(3581)
(3579)
学科
(29749)
经济(29730)
管理(29595)
(27095)
(23650)
企业(23650)
技术(16265)
中国(14806)
技术管理(11742)
地方(10269)
方法(8785)
(8073)
业经(7925)
数学(6743)
数学方法(6679)
城市(6391)
理论(6120)
环境(6008)
(5831)
农业(5825)
(5472)
银行(5469)
(5412)
(5392)
(5278)
(5216)
(5085)
(5065)
(5009)
金融(5009)
机构
学院(105835)
大学(104668)
管理(43902)
(40147)
经济(38946)
理学(37131)
理学院(36683)
管理学(36134)
管理学院(35909)
研究(35348)
中国(26863)
(23702)
科学(22107)
(17480)
(17475)
中心(17190)
(15952)
北京(14953)
(14673)
师范(14521)
(14419)
研究所(14321)
业大(14200)
(13925)
财经(13422)
技术(13352)
(13022)
(12160)
科技(11780)
师范大学(11563)
基金
项目(74078)
科学(60304)
研究(56633)
基金(52173)
(45042)
国家(44622)
科学基金(40006)
社会(36126)
社会科(34284)
社会科学(34279)
(31214)
基金项目(28746)
(25861)
教育(25569)
自然(25368)
自然科(24849)
自然科学(24844)
自然科学基金(24413)
(22163)
编号(22141)
创新(19563)
资助(18496)
成果(17359)
(16851)
课题(16694)
重点(16639)
(14937)
国家社会(14733)
(14188)
规划(14180)
期刊
(47728)
经济(47728)
研究(33205)
中国(29122)
管理(19825)
教育(16634)
科学(14278)
技术(13241)
(12622)
学报(11976)
(11333)
科技(10527)
大学(9795)
学学(8643)
(8612)
金融(8612)
业经(8194)
农业(7850)
(7556)
论坛(7556)
图书(7551)
问题(7183)
城市(7055)
技术经济(6779)
(6590)
经济研究(6499)
财经(6023)
现代(6015)
书馆(5645)
图书馆(5645)
共检索到167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平  
本文将城市创新系统的理论与绵阳科技城的建设相结合,提出绵阳科技城城市创新系统的构建思路和方法,对于发挥绵阳科技优势、整合城市各类创新资源,依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绵阳经济的腾飞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冉清红  岳云华  谢德体  魏朝富  孙传敏  冉瑞平  
绵阳是建设之中的中国西部科技城,研究绵阳工业经济发展有益于科技城建设。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绵阳1999—2003年的30个工业行业的经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效果指数为1.3019,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为主的工业结构特征突出,区域工业结构效果较为显著,增长效果指数为0.8288,区域工业经济的整体增长效果不理想,竞争力指数为0.6366,区域工业经济缺乏竞争优势。支柱工业的技术非前沿性、企业之间缺乏协作、片面追求工业结构多样化、大企业的产品结构多样化滞后和出口依存度较低是影响绵阳工业经济发展主要因素。最后讨论了绵阳科技城工业经济规模扩张和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红霞  蓝定香  王敏  
军地协同机制由目标、要素、结构和规则构成,能够协调、整合、激活军地资源,实现稳定有序的军民深度融合。按照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新要求,结合中国(绵阳)科技城的实践,现有的军地协同机制运行效果并不理想,目标实现能力有限,主导方相对封闭,结构较为复杂,运行规则不健全。推进军地协同机制的完善,应借助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优化军地资源配置,激发微观主体积极性,简化工作运行体系,建立衔接配套的制度和政策,实现军地统筹双重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延华  何维达  
建设绵阳科技城,是国家在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军工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军民融合协同发展的重要探索,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实践。《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1-2015年)》对绵阳科技城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作为成渝经济区西北部中心城市,在建设成渝经济区的背景下,科技城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更大范围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全区域经济和社会较快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永康  
建设沿海城市创新系统,提高沿海开放区域参与国际竞争。它将有利于发挥城市开放的优势,增强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能力,并进一步支持国家创新体系的高效运行。沿海开放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塑造企业创新主体、实施产学研结合、发展外向经济型方面,可以利用已取得的成就和现有的科技优势,率先建立并加快完善城市创新系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成鹏飞  王懿  
基于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假设,构建大学科技城管委会、企业和学研方三方的演化博弈模型,考量三方共同作用的演化稳定策略和博弈演化过程。结果发现:大学科技城协同创新演化策略是三方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只研究单一主体的演化决策具有局限性;学研方和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意愿与大学科技城的相关政策有关;学研方和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意愿与大学科技城主体的互信程度有关;大学科技城管委会选择监管的意愿与监管收益有关。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斯蒂文·利维  
从美国到世界的一些热门地区正在挑战硅谷。在那些地方,可以找到新的工作、新的财富和当今信息时代给人带来的所有乐趣。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匹敌硅谷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功?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风险投资家乔·斯克恩朵夫(JoeSchoendorf)带着访问者来到加州帕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夏辉  夏光  
"三区联动"是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与公共社区三者紧密结合、互动发展的区域创新网络。文中首先介绍了"三区联动"创新网络的内涵,然后对城市创新系统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接着通过模型分析"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分析如何将之与城市创新系统进行高效对接,以提高"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城市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并提出了汲取、辐射和结网是二者高效对接的重要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红兵  向刚  
城市创新系统对促进城市创新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城市创新系统创新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城市创新系统理论构建了城市创新系统创新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08年我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创新综合能力分别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评价和排名,同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静态创新综合能力得分进行了聚类分析,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的城市创新综合能力的特点,在对典型城市的创新综合能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江炎骏  刘伟  
拓展创新系统研究对象,研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系统建设问题。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为例,运用创新价值链和创新机制等分析工具,构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系统研究框架,分析松山湖科学城创新价值链,发现松山湖科学城已初步搭建链条完整的创新系统;全面解析畅通创新链条的协同机制、汇聚创新要素的保障机制和激发创新活力的动力机制,提炼国内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进经验,发现松山湖科学城存在基础研究薄弱、协同机制开放性不够、保障机制作用不足、动力机制激励性和全面性不足等问题,提出松山湖科学城要加强基础研究系统建设,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机制、汇聚高端创新要素的资源保障机制、全面激发创新活力的动力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金吾伦  
中央多次提出"完善国家创新系统"的要求。国家创新系统(NIS)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怎样运用复杂性科学(Complex Science)的研究成果探讨国家创新系统,完善其结构和功能,克服目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绩。本文就此作了探讨,并阐明了生成论对NIS的涵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丹  赵新力  杜旭  郭翔宇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新型创新范式,对于国家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首先,论证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向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意义和条件;然后,遵循生态学层次分析的思路,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自下而上划分为"创新主体—创新种群—创新群落—创新生态系统"4个层次,由此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最后,提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生态演化的目标、路径和政策建议,为树立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管理理念、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卸林  
国家创新系统的实质是推动创新系统要素间的互动。但在一个具体的背景下如何去实施这一战略,并不是一件易事。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国家创新系统存在着 5个重要的问题,结合英国的经验,中国的创新系统应在以下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加强系统要素的科技创新能力,二是改进科技计划的资助机制,推动大学、科研部门与产业间的联系,三是通过计划,促进科技人员的流动,四是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五是注重发挥企业在科技计划中的参与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顺忠  
本文对我国创新系统按照创新能力和所处区位的不同进行了两种不同的分类,在此基础上,使用列联表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别地区科技经费投资来源的差异化。对不同创新能力地区科技经费投资差异化的研究表明,创新能力不同的地区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基本相同,不存在差异化。而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经费投资来源差异化的研究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经费投资来源存在差异化,其中西部地区政府投入较高和企业投入较低是造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经费投资来源差异化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