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53)
2023(19085)
2022(16183)
2021(14769)
2020(12631)
2019(28665)
2018(28204)
2017(54299)
2016(29426)
2015(32625)
2014(32358)
2013(31947)
2012(29244)
2011(26371)
2010(26167)
2009(24500)
2008(24123)
2007(21446)
2006(18437)
2005(16110)
作者
(85590)
(71609)
(71351)
(67736)
(45235)
(34499)
(32403)
(27992)
(26996)
(25219)
(24242)
(24044)
(22770)
(22289)
(22280)
(22192)
(21831)
(21176)
(20609)
(20554)
(17741)
(17504)
(17370)
(16229)
(16211)
(15922)
(15788)
(15642)
(14435)
(14210)
学科
(121260)
经济(121096)
管理(90819)
(86802)
(73021)
企业(73021)
方法(57219)
数学(50406)
数学方法(49867)
(34380)
中国(31962)
(31508)
业经(27370)
(25695)
地方(24218)
(23348)
技术(22448)
(21808)
财务(21754)
(21750)
贸易(21738)
财务管理(21701)
(21070)
农业(20880)
企业财务(20650)
(18874)
银行(18817)
(18222)
环境(18221)
金融(18217)
机构
大学(420292)
学院(419983)
(172290)
经济(168769)
管理(164635)
理学(143463)
理学院(141891)
管理学(139426)
管理学院(138658)
研究(136784)
中国(101815)
(86690)
科学(85146)
(80243)
(72566)
(68034)
业大(65348)
财经(64451)
中心(64405)
(62475)
研究所(61947)
(58575)
农业(57579)
经济学(53483)
北京(53225)
(51925)
师范(51252)
(49694)
(49126)
经济学院(48554)
基金
项目(291004)
科学(230483)
基金(213909)
研究(205650)
(187994)
国家(186494)
科学基金(161161)
社会(133396)
社会科(126767)
社会科学(126735)
(114911)
基金项目(114249)
自然(106434)
自然科(104068)
自然科学(104038)
自然科学基金(102215)
(96832)
教育(94978)
资助(86465)
编号(80364)
重点(65741)
(64040)
(64015)
成果(63678)
(62046)
创新(59412)
科研(56571)
国家社会(55931)
课题(55868)
教育部(55017)
期刊
(180468)
经济(180468)
研究(115825)
中国(78002)
学报(68870)
(64300)
(63612)
科学(62689)
管理(60045)
大学(51927)
学学(49453)
农业(43176)
教育(37787)
技术(35817)
(35779)
金融(35779)
财经(31953)
业经(30064)
经济研究(29446)
(27448)
问题(25377)
(23642)
统计(20993)
技术经济(20841)
科技(20818)
(20736)
(20223)
商业(19360)
理论(18721)
(18621)
共检索到599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齐欣  杨膨宇  王尧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提升产业效率中的作用。通过构建创新行为的出现对产业效率影响的微观机制,开展创新水平同生产活动的适应性与匹配性分析,揭示了创新行为的出现对产业效率的作用机制以及城市产业竞争的空间互动态势。研究发现,城市创新水平对城市产业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创新水平对产业效率的影响有强化的趋势,但在不同的市场化水平下,这种影响呈现出“倒U形”的阶段性特征,市场化水平须同城市发展阶段相适应;创新水平与生产活动存在适应性与匹配性关系,创新程度较低的城市与非核心城市在传统地理联系与经济联系的背景下呈现出“向上竞争”的空间互动形态,而创新程度较高的城市与核心城市逐渐打破地理界限,呈现以“逐优竞争”为主的跨区域空间竞争态势。因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自主创新、完善基础设施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市场化水平、规范城市竞争是激发创新、提升城市产业效率的重要举措。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崔新蕾  白莹莹  
经济转型期间“以地谋发展”模式得以延续并驱动城市创新发展对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7—2019年数据,利用面板双固定模型评估工业地价补贴与区域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研究其空间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1)工业地价补贴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既促进创新数量的增长也促进创新质量的提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成立;投资效应会降低工业地价补贴对创新水平提升的促进效应,工资激励效应则会提升工业地价补贴对创新的促进作用。(2)工业地价补贴显著促进珠三角城市群的创新;2012年及以后显著促进创新质量提升;在创新环境较差城市对创新的正向效应显著;显著提高南方城市的创新质量。(3)拓展分析发现,工业地价补贴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相邻地区创新水平产生显著的正效应;工业地价补贴对创新数量、可持续创新均存在双门槛效应。因此,实行“以地引资”式的工业用地补贴关键是“因城施策”,政府应重视投资和激励政策对创新的重要性,这对我国实现经济长足发展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露露  王子晨  
文章根据绿色创新的动因,将绿色创新分为技术推动型、市场拉动型和环境规制型。分别分析区域一体化对不同类型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一体化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绿色创新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据此作出区域一体化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假设。随后利用2009-2017年长三角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区域一体化是否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水平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显示,长三角26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但是作用不明显,说明长三角城市间还需要加强沟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畅通要素流通渠道,通过最大化区域一体化效应,促进城市绿色新水平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春燕   南锐  
文章深入探讨了数字政府建设对区域创新影响的内在机理,以是否建立省级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和三重差分方法识别了数字政府建设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净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政府建设政策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水平提高,包括对区域创新投入和产出水平均有显著正向效应,并且这一结论经过PSM-DID方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数字政府建设对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效应有显著的时间动态性和空间异质性,表现为政策效应大小呈逐年递增趋势,以及对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对制度环境较好或创新水平较高的地区相比其他地区的政策效应更佳;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在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优化法治化环境两个方面,其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最重要的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冰   赵彦云   吕凯波  
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基于“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两个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的创新驱动作用具有动态可持续性,但“智慧城市”的创新驱动作用不及“宽带中国”;(2)“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协同效应,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作用在“宽带中国”与“智慧城市”双试点城市大于“宽带中国”单一试点和“智慧城市”单一试点城市;(3)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财政投入是“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驱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机制;(4)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创新驱动作用在东部城市和普通城市更加显著。本文研究为优化数字基础设施时空布局、强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的协同效应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峰波   程文浩   徐淑华  
本文选取2007—2019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DID)检验了“撤县设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撤县设区”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创新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仍具有稳健性。(2)“撤县设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其对行政级别一般的城市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对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作用却不明显;在适度规模的城市实施“撤县设区”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水平,而在规模过大或过小的城市实施的作用却不显著;相比于策略创新,“撤县设区”推动了真正意义上的质量创新。(3)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撤县设区”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强化产业集聚、优化营商环境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创新水平。(4)“撤县设区”的“扩散效应”大于“虹吸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政策空间溢出效应,表明其能通过“知识溢出”提高周边城市的创新水平。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婉红  刘芳  刘天森  
基于我国233个城市2000—2016年的数据,采用PSM-DID模型检验设立国家高新区是否提升了城市创新效率,并从城市规模和城市等级层面分析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效率影响的异质性。进一步,引入空间集聚作为调节变量,从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视角分别探讨国家高新区影响城市创新效率的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对城市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与城市规模及城市等级有关,表现为国家高新区对大型、中型和小型城市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优于特大型城市;对二线和三线城市技术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优于四线和五线城市,但对成果转化效率的作用低于四线和五线城市。空间集聚调节效应的结果表明,要素集聚显著正向调节了国家高新区对于城市技术研发效率及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产业集聚则显著负向调节了国家高新区对于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此外,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对于东部和中西部城市创新效率的调节作用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本文扩展了国家高新区驱动效应的传导机制,也为探索城市创新效率提升路径提供了事实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恕立  李龙  
本文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外向FDI)在企业和产业两个层面上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路径和影响机制,进而采用我国1987~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外向FDI和自主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外向FDI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外向FDI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效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自主创新能力的变动还会反向作用于我国的外向FDI。此外,经济开放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也显著地提升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利用外向FDI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三百  申文毓  
异质性劳动力集聚理论认为,劳动力对城市规模的偏好呈现空间类分现象,而当城市规模“足够大”时,劳动力市场竞争又会对劳动者进行选择。然而,现实中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空间类分与选择尚缺乏经验证据,而且在中国各城市户籍制度、房价差异化背景下是否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同样有待检验。因此,本文基于2014—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利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对异质性主体的空间类分与选择效应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劳动力空间类分现象确实存在,高技能劳动力选择流入特大和超大城市的概率比低技能劳动力分别高8.8%和2.4%,而城市落户门槛与高房价会降低这一概率,即城市对劳动力进行选择。机制分析表明,空间类分和选择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在于异质性劳动力集聚收益存在差异。然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协同作用,因此不同规模城市应制定更加适宜的政策以吸引并留住不同技能层次的劳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新  戴胜利  张志胜  
文章首先对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内在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构建城市化效率与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一方面采用全局参比法、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采用熵权法对不同区域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1)2008—2019年我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但是教育发展水平的上升速度快于城市化效率。(2)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呈现阶梯状分布,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3)2008年我国的城市化效率和教育发展水平处于轻度失调和中度失调状态,但是经过12年的发展,在2019年我国城市化效率与教育发展水平达到了勉强协调和初步协调状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如银  李梦  李倩文  
分析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对于节能减排、提高区域的能源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以区位商的构建机理为基础的产业竞争力系数衡量产业转移指标,并将空间因素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来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产业转移对中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外来工业产业进入本地区每增加1%,当地工业能源效率将降低2.779%,而相邻地区外来工业产业每增加1%,也会导致本地区工业能效降低2.028%,可以看出邻接空间权重下的产业转移对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小于区域内的溢出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如银  李梦  李倩文  
分析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对于节能减排、提高区域的能源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以区位商的构建机理为基础的产业竞争力系数衡量产业转移指标,并将空间因素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来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产业转移对中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外来工业产业进入本地区每增加1%,当地工业能源效率将降低2.779%,而相邻地区外来工业产业每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宇梅  高纯一  雷光春  
测算了我国森林资源丰富的15个省2004—2013年间的林业产业集聚水平,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测度同一时期各省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并通过计量模型检验了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省份的产业集聚水平及生态效率在研究期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带来的外部性会促进林业产业生态效率提高。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的林业产业需要进一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加大对林业产业基础设施投入、鼓励涉林企业进行生产和环保技术革新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悦灵  吴功亮  林汉川  
文章基于技术进步视角,构建了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影响的理论模型,以理论模型推导结果作为基本假设,再构建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化的实证模型,运用中国城市群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就中国城市群而言,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水平提高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同时,技术进步视角下,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斗斗  方远平  谢蔓  唐瑶  林彰平  
通过建立模糊评价指标体系和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我国31个省(市、区)2000—2012年服务业创新水平的空间差异及格局变动,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法研究我国省域服务业创新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首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服务业创新的动力机制及其地区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创新水平整体较低,地区差距大,总体上呈现出从东部向西部逐步递减的"核心—边缘"结构,空间正相关性和聚集特征明显。信息技术、工业化、对外开放、人力资本、市场化对服务业创新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城市化和体制创新对我国各地服务业创新产生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各因素对服务业创新的影响也存在地区差异,信息技术对服务业创新的影响由北向南递减,对外开放程度与人力资本则形成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地带差异,而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影响程度形成了以东南为核心,不断向外扩散的圈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