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84)
2023(16854)
2022(13897)
2021(12698)
2020(10504)
2019(23250)
2018(23034)
2017(43905)
2016(23334)
2015(25006)
2014(24108)
2013(23844)
2012(21420)
2011(18816)
2010(18923)
2009(17866)
2008(17460)
2007(15500)
2006(13577)
2005(12087)
作者
(65297)
(54349)
(54319)
(50929)
(34350)
(25861)
(24395)
(20953)
(20728)
(19270)
(18369)
(18194)
(17169)
(16991)
(16582)
(16477)
(16397)
(16240)
(15634)
(15599)
(13484)
(13121)
(12986)
(12398)
(12120)
(12092)
(11945)
(11940)
(10759)
(10627)
学科
(94096)
经济(93982)
(93240)
管理(83263)
(83162)
企业(83162)
方法(38717)
业经(32338)
(31097)
(30465)
数学(29750)
数学方法(29514)
中国(27912)
(22722)
财务(22695)
财务管理(22672)
农业(21915)
企业财务(21566)
技术(21497)
(20371)
地方(18526)
(18307)
贸易(18292)
理论(17877)
(17773)
(16283)
(16117)
(15570)
(15295)
(14521)
机构
学院(324823)
大学(319135)
(134328)
管理(133349)
经济(131608)
理学(114862)
理学院(113695)
管理学(112193)
管理学院(111559)
研究(101803)
中国(79503)
(65937)
(62182)
科学(62045)
(56226)
(49659)
财经(49528)
(49290)
业大(48692)
中心(47704)
(45094)
研究所(44881)
农业(44414)
北京(40288)
经济学(40288)
(39262)
(38958)
师范(38485)
(37094)
商学(36836)
基金
项目(221350)
科学(176857)
基金(162397)
研究(161271)
(142021)
国家(140760)
科学基金(123013)
社会(106640)
社会科(101274)
社会科学(101250)
(88082)
基金项目(86808)
自然(79077)
自然科(77386)
自然科学(77363)
自然科学基金(76064)
(72733)
教育(71765)
编号(64545)
资助(63068)
(51645)
成果(50349)
重点(49288)
(48343)
(47434)
创新(47414)
(45951)
国家社会(44720)
课题(42774)
科研(41875)
期刊
(149437)
经济(149437)
研究(90587)
中国(61867)
管理(52524)
(51359)
(51032)
学报(48408)
科学(45810)
大学(36456)
农业(34963)
学学(34567)
(28119)
金融(28119)
教育(28093)
技术(27932)
业经(27890)
财经(24343)
经济研究(23937)
(21244)
(21134)
问题(20663)
图书(17884)
技术经济(17710)
商业(16764)
现代(16684)
科技(16426)
财会(15050)
(15019)
(14869)
共检索到477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孔建忠  
当今社会逐步迈进数字化新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掀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刻影响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这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更为精准、更加智能的工具,所以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智慧城市建设旨在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改善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效率,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业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必然会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而变动,尤其是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有力推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带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于此,本文将在城市创新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视角下,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影响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机理,旨在引导各地区借力智慧城市建设,带动服务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会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城市创新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在智慧城市建设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袁航  夏杰长  
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服务业结构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政策冲击,基于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评估“宽带中国”战略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净影响,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有效推动我国服务业结构升级;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高组及人口规模较大城市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但仅能显著促进“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结构升级的边际促进效应较东部地区更大更显著。作用机制显示:“宽带中国”战略能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人力资本高级化效应显著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并且,持续推进的要素市场化改革能在提升技术创新效应和人力资本高级化效应的同时,间接增强数字基础设施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基于此,为进一步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应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人力资本高级化效应,健全要素市场体制机制,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
[期刊] 改革  [作者] 潘雅茹  顾亨达  
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是我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估算狭义和广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两个口径下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服务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在作用机制方面,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提升劳动效率和促进技术创新来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分地区研究显示,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应优化调整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提升服务业劳动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新型基础设施区域投资平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志慧  何昌磊  
绿色创新是推动城市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宽带中国”示范政策作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宽带中国”示范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经过异质性处理效应等一系列检验后结果仍然稳健,且这一提升效应在长江经济带下游城市、重点城市、科教资源丰富的城市中表现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人才集聚效应、互联网水平提升效应和数字金融助推效应提高城市的绿色创新水平。空间双重差分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创新产生空间溢出效应,政策效应同时受到经济相似、地理邻近城市的影响。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城市绿色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付奎  
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空间网络的"中枢节点"和"传输纽带",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激发城市创新动力、构建数字网络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试点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创新水平提升,该结论在采用工具变量和倾向得分匹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时空效应来看:试点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具有动态可持续性,随着年份的推移,效果不断增大;且试点政策加速推动了地理相邻城市的信息和创新要素流动,产生了较强的示范效应,并加剧了示范城市建设的政策洼地效应,对经济相似地区创新资源和要素产生了一定的虹吸效应。从影响机制来看,试点政策通过集聚驱动效应、结构优化效应促进城市创新,数字金融助推效应相对较小。从异质性来看,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城市和行政等级较高的直辖市、省会及副省级等城市的创新驱动效应相对更强。研究结论为深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壮程  张明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在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我国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理论分析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缓解资源错配和扩大市场规模两个机制促进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同时产业集聚和绿色金融能够增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验证了理论结论,并通过异质性分析进一步发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缩小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上的差距。所以,应该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产业集聚程度、合理发展绿色金融、协调不同规模城市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角色和定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袁淳  从阓匀  耿春晓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其经济效应随之成为亟待考察的重要问题。文章利用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这一自然实验,从企业边界这一制度经济学关注的核心话题切入,考察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显著推动了企业专业化分工。机制分析发现,上述推动作用主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降低外部交易成本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内部管控成本较高时,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推动作用有所减弱。最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文章丰富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应研究,为评估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参照,也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昝欣  欧国立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合理运用交通基础设施释放市场需求,提升城市对外贸易动能,加快贸易形式由传统比较优势向空间集聚优势转变,对缩小城市间市场潜力水平差距,促进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评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市场潜力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城市2006-2018年面板数据集,在估计中国城市市场潜力水平的基础上,使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在缓解市场潜力空间失衡方面的作用,并分析产业集聚和创新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缓解市场潜力空间失衡问题,在缩小城市间市场潜力差距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产业多样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均会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对市场潜力空间错配的缓解效果,"激励"拐点均存在;3)不同创新水平下,城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对市场潜力差距的影响为正,且存在"激励"拐点,城市间并不明显。上述结论从更细粒度的城市角度,剖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在缓解市场潜力空间错配方面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城市间协调、可持续发展,缓解要素空间配置失衡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邹银凤  
智慧城市的发展依附于各种信息技术,其核心是物联网技术。因此物联网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成为了建造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当前快速发展物联网信息技术成为了重中之重。文章就什么是智慧城市展开论述,分析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并点明了当前普遍采用的物联网技术,总结了影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几个因素,最终提出了创新的重要性。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孔令池  张智  
新时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在于提质增效,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规划,从而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以上现实背景,本文首先采用一个新经济地理模型揭示基础设施升级通过降低创业成本,对企业家精神产生促进作用的理论机制。实证上,整理了2005—2017年265个地级市企业工商注册信息、风险投资案例微观数据,并结合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其他传统变量,以高铁开通和智慧城市建设分别作为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升级的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高铁开通和智慧城市建设均显著提升了企业家精神,分区域来看,前者对于东部大型城市的积极影响更明显,而后者可以帮助中西部中小型城市弥补前者弱效应。(2)作用机制的间接验证表明,高铁开通提升了风险投资这一创业生态系统要素的流动,智慧城市建设则通过数字经济普惠性促进企业家精神。本研究为新时代如何有效利用基础设施“硬件”支撑作用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提供了依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孟禹  张可云  
通过扩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包括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及外部效应的面板计量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采用中国2003-2012年281个地级及以上的城市数据,基于GMM方法与拟极大似然法,测算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的本地效应与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从城市内部看,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为负;从空间上看,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效应为正,空间溢出却为负,具有虹吸特征;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均为负,水波效应明显;从区际看,三大城市群连绵带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的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都存在差异,其中长江流域城市群基础建设的要素虹吸效应最明显,产业结构升级负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翘楚   余典范  
随着信息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为服务业的效率提升和转型升级带来更加突出的影响。基于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实际,验证了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的存在性,并采用2011—2019年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证明了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缓解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在利用工具变量回归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研究发现,规模经济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的两个重要渠道,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传统空间集聚和虚拟集聚是实现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式,其作用受地区制度环境和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在制度环境方面,市场化程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高、社会信任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有利于促进服务业高效率增长、缓解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在城市规模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特大和大城市的服务业成本病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据此提出政府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升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孙红蕾  马岩  郑建明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人口逐年攀升,正确理解和准确测度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对提升城市承载力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效率角度,综合运用DEA方法与Malmquist指数对江苏省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测度,探讨江苏省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标杆管理、协同发展、长效机制三方面提出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姜竹  徐思维  刘宁  
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视角,利用2005—2019年中国2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以科学评估信息基础设施对我国城市创新的影响、传导机制及政策示范效果。研究发现:"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我国的城市创新,且在经过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能够有效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而对城市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这一作用渠道的影响效果在不同的城市区位、等级和规模下存在异质性;"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实施存在扩散效应,示范城市的推进在带动本城市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周边城市创新产生辐射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卫东  石大千  
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面板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基础设施对人口向城市集聚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第一,基础设施与人口城市化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作用偏小;第二,从分类来看,社会服务类基础设施对人口城市化率提升的作用最大,文教体卫类其次,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仓储类再次,水电煤的供应和生产类的作用最小;第三,基础设施与人口城市化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表现出倒"U"型结构,具有门槛效应,这表明基础设施投资不是越多越好,保持适度规模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口向城市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