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29)
2023(15684)
2022(13402)
2021(12162)
2020(10103)
2019(23527)
2018(23024)
2017(43582)
2016(23730)
2015(26474)
2014(26196)
2013(25908)
2012(24723)
2011(22463)
2010(22699)
2009(20958)
2008(20889)
2007(18872)
2006(16714)
2005(15109)
作者
(69287)
(57784)
(57555)
(54464)
(36862)
(27916)
(26259)
(22381)
(21976)
(20646)
(19579)
(19424)
(18576)
(18309)
(18081)
(17945)
(17374)
(17011)
(16718)
(16701)
(14455)
(14341)
(14015)
(13293)
(13042)
(13008)
(12934)
(12781)
(11805)
(11614)
学科
(103587)
经济(103489)
管理(67897)
(66386)
(52460)
企业(52460)
方法(39709)
数学(34361)
数学方法(33990)
中国(33078)
(30168)
地方(29710)
业经(23894)
(23389)
技术(21461)
农业(20702)
(20119)
(19031)
(17701)
贸易(17681)
(16985)
(16757)
银行(16716)
环境(16228)
(16168)
金融(16165)
(16099)
理论(15766)
(15271)
(15101)
机构
学院(335534)
大学(334090)
(137719)
经济(134539)
管理(126814)
研究(119146)
理学(107850)
理学院(106458)
管理学(104698)
管理学院(104006)
中国(90074)
科学(73267)
(73025)
(62798)
(60467)
(58857)
中心(55330)
研究所(54539)
(53974)
业大(49862)
财经(48818)
(47387)
师范(46940)
北京(46509)
农业(45914)
(44070)
(43451)
(43360)
经济学(41431)
(37952)
基金
项目(220672)
科学(173850)
研究(162917)
基金(156813)
(136601)
国家(135371)
科学基金(116088)
社会(102942)
社会科(97529)
社会科学(97498)
(89663)
基金项目(84140)
教育(75002)
(74871)
自然(73890)
自然科(72189)
自然科学(72171)
自然科学基金(70875)
编号(66295)
资助(62230)
成果(53742)
(52983)
重点(50306)
(49954)
(47724)
课题(47659)
创新(45986)
发展(42474)
国家社会(41965)
(41784)
期刊
(159982)
经济(159982)
研究(103289)
中国(76930)
(53802)
学报(50136)
(48765)
科学(48416)
管理(47529)
教育(42596)
大学(37578)
农业(36602)
学学(34948)
(32754)
金融(32754)
技术(31606)
业经(27472)
经济研究(24909)
财经(23547)
问题(22148)
(20895)
(20355)
技术经济(18036)
科技(17309)
图书(17103)
资源(16552)
统计(15813)
商业(15670)
(15602)
(15591)
共检索到521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焱文   陈强   陈婉钰   樊新生  
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文章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市为例,探究城市群内部城市创新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演变规律。选取2007年、2014年、2021年3个时间节点,运用前沿距离法、三阶段DEA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创新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城市间差距在缩小,时空分布上表现为从片状布局向带状集聚的演变特征;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各城市多层次分化与省际边界差异的特点,在时空分布上呈现从“中心-外围”的空间分异向带状、片状集聚的演变特征;城市创新效率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提升,区域协调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呈现空间均衡发展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玉凤   马宇博   于瑞卿  
文章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分析城市群创新效率;基于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测度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结合两者测度结果,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探析两者耦合关系及协调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效率及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城市群的创新效率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差异在逐渐缩小,但2018年来两个系统间耦合水平和协调性呈现低水平发展趋势,两个系统不协调的问题逐渐显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传明  姚楠  宋青  陈骏宇  
切实推进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为此,文章构建基于经济运行、创新效率、协调发展、绿色生态、民生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模型,结合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及时空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经济运行和创新效率表现突出,但协调性存在不足;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日趋减少;发展空间分布总体不均衡,并体现为四种空间集聚类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蔡红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而科技创新则是实现三者的重要支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基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公开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熵值法,进行我国19个重点城市2017—2019年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从时间和空间视角考察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和互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各重点城市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稳步提升,但城市间发展差异明显;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同步性,但整体良性耦合协调程度有待提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小妮   管卫华   张惠   吴连霞  
区域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动态把握两者时空格局演变和耦合发展态势对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测度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耦合度模型,运用熵权法、SBM模型和Tobit面板模型揭示了200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和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格局、两者耦合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和高质量发展年际变动呈现出同步的波动中上升趋势;前者宏观格局逐渐呈现出“南北”差异,而后者的“东西”差异逐渐明晰;(2)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及以上时期,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省市两者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的变动;两者宏观格局差异显著,但均呈现出高值区向核心城市及周边收缩的特征,“东南-西北”向差异显化;(3)经济基础、政府干预、城镇化率及产业结构对耦合协调度具有促进作用,碳排放强度则具有负向约束作用。最后,在推动两者协同互促、加强区域间协同互动及制定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雄  水兴雅  易成栋  
从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4个维度共选取16个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0—2019年武汉城市圈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GIS工具制图绘制武汉城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过程,研究结论如下:从时间上来看,2010—2019年武汉城市圈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从空间上来看,武汉城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模式,城市圈“单核心”发展态势明显,圈内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近年呈现缩小趋势。分维度看,武汉城市圈生态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其次,文化发展水平最低;分区域来看,武汉市在圈内具有绝对领先优势,其余各市分维度具有相对优劣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子曦  青梅  
研究目标:测度并研究2006~2019年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分异与动态收敛。研究方法: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发展指数;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来源;运用核密度估计和Markov转移概率矩阵分析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演化趋势;最后采用SAR、SEM、SDM模型检验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向下转移的概率高于向上转移,但珠三角呈现“异质性”——向上转移概率高于向下。城市群间高质量发展水平极化现象突出,存在东高西低明显梯度,但差距逐步缩小。城市群内存在显著的β空间收敛性,城市群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贡献率。研究创新: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衡量指标体系,从时间、区域及空间三个维度评估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演进及空间收敛。研究价值:有益于客观衡量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动态水平,为进一步推动国内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阳  窦钱斌  姚玉洋  
由粗放型发展过渡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转型期的主要任务,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情况尤其值得重视。文章从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和谐五个维度构建了相关指标体系,基于2018年市级宏观数据,结合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从分维度来看,上海和江苏在经济活力、创新效率和人民生活层面具有显著优势,浙江在社会和谐层面表现优异,而安徽在绿色发展层面得分更高,但是区域内极化现象明显;从总维度来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状中,上海遥遥领先,江苏、浙江紧随其后,安徽的多数城市处于较低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勇  蒋蕊  张敏  骆琳  
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大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数字经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区域内发展不充分问题,文章基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界定,据此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错位修正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时空演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两极分化较为明显,从时间上看,样本研究期内各省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升有降,大多数省份均在上升但增速不高,从空间上看,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特征,同时具有较强的集聚性且大部分省份处于低水平地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施雄天   李亚玲   余正勇   肖懿  
本文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维测度指标体系,并探究其空间差异、动态演进规律及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维综合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绿色维度的提升对整体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区域差异主要由组间差异导致;政府和市场环境因素是提升发展水平的关键中介因素。基于此,建议加强长三角城市群间的工业合作、推进绿色协同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并注重创新环境的建设,以精准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潘江培  姜霞  詹子烨  王卓  
城乡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城乡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使用时间序列数据与截面数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方法,从五个不同的维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融合水平进行实证测度,探讨其城乡融合发展过程的空间差异与演化规律,发现导致“区域发展差异性”与“时空演变趋同性”的原因,最终得出产业融合、公共服务、交通建设以及环保投资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妍   王巧瑜   张鹭   张明  
文章在提炼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2012—2020年不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进行水平测度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是内生动力强、市场经济活力足、发展结构优、发展过程稳、福利成果多、生态环境代价小的协同共生的发展;中国不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整体趋势较好,但存在地区差异,其中,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是整体差异主要来源,各地区内均存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但对整体差异贡献较小;地区高质量发展受邻地发展水平影响,存在高发展俱乐部与低发展俱乐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鸿  赵晓菲  
我国农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空心化背景下,了解农业生产现状、明确生产要素关系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文章利用2018年的截面数据,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法和Moran’s I来测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吻合,总体上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局面;农业基础要素投入效率降低,信息水平、创新水平、价格指数等成为影响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成本效益方面,区域投入产出水平配比失衡;我国农业围绕地形条件、经济水平在空间上形成集聚,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  王宝林  刘朝峰  
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旅游高质量发展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在两系统耦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σ收敛方法对京津冀科技创新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收敛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总体协调水平不断提高;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但整体来看耦合协调度差异呈波动缩小的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静  王宝林  刘朝峰  
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旅游高质量发展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在两系统耦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σ收敛方法对京津冀科技创新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收敛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总体协调水平不断提高;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但整体来看耦合协调度差异呈波动缩小的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