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77)
2023(8405)
2022(7120)
2021(6694)
2020(5431)
2019(12575)
2018(12360)
2017(22767)
2016(12190)
2015(13111)
2014(12954)
2013(12798)
2012(11635)
2011(10428)
2010(10411)
2009(9600)
2008(9103)
2007(8011)
2006(7271)
2005(5991)
作者
(33495)
(28255)
(27739)
(26281)
(17966)
(13920)
(12559)
(10914)
(10695)
(10019)
(9867)
(9440)
(9156)
(8660)
(8640)
(8509)
(8242)
(8239)
(8210)
(8028)
(6897)
(6835)
(6501)
(6495)
(6322)
(6257)
(6146)
(6094)
(5632)
(5593)
学科
(48263)
经济(48228)
管理(38566)
(34293)
(28890)
企业(28890)
方法(17765)
地方(16339)
中国(15692)
技术(15543)
数学(14148)
数学方法(13937)
(12738)
业经(11880)
技术管理(11681)
环境(9763)
农业(9545)
理论(9235)
(9189)
(8545)
(8333)
资源(8229)
(7730)
(7489)
城市(7385)
(6953)
地方经济(6927)
产业(6187)
人事(5697)
人事管理(5697)
机构
学院(165704)
大学(163076)
管理(67682)
(59816)
理学(58089)
经济(58086)
理学院(57273)
管理学(56277)
管理学院(55912)
研究(54787)
中国(40370)
科学(36719)
(36027)
(26523)
(26376)
师范(26342)
中心(26219)
(25932)
(25917)
(23989)
研究所(23789)
业大(22929)
(22677)
北京(22493)
师范大学(21464)
(21183)
财经(20750)
(18577)
技术(17713)
农业(17458)
基金
项目(118765)
科学(95416)
研究(87273)
基金(84809)
(73737)
国家(73107)
科学基金(64552)
社会(56041)
社会科(53192)
社会科学(53175)
(49693)
基金项目(47402)
自然(42224)
自然科(41112)
自然科学(41102)
(40772)
自然科学基金(40346)
教育(38756)
编号(34786)
资助(32211)
(29827)
(27253)
创新(26899)
重点(26394)
成果(26283)
课题(24927)
(24165)
国家社会(22818)
科研(21713)
规划(21614)
期刊
(69305)
经济(69305)
研究(45397)
中国(36010)
管理(24224)
科学(24058)
学报(21326)
教育(19052)
(19027)
(18659)
技术(15749)
大学(15602)
学学(14076)
农业(13530)
资源(13300)
业经(12517)
图书(11230)
科技(11014)
(10923)
问题(10328)
(9964)
金融(9964)
经济研究(9054)
城市(9019)
技术经济(8835)
(8663)
(8603)
财经(8514)
(8218)
现代(8151)
共检索到243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钱佳  汪德根  牛玉  
首先在界定创意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征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对创意产业的定义,提出了创意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并对分类指标进行深入阐释;其次,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创意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及因子权重和等级划分标准;最后,以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实证分析了创意旅游资源分类、评价和空间分异。本文构建的分类和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普适性、可操作性与可推广性,可为其他其余创意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小龙   宋育典   朱林彤   唐晓飞   陈少华  
文章基于贵州省88个县域红色旅游资源数据,运用Voronoi空间统计、核密度、不均衡统计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贵州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开发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贵州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开发水平低,资源等级与开发水平成正比。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呈现集聚分布特征,其中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差异更显著。(2)贵州红色旅游资源核心区空间形态整体呈“X”状分布,其中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呈现“Y”形状的“多核心、小斑块、离散点”的特征和“核心—边缘”空间形态。(3)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密度不均衡,空间分异明显并呈现“北多南少、北密南疏”的特征。(4)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异格局受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旅游发展水平5个维度综合影响,各因子交互作用呈现增强效应,单因子解释力有所差异。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解永秋  
中国旅游业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强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底蕴,以新颖的文化创意手段来打造旅游产品的特色据此,本文对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中的文化创意切入点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做一初步探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本文认为,现行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只适用于观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对度假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则不适宜。文章对度假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与评价,认为度假旅游资源由观赏游憩资源、生态环境资源、服务设施及服务、餐饮及其环境、娱乐项目五大要素构成,生态环境类旅游资源是度假旅游资源的基础要素,生态环境在度假旅游地可直接转化为度假旅游产品,与游客进行着能量交换。度假游客对度假旅游地的需求,对度假旅游吸引物的评价决定了度假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本文对度假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标准作了尝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韩卢敏  李爽  
本文以闽台地区为例,从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实际和资源保护的需要出发,采用定性、定量与社会调查的方法,构建民间信仰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与评价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秋芳  杨新军  王军伟  
选取西安国内游客为研究样本,运用合图法(co-plot)综合游客的特性和游客造访的景点(区)特征对西安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结果发现西安旅游资源划分成四大类,属于同一类的旅游资源在游客旅行特征和资源特性方面存在共性,各类之间的旅游资源在此两方面存在差异,并进一步构建了西安的游客旅游空间模型。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合图法在图形展示上具有传统多元统计方法不具有的优势,同时,基于游客和资源的综合分析为旅游资源分类和旅游空间模型的认识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英  
区域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文章在讨论"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状况的基础上,定义区域旅游资源的概念。分析并指出将区域旅游资源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及由此建立的相应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即所谓的"两分评价法"),对小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存在着局限性。提出对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有效评价的"三分评价法",即将区域旅游资源分成显性旅游资源、隐性旅游资源及辅性旅游资源三大类。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类型很多,有如香港、澳门、瑞士达沃斯小镇等等,本文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鹿磊  陶卓民  李蒲玲  
以中国科协办公厅评审认定的2010—2014年度、2012—2016年度及2015—2019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研究对象,借助谷地地理信息系统获得每个基地的地理坐标,利用ArcGIS10.2对中国科普旅游资源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科普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属于集聚性分布类型,但分布均匀度较低,体现出较强的不均衡性,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山东,江苏,广东等省级行政区,其他省级行政区数量较少,西藏自治区最少;核心(边缘状分布格局明显,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和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为主要集聚区(数量之和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3个年度中国科普旅游资源总量和各地理分区科普旅游资源数量都经历了先减少又增多的变化,表现出中国科普旅游资源发展的非均质性;3个年度均以中东部地区为主要分布区域,尤以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最为集中;度量地理分布平均中心始终落在河南省境内,向东北方向小幅度偏移,空间分布方向性不是特别明显,离散程度较高。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鹿磊  陶卓民  李蒲玲  
以中国科协办公厅评审认定的2010—2014年度、2012—2016年度及2015—2019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研究对象,借助谷地地理信息系统获得每个基地的地理坐标,利用ArcGIS10.2对中国科普旅游资源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科普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属于集聚性分布类型,但分布均匀度较低,体现出较强的不均衡性,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山东,江苏,广东等省级行政区,其他省级行政区数量较少,西藏自治区最少;核心(边缘状分布格局明显,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和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为主要集聚区(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耀星  
从福建省旅游资源特点来看 ,旅游资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空间环境、地质地貌环境、气候水文环境、生物土壤环境和环境差异对旅游资源的重要的以往认识不够的影响 ,并对这些影响作了综合分析 ,考虑旅游资源的区位、数量、种类、质量、开发情况、适游期、多功能等与旅游资源生成环境的关系 ,提出了自然环境对旅游资源影响的综合性、辩证性和相关性。本文提出对旅游资源评价因子体系要作补充和完善 ,调整资源要素价值与市场要素价值的评价比重 ,增加资源要素价值中稳定性因素 ,完善资源市场价值要增加区位、可接近性、安全性、多功能性、对其它旅游资源的作用等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静  王蓉  李亚娟  贾垚焱  于洁  
以网络信息为数据来源,以黔东南州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构建基于网络信息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体系,并对黔东南州的旅游资源单体吸引力进行评价,同时基于GIS方法对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参与统计评价的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共137个,其中人文综合类旅游资源数量最多,民族风情体验类、人文活动类和游憩休闲类旅游资源均相对较少;(2)全部旅游资源点吸引力的平均值为0.153,其中休闲体验类旅游资源吸引力均值最高,为0.212;(3)各亚类旅游资源吸引力在不同评价维度的优劣势相对突出,且各有所长;(4)黔东南州旅游资源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其西北部和南部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旅游资源点相对较少;(5)镇远县中部,凯里市—雷山县为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两个片区,镇远县、凯里市、天柱县为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三个片区,凯里市—雷山县、从江县—黎平县为人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两个片区,而休闲体验类旅游资源吸引力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且各资源点的吸引力大小没有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聂慧娟   张泉  
[目的]徽州古道属于典型的乡村遗产廊道,探究徽州古道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能够为乡村遗产廊道的旅游资源多样化发展和旅游空间规划提供参考。[方法]筛选4882项徽州古道地区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等空间统计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类型及均衡程度、方向性特征、分布密度与集聚形态进行测度,并运用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探究徽州古道地区旅游资源分布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结果表明:(1)徽州古道地区的区县之间存在旅游资源错位现象,歙县和婺源县资源数量较多;各子类别旅游资源数量不均衡,以地文景观类和历史遗迹类为主。(2)从分布类型和均衡程度而言,整体旅游资源及六子类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均为集聚。(3)从方向分异而言,各类旅游资源标准差椭圆均呈东北—西南向分布特征,椭圆中心处于研究区域中部。(4)从空间密度而言,旅游资源整体空间密度呈“双核多中心”的分布格局。(5)旅游资源的分布状态受气候因素、经济发展、交通通达、旅游基础四个层面因素的影响,人文类影响因素比自然类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更广。[结论] 徽州古道地区应牢牢把握旅游资源在空间、类别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分异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差异化发展方案,寻求具有乡村遗产廊道发展特色的文旅传承之路,最后根据不同地区旅游资源的影响机制因地制宜地确定扶持计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杰  唐荣  李萍  
南极地区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近年来赴南极旅游的游客人数快速增长。但国内外对南极旅游资源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对其分类和评价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对南极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我国南极旅游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南极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极地区已开展实质性旅游活动的主要旅游资源单体共558个,按属性可分为8个主类、18个亚类和30个基本类型,自然资源类型丰富,水域景观占比较大;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在南极半岛西北部格雷厄姆地沿海及附近岛屿、罗斯海周边岛屿及大陆形成了两个高密度集聚区;气候环境条件和旅游资源的可达性是影响该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与我国相关的南极旅游资源较少,中国在南极旅游开发中的参与度和成熟度也相对较低,未来应尽快摸清南极旅游资源状况,加强南极旅游影响研究,推动我国南极旅游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艾万钰  
当今世界的旅游业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时期,一门为旅游业和五花八门的旅游活动服务的科学——“旅游地学”应运而生。它在我国已引起愈来愈多的美学、地理,地质、环境保护、经济学家的注视和研究。旅游地学是一门运用美学、地理、地质、环境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系统调查、评价旅游资源,为旅游业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从“商业化”角度为“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康  
一、旅游资源分类的三大体系 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理论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尽管专门探究分类的文章还不多见,但研究中对旅游资源的分类问题也多有涉及。 回顾旅游资源的分类研究,我们可以归纳为三大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