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4)
- 2023(11596)
- 2022(10164)
- 2021(9670)
- 2020(7938)
- 2019(18735)
- 2018(18545)
- 2017(36523)
- 2016(19696)
- 2015(21912)
- 2014(21886)
- 2013(21731)
- 2012(19760)
- 2011(17693)
- 2010(17535)
- 2009(15804)
- 2008(15294)
- 2007(13211)
- 2006(11625)
- 2005(10179)
- 学科
- 济(78225)
- 经济(78144)
- 管理(53913)
- 业(50050)
- 企(41956)
- 企业(41956)
- 方法(37467)
- 数学(32908)
- 数学方法(32528)
- 中国(22255)
- 财(19247)
- 农(18991)
- 贸(18093)
- 贸易(18085)
- 制(17987)
- 易(17657)
- 地方(17372)
- 银(16821)
- 银行(16780)
- 学(16678)
- 业经(16301)
- 行(15772)
- 理论(12836)
- 融(12456)
- 金融(12455)
- 农业(12432)
- 出(12388)
- 环境(12230)
- 和(12003)
- 务(11699)
- 机构
- 大学(274192)
- 学院(271087)
- 管理(111189)
- 济(107969)
- 经济(105467)
- 理学(96781)
- 理学院(95704)
- 管理学(94121)
- 管理学院(93641)
- 研究(88748)
- 中国(68733)
- 京(58648)
- 科学(55686)
- 财(48552)
- 所(43357)
- 农(42075)
- 中心(40498)
- 业大(40411)
- 研究所(39760)
- 财经(39693)
- 江(38303)
- 北京(36872)
- 经(36196)
- 范(35449)
- 师范(35109)
- 农业(33118)
- 经济学(32888)
- 院(32758)
- 州(31901)
- 经济学院(29891)
- 基金
- 项目(192042)
- 科学(151258)
- 基金(140414)
- 研究(139055)
- 家(121747)
- 国家(120788)
- 科学基金(104759)
- 社会(87795)
- 社会科(83343)
- 社会科学(83320)
- 基金项目(75603)
- 省(74070)
- 自然(69156)
- 自然科(67567)
- 自然科学(67554)
- 自然科学基金(66345)
- 教育(63248)
- 划(62419)
- 资助(58088)
- 编号(56068)
- 成果(44473)
- 重点(42296)
- 部(42199)
- 发(40433)
- 创(39475)
- 课题(38067)
- 创新(36860)
- 科研(36657)
- 教育部(36369)
- 大学(35920)
- 期刊
- 济(112280)
- 经济(112280)
- 研究(82453)
- 中国(46149)
- 学报(42070)
- 管理(39323)
- 科学(39122)
- 农(37169)
- 财(34697)
- 大学(31920)
- 融(30364)
- 金融(30364)
- 学学(30065)
- 教育(27142)
- 农业(24934)
- 技术(22973)
- 财经(18716)
- 经济研究(18038)
- 业经(17911)
- 问题(16823)
- 经(15800)
- 图书(14670)
- 理论(14520)
- 实践(13491)
- 践(13491)
- 科技(13238)
- 技术经济(12988)
- 现代(12727)
- 业(12227)
- 贸(12006)
共检索到390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侯立文
为了尽可能满足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同时又能照顾到城市经济以及不同出行方式的发展需求,城市交通管理部门需要根据所有出行方式的长期价值贡献来优化其内部结构。为此,一方面基于状态依赖效用函数和Logit模型建立了能反映这种长期收益的动态规划模型,该模型的状态变量是具有Markov性质的方式占比,且引入了前次供给方式来反映其对当前决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利用层次贝叶斯方法中的MCMC算法对供给概率模型中各因素的权重进行了估计,以体现因素权重的差异性。最后,根据新方式动态共乘的占比构造了四种出行方式的市场结构,并计算了前次供给为不同方式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通过仿真实验展示了最优策略与总收益的关系、期初和期末出行结构的差异、总收益对方式供给概率的影响,以及动态共乘与前次供给和总收益的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茜 段城江 周典 王宇鹏 郭莉
居民日常出行既反映城市人口转移与集聚的真实路径,也体现着城市不同空间的使用强度差异。基于深圳第五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研究从出行规模、出行时间和出行目的三方面分析城市居民出行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SPSS的K-MEANS聚类方法将市域482个交通小区划分为高热、次热、低热三类区域;由此识别出全市三级出行中心,三条出行走廊和五个出行组团,并将深圳城市出行总结为"多心多廊组团式"空间结构;最后从中心城区与外围郊区出行空间模式、城市出行中心与建成环境中心体系比较、五大出行组团发展差异等方面总结了深圳城市出行空间结构的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郑思齐 霍燚
中国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正在发生巨大演变,空间集聚在带来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利用2009年9月开展的北京市社区住户"家庭出行能耗与居住环境"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居住、就业及城市公共品的空间布局)对居民选择购买私家车以及私家车碳排放的影响。我们发现:居住分布与城市公共品分布的空间匹配程度越高,家庭拥有私家车的概率越小;私家车出行成本越低,就业可达性越差,碳排放越高。这些实证发现可以给城市规划者以启示,提高城市空间结构的低碳效果。
关键词:
低碳 城市空间结构 私家车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斌栋 潘鑫
通过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来疏解单中心城市的交通拥挤是城市规划历来的理想,但这种理想正日益受到实证研究的挑战。关于多中心空间结构能否节省通勤距离与通勤时间,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分析表明,两种截然相反的实证结论源于两种不同形成机制的多中心结构,改善交通出行的多中心结构是以就业与居住就地平衡为前提的。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交通出行 单中心 多中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和占琼 尹晓
构建低碳交通体系、提高绿色出行水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TPB理论和VBN理论,在我国14个大中城市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细化提取"城市环境""交通状态"和"公交服务"三个城市出行环境影响因子,建立多样本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体社会心理层面揭示了城市出行环境对绿色出行意向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出行环境对绿色出行决策有明显影响,虽然群组模型中潜变量作用路径相同,但不利绿色出行环境中的居民表现出较高的环保价值观和更强烈的绿色出行意愿,在不利绿色出行环境中,居民绿色出行意向的动力更多来自自身环保意识的强化;对于有利绿色出行环境中的居民,绿色出行意向的动力更多来自个人和社会的行为规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和占琼 尹晓
构建低碳交通体系、提高绿色出行水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TPB理论和VBN理论,在我国14个大中城市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细化提取"城市环境""交通状态"和"公交服务"三个城市出行环境影响因子,建立多样本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体社会心理层面揭示了城市出行环境对绿色出行意向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出行环境对绿色出行决策有明显影响,虽然群组模型中潜变量作用路径相同,但不利绿色出行环境中的居民表现出较高的环保价值观和更强烈的绿色出行意愿,在不利绿色出行环境中,居民绿色出行意向的动力更多来自自身环保意识的强化;对于有利绿色出行环境中的居民,绿色出行意向的动力更多来自个人和社会的行为规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娅薇 李军
分析了低碳出行模式与城市空间结构的相互关系,对低碳出行导向的城市空间案例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进而总结出了低碳出行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与中观层面分别提出了低碳出行导向的点轴式空间结构模式和基于土地混合利用的出行节点复合空间模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朋朋 崔叙 喻冰洁 杨林川 梁源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准确掌握城市关联网络特征及结构机理对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编制有重要意义。从不同时段的铁路出行视角,构建城市间流入流出数据矩阵,刻画工作日、周末、节假日的城市关联网络格局,解析不同空间尺度结构特征及组织模式。结果表明:(1)铁路出行关联密切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与中国的经济发达和人口聚集地区相耦合;(2)节假日的铁路出行人口流动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时段,工作日的平均出行距离最长,整个网络趋向于扁平化和均衡化;(3)从工作日、周末到节假日中心度呈现递减趋势;(4)铁路出行人口流动网络层级明显;(5)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依次形成跨区域城市组合型、高铁走廊型和城市群型形态结构。研究通过分析路径依赖关联、优势节点链接、不同尺度空间交互机制,探明了城市关联网络空间结构形成机理,提出了全域轨道融合、关键节点提升、嵌套空间衔接等优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保红 徐康明 何民
公共自行车采用开放性和共享性的服务模式,可实现自行车由传统个人交通工具向公共交通工具的转换。在快速机动化背景下,公共自行车"门到门"的出行特征能有效服务于多模式换乘出行链及多目的多模式混合出行链。根据出行链的链接特性及其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次序,归纳了四类适合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的出行链模式,研究了不同模式的出行链组合特征和用户需求特征,讨论了提升和改善公共自行车服务品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系统 出行链 服务模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齐峰
本文基于对上海市停车收费现状的调查,指出影响停车收费价格制定的因素,通过对驾车出行人群支付停车费用的意愿分析,证明了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制定合理停车收费标准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停车收费 交通行为 意愿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荣培君 张丽君 刘荣增 秦耀辰 郑智成
在气候变化和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可持续交通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借助大样本调查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城市快速扩张的典型中小城市河南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ESDA、GWR等空间统计和分析方法探索城市内部家庭出行碳排放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开封市家庭出行碳排放的高值集聚区大多分布于城市的外圈层,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城市蔓延对居民出行碳排放增加的驱动效应;(2)家庭出行碳排放的局部空间差异反映出城市快速扩张区域新建商品房小区职住分离、公共服务供给与城市发展不匹配的现象,以及城市发展缓慢区域大型购物场所等便民服务设施缺失等问题;(3)家庭出行碳排放的不均衡性明显,但收入水平并非决定因素,小汽车的拥有量、出行距离、出行频率以及机动车出行比重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教育出行距离比职住距离影响更甚,说明伴随着家庭对教育的不断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有待改善;(4)除男主人出行频率对出行碳排放的影响空间破碎化程度较高外,其余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均明显存在与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相一致的东西带状渐变的空间分布规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咏喜 李贵才 林姚宇 段仲渊
居民出行碳排放是人类活动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土地利用作为居民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提出了居民出行的需求并对居民出行碳排放具有总体上的锁定作用,这一需求在特定交通供给和个人家庭情况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出行行为,并最终影响居民出行碳排放的总量和结构。土地利用影响交通出行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规模、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开发强度、土地混合利用、交通出行可达性等方面。土地利用是控制和减少交通出行碳排放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好的城市空间结构、高强度、良好的土地混合利用以及好的交通可达性等为控制和减少交通出行碳排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组织的基础,但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采取一定的交通出行政策限制私人汽车出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经南 陈舒怡 王国恩
选取武汉市沌口东风阳光城及青山区108街坊两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家庭出行冷热点分析,对其土地利用、路网密度以及社会经济属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个社区在家庭出行碳排放量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居住小区的土地混合度越低,家庭碳排放量越高;路网密度越大,公共交通站点越密集,家庭出行碳排放量越小;家庭社会经济水平越高,家庭出行碳排放量越大。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种差异与二者不同的开发历史、空间布局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有关。最后,从微观层面提出了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策略。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高杰英 谢太峰
城市公交是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以及减少污染的最有效的出行方式。本文分析了北京城市公交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城市公交、建设资源节约型北京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节约 现状 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