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31)
- 2023(16604)
- 2022(14451)
- 2021(13528)
- 2020(11263)
- 2019(26144)
- 2018(25732)
- 2017(50669)
- 2016(27043)
- 2015(29932)
- 2014(29447)
- 2013(28651)
- 2012(25983)
- 2011(23156)
- 2010(22850)
- 2009(20426)
- 2008(19736)
- 2007(16809)
- 2006(14577)
- 2005(12464)
- 学科
- 济(103766)
- 经济(103655)
- 管理(73209)
- 业(68994)
- 企(57867)
- 企业(57867)
- 方法(50200)
- 数学(44098)
- 数学方法(43508)
- 中国(28202)
- 财(26466)
- 农(26401)
- 业经(23384)
- 学(23224)
- 贸(22656)
- 贸易(22645)
- 易(22090)
- 制(21830)
- 地方(21310)
- 银(20153)
- 银行(20101)
- 行(19020)
- 农业(17523)
- 理论(17284)
- 务(16781)
- 财务(16708)
- 财务管理(16672)
- 融(16048)
- 金融(16045)
- 环境(16036)
- 机构
- 大学(368420)
- 学院(366334)
- 管理(146868)
- 济(143686)
- 经济(140490)
- 理学(128498)
- 理学院(127039)
- 管理学(124610)
- 管理学院(123957)
- 研究(119902)
- 中国(91242)
- 京(77454)
- 科学(76530)
- 财(64732)
- 农(60038)
- 所(58463)
- 业大(56279)
- 中心(55692)
- 研究所(54071)
- 财经(53338)
- 江(51894)
- 经(48804)
- 范(48439)
- 北京(47945)
- 师范(47907)
- 农业(47386)
- 院(44698)
- 经济学(44268)
- 州(42584)
- 经济学院(40303)
- 基金
- 项目(264822)
- 科学(209223)
- 基金(194284)
- 研究(189130)
- 家(170616)
- 国家(169315)
- 科学基金(146374)
- 社会(120098)
- 社会科(113944)
- 社会科学(113916)
- 基金项目(104229)
- 省(102580)
- 自然(97436)
- 自然科(95267)
- 自然科学(95246)
- 自然科学基金(93514)
- 划(87080)
- 教育(86846)
- 资助(79405)
- 编号(75841)
- 重点(59639)
- 成果(59306)
- 部(58004)
- 发(56058)
- 创(55095)
- 创新(51476)
- 课题(51471)
- 科研(51401)
- 国家社会(49917)
- 教育部(49768)
- 期刊
- 济(145404)
- 经济(145404)
- 研究(104718)
- 中国(62274)
- 学报(60391)
- 科学(55009)
- 农(52606)
- 管理(50722)
- 财(47802)
- 大学(45436)
- 学学(42973)
- 教育(36508)
- 融(35543)
- 金融(35543)
- 农业(35412)
- 技术(30876)
- 财经(25063)
- 业经(24601)
- 经济研究(24112)
- 经(21332)
- 问题(20703)
- 图书(19069)
- 业(18360)
- 科技(17969)
- 理论(17572)
- 版(16911)
- 资源(16795)
- 技术经济(16778)
- 实践(16180)
- 践(16180)
共检索到516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朋朋 崔叙 喻冰洁 杨林川 梁源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准确掌握城市关联网络特征及结构机理对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编制有重要意义。从不同时段的铁路出行视角,构建城市间流入流出数据矩阵,刻画工作日、周末、节假日的城市关联网络格局,解析不同空间尺度结构特征及组织模式。结果表明:(1)铁路出行关联密切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与中国的经济发达和人口聚集地区相耦合;(2)节假日的铁路出行人口流动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时段,工作日的平均出行距离最长,整个网络趋向于扁平化和均衡化;(3)从工作日、周末到节假日中心度呈现递减趋势;(4)铁路出行人口流动网络层级明显;(5)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依次形成跨区域城市组合型、高铁走廊型和城市群型形态结构。研究通过分析路径依赖关联、优势节点链接、不同尺度空间交互机制,探明了城市关联网络空间结构形成机理,提出了全域轨道融合、关键节点提升、嵌套空间衔接等优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盛科荣 王云靓 樊杰
利用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网络数据建立起2005、2010和2015年3个时期的城市网络,研究了生产分割环境下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及其发育机理。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国城市网络的关联程度显著增强,但是网络关系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路径依赖和分层结构特征,导致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呈现"核心—边缘"模式的演化过程;经济规模、政治权力、知识资本、网络设施对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出度扩张效应、入度聚敛效应、出度聚敛效应深刻影响着城市网络度中心性格局的生长发育,互惠链接、2-路径、传递性三方关系、历史上形成的关系格局也是城市网络链接关系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择优链接、网络闭合和网络邻近机制是城市网络复杂性和有序性的基础,路径依赖机制倾向于强化历史上形成的城市网络关联格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庄德林 杨羊 陈信康
基于816家上市公司的跨区域布局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整体层面、城市个体层面和子群体层面,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发展,且城市网络呈现出明显的多中心化格局;长江经济带的各城市在全行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均体现出了压倒性的资源集聚与要素辐射优势,但是在中介能力方面的优势尚不明显;行政中心城市表现出了高水平的中介能力以及在服务业领域的高水平的对外辐射引领能力,但是在制造业领域还未体现出领先的资源集聚与要素辐射能力;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的凝聚子群与该区域的规划城市群还没有形成很好的耦合关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华军 刘传明 孙亚男
本文基于1995—2012年中国省际能源消费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进行了经验考察。研究发现:①中国能源消费的空间关联呈现网络结构形态;样本考察期内,空间关联的紧密程度逐步提高,等级森严的空间网络结构逐渐被打破,网络稳定性逐步增强。②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发挥"桥梁"和"中介"的作用。③在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网络中,环渤海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属于"净受益"板块,新疆和山西等资源丰富的省份属于"净溢出"板块,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④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的整体网络紧密程度及稳定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会明 叶明确 祝影
利用2016年上海市教育机构的相关数据,运用连锁网络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及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了上海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整个网络具有较强的集聚性,节点中心性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小世界效应的特征。②网络层级鲜明,五角场街道、徐家汇街道为上海教育网络的集聚中心,处于城市网络的最高层级。整个城市网络呈现四边形架构的空间格局,五角场街道—徐家汇街道—张江镇—江川路街道为网络的核心架构顶点。③通过QAP回归分析发现,人口因素、地理距离、交通通达性、产业集聚、名牌效应以及商务经济发展水平是上海城市网络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城市教育网络的扩展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黎宁
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及成渝城市群为代表的五大国家级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当下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文章基于引力模型的社会网络分析法,运用网络密度、网络关联度等指标,从整体网络、节点网络和空间聚类3个维度剖析我国主要城市群流动人口空间关联的结构特征,研究显示:(1)流动人口空间关联网络整体上与地理位置、城市经济存在较大联系;(2)人口流动空间关联网络中的受益城市主要为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受益人口流动城市易受限流动人口,人口流出城市则不受局限;(3)流动人口空间关联网络聚类划分不以城市群为单位,板块划分影响因素由单个城市决定,板块整体上呈结构性城市分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琴 李赟 王志楠
文章基于中国城市航空客运量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城市群网络趋于紧密,并由"三足鼎立"空间格局向多中心转化,中西部城市群仍处在网络边缘。进一步,基于QAP算法分析了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城市群空间距离、经济发展水平、要素集聚与扩散能力、第三产业占比等是影响城市群空间联系网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结构 影响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宏乔
以百度指数表征信息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2011—2016年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的空间特征及其动态演化。结果表明:(1)节点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各异,郑州、洛阳、南阳是城市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对外影响力和综合吸引力都较大,长治、宿州、淮北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较低。节点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城市功能等因素有一定关系。(2)不同城市间联系逐步增强,网络密度逐年增大且增速较快。(3)区域一体化程度有所增强,但有"小群体化"倾向,城市网络总体趋于复杂化。2011—2016年,共形成2个凝聚子群。凝聚子群Ⅰ城市数量较多且始终以郑州、洛阳为核心,凝聚子群Ⅱ一直由安徽省城市构成,是相对封闭、弱发育的小群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旭 余方正 徐良佳
论文通过对230家"新三板"文化产业挂牌企业总部—分支机构关联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文化产业视角下中国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比较文化产业城市网络与其他类型城市网络的差异性,并探索影响文化产业城市网络空间格局的经济社会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文化产业挂牌企业地理分布呈现出地域分散但数量集中的特点,城市网络空间分布高度不均衡,并未表现出常见的"菱形结构";②网络核心节点以东中部发达城市以及少数具有特殊资源的城市为主,多数城市的对外输出能力有限;③城市网络扩散以核心节点城市间的等级扩散为主,邻近城市间的扩散效应不明显,同时本地网络(即城市内部网络)对文化企业组织结构的贡献度低于跨地域网络;④不同类型文化产业在网络结构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反映其市场需求和发展条件的不同;⑤地方政府作用和城市产业结构是影响中国文化产业企业布局和网络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则较为不明显,反映出中国文化产业的独特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方大春 杨义武
宁沪杭高铁的开通缩短了长三角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通过缩减交通时间拉近城市间空间距离,高速铁路的贯通对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城市间联系会因交通时间缩短而增强,以交通距离代替空间距离来研究城市群之间分形特征更具有科学性。从城市间高速时间距离和高铁时间距离对比角度,计算高铁开通前后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空间聚集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分析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分形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高铁下的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向心性集聚分布更显著,空间关联性更强。不同级别交通网络相互叠加改变城市群交通网络分形特征。高铁开通优化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交通网络空间结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灵芝
目前,土地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更多地表现为非线性空间网络结构。基于我国30省市2005、2010和2015年省级土地要素弹性数据,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解析我国土地要素弹性的网络特征及其空间效应,并对我国不同省份经济空间地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从整体而言,土地要素投入空间关联紧密度逐渐增加、网络等级水平逐步降低,部分区域间经济均衡性在增强;高中心度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部分中部省份,对其他省份产生了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整体网络结构和个体网络结构对土地要素贡献率变动有显著影响,并有助于区域均衡发展。因此,制定土地政策必须深刻认清我国土地投入的空间网络关系和网络特征,高度重视不同区域间的土地要素的空间联系,通过产业转移、资金、技术等的流动提高土地级差收益和土地贡献率,促进区域间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动和空间优化配置,全面提高土地产出弹性和贡献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娅风 郭建科 董梦如 郭姝
采用2018年中国沿海城市企业跨区域投资数据建立城际产业投资网络,通过刻画产业网络的联系特性,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各产业网络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依据产业投资和城市出入度,将中国沿海城市划分为资本输出型、综合型和资本输入型三类。受基础设施和规模效益的影响,城市投资类型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聚特征,跨区投资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市和热点城市。(2)各产业联系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也出现了跨区域的产业转移和集聚。一般传统产业倾向于在邻近区域进行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则倾向于跨区域投资。(3)长三角沿海城市群内部产业联系最为密切,形成的城市网络最为复杂,产业资本活跃程度高;珠三角沿海城市群内部产业联系次之;环渤海沿海城市群内部产业联系相对较弱。产业网络空间联系分化较为严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聪
借助连锁网络模型、残差分析模型等方法综合分析了长三角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演化格局,包括节点城市的层级变化、网络格局的空间演化和城市功能的演进过程。结果表明:(1)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具有显著的层级特征,但层级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2)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呈现出明显的位序关系,但传统的核心区域正在向外扩散,扁平化趋势加强。(3)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分布特征差异明显,除了法律、广告功能,其他服务功能分布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网络连接更为充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传甲 王成军
文章以201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并系统分析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具有显著的联通性、稳定性和等级性,形成了“核心-边缘”的分布格局;产业结构、人均GDP和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的地区相似性以及地理空间邻近性有助于关联网络的形成。加强省际空间关联网络的关联关系,发挥省际关联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将有利于省际数字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叶雅玲 杨博飞 何紫云 曾贝妮 潘峰华 方成
基于特定行业的企业联系数据研究城市网络具有独特的价值,对理解产业格局和城市功能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医药企业总部和子公司区位信息,研究中国医药行业的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及其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医药企业总部主要集中在沿海三大经济区,即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中国医药企业的城市网络大致呈现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及武汉为中心的菱形结构;城市网络之间的联系强度差异显著,主要通过等级扩散和邻近扩散形成,表现在发达城市之间及距离相近者联系较强;(3)发达城市在网络中普遍具有较高的权力和影响力,部分药材资源丰富的中小城市也在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4)中国医药行业仍处于国际化的初期阶段,在该行业拥有较强国际联系的城市有杭州、深圳、昆明、天津等;(5)医药产业不同行业城市网络空间格局差异较大,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在各个网络中都发挥重要节点的连通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