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0)
2023(10449)
2022(8723)
2021(7975)
2020(6764)
2019(15633)
2018(15386)
2017(29920)
2016(16835)
2015(18978)
2014(19499)
2013(19020)
2012(17947)
2011(16166)
2010(16508)
2009(15342)
2008(15383)
2007(14030)
2006(12151)
2005(10719)
作者
(49765)
(41729)
(41556)
(39849)
(26253)
(19934)
(19293)
(16566)
(15641)
(14808)
(14070)
(14001)
(13245)
(13140)
(13073)
(12987)
(12936)
(12294)
(12023)
(11840)
(10353)
(10347)
(10230)
(9600)
(9551)
(9234)
(9218)
(9152)
(8509)
(8471)
学科
(71134)
经济(71054)
管理(46822)
(40982)
(32842)
企业(32842)
方法(31520)
数学(27832)
数学方法(27609)
中国(21251)
(18916)
(18425)
地方(16738)
(15798)
(15012)
业经(14203)
农业(11904)
(11547)
贸易(11546)
(11378)
理论(11100)
(11065)
环境(10946)
(10533)
银行(10499)
(10488)
(10304)
财务(10275)
财务管理(10241)
(10023)
机构
大学(243594)
学院(242074)
(95850)
经济(93399)
管理(90310)
研究(84698)
理学(77568)
理学院(76528)
管理学(75067)
管理学院(74613)
中国(62189)
科学(53474)
(52758)
(45230)
(43782)
(43427)
研究所(39534)
中心(38793)
(37509)
业大(37453)
财经(35625)
农业(34598)
(34141)
师范(33803)
北京(32787)
(32206)
(30809)
(29916)
经济学(29670)
师范大学(27362)
基金
项目(161847)
科学(126670)
研究(116671)
基金(116311)
(102076)
国家(101248)
科学基金(85809)
社会(73993)
社会科(69939)
社会科学(69915)
(63397)
基金项目(62392)
自然(55073)
(54045)
自然科(53808)
自然科学(53790)
教育(53781)
自然科学基金(52791)
编号(48112)
资助(46427)
成果(40002)
重点(36695)
(35580)
(34907)
课题(33672)
(32702)
科研(30856)
创新(30667)
国家社会(30508)
教育部(30080)
期刊
(106426)
经济(106426)
研究(70121)
中国(47600)
学报(40759)
(39229)
科学(36542)
(36003)
大学(30023)
管理(29884)
学学(28215)
教育(26216)
农业(25941)
技术(19941)
(19550)
金融(19550)
财经(17668)
业经(17375)
经济研究(16912)
问题(15964)
(15233)
图书(14718)
(13741)
(12689)
统计(11704)
技术经济(11476)
商业(11295)
现代(10961)
资源(10939)
(10899)
共检索到357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秋东  李桂华  
明确治理主体关系是实现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治理主体关系可分为“一元主导型”、“一元引导型”和“协同合作型”三种类型,当前正处于由“一元主导型”向“一元引导型”转型的关键阶段。转型背景下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治理主体密切相关,但根源在于治理主体关系没有理顺,应通过整合治理目标、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推动城市阅读空间治理主体关系向“协同合作型”转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黄冬霞  白君礼  
文章从哲学角度阐述主体概念,分析阅读推广主体的自然、社会和精神属性等特征,以及主体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本质。探讨阅读推广主体之间存在的同一性、竞争性和合作关系,为主体合作找寻内在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斌成  李睿煊  李香会  
应用文的写作过程,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读者主体是写作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读者主体,才能实现应用文本的功能。应用文本的读者主体分为指定型读者、需要型读者、专业型读者、兴趣型读者。读者主体具有阅读目的的指向性、阅读的直接性、接受的功用性等阅读特点。读者主体的阅读心理,表现在满足心理需求、提高认知能力、实现应用期待和满足欣赏兴趣等多个方面。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陆和建  李丽珍  
文章梳理了我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运营发展现状,分析其运营模式,同时对西安24小时社区自助图书馆、言几又、宸冰书坊三种不同运营模式的阅读空间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实证分析中的问题,笔者提出应坚持公益性前提条件、引入社会化资本、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树立读者导向经营理念、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议。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熊太纯  侯涤  李卫峰  刘海  
城市综合体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城镇居民的第三生活空间。本文通过对城市综合体类型及其公共文化服务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其对全民阅读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创新阅读空间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城市综合体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黄冬霞  白君礼  
对我国现阶段的阅读推广主体——政府、图书馆、社会组织和读者等在组织和实施推广活动中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并对比在个体形成阅读行为中的不同效果。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各主体实力不同,为持久长效推进阅读推广活动,政府和图书馆不仅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还要扶持发展其他阅读推广主体的力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任长贵  
本文分析了女性阅读主体意识被淹没的社会根源,论述了女性阅读主体意识复苏的历史过程与具体表现,最后指出了女性阅读主体意识全面形成的条件和意义。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子舟  
图书馆空间研究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各地新建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公共阅读空间也迫切需要空间设计与空间布局的理论指导。本文借助空间社会学、都市人类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公共阅读空间进行研究,探索公共阅读空间怎样协调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怎样使公共阅读空间变为社区的有机体而非空泛、浮华的社会形象,如何避免公共阅读空间的"非地方"性倾向而增加"地方"元素,如何使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实现公共阅读空间的社会功效最大化等。这不仅有助于丰富公共阅读空间自身的基础理论,也可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者提供思想参考。参考文献23。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晓鸥  柳英  
代际阅读为公共图书馆的传统阅读服务注入新的活力,是促进代际融合、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发挥图书馆作为互动空间的资源与服务优势的有效方式。文章以场域理论为视角,从代际阅读的概念内涵及其本质、图书馆互动空间演化机理以及资源要素和服务体系构成等维度搭建了理论分析框架。以欧美国家经典代际阅读推广案例的成功经验为借鉴,以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代际阅读、塑造场域空间为对象,提出图书馆要树立精准对接、精准服务的新理念,构建全民参与的协同服务机制,加强资源和空间建设,依托智慧化为代际阅读空间塑造提供支持,策划开展多元主题的服务项目,健全法律和组织保障机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黄佩芳  
近年来兴起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成为颇受欢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形态,具有贴近群众、体量较小、社会参与程度高、空间设计高端、多业态结合等特点。目前国内已有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呈现自助图书馆模式、小型图书馆模式、特色阅读空间模式等三种建设模式,本文分析了三种建设模式的特点、优势、不足和选择依据,并提出未来城市公共阅读空间要继续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监督评估等发展建议。
[期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作者] 刘艳  
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供给上与读者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服务时间供需错位、服务产品供给落后、服务空间供给平庸三个方面,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也需供给侧改革。围绕深圳青番茄文化传播公司的"In Library"计划和北京西城区特色阅读空间的具体实践,分析新型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基本属性、现实意义、建设主体和发展特点,为公共图书馆建设、优化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提供借鉴;并从供给侧改革加减乘除四则混算法则的视角,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提出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汤诚  刘晓霞  王春迎  
[目的/意义]为理解、阐释和营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增加新的理论视角。[研究设计/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解析新芝加哥城市学派的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关联及该理论对“+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适用性。[结论/发现]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在城市发展、维度分析、设施组合和文化数据库等方面具有耦合性,书店、咖啡馆、美术馆、博物馆、体育馆、旅游景点等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不同组合体现出场景理论中的不同维度。在该理论观照下,城市管理者应从满足人的文化价值需求出发,注重融合性、审美性、便利性、舒适性、地方性和互动性原则,像设置戏剧场景一般来规划和营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创新/价值]新的分析视角和理论框架更为强调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与城市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互动与关联,为营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文琴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是实现全民阅读的一项重要举措,引起政府、业界和学界的重视与关注。文章运用分析综合方法梳理国内外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研究成果,旨在了解研究现状并为推进后续研究提供参考。首先,依据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及对同类关键词的合并,将现有研究分为基础理论、发展模式、基本形态、服务对象和区域实践,然后依次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与论述。通过国内外研究内容的对比分析,发现公共阅读空间实际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事物。最后,在总结研究进展和不足的基础上,指明未来该领域研究还需在公共阅读空间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公共阅读空间与利益共同体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拓展、研究质量的提升等方面继续推进。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孙英姿   戴艳清   马家伟  
通过现场观察、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从目标、行为、态度3个维度提取不同群体用户画像,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不同群体进行聚类分析,比较不同群体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服务偏好。发现不同群体的偏好存在共性与差异,整体可归纳为4种类型,即旅游打卡尝鲜者、休闲消遣享受者、阅读学习进修者、亲子活动体验者,应面向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提高不同用户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艳  
2023年以来,阅读市集服务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得以兴起与开展。其中,江西省图书馆的“城市客厅唤醒计划”是阅读市集服务的一个典型案例。文章通过梳理“城市客厅唤醒计划”的主要内容,指出阅读市集服务的三大系统:空间要素系统、内容要素系统与形式要素系统;论述阅读市集的3大本质:作为第三空间、作为文化景观、作为文旅融合;总结公共图书馆阅读市集的8大做法:表征实践赋能空间生产、文化符号建构集体记忆、多元活动构建集体狂欢、感官体验形塑阅读样态、从内到外延伸服务触角、模式共享实现业务引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嵌入、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协作;阐释阅读市集的8大价值:在场与体验价值、社交与归属价值、轻松与娱乐价值、美育与审美价值。最后,针对阅读市集存在的浅度问题、融合问题、同质问题与偏移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