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09)
2023(7661)
2022(6432)
2021(6003)
2020(5025)
2019(11312)
2018(11202)
2017(21792)
2016(11690)
2015(12872)
2014(12712)
2013(12897)
2012(11989)
2011(11272)
2010(11578)
2009(10891)
2008(10818)
2007(9871)
2006(9289)
2005(8175)
作者
(33955)
(29077)
(28355)
(27145)
(18295)
(13955)
(12905)
(11150)
(11128)
(10161)
(10049)
(9655)
(9195)
(9099)
(8875)
(8631)
(8419)
(8406)
(8203)
(8095)
(7221)
(7084)
(7045)
(6851)
(6484)
(6446)
(6406)
(6162)
(6028)
(5735)
学科
(55832)
经济(55677)
(45132)
(34541)
农业(29910)
管理(26626)
中国(18137)
方法(17148)
业经(16778)
(15454)
企业(15454)
地方(13737)
数学(13239)
数学方法(13079)
(11342)
(10798)
(10703)
农业经济(10040)
(9601)
(9164)
农村(9146)
理论(9088)
土地(8810)
(8786)
(8584)
发展(8364)
(8352)
(7947)
及其(7923)
(7593)
机构
学院(169596)
大学(167253)
(71955)
经济(70305)
管理(65082)
研究(63043)
理学(55848)
理学院(55190)
管理学(54215)
管理学院(53886)
(50099)
中国(47915)
科学(38815)
农业(37964)
(36378)
(32318)
业大(32189)
(30687)
中心(29185)
研究所(29127)
(27265)
(24025)
师范(23880)
财经(23721)
农业大学(23420)
北京(22479)
(21797)
(21604)
(21575)
(21238)
基金
项目(114829)
科学(90379)
研究(85167)
基金(83551)
(73278)
国家(72579)
科学基金(61681)
社会(57452)
社会科(52997)
社会科学(52977)
(44732)
基金项目(44624)
自然(37844)
自然科(36853)
自然科学(36844)
(36766)
教育(36243)
自然科学基金(36191)
编号(35971)
资助(32405)
(29400)
成果(29294)
(26294)
(25728)
重点(25196)
国家社会(24036)
课题(23365)
(22306)
(21814)
(21282)
期刊
(88982)
经济(88982)
(55354)
研究(50329)
中国(39921)
农业(37350)
学报(29109)
科学(27396)
大学(22567)
(21303)
学学(21200)
业经(20112)
管理(18807)
(17258)
(16350)
金融(16350)
教育(15906)
问题(14727)
农村(13638)
(13638)
农业经济(13559)
技术(12403)
资源(11677)
财经(11538)
图书(11090)
经济研究(11048)
(10639)
世界(10527)
(9976)
经济问题(9698)
共检索到266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代佳欣  
由城市农民工群体引发的罢工抗议、集体上访及改选企业工会等社会冲突事件的数量在近年来呈现出持续性攀升的发展态势。不同于既有农民工社会冲突成因研究文献所形成的为薪酬而抗争的"经济观"和群体特征影响抗争动机的"代际观",汲取Ralf.Dahrendorf对于社会冲突产生机理的合理理论内核,基于城市场域中的现实案例提出了一种农民工社会冲突成因的新解释,即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失衡,并进一步将构成这一解释性框架的基本要素分解为事实性诱因和情感性诱因,提出城市公共制度、政策执行、财政资源、资源质量等的配置失衡是引发农民工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代佳欣  
由城市农民工群体引发的罢工抗议、集体上访及改选企业工会等社会冲突事件的数量在近年来呈现出持续性攀升的发展态势。不同于既有农民工社会冲突成因研究文献所形成的为薪酬而抗争的"经济观"和群体特征影响抗争动机的"代际观",汲取Ralf.Dahrendorf对于社会冲突产生机理的合理理论内核,基于城市场域中的现实案例提出了一种农民工社会冲突成因的新解释,即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失衡,并进一步将构成这一解释性框架的基本要素分解为事实性诱因和情感性诱因,提出城市公共制度、政策执行、财政资源、资源质量等的配置失衡是引发农民工社会冲突的事实基础,而由此所累积习得的负面社会情感是特定矛盾情景中导致集体行动得以爆发或扩大的潜在要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代佳欣  
城市公共资源配置正逐渐成为衡量城市发展公平正义和城市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尺,目前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失衡的现象却并不鲜见。新制度主义提供了从制度功能、行为逻辑及认知建构三个维度剖析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失衡之基本成因。该文通过归因框架的构建,发现城市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面临户籍制度和权威型分权制度掣肘,难以突破二元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偏好性地方政策、排斥城市文化等多重壁垒。发展主义逻辑主导下的城市政府利用信息不对称扭曲或修改制度规则以达到自利性经济目的是引致公共资源分配不公的又一要因。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失衡实质上还作为一种主观判断而普遍存在,个体的身份认同、制度认知和行为偏好为解释该种判断的生成提供了途径和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振威  闫洪丰  
随着城市大门在某种程度上的敞开,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多年以来农民和市民相互隔绝的状况开始改变,这两个群体第一次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近些年来,虽然众多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经商,但实际上他们一直没有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农民与市民两个群体仍然壁垒分明。然而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袁方  史清华  卓建伟  
基于Sen的可行能力理论,本文结合因子分析模型、Logit模型和夏普里分解方法,从功能性活动视角出发,构建了农民工回流决策行为的分解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9年至2012年上海实地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农民工的回流比例较高。2009年选择回流的农民工占43.79%,到2012年则增加到52.42%;(2)随着时间推移,拥有高等教育、或25-34岁、或入沪时间1-3年的农民工回流比例增加最多;(3)对农民工回流率贡献最大的三个可行能力指标分别是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和精神感受;(4)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工回流大幅降低;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民工回流逐步增加;随着进城时间的加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代佳欣  
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状况深刻反映着城市社会的"基本善"。作为社会财富二次分配的重要形式,它更关系到个体在城市中可获得的福利总量与福利身份。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面临的公共资源配置矛盾逐渐突出。学界围绕不同群体享有城市公共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结构等层面对公共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及其表现形式展开了丰富的理论探讨,"不均衡"也频繁出现在政府文件中,成为概括公共资源配置状况的官方语言。可问题在于,"不均衡性"对于解释城市公共资源的配置规则与形成过程是有局限的。通过借鉴差序格局的理论框架,本文提出城市公共资源存在一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代佳欣  
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状况深刻反映着城市社会的"基本善"。作为社会财富二次分配的重要形式,它更关系到个体在城市中可获得的福利总量与福利身份。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面临的公共资源配置矛盾逐渐突出。学界围绕不同群体享有城市公共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结构等层面对公共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及其表现形式展开了丰富的理论探讨,"不均衡"也频繁出现在政府文件中,成为概括公共资源配置状况的官方语言。可问题在于,"不均衡性"对于解释城市公共资源的配置规则与形成过程是有局限的。通过借鉴差序格局的理论框架,本文提出城市公共资源存在一种有次序的配置规则并将其概念化表述为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的差序格局。在经济先行和绩效考核制度的双重约束下,城市政府通常采取建立壁垒型制度、设计政策隧道、营造排斥性文化等方法使公共资源差序化的配置格局得以生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竹泉  
政府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重要标志。我国作为公共资源配置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复杂度最高的国家,如何处理好公共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项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兴衰成败的重大课题。以公共资源配置属性分类为切入点,区分政府公共产品和政府社会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脉相承的国家治理理论和企业理论,是破解这一重大课题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仕豪  张智勇  
文章基于粘性工资理论,指出目前导致制造业中“民工荒”产生的主要原因不是年龄结构等问题,而是农民工的低工资。作者认为,提高农民工工资可以缓解企业用工短缺的局面,同时不会给企业带来成本压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邱彬  肖岁寒  
传统理论认为 ,资源配置由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完成 ,市场失败是政府干预的原因 ,而政府失败又是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然而 ,非利润组织的产生为资源配置增添了“第三只手”。作为一种社会自组织形态的“非利润组织” ,它填补了由于市场与政府同时失败留下的空白 ,通过对其产生原因、配置效率的分析 ,为中国“非利润组织”的生成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名望  韦昕宇  张家平  
最低工资是一项保障劳动者在付出劳动情况下获取能够维持其个人及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农民工是其重点保护对象。本文基于2016年上海市959个调查样本,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障与最低工资标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海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在农民工中执行状况较好,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堪忧;无论是第一代农民工,还是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社会保障与最低工资标准之间都存在一致性关系,且这种关系在知识型密集产业和较大规模企业中更为明显。因此,为确保农民工收入稳定、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和市民化的实现,本文提出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汤林春  
在教育观念、文化取向以及不同文化层面的认识与行为上,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与城市学生及其家长和教师存在着差异和冲突。我们要以"多元一体教育"来化解农民工子女就读城市公办学校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融合,创新学校文化,并进而催生城市新文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润泉  赵广川  刘玉萍  
农民工进城后的就业具有高流动性特征,频繁地更换就业城市。本文利用全国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解析了农民工在城市间流动就业的发生逻辑及其经济回报。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同一城市就业无法获得持续的工资增长,而通过在城市间的流动能够获得工资溢价,从而形成了跨城市流动就业的"推力"和"拉力";"岗位搜寻"与"社会保险权益贴现"是农民工通过城市流动获得工资溢价的两个作用机制,一方面,农民工在城市间的流动就业扩大了岗位搜寻范围,进而提高了进入高回报岗位的概率,另一方面,流动性强的农民工更倾向于放弃社会保险,并以此换取工资补偿。进一步分析发现,高学历与低学历农民工均能通过流动获得工资溢价,但前者的"岗位搜寻"机制更强,后者的"社会保险权益贴现"机制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