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4)
2023(8851)
2022(7335)
2021(6652)
2020(5291)
2019(11931)
2018(11476)
2017(21302)
2016(11527)
2015(13318)
2014(13554)
2013(13142)
2012(12117)
2011(10847)
2010(11396)
2009(10715)
2008(9924)
2007(9100)
2006(8133)
2005(7201)
作者
(33017)
(26851)
(26779)
(25600)
(17111)
(12894)
(12456)
(10514)
(10219)
(9923)
(9256)
(9150)
(8569)
(8470)
(8433)
(8383)
(8072)
(7789)
(7722)
(7701)
(6717)
(6661)
(6538)
(6283)
(6164)
(6159)
(6066)
(5962)
(5671)
(5507)
学科
(42156)
经济(42116)
管理(30785)
(26093)
(25059)
金融(25057)
中国(24985)
(22981)
银行(22969)
(22285)
(22264)
企业(22264)
地方(15615)
(14009)
方法(13526)
(12589)
(11998)
业经(11555)
中国金融(10964)
理论(10833)
数学(10556)
数学方法(10372)
(8771)
财务(8737)
财务管理(8712)
企业财务(8327)
农业(8308)
(8218)
(7389)
城市(7221)
机构
学院(156414)
大学(152457)
(56881)
经济(54972)
管理(52470)
研究(52258)
中国(46688)
理学(42952)
理学院(42359)
管理学(41431)
管理学院(41129)
(33270)
科学(31833)
(31141)
中心(26777)
(26535)
(25843)
(24279)
财经(23151)
(22849)
研究所(22820)
(22694)
师范(22459)
北京(21208)
(20798)
业大(20378)
(19463)
(18986)
农业(18579)
技术(18479)
基金
项目(97989)
研究(75357)
科学(74718)
基金(66305)
(56936)
国家(56324)
科学基金(47804)
社会(46277)
社会科(43778)
社会科学(43765)
(41087)
基金项目(34874)
教育(34702)
(33281)
编号(32566)
自然(28580)
成果(27914)
自然科(27854)
自然科学(27850)
自然科学基金(27295)
资助(26688)
课题(23921)
(22398)
重点(22283)
(20371)
(20326)
(19971)
项目编号(19654)
(19529)
创新(18894)
期刊
(70360)
经济(70360)
研究(51032)
中国(39059)
(30465)
金融(30465)
(25735)
教育(24318)
学报(23319)
(23280)
科学(20034)
管理(19766)
大学(17811)
学学(16321)
技术(14485)
农业(14353)
图书(12258)
财经(11553)
业经(11442)
问题(10262)
(10026)
经济研究(9801)
书馆(9789)
图书馆(9789)
(8827)
职业(8219)
(7908)
论坛(7908)
城市(7870)
现代(7777)
共检索到259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思捷  
文章介绍了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征,梳理了城市公共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性,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融合的具体策略,以期使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得以在活态城市文化特色上构成统一整体,为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活态传承非遗文化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思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琳  高涵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手工艺人纯手工或者利用一定工具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观赏性且被人们视为文化遗产的技艺以及制作出来的产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困境:传承观念陈旧、传承内容零散、传承队伍薄弱、传承环境欠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路径:转变传承观念、构建传承课程、加强传承师资、营造传承环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宝乐日  
阿拉善盟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阿拉善的民间传统文化在蒙古族民俗中独具特色,取得了非常丰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本文对2008年至今的阿拉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进行了简要梳理,初步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土知识"的关系,提出阿拉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是在阿拉善地区蒙古族民众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是典型的蒙古族"乡土知识"的再现,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积极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有效地促进蒙古族乡土知识的传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鸿雁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高校一项重要举措,注重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把原生民歌引进高校课堂是高师办学的一个亮点,也是原生民歌传承的重要途径。原生民歌的模仿性教学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源于民间高于民间。原生民歌表演的创新性,使原生民歌更具有生活化、时代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民歌在高校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董云川  林苗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云南富宁壮族地区的"坡芽歌书"属于最具"活化石"特点的非遗文化种类。现实中,各种外力的驱使模糊了传承的目的和方向,本土教育积极跟进但取向迷茫。由于内生机制不健全,过分依赖外部力量,导致美好的传承意愿与实际的教育效果之间存在反差。第一,在教育目的上,未能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育人之间的矛盾;第二,在教育内容设计上,学生经验与课程内容明显脱节;第三,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工具化和指标化的取向;第四,学校教育环境已然脱离了本真的族群生活。个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潜在的典型冲突。借助教育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厘清非遗教育在人与文化间的角色,以及非遗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是更好地担当非遗文化教育传承责任的理性出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江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文章简述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其特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和目前面临的危急状况;并分析职业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及各自具有的优势,预见共赢的表现,深入阐述双方结合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对通过职业教育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行总结和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具有消费特性、体验特性和丰富业态,但在产业化传承上还面临市场化造血能力不足、产权模糊、人才匮乏等难点,必须加快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旅游产业、数字产业的有机融合,培育和推广非遗产业品牌,提升非遗产业化传承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非遗产业化传承资金支持,大力培养非遗产业化传承人才,不断开创非遗产业化传承新局面。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彭鑫  王云庆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手段,传承人个人存档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原真性、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对传承人个人存档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结合"发挥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劣势、利用外部机遇、应对外部威胁"的战略制定原则,提出推广传承人个人数字存档、完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政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的经费投入、加强对传承人的档案意识培养和建档业务的指导等具体策略,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余澜  杨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黄体杨  
在现代化冲击之下,非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笔者调查发现众多的白族非遗项目正在丧失其数百上千年奠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份额,并直接导致了传承人收益和社会地位的下降,随着老一代传承人相继谢世,传承人面临着断代乃至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传承人档案能够原真地记录传承人所承载的非遗信息与文化,将活态的非遗"物化"留存下来,为后世提供无穷的智慧。从这个意义上看,建立、管理和保护传承人档案的建档保护方式,与延续传承人传承生命、培养新的传承人的动态保护方式同等重要。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为传承人建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家级非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超  
生产科技化、信息数据化、文化多元化是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伴随移动网络科技的持续发展,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物质生活条件在持续改变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之时,同样也在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是全球化发展越需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将以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为核心内容,探讨社区教育在中华民族文化保护中的优势及现实意义,为传统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凝聚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具有消费特性、体验特性和丰富业态,但在产业化传承上还面临市场化造血能力不足、产权模糊、人才匮乏等难点,必须加快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旅游产业、数字产业的有机融合,培育和推广非遗产业品牌,提升非遗产业化传承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非遗产业化传承资金支持,大力培养非遗产业化传承人才,不断开创非遗产业化传承新局面。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敏  王爱青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民族心理和民族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地区和外界交流增多,民族文化渐现缺乏民族性。而学校教育的普及一方面使学生少了学习民族文化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民族文化传承提出了新的方式。本文针对当前民族中小学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对策分析,旨在为当前民族中小学教育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郝文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充分发挥这一群体的作用至关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自身特点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效果。但是具体怎样影响、影响多大,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本文以辽宁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提供借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佟燕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于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和传统文化传承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合作,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和学界关注的重点课题。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强与世界文化保护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逐步加强法律的建设与完善,但要切实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还要注重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反思改进现有保护措施。满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传承·发展》一书从民俗学、民族学等视角出发,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