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32)
- 2023(8525)
- 2022(7048)
- 2021(6341)
- 2020(5229)
- 2019(11860)
- 2018(11481)
- 2017(22731)
- 2016(12327)
- 2015(12873)
- 2014(12454)
- 2013(12507)
- 2012(11460)
- 2011(10331)
- 2010(10397)
- 2009(9447)
- 2008(9428)
- 2007(7988)
- 2006(6964)
- 2005(5864)
- 学科
- 济(46967)
- 经济(46899)
- 管理(31599)
- 业(31347)
- 企(20840)
- 企业(20840)
- 方法(20258)
- 数学(18210)
- 数学方法(18050)
- 中国(17434)
- 农(13163)
- 财(11570)
- 学(11494)
- 地方(10637)
- 贸(10127)
- 贸易(10125)
- 易(9825)
- 业经(9637)
- 农业(9099)
- 制(9076)
- 环境(7974)
- 城市(7225)
- 服务(7188)
- 工作(7099)
- 银(6988)
- 银行(6944)
- 融(6690)
- 金融(6689)
- 人口(6636)
- 行(6618)
- 机构
- 大学(175124)
- 学院(171330)
- 济(69466)
- 经济(67906)
- 管理(65699)
- 研究(62396)
- 理学(57937)
- 理学院(57135)
- 管理学(56125)
- 管理学院(55797)
- 中国(44119)
- 科学(41369)
- 京(37100)
- 农(36584)
- 所(32587)
- 业大(30563)
- 研究所(30231)
- 财(29831)
- 农业(29352)
- 中心(27690)
- 江(24752)
- 财经(24465)
- 范(23090)
- 师范(22727)
- 北京(22484)
- 经(22426)
- 院(22240)
- 经济学(22026)
- 经济学院(20126)
- 农业大学(20005)
- 基金
- 项目(126883)
- 科学(99903)
- 基金(94715)
- 家(86295)
- 国家(85607)
- 研究(84441)
- 科学基金(72303)
- 社会(57273)
- 社会科(54260)
- 社会科学(54244)
- 基金项目(51343)
- 自然(48405)
- 省(48087)
- 自然科(47377)
- 自然科学(47359)
- 自然科学基金(46514)
- 划(42188)
- 教育(36902)
- 资助(36698)
- 编号(31825)
- 重点(28798)
- 部(27334)
- 发(27314)
- 创(26248)
- 计划(25400)
- 国家社会(24985)
- 科研(24839)
- 成果(24726)
- 创新(24708)
- 教育部(22924)
共检索到240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侯慧丽
文章以公民权理论中的公民资格概念为基础,将城市的公共服务按照权利主体和内容分为工业公民资格公共服务和社会公民资格公共服务,并以此来考察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两种公共服务的供给差异及其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观察发现,城市提供的两种公共服务均对流动人口具有吸引力,获得了公共服务的流动人口更容易稳定;城市规模越大,流动人口获得工业公民资格公共服务的可能性越大,而获得社会公民资格公共服务的可能性越小,反之亦然。文章建议,在推进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应加快中小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在超大、特大城市推动普惠的公共服务,以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和城市化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城市规模 人口流动 城镇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晓军
文章利用中国2006~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模型的系统GMM估计方法,基于全国、区域和城市规模层面考察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有利于促进人口向城市流动,东部地区城市表现尤为突出,且影响效应与城市规模呈明显的正相关;从公共服务质量类型来看,医疗服务质量的总体贡献程度最大;东部地区城市的医疗服务质量、中部地区城市的环境服务质量和西部地区城市的文化服务质量均对人口流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00万及以下人口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对外来流动人口影响不显著,而200万以上人口城市依靠优良的医疗服务质量能够有效地吸引外来流动人口。
关键词:
公共服务质量 人口流动 城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晓军
文章利用中国2006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模型的系统GMM估计方法,基于全国、区域和城市规模层面考察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有利于促进人口向城市流动,东部地区城市表现尤为突出,且影响效应与城市规模呈明显的正相关;从公共服务质量类型来看,医疗服务质量的总体贡献程度最大;东部地区城市的医疗服务质量、中部地区城市的环境服务质量和西部地区城市的文化服务质量均对人口流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00万及以下人口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对外来流动人口影响不显著,而200万以上人口城
关键词:
公共服务质量 人口流动 城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金凤 魏后凯
中国人口流动已经由劳动力个人流动模式转变为家庭流动模式,进入了人口迁移的第二个过程,即劳动力及其家庭成员在流入城市长期定居,进行永久迁移。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与289个城市数据的匹配数据,研究城市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城市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城市公共服务显著影响了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越高,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越强。通过群体异质性检验发现,相对于农民工,城市公共服务对城镇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更强,而在农民工群体内,与第二代农民工相比,第一代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受城市公共服务的影响更强。进一步通过个体异质性检验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流入时间越长、收入水平越高、拥有自有住房、家属随迁的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需求更大,永久迁移意愿更强。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城市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向大城市集聚趋势,进而遏制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城镇规模两极分化,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欢
本文在理论分析户籍管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城市化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240个城市特征数据与2016年流动人口监测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户籍管制抑制了流动人口迁移的稳定性与完整性,是城市选择性吸纳高禀赋人口的重要制度工具。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促进流动人口自身稳定与家庭完整迁移,但基本公共服务的正向作用不足以抵消户籍管制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还发现户籍管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流动人口迁移稳定性与完整性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户籍管制制约了新生代流动人口迁移的稳定性与完整性,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则有利于新生代流动人口与高禀赋人口的稳定与完整迁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莉 万春
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是突破京津冀发展瓶颈,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本文以京津冀城市圈13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4—2017年京津冀城市圈各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并对其呈现出的区域格局及区域差异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圈不同城市间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异显著,呈现出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逐渐衰减的空间格局;2014—2017年京津冀城市圈不同城市间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由不均衡格局逐渐向均衡格局演进。本文研究结果为推进京津冀城市圈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兵慧 李薇 马慧强
探究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对推进国家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高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重要支撑。利用2021年太原市六区调查数据,从教育机会、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质量、教育管理及教育效果5个维度构建教育公共服务指标体系,将长期居住意愿、户籍迁入意愿及本地购房打算3个指标等权加总测量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探究教育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及不同衡量维度下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变化显著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中等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班师资源配比及教师教学能力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正向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
教育公共服务 流动人口 居留意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琪 黄健元 王欢
流动老年人口所能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取决于其所在地政府对其开放的程度。基于居住证制度及相关老年人优待政策,构建流动老年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开放度指标体系及测量模型,以南京市为样本地区,测量其流动老年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开放程度。结果显示:地方面向流动老年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体开放度并不高,不同类别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开放度存在较大差异,如基本文化体育服务供给开放度为1,属于完全开放,而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开放度仅为0.246,开放程度较低。流动老年人口对各类基本公共服务的利用率偏低,除制度政策的外在限制外,还缘于主观认知层面的局限。地方政府应根据流动老年人口的特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扩大服务开放领域,降低服务约束条件,关注并逐步放开具有排他性特征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围绕加强服务宣传、提升服务认知等做好流动老年人口的服务保障工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静 高颖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微观数据和2016年城市层面的宏观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分别从流出侧和流入侧探讨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对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出侧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普遍较低,尚未发挥人力资本效应因而对家庭化迁出仅存在线性负向影响;在流入侧,受社会保障服务的正向作用以及基础教育服务的负向影响,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家庭化迁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为有效促进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应加大流出地的公共服务投入水平,特别是在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在流入地则应关注公共服务资本化的负面影响,尽快破除户籍障碍,基于常住人口来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流出地与流入地政府之间关于流动人口家庭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则有利于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家庭化迁移 用脚投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欢 张晨
在对财政分权与人口流动对软公共品供给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相关理论假说。经区分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分组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发现,财政资源配置并未与人口流动相匹配,一地区人口流出规模的扩大造成了其人均软公共品供给水平的提升。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是影响人口流动的根本因素,进一步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财政分权与人口流动与软公共品供给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分权造成了软公共品供给随人口流出量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相反,在经济发达地区,财政分权则造成了软公共品供给随人口流入量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且财政分权度越高,人口流入对软公共品供给的负效应就越明显。
关键词:
财政分权 人口流动 软公共品 供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卓伟 王士君 赵梓渝 施响 赵远飞
城市之间的供给不平衡会促使人口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向其他城市流动。改革开放初期,人口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是人口与城市间主要的供需关系。当个人劳动所得收入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产、投资、基础消费、基础保障后,人口的需求开始多元化,城市的消费娱乐、景观、交通等要素的供给能力也会对人口流动产生推拉作用力。文章利用腾讯位置大数据构建人口跨市流动网络,运用QAP回归模型,分析城市多元供给要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并对人口流动的层级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进行解析。研究发现:(1)铁路交通、餐饮娱乐和经济供给是影响城市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景观供给对时间选择富有敏感性;(2)流动群体对不同层级城市的需求不尽相同,金融要素存在层级为单位的边际递减效应,餐饮娱乐和铁路交通供给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层级异质性;(3)人口流动存在时间异质性,假期期间,景观供给对人口流动呈现出显著正效应,经济供给的显著性水平明显降低。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一花 李静 张芳洁
无论是以城市公共品供给水平差异度指数,还是以人均财政支出指标衡量的城市公共品供给水平,都对城乡人口流动的概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共品供给对人口流动的正向影响存在着结构差异和地区差异。考虑到户籍管制因素后,公共品供给对人口流动仍然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减小不同城市间的公共服务差异,尤其是医疗教育等事关民众切身福利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有利于引导城乡间人口流动,对优化城市布局和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公共品供给 人口流动 用脚投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一花 李静 张芳洁
无论是以城市公共品供给水平差异度指数,还是以人均财政支出指标衡量的城市公共品供给水平,都对城乡人口流动的概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共品供给对人口流动的正向影响存在着结构差异和地区差异。考虑到户籍管制因素后,公共品供给对人口流动仍然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减小不同城市间的公共服务差异,尤其是医疗教育等事关民众切身福利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有利于引导城乡间人口流动,对优化城市布局和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公共品供给 人口流动 用脚投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一花 李静 张芳洁
无论是以城市公共品供给水平差异度指数,还是以人均财政支出指标衡量的城市公共品供给水平,都对城乡人口流动的概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共品供给对人口流动的正向影响存在着结构差异和地区差异。考虑到户籍管制因素后,公共品供给对人口流动仍然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减小不同城市间的公共服务差异,尤其是医疗教育等事关民众切身福利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有利于引导城乡间人口流动,对优化城市布局和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公共品供给 人口流动 用脚投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甘行琼 刘大帅
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为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带来了丰厚的红利,但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供给状况不容乐观,对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均衡发展形成了潜在隐患。作为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激励诱导其支出偏好,因而地方税体系的设计对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受益税"特征不明显,导致地方政府在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激励扭曲,下一步改革应对此予以重点关注。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公共服务 地方税 受益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