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19)
2023(7316)
2022(6033)
2021(5640)
2020(4685)
2019(10319)
2018(10051)
2017(18107)
2016(9722)
2015(10600)
2014(10305)
2013(10109)
2012(9527)
2011(8785)
2010(8848)
2009(7969)
2008(7857)
2007(6708)
2006(5968)
2005(5529)
作者
(27378)
(23152)
(23049)
(22214)
(14791)
(11001)
(10418)
(8832)
(8771)
(8007)
(7990)
(7960)
(7450)
(7304)
(7302)
(7150)
(6748)
(6721)
(6719)
(6668)
(5641)
(5578)
(5506)
(5359)
(5198)
(5068)
(5029)
(4855)
(4721)
(4577)
学科
(40493)
经济(40417)
管理(27783)
(20157)
(15895)
企业(15895)
中国(14735)
方法(13732)
数学(11915)
数学方法(11769)
地方(10170)
(9768)
(9684)
(9477)
(8968)
环境(7782)
业经(7593)
城市(6935)
(6123)
金融(6121)
(6048)
银行(6040)
(6024)
农业(5986)
(5892)
(5886)
理论(5863)
(5702)
贸易(5699)
(5686)
机构
大学(139112)
学院(136354)
(55187)
经济(53758)
管理(50767)
研究(50722)
理学(43494)
理学院(42830)
管理学(42076)
管理学院(41792)
中国(37056)
科学(30777)
(29914)
(27128)
(24562)
中心(23135)
研究所(22300)
财经(21099)
(21033)
师范(20858)
(20320)
(19395)
(19382)
(19221)
北京(18741)
业大(18260)
师范大学(17581)
经济学(17565)
(16307)
经济学院(15761)
基金
项目(96192)
科学(77415)
基金(72462)
研究(68735)
(64063)
国家(63603)
科学基金(54818)
社会(46266)
社会科(43765)
社会科学(43757)
基金项目(39119)
自然(35624)
(35138)
自然科(34817)
自然科学(34810)
自然科学基金(34154)
(31163)
教育(30583)
资助(27678)
编号(27044)
重点(21998)
成果(21730)
(21182)
(20517)
国家社会(19919)
(18980)
课题(18561)
(18355)
教育部(18259)
科研(18248)
期刊
(63087)
经济(63087)
研究(43772)
中国(26956)
科学(20726)
学报(20393)
(19676)
管理(17422)
(17023)
大学(15609)
学学(14798)
教育(13220)
(11730)
金融(11730)
农业(11315)
财经(10618)
经济研究(10422)
问题(9694)
业经(9444)
(9195)
技术(8496)
城市(8124)
(7977)
图书(7910)
资源(7860)
现代(6953)
书馆(5972)
图书馆(5972)
(5965)
(5879)
共检索到205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符兴源  王雪娜  姜珊  国开欣  崔富荔  
基于ISM景观评价体系及VEP法,从主观评价与游览行为两方面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低熟悉度使用者的景观偏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低熟悉度使用者对景观的主观评价特征表现为对景观的美观性关注度较高,而对景观的舒适性、安全性及文化性的关注度较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低熟悉度使用者的游览行为主要发生于道路附近,较少涉及道路以外的环境;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低熟悉度使用者的游览行为所关注的内容侧重于所到区域内的水体、植物、铺装及艺术设施等景观元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莞  张伶伶  单鹏宇  
本文对严寒城市的居民进行冬季公共开放空间景观使用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20.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严寒城市居民冬季参与户外活动的7个影响因子,分别为外部环境因子、文化活动因子、人群特征因子、美景度因子、空间形态因子、内部舒适度因子、设施完善度因子。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因子提出严寒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冬季景观设计的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立新  周春山  欧阳理  
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对于城市边缘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促进城乡融合、控制城市空间蔓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国内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公共物品开发管理及空间配置不均衡、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城乡规划对非建设用地管理的缺失等,带来了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不断被侵蚀、或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及设施建设和保护的对策建议,包括强化公共开放空间用地产权的公共属性、建立社区为主体的公共空间建设模式、加强对城市边缘区非建设用地管理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晓玲  李晓伟  
从景观与绿色空间的内涵出发,分析了绿色"点状"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要素,探求"点"状开放空间在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中的布局方法,发挥点状空间的节点作用与连接功能,进而沟通点状空间与城市线性绿色空间之间的联系,最终通过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点、线"整合,展示和重构城市景观。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吉飞  张学敏  杜彬恒  
农民工对不同类型城市表现出异质性偏好是新型城镇化的时代特征,公共品供给和职业层次承载着异质性偏好的民生本源。文章基于偏好分层理论,运用泊松模型和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实证分析农民工对不同类型城市偏好及一致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个体特征、家庭背景等仍是影响农民工对不同城市偏好的基本因素,公共产品及职业特征指标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2)农民工对公共品供给的满意度越高,则其对大城市的偏好程度越弱,从而提高农民工偏好务工的一致性;(3)职业层次特征对农民工关于城市偏好的影响呈U形特征,对偏好务工一致性的影响呈倒U形态,中层职位农民工一致性较强。在推进市民化进程中,政府强化公共品供给的杠杆作用时,应通...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杜伊  金云峰  
此次研究基于满足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的目标,选择社区生活圈视角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绩效。首先依据上海市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提出的社区生活圈中对公共开放空间的要求,讨论了生活圈概念,分析了社区公共开放空间的核心价值与标准,并设定空间绩效评价的指标;构建绩效评价的工作框架,借助Arc GIS平台,对各项指标做出具体分析,并得到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公共开放空间绩效的5点结论,旨在从规划角度为未来公共开放空间优化提供方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灵姝  张伟一  马欣  
针对北京王府井商业街公共空间现状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角度,就空间场所营造、景观设计、环境设施、交通规划等提出构想和建议,旨在探索提高城市开放空间品质的景观学路径,并通过该典型个案的研究为北京市乃至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谌小猛  刘春玲  
研究盲人对熟悉环境的空间表征对于盲人的空间认知和定向行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摆放模型的方式,探究了盲人对熟悉环境空间表征之特点,结果发现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熟悉环境空间表征造成了不利影响,先天盲被试对环境空间表征较弱,不能够对环境形成整体的理解,而后天盲被试对环境空间表征较为精确,表现与明眼人相当。性别和环境熟悉度对盲人熟悉环境空间表征没有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翊敏  周延风  
文章通过研究了赞助事件中品牌熟悉度与赞助方式对消费者品牌态度与购买意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与不赞助相比,品牌单独赞助时,消费者对低熟悉度赞助品牌的态度和购买意愿会显著提高,但对高熟悉度赞助品牌的态度和购买意愿则没有显著变化。其次,与单独赞助相比,当两个品牌共同赞助某一事件时,消费者对低熟悉度品牌的态度和购买意愿会显著降低;而对高熟悉度品牌的态度和购买意愿则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文章为企业营销人员制定赞助策略提出一些有益的营销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安瑜   范顺祥   乔玉辉   刘云慧  
为更好推动农场生态景观建设及相关鼓励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京郊46家果园农场(35家有机果园,11家常规果园)进行调研,以期了解当前经营性农场生态景观现状特征及农场管理者的认知态度、景观偏好和参与生态补偿意愿。结果表明:多数农场建设偏重生产、对景观和生态考虑甚少,景观效果较差;有机农场管理者对生态用地的了解程度显著高于常规农场,但这2类农场的管理者均有通过生态景观建设来获得多种服务的意愿;超过50%的农场管理者偏向于建设花草类生态植被,并倾向于将其建设在农场边界或田块之间以减少占用耕地;90%以上的农场管理者有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并希望由政府提供5年以上的资金补贴;农场类型和管理模式影响生态景观建设参与面积的选择,有机农场、企业或合作社经营性农场更能够接受占用超过5%的土地面积建设生态景观。因此,强化农场管理者生态理念和技术培训,以政府作为主要补偿来源提高对花草类生态用地的生态补偿,将有助于推动生态农场生境景观建设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漪南  赵芯  王宇泓  李方正  李雄  
乡村景观评价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乡村景观视觉环境的影响因素,本文首次将VR全景图技术应用于景观评价的研究中,进行了新技术应用于风景园林领域的实践尝试。利用VR全景图技术对空间、场景高度还原仿真的特点,改进传统的SBE法,以城市青年人群为例,通过观测实验并进行打分,从而得出原始数据,对乡村景观视觉评价及景观要素偏好进行研究。首先,使用改进后的SBE法与SD法构建了乡村景观视觉评价模型,并确定了4个显著影响指标(建筑肌理感、植物种类、道路形态和卫生状况)。其次,根据VR全景图场景中偏好视域截图,进而从截图中归纳提取出9个景观偏好指标。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研究这9个景观偏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元珍   高静   张毅  
本研究从使用者需求视角出发,对文创园景观进行使用者类别和需求调查,分析归纳景观空间需求特征,提出功能整体设计策略、交通可达设计策略、空间舒适设计策略和景观友好设计策略,为文创园公共空间景观的丰富和活力探求设计启示和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铭杰  刘宣  
选取2011年6月—12月广州市10个新建商品住宅项目的销售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结合Hedonic模型理论对城市住宅结构特征的居民偏好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1城市购房主体人群首先倾向于选择中大户型住宅,进而考虑中高层和南向等结构位置的住宅,最后才会关注卫生间数量、阳台数量和实用率等结构特征;2中心区位与郊区区位的住宅购买者偏好差异不大,而城市近郊住宅购买者偏好集中在建筑面积和房间数量两个方面,证明其投资倾向略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晓路  
本文基于北京市新建商品房小区、混合社区、单位大院、旧城街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6个典型社区的问卷调查结果,构建了基于结合分析的偏好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和不同类型社区的差异。结果表明,(1)老年人对公办养老机构的需求比例为40%左右,70%的老人期望收费在2000元/月以下,高端民办养护设施2/3布置在郊区,1/3布置在中心城区。(2)不同社区的老年人对养老设施的性质、区位、服务标准和收费的偏好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这种取向与社区构成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紧密相关。以上研究成果为合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的数量、比例和空间布局,制定适宜的设施供给标准,从而有效避免供需错位和资源浪费提供了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