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01)
- 2023(2675)
- 2022(2252)
- 2021(1936)
- 2020(1562)
- 2019(3534)
- 2018(3434)
- 2017(6397)
- 2016(3651)
- 2015(3966)
- 2014(4017)
- 2013(4135)
- 2012(4004)
- 2011(3678)
- 2010(3926)
- 2009(3491)
- 2008(3332)
- 2007(3045)
- 2006(2724)
- 2005(2393)
- 学科
- 济(16524)
- 经济(16511)
- 管理(9456)
- 中国(8332)
- 城市(6334)
- 地方(6161)
- 业(4665)
- 城市经济(4333)
- 方法(4166)
- 学(4127)
- 数学(3807)
- 数学方法(3769)
- 农(3559)
- 土地(3456)
- 环境(3371)
- 发(3341)
- 财(3153)
- 工作(2665)
- 企(2647)
- 企业(2647)
- 资源(2630)
- 方城(2518)
- 业经(2384)
- 制(2382)
- 经济学(2356)
- 农业(2344)
- 财政(2178)
- 理论(2082)
- 地方经济(2075)
- 及其(2070)
- 机构
- 大学(53538)
- 学院(52729)
- 研究(21731)
- 管理(19494)
- 济(19358)
- 经济(18538)
- 理学(16176)
- 理学院(15878)
- 管理学(15588)
- 管理学院(15477)
- 科学(14890)
- 中国(14816)
- 京(13268)
- 所(11236)
- 农(10825)
- 研究所(10251)
- 中心(9401)
- 业大(9212)
- 财(8925)
- 农业(8788)
- 江(8699)
- 院(8430)
- 北京(8246)
- 范(8141)
- 师范(8068)
- 省(7515)
- 科学院(7260)
- 资源(7174)
- 州(7135)
- 师范大学(6765)
- 基金
- 项目(38152)
- 科学(29543)
- 基金(27586)
- 家(25478)
- 国家(25320)
- 研究(25277)
- 科学基金(21066)
- 社会(16597)
- 社会科(15743)
- 社会科学(15736)
- 基金项目(15113)
- 自然(14109)
- 省(13979)
- 自然科(13770)
- 自然科学(13763)
- 自然科学基金(13448)
- 划(13037)
- 教育(10245)
- 资助(10200)
- 编号(9945)
- 重点(8648)
- 发(8563)
- 部(7910)
- 成果(7796)
- 计划(7786)
- 国家社会(7290)
- 课题(6967)
- 创(6940)
- 科研(6893)
- 科技(6740)
共检索到82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倪维秋
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是保障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但是,现行的土地政策难以满足公共交通立体开发、多层经营、多种用途复合利用的需要。本文在分析交通设施用地利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交通设施用地复合利用的经验,从规划、利用、管控、落实4个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交通设施用地 复合利用 公共交通枢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过利超 过秀成
为了合理配置都市区客运走廊内公共交通设施,完善都市区空间与交通规划体系,论文以可达性、多元化、公平性、一体化、协调性为规划目标与要求,界定了都市区客运走廊公共交通设施配置规划的内涵,提出了设施配置规划的总体框架,并探讨了规划中的几个关键决策问题。
关键词:
都市区 客运走廊 公共交通 设施配置规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伟 吴佳南
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优化规划设计对于厦门城市全面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具有先导作用,而高效、舒适、便捷的公交停靠站规划设计在引导人们利用公共交通作为平时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尤为重要。在对厦门市集美区公共交通设施中的停靠设施现状分析基础上,紧紧围绕低碳可持续的交通战略理念,从立法、规划、设计等方面入手,引入先进的停靠设施规划设计理念,为推动整个厦门市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做出贡献。
关键词:
公共交通设施 规划设计 停靠设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璐 徐磊 董捷
在梳理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效率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全域自相关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并分别从全国层面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尺度上,评估了交通设施建设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全国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交通设施对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及溢出效应,且直接效应较之跨区域溢出效应更为显著;与铁路设施相比,公路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效应更为明显,而铁路跨区域溢出效应更为突出;公路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最高,在西部则铁路最高。
关键词:
交通设施 土地利用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璐 徐磊 董捷
在梳理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效率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全域自相关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并分别从全国层面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尺度上,评估了交通设施建设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全国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交通设施对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及溢出效应,且直接效应较之跨区域溢出效应更为显著;与铁路设施相比,公路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效应更为明显,而铁路跨区域溢出效应更为突出;公路对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
关键词:
交通设施 土地利用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项英辉 欧阳文静
选取31个省份的人均交通运输业省份生产总值等七项安全指标,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安全数值进行计算,得到各省份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安全水平综合值以及排序。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 安全评价 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慧 张楠 张平
运用加权栅格叠加方法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设施的选址,对于改善城市群的交通条件,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进程至关重要。文章结合了大数据和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实时火车和汽车的交通数据分析,利用加权栅格叠加方法,构建了层次结构模型,计算各因子权重,最后将权重导入GIS中进行叠加分析,最终探索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客运和货运的交通设施最佳选址区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蒋海兵 张文忠 韦胜
本文尝试利用大量微观空间数据从供需角度评价北京公共交通影响下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及其空间效率和供需匹配情况,分别采用比例法与最短时间距离法测算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运用定序变量相关法与因子空间叠置法分析公共设施可达性的供需匹配程度。结果表明:北京居住小区公共设施总体可达性水平较高。其中,4环以内各类公共设施可达性水平最高,居住小区到公共设施的平均时间20分钟内的小区占比高达90%以上;5-6环可达性水平最差,平均时间20分钟内的小区占比在50%以下。高需求高可达性街道比重相对较高,而高需求低可达性街道主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沈犁 向阳 王周全 张桐 戢小辉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以成都市为例的城市公共交通复合系统网络以及两子系统网络进行了相关拓扑特性与抗毁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以成都市为例的地铁-公交复合网络及其子网络均为具有无标度特性的小世界网络,在L、P两种空间中均表现出随机袭击下的鲁棒性与蓄意袭击下的脆弱性,且节点的抗毁性低于边的抗毁性;同时在相同袭击条件下,复合网络的抗毁性均优于地铁子网络与地面公交子网络。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沈犁 向阳 王周全 张桐 戢小辉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以成都市为例的城市公共交通复合系统网络以及两子系统网络进行了相关拓扑特性与抗毁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以成都市为例的地铁-公交复合网络及其子网络均为具有无标度特性的小世界网络,在L、P两种空间中均表现出随机袭击下的鲁棒性与蓄意袭击下的脆弱性,且节点的抗毁性低于边的抗毁性;同时在相同袭击条件下,复合网络的抗毁性均优于地铁子网络与地面公交子网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守华 吴海峰 钱非非
针对中国城市人口增长率和城市规模明显分化的现象,本文从向心力的集聚效应和离心力的通勤成本视角进行研究。理论模型和1990—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地铁等交通设施改善和基于市场潜力的消费集聚效应会增大均衡时城市规模,区位基础等本地特征因素也会影响均衡城市规模。稳健性和异质性检验表明,交通设施的改善驱动高等级大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来自市场潜力的集聚效应是中小城市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分解关键解释变量的计量结果表明,城市群,特别是都市圈的中小城市的人口快速增长得益于圈层结构中市场潜力带来的集聚效应,而内陆和东北的孤立中小城市因市场潜力弱而人口增长缓慢。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市场潜力通过增加产品需求和提升工资水平、交通设施改善通过提高有效劳动力数量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吸引人口流入并推动人口增长,且房价调节关键解释变量与人口增长的关系。为促进城镇体系协调发展,国家应构建“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外围中小城市”多层次空间格局,优化区域空间功能分工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学新
探讨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与改革问题。首先,论述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探讨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导向,再次,提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改革举措。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 改革 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云华
目前,国土资源部已发布实施了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电力、煤炭、铁路、公路、民航机场、文化馆等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但尚有些行业特别是公共设施的用地标准未能全部涉及,导致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用地的实际审批过程中特别是要以划拨方式供地时,没有相应的定额指标依据来核定用地标准。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纯 程志华 于晓萍 王亚群 沈忱
中国西部城市在大规模、快速度和高投资的交通基础设施推进的同时,审视其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于城市低收入群体来说,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是否能对提升就业水平、提升整体生活品质产生积极作用,值得规划者和决策者关注。论文基于乌鲁木齐2014年居民交通出行调查数据,采用带有交叉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Logit回归方法,考察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 BRT)对于提升低收入群体就业可达性和通勤满意度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就业可达性方面,低收入、男性和拥有住房产权者的通勤时间更长,距离BRT车站越近则通勤时间更短,私家车出行的通勤时间更长;在通勤满意度方面,低收入群体的通勤满意度水平更低,距离BRT车站近、选择私家车出行的通勤满意度水平更高。分析也表明,通勤时间短,通勤满意度水平不一定就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升就业可达性和满意度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但个体经济社会属性的差异影响也不可忽视。研究乌鲁木齐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对就业可达性和满意度的影响,有助于帮助西部城市制定提升低收入群体整体就业水平的公共政策,尤其对于促进地方就业稳定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袁诚 陆晓天 杨骁
本文利用PPP项目库中1341个交通设施类PPP项目信息和中国县域、城市年鉴的截面数据,以地方的财政、经济、金融、交通等状况作为自变量,采用多种计量回归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了地方政府自有财力对一地交通设施建设采用PPP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交通设施PPP项目实施与地方自有财力具有明显关联,但这种关系却是负向的:自有财力薄弱的地方政府,很少采用PPP模式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的回归模型表明,自有财力薄弱的政府更倾向于在PPP项目中采用政府付费的回报模式。对这一结论,本文给出了几点基于中国国情和现状的解释,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