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47)
2023(11412)
2022(9637)
2021(8595)
2020(7335)
2019(16690)
2018(16001)
2017(31048)
2016(17135)
2015(18912)
2014(18828)
2013(18832)
2012(17418)
2011(15620)
2010(15595)
2009(14497)
2008(14506)
2007(13131)
2006(11187)
2005(9707)
作者
(53012)
(44567)
(44511)
(42273)
(28211)
(21654)
(20125)
(17607)
(16703)
(15549)
(15149)
(14603)
(14065)
(14004)
(13927)
(13906)
(13845)
(13234)
(12976)
(12786)
(11344)
(10830)
(10527)
(10253)
(10033)
(9853)
(9747)
(9715)
(8974)
(8909)
学科
(74080)
经济(73994)
管理(47761)
(47316)
方法(36179)
(35473)
企业(35473)
数学(32788)
数学方法(32555)
中国(21767)
(20838)
(20810)
(15465)
(14998)
贸易(14998)
地方(14877)
农业(14723)
(14550)
业经(14338)
(11904)
环境(11363)
(11295)
财务(11280)
财务管理(11252)
企业财务(10667)
收入(10394)
技术(10386)
(10305)
银行(10253)
(10055)
机构
大学(256207)
学院(253789)
(108426)
经济(106300)
管理(97171)
研究(87309)
理学(85547)
理学院(84492)
管理学(83066)
管理学院(82586)
中国(62724)
科学(56312)
(53018)
(51423)
(46771)
(45216)
业大(43589)
研究所(41743)
农业(41259)
中心(39768)
财经(38709)
(36510)
(35414)
经济学(35120)
北京(32394)
经济学院(32267)
(31933)
师范(31484)
(31063)
财经大学(29020)
基金
项目(179364)
科学(141257)
基金(133487)
研究(121198)
(119744)
国家(118794)
科学基金(101028)
社会(80613)
社会科(76592)
社会科学(76566)
基金项目(71739)
(68989)
自然(67608)
自然科(66180)
自然科学(66155)
自然科学基金(65033)
(59536)
教育(54942)
资助(53612)
编号(45739)
重点(40588)
(39624)
(38196)
(37214)
科研(35477)
成果(35215)
计划(35167)
创新(34966)
国家社会(34707)
教育部(33554)
期刊
(107794)
经济(107794)
研究(68800)
学报(47719)
(44738)
中国(42750)
科学(41624)
(35399)
大学(34540)
学学(33217)
管理(31255)
农业(29733)
(19486)
金融(19486)
财经(19205)
技术(18620)
经济研究(18604)
业经(17421)
教育(17124)
问题(16747)
(16551)
(16185)
(13486)
技术经济(12841)
商业(12469)
统计(12403)
业大(12272)
(12044)
科技(12031)
(11558)
共检索到351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杰  
基于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围绕公共支出和公共服务领域构建城市偏向政策的综合性指标体系,利用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城市偏向政策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并未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将持续并存;城市偏向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劳动力流动的中介效应。除此之外,还发现:(1)市场化水平及以公路网密度代表的基础设施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2)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受教育年限水平、城镇化水平、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及外商投资因素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3)市场化水平、人均受教育年限、公路网密度及金融发展对劳动力流动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4)外商投资显著促进了劳动力流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钟世川  
笔者在CES生产函数下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力结构对工资差距影响的理论框架,利用1987年~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实证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之间是替代关系;在工业化进程中,大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大致偏向技能劳动力,其中,非金属制品业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最明显。同时,劳动力结构变化和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缩小行业工资差距,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和资本深化均扩大了行业工资差距。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邓翔  朱海华  路征  
文章根据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区域分割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外地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出现的新变化,并基于流动状态构造了3类劳动力群体,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2013年)数据和倾向值匹配法(PSM)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相比本地劳动力,区外流动劳动力的工资收入高出了26%,其中的11%来源于流动带来的人力资本优势,15%来源于让渡社会保险权利换取较高工资收入的"权利置换"收益。这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在工资收入层面已不存在对外地劳动力的歧视,反而外地劳动力还具有一定的工资收入优势,但这种优势主要是以失去收入安全保障为代价的,因而需要更多地关注外地劳动力在社会保险福利上的损失,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云章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但是,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存在观点分歧;通过分析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是扩大还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取决于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水平的高低,如果他们的工资水平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太低,则城乡劳动力流动不仅不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反而会导致差距扩大。这一结论得到了基于山东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和计量检验的支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樊士德  
本文在对劳动力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对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在理论层面无论是将外流劳动力归入欠发达地区还是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单纯的劳动力流动都未熨平收入差距,反倒拉大了差距。这与国内现有研究以及西方传统经济理论形成了典型的"悖论"。本文认为发达地区在劳动力流入后的技术扩张、欠发达地区在劳动力外流后的技术存量因子、外流劳动力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输回的劳动报酬比等因素构成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变量。实证研究也印证了劳动力流动拉大收入差距的理论推导,并发现"库兹涅茨"效应目前在我国并不显著。因此,需要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宏观政策,尤...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邵宜航  汪宇娟  刘雅南  
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可分为结构效应和总量效应。结构效应考察劳动力流动人口的结构性差异对不同阶层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影响。总量效应则考虑劳动力流入导致的住房需求总量增加可能产生的相应阶层的财产性收入的变化。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基于我国城市数据的计量检验表明:由于流动劳动力的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劳动力流动仍然会扩大城市内部收入差距;而当流动劳动力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时,劳动力流动则可能缩小城市内部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夏海舟  
财政政策手段对治理通货膨胀具有特殊的功能。财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主要有:一是通货膨胀引起财政分配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二是财政分配状况的变动反过来又影响并制约通货膨胀。文章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本文还对1979—1988年财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财政政策的选择的若干主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建雨  
运用城乡收入差距增长率序列模型对1978~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稳步推进城市化和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是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最有效措施;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切实提高劳动力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坚持共享性发展,使更多的民众可以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是有效遏制持续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武  吴国兵  朱荃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城市生产函数中引入集聚空间外部性,利用均衡模型推导出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方程,并探讨了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路径与内在机理,认为伴随城市产业集聚规模效益的变动,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轨迹呈现倒U型的阶段性特征。随后基于模型方程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产业集聚、劳动力流动等因素通过影响本省区城乡差距,进一步将作用传递和迭加到相邻省区城乡差距之上;(2)城市产业集聚过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目前尚处于极化效应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加速城市产业集聚扩大了城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甄小鹏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的数据,并应用基于回归的分解法研究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均一个外出务工劳动力对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16%,而一个留守劳动力的贡献率为11%;外出务工扩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留守劳动力更大地拉大了农户间的收入差距,其中教育不平等是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梁海燕  徐超  
劳动力流动与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关系是学者们长期讨论的问题之一,但是两者的关系并未得到统一的结论。本文通过数理模型对劳动力流动与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理论说明,并使用1982年-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劳动力流动对地区间收入差距起到了收敛的作用,这意味着促进省际间劳动力的迁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对制定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国锋  薛姣  
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营商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U型关系,整体上营商环境改善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区域异质性方面研究看,东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U型关系;从营商环境分类指标看,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国际环境和城乡收入差距关系与整体一致,法治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并不显著。此外,就业结构与创业能够负向调节营商环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U型关系,延缓U型曲线拐点的出现。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国锋  薛姣  
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营商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U型关系,整体上营商环境改善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区域异质性方面研究看,东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U型关系;从营商环境分类指标看,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国际环境和城乡收入差距关系与整体一致,法治环境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并不显著。此外,就业结构与创业能够负向调节营商环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U型关系,延缓U型曲线拐点的出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蒲艳萍  
本文运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在西部地区289个自然村有无外出务工户的问卷调查及2000-2007年西部各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就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进行统计与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状况具有积极效应;劳动力流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及农村人力资本提高等因素对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具有积极影响,其中,区域经济增长对农民增收作用最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程开明  李金昌  
本文以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根据1978~2004年的时序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城市化与城市偏向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对城乡差距扩大产生正向冲击;城乡收入差距是城市化水平上升的原因,对城市化产生负向冲击;城乡收入差距不构成城市偏向的原因。正确认识三者关系,对于理性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