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4)
- 2023(14585)
- 2022(12879)
- 2021(12233)
- 2020(10093)
- 2019(23189)
- 2018(23162)
- 2017(44766)
- 2016(24474)
- 2015(27345)
- 2014(27025)
- 2013(26445)
- 2012(24289)
- 2011(21748)
- 2010(21738)
- 2009(20063)
- 2008(19173)
- 2007(16800)
- 2006(14862)
- 2005(12927)
- 学科
- 济(92477)
- 经济(92374)
- 管理(69601)
- 业(64955)
- 企(53962)
- 企业(53962)
- 方法(38980)
- 数学(33224)
- 数学方法(32767)
- 中国(27035)
- 农(26598)
- 财(23203)
- 地方(22538)
- 业经(21246)
- 学(19438)
- 农业(17669)
- 贸(17275)
- 贸易(17266)
- 易(16693)
- 制(16689)
- 理论(16587)
- 环境(15463)
- 策(15250)
- 和(15247)
- 技术(14457)
- 务(14431)
- 财务(14360)
- 财务管理(14336)
- 划(14042)
- 银(13492)
- 机构
- 学院(334718)
- 大学(333025)
- 管理(133801)
- 济(129523)
- 经济(126313)
- 理学(115407)
- 理学院(114081)
- 管理学(112176)
- 研究(111887)
- 管理学院(111554)
- 中国(82509)
- 京(71536)
- 科学(69443)
- 财(59394)
- 所(54957)
- 中心(50754)
- 研究所(49952)
- 农(49911)
- 江(49448)
- 业大(47977)
- 财经(47315)
- 范(47006)
- 师范(46671)
- 北京(45165)
- 经(42854)
- 院(41628)
- 州(40657)
- 农业(38845)
- 师范大学(37520)
- 经济学(36902)
- 基金
- 项目(228751)
- 科学(179968)
- 研究(171245)
- 基金(163912)
- 家(141189)
- 国家(139955)
- 科学基金(120979)
- 社会(105886)
- 社会科(100129)
- 社会科学(100103)
- 省(89669)
- 基金项目(87701)
- 自然(78686)
- 教育(78658)
- 自然科(76795)
- 自然科学(76778)
- 划(75400)
- 自然科学基金(75328)
- 编号(72463)
- 资助(66514)
- 成果(58831)
- 重点(50746)
- 课题(49685)
- 部(49624)
- 发(49315)
- 创(47224)
- 项目编号(44110)
- 创新(43873)
- 科研(42804)
- 教育部(42671)
- 期刊
- 济(147321)
- 经济(147321)
- 研究(100206)
- 中国(61443)
- 管理(48215)
- 学报(47772)
- 科学(46291)
- 农(45456)
- 财(43920)
- 教育(41040)
- 大学(36281)
- 学学(33756)
- 农业(31763)
- 技术(28963)
- 融(28262)
- 金融(28262)
- 业经(25257)
- 经济研究(22545)
- 财经(21486)
- 问题(20128)
- 图书(19606)
- 经(18299)
- 现代(16275)
- 科技(16030)
- 理论(16029)
- 业(15994)
- 资源(15665)
- 技术经济(15326)
- 发(15157)
- 实践(14854)
共检索到491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边文娟
建筑色彩是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对老城区色彩问题认知深度不足,建筑色彩风貌更新存在缺乏针对性、成效不足等问题。在城市修补背景下,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提取色彩构成、分析色彩网络等方法,梳理色彩演变过程,探讨色彩问题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古城现代建筑主体色植根于传统建筑点缀色,传承岭南地区对黄红色调的审美偏好及善用补色对比的用色逻辑,而用色比例错位置换最终导致古城色彩风貌混乱无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更新策略,以期为转型期老城区城市修补与建筑色彩更新、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康宁
新时期转型发展和城市更新更强调高质量、可持续、协调性和以人为本,单一视角下的更新模式难以提供可持续更新动力,文化特色、宜居品质、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率都应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议题。首先辨析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的基本价值维度,提出“文化、经济、生活、生态”4方面的价值内涵和可持续更新动力模型;进而构建“价值引领、文化复兴;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品质提升;绿色低碳、智慧韧性”的保护更新策略;最后通过“路径指引、过程干预、行动框架”为古城可持续保护更新提供长效保障,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子张 洪国城
全面拆除重建的老城改造模式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上都面临困境。超越以拆迁收储为主导的传统模式,探索在整体保护的前提下,以产业升级、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改进相结合的老城"微更新"模式。以厦门营平街区为例,分析其改造和规划演变历程,提出以公房引导与私房自主更新相结合的老城区住房产权处理与管理策略。以公房作为政府掌控的空间资源,通过管理和政策机制的改进,腾退公房,通过街区运营机构引导文创产业入驻,激活老城产业活力;以公房改造为契机,塑造街巷内部公共空间,完善街巷网络,通过破墙开店,再造内街骑楼和小广场;以公房置换私房的形式,解决公私有房混杂的问题。研究私房产权处理难点的应对细则,出台鼓励私房翻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李波 李琴 陈剑宇 徐宇甦
在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语境下,对老城区住宅社区适老化改造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武汉老城区,选取机关大院社区、高校校内社区、高层(历史地段)夹缝社区与老城区基础样本这4种社区代表类型,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深入访谈等方式,探索这些住宅社区在适老化改造中的差异性,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造策略。研究发现:不同社区类型间在居室环境、社区环境、医护与商购环境等层面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导致其适老化改造重点各有不同,具体为:(1)机关大院与高校校内社区:应在整体保留社区前提下,以社区居住环境提升与竖向交通改造为重点,打造适老化改造示范工程;(2)高层(历史地段)夹缝社区:应积极引导房地产企业等社会资金参与适老化改造进程,以功能置换与活化为突破口,通过社区整体改造与打包租赁等模式,尝试居家养老型社区到准养老机构的转换;(3)老城区基础样本:对于基础设施较好的老旧社区,可适当保留维系城市肌理与情感记忆;而对于其他社区,应采取适度适老化改造作为过渡,为后续拆迁还建预留余地与缓冲。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曦 张芳
我国城市中封闭主导的街区阻碍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加剧了破碎化,限制了更新改造。在开放街区的政策背景下,需要增加滨水街区的开放程度,采用有区别的策略应对不同性质的滨水街区。本文基于城市用地分类将滨水街区分为完全开放、适度开放和不适开放三种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街区设计了相应的更新策略:拆围开放、缩小街区、内部联通、分割和置换,从而增加滨水地段中开放街区的比例,增强街区中滨水空间的开放程度,为滨水空间更新创造良好的基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苏腾 许定源 许子兴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城市老城区的停车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面临着供需矛盾突出、空间十分有限、治理水平不高和市场化进程滞后等一系列挑战。提出了精准把脉、分类施策、立体发展以及建管并重四大策略。结合冬奥会承办地之一崇礼的实践,实施了优先补齐老旧小区基本停车位、重点保障冬奥及雪季停车需求、合理建设社会公共停车场、大力规范路内停车秩序等对策,配套以停车治理措施保障,力争满足城市更新与冬奥双重要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井晓鹏 霍小平
通过对西安老城区内现状建筑色彩的调查与归纳,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指出西安老城区城市色彩体系由灰色系、土黄色系、赭石色系和"灰顶赤柱白墙"色彩组合等四类系列色构成;运用历史文化特性指导西安城市色彩体系控制分区,划定绝对保护区、控制建设区和环境协调区等三类分区。并据此确定了色彩推荐色谱,以实现对西安老城区城市色彩体系的控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吕婉晖 张尚 冯钧霆
综述相关研究成果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苏州老城区改造中的问题、关注重点及改造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过于商业化、失去城市韵味"是苏州老城区改造中最严重的问题;而"生活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的改善"是最应关注的重点;"小规模更新、对老旧建筑进行修建"应是最主要的改造方式。
关键词:
老城区 改造 更新 基础设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航 刘琳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用地不断向外扩张,位于边缘区的传统村落越发面临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以深圳凤凰古村为例,将共生理论引入并构建古村与城市的共生系统,明确传统村落与城市共生的三要素内涵,在此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凤凰古村的共生三要素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优化共生模式、强化共生环境和协调共生单元三大策略,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性更新策略,以有助于完善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理论的研究,并为类似的位于城市边缘区的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心菡 徐宁 王伟 徐小东
我国城市建设已进入“存量优化”的阶段,作为居民重要公共活动空间的老城背街小巷却日益面临环境老化、功能衰退等诸多问题。文章选取南京老城40条代表性背街小巷为研究样本,运用矢量地图、POI及实地观测数据分别对其行人活动与环境品质进行测度,探索背街小巷的活力表征与环境品质要素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街巷活力表征,不同影响要素的作用效应差异显著,研究成果可为背街小巷整治提供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策略指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邰浩 陈可石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新时期的历史城区保护应强调将"保护"和"发展"相结合,以动态的眼光看保护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以POD、SOD、AOD理论为核心的"3D"历史城区复兴途径:以公众意见为指导、以提升城区公共服务能力为基础、以构造城市核心吸引力为提升创造宜人、宜居、宜赏、宜业的整体环境,从社会、文化、经济三方面为历史城区的复兴提供了可能。本文将"3D"模式应用于讪头老城区的城市更新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对于完善我国历史城区保护理论体系、指导历史城区保护的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美婷 胡振宇
深圳作为国家首批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具有向国内外同类超大城市提供破解大城市病解决方案的任务使命。本文在阐述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以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区为研究案例,深入剖析老城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提出打造集约紧凑的立体空间开发模式、构建以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幸福格局、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对策建议来推动老城区复兴。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老城区 复兴 罗湖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博娅 刘志成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高密度建设的中心城区进入城市更新阶段以促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其生态网络建设也从“底线逻辑”逐步转向“精细化”发展。从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建设特点出发,引入具有生态学含义的功能性连接概念模拟构建研究区的生态网络,结果显示现状网络综合连接度低、结构破碎。结合生态学原理以及重要性指数分析,提出了重要斑块的保护和修复、重要路径的识别和疏通、现状结构的整合和分级等具体路径来优化中心城区生态网络,并明确了城市更新背景下生态网络进一步精细化构建的具体方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晓斌 周寅康 张鸿辉 殷少美 许彦曦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储备作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已在许多城市开展。从主要城市目前土地储备计划制定过程来看,普遍存在资金导向和项目需求问题,使其缺乏与城市发展规划间的协调,易导致区域整体利益下降。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土地储备与供应计划,改资金导向型为功能导向型,改项目需求型为规划引导型,通过土地储备制度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资产化、土地资产的资本化,确保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是土地储备计划研究的基本目的。论文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从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入手,利用GIS技术,进行了土地储备潜力分析与评价,并据此确定土地储备数量与时序,就如何合理制定土地储备计划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扩展 土地储备 指标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巍 冯斌
着眼于藏民族集聚区中小城镇色彩体系建构的研究,以尊重藏传佛教文化和融合外来民族文化为出发点,以孟塞尔色系推演、色彩地理学等为主要方法,寻找来自于宗教色彩而有别于宗教色彩的城镇色彩体系。通过这一研究,旨在探索藏区城镇色彩控制规划的思路,建立完整的三层次色彩体系研究框架,全面地保护拉卜楞寺院色彩构成,有效地引导夏河老城区城镇建筑色彩选择与组织。
关键词:
夏河 老城区 拉卜楞寺院 城市色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