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1)
2023(14217)
2022(11775)
2021(10724)
2020(9032)
2019(20693)
2018(20169)
2017(38983)
2016(20848)
2015(23532)
2014(23174)
2013(23481)
2012(21602)
2011(19567)
2010(19786)
2009(18982)
2008(19051)
2007(16980)
2006(15134)
2005(14154)
作者
(57800)
(48126)
(48028)
(45764)
(31234)
(22866)
(21719)
(18496)
(18427)
(17189)
(16704)
(16271)
(15643)
(15358)
(15151)
(14817)
(14267)
(13905)
(13806)
(13533)
(12060)
(11586)
(11554)
(11098)
(10821)
(10751)
(10745)
(10475)
(9432)
(9405)
学科
(103576)
经济(103425)
(89068)
(80699)
企业(80699)
管理(79702)
方法(46104)
数学(37698)
数学方法(37538)
(34707)
业经(30554)
(29667)
中国(29538)
(24452)
(23227)
财务(23209)
财务管理(23173)
企业财务(22014)
(21170)
贸易(21155)
农业(20756)
(20667)
技术(18333)
(17580)
(17250)
地方(16958)
(16761)
(16040)
银行(16035)
(16012)
机构
学院(309292)
大学(307985)
(145927)
经济(143410)
管理(125835)
理学(107820)
理学院(106787)
管理学(105789)
管理学院(105181)
研究(100979)
中国(84211)
(71213)
(64249)
财经(55922)
科学(53052)
(51017)
(48348)
经济学(46758)
(46505)
中心(46053)
(44573)
研究所(42732)
经济学院(42337)
财经大学(41485)
北京(40633)
业大(38174)
(36388)
商学(36357)
商学院(36046)
(36032)
基金
项目(196081)
科学(159397)
基金(149178)
研究(147590)
(126333)
国家(125272)
科学基金(111107)
社会(101680)
社会科(96747)
社会科学(96727)
基金项目(78142)
(72675)
自然(68061)
自然科(66565)
自然科学(66550)
教育(66443)
自然科学基金(65486)
资助(60939)
(60586)
编号(56362)
(46390)
成果(45425)
国家社会(43815)
(43371)
重点(43082)
(43061)
(41515)
教育部(41278)
人文(40293)
创新(39816)
期刊
(162848)
经济(162848)
研究(99803)
中国(60401)
(58843)
管理(51568)
(41635)
科学(39034)
学报(36026)
(34935)
金融(34935)
大学(30053)
财经(29552)
学学(28496)
农业(28158)
技术(26829)
经济研究(26559)
业经(25567)
(25452)
教育(23666)
问题(23215)
(20362)
技术经济(18036)
世界(17905)
(17654)
国际(17213)
现代(15950)
财会(14776)
统计(14747)
商业(14462)
共检索到476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何欢浪  耿若璇  任岩  
文章采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数据构建中国城市的信用水平指标,研究其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并探究其主要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城市失信被执行人数量的增加不利于企业出口,城市失信企业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之比每上升1%,企业出口额下降约1.0600%,城市每万人中失信自然人数增加1%,企业出口额降低约0.0419%。第二,中间机制检验显示,社会失信增加会加剧企业融资约束水平,提高企业融资成本,也会增加企业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的交易效率,不利于企业专业化分工,融资困难和生产服务的内部化都不利于企业出口。第三,异质性研究表明,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和东部地区所在企业的出口更易受到地区失信水平的影响,城市异地失信人数比例越高越不利于企业出口。研究表明,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继续完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将非正式制度正式化,进而提升城市信用水平,更好地发挥其在稳外贸中的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妍妍  李磊  刘鹏程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本文估计了企业雇佣的性别偏好,借以检验出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性别雇佣偏好的影响。在控制企业的个体属性后,与非出口企业相比,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的女性雇佣偏好;伴随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女性雇佣偏好也将显著增长。考虑到样本的抽样偏倚和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出口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将进一步增强出口对制造业企业的女性雇佣偏好的正向影响。出口对企业性别雇佣偏好的影响还存在着分布上的差异性,其主要提高了企业对低技能女性劳动力的雇佣偏好,并对出口比例较大的地区和行业中的女性就业产生了更大的正面溢出效应。本文对于在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提高我国女性就业机会,实现性别就业平等方面具有较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胜旗  毛其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下游最终品市场已基本上实现了充分竞争,但上游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系统地研究了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和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成本加成下降和研发创新弱化是上游垄断降低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可能渠道。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大范围关税减免这一事实,进一步检验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在上游垄断与下游企业出口DVAR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缓解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打破制造业上游垄断与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于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和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胜旗  毛其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下游最终品市场已基本上实现了充分竞争,但上游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系统地研究了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和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成本加成下降和研发创新弱化是上游垄断降低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可能渠道。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大范围关税减免这一事实,进一步检验了中间品贸易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李勇  刘志彪  
本文从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视角出发,对出口是否促进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行细致考察。通过采用企业层面微观数据,结合OP方法和PSM模型,并采用多方面的生产率指标以及分行业视角,分析出口对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是否具有"出口中学习"作用效应,为转型时期出口导向战略能否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一个可供识别的微观基础。本文发现,在样本观察期内,有出口行为的企业在反映企业特征的多项指标方面都强于没有出口行为的企业;无论是使用单期平均效应指标,还是使用累积平均效应指标,都稳健地验证出口通过"出口中学习"效应促进了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这种"出口中学习"效应在企业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袁凯华  张海鹏  南士敬  
本文通过将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拓展至企业层面,系统刻画了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程度及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尽管随着国内数字化水平的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取得了显著提升,但是提升背后却隐藏着国内服务数字化缺位束缚制造业发展的困境;无论是跨国对比,还是区分贸易类型,这种“大而不强”的特征都十分明显;考虑到数字服务经济效益高于数字产品,国内数字化水平结构失调很难促进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计量模型显示,市场潜力更加偏好于促进国内数字服务投入,外资渗透度更加倾向于利用国内数字产品替代国内数字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和制造业低端锁定并存的现象,同时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切实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冠宇   马野青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下,信息化建设能否助力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是关乎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2002—201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数据,借助“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化建设能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且对不同类型企业存在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创新效率,以及降低中间品进口价格与出口信息成本来实现;拓展性分析发现,信息化建设还会促进企业出口规模增加与出口市场拓展;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化建设存在明显的后发优势,后批“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带来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较前批更强。本文的研究为“信息化”与“走出去”两大发展战略能否实现良性互动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与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肖金梅  刘猛  洪锐凌  
面对逆全球化势力抬头、中美贸易战等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出口依赖型企业对外贸易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本文基于外部需求冲击视角研究各因素对中国出口依赖型企业的财产保险需求影响,不仅能为出口依赖型企业财产保险需求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还为出口依赖型企业财产保险购买提供经验证据。本文创新性地基于外部需求冲击视角对企业财产保险需求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假说;构建面板随机效应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使用泊松回归及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内生性检验。研究发现,外部需求冲击越大的出口依赖型企业财产保险需求越小;利息成本大、所得税税率高、盈利性越低及有形资产占有越多,出口依赖型企业购买财产保险的需求越大。子样本回归结果证实:相较于非国有出口依赖型企业,国有出口依赖型企业财产保险需求受到外部需求冲击的影响更大;相较于东部核心区,非东部核心区出口依赖型企业受到外部需求冲击的影响更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吕越  盛斌  
贸易与投资逐渐成为企业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文章构建了可用于分析融资约束与企业国际化的理论模型,发现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实现出口,融资能力最强的企业则可以对外直接投资。这一发现对出口依赖度较高且金融市场尚发育不完全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进一步减少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金融市场摩擦,帮助最有竞争力和最高效率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从而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实现贸易增长方式转型的战略目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灿雷  王永进  李宏兵  
在对外贸易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中国出口企业间的产品质量却日益分化。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结合相关分解方法验证了出口产品内的质量分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出口产品质量分化对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产品内的质量分化整体上加剧了中国的工资不平等。影响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产品质量分化一方面通过技能溢价机制扩大了高低技能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利润分享机制扩大了残差工资不平等、企业间工资不平等以及高技能群体内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明  邓敏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产品质量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对我国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重点在于沿海地区的非国有企业,尤其是非垄断行业内的大量私营企业;在位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显著提升企业加成率,而新进企业和高出口倾向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则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产品质量通过产品价格和边际成本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找到另一条识别路径——通过提高出口企业加成率惠及一个国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杰  刘志彪  郑江淮  
对来自江苏省微观企业大样本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以代工方式切入全球价值链生产体系是我国制造业本土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的不同会对其创新活动产生倒U型非线性影响效应;完全依赖于国外市场的代工企业创新活动显著受到代工"俘获效应"和"锁定效应"的负面作用影响。进一步分析还发现,我国代工企业的关键设备引进等行为,可能是阻碍其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方静  
文章基于企业技能结构视角,依据企业出口行为决策与技能构成理论模型建立计量模型,运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出口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出口目的地与企业工资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密集度、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占比与企业工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采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进行检验,发现向高收入国家出口显著促进了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而出口本身对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显著的因果影响。文章进一步验证了质量升级机制和出口目的地特定服务机制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中成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符大海  唐宜红  
本文利用1999-200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企业所有权结构和产业特征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商独资企业比中外合资企业具有更强的出口倾向、更高的出口密集度和更偏好于选择持续性出口战略;中外合资企业比全资内资企业具有更强的出口意愿;西方控股企业比港澳台控股企业更偏好出口,而非国有控股企业相对于国有控股企业具有更强的出口偏好。就产业特征而言,产业出口导向性和产业资本密集度对企业出口行为有显著的影响,而产业竞争性仅对企业出口战略的选择有影响。这些发现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决定因素的认识,同时也为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的互动机制提供了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茂  李雨浓  姚星  陆毅  
在实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本文借助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首次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人力资本扩张对我国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1)高校扩招带来的人力资本扩张有效推动了出口升级,2000~的部分可由人力资本扩张来解释。(2)升级效应形成机制在于,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劳动者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技能劳动的"要素集聚"和"技术载体"功能共同推动了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上升。其中,"要素集聚"功能体现为人力资本引发资源在城市制造业内部不同出口产品间的优化再配置,深入到企业层面,出口升级源自出口企业的动态调整;"技术载体"功能体现为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诱发效应,主要通过促进技术研发和更高质量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实现。(3)人力资本扩张对于初始技术基础好、人力资本相对物质资本更为缺乏以及市场化水平高的城市的升级效应更突出。本文研究能够为准确理解人力资本推动我国出口升级的效应及机制提供有力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