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28)
2023(18902)
2022(16063)
2021(14978)
2020(12555)
2019(29001)
2018(28179)
2017(54465)
2016(28974)
2015(32638)
2014(32044)
2013(31691)
2012(29133)
2011(26146)
2010(26050)
2009(24135)
2008(22760)
2007(19726)
2006(17209)
2005(15014)
作者
(80178)
(66593)
(65945)
(63187)
(42412)
(31790)
(30337)
(26013)
(25530)
(23499)
(22666)
(22418)
(20784)
(20781)
(20766)
(20133)
(19676)
(19386)
(19146)
(19012)
(16347)
(16047)
(15995)
(15180)
(14902)
(14796)
(14541)
(14274)
(13293)
(13120)
学科
(122786)
经济(122569)
管理(81407)
(78210)
(64671)
企业(64671)
方法(57125)
数学(49717)
数学方法(49148)
中国(39293)
(31875)
(30567)
(28968)
金融(28965)
业经(27930)
(27238)
银行(27203)
(26176)
地方(26109)
(23547)
(22835)
(22825)
贸易(22807)
(22176)
农业(21161)
理论(19977)
(19589)
财务(19514)
财务管理(19473)
(18633)
机构
大学(406444)
学院(403176)
(171121)
经济(167717)
管理(161758)
理学(140859)
理学院(139381)
管理学(136990)
管理学院(136272)
研究(135729)
中国(107153)
(86150)
科学(80558)
(76852)
(65366)
中心(63248)
财经(62709)
研究所(59705)
(59355)
(57230)
业大(56987)
(55829)
北京(54573)
经济学(53521)
(51937)
师范(51502)
(49540)
经济学院(48435)
财经大学(47023)
农业(46196)
基金
项目(280403)
科学(222644)
基金(206745)
研究(205980)
(178976)
国家(177531)
科学基金(154268)
社会(134135)
社会科(126916)
社会科学(126882)
基金项目(109161)
(106233)
自然(98693)
自然科(96497)
自然科学(96476)
自然科学基金(94746)
教育(93669)
(89751)
资助(85492)
编号(82872)
成果(66409)
(62602)
重点(62317)
(59662)
(58256)
国家社会(56272)
课题(55993)
教育部(54523)
创新(54380)
科研(53406)
期刊
(177237)
经济(177237)
研究(120419)
中国(73982)
学报(59430)
管理(58064)
(57304)
科学(56451)
(53293)
大学(46621)
(45022)
金融(45022)
学学(43808)
教育(39996)
农业(36591)
技术(34129)
财经(30626)
经济研究(29907)
业经(27865)
(26343)
问题(24353)
图书(20161)
统计(19659)
理论(19459)
技术经济(19197)
(19054)
(19020)
科技(18300)
现代(17833)
(17678)
共检索到587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大垒  仲伟周  
世界上许多城市已经实现了金融产业的集聚式发展,并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为在中国范围内推广这种发展模式,以中心-外围模型和社会嵌入理论为理论分析基础,推导出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同时考虑中国不同地区的空间差异因素,对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城市的金融业产值占GDP比重、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出水平、商业销售水平、财政支出水平、教育投入水平和位于东部地区等因素对该城市金融产业集聚发展具有正向影响,而居民储蓄水平则呈负向影响。为此,中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应实施不同类型的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应发展多元的金融组织体系,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大垒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金融产业的集聚式发展,以中心—外围模型和社会嵌入理论为理论分析基础,推导出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同时考虑中国不同地区的空间差异因素,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城市金融业占GDP的比重、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出水平、商业销售水平、财政支出水平、教育投入水平和位于东部地区等因素对该城市金融产业集聚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而居民储蓄水平则呈现负向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修岩  
本文基于中国2003~2006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通过就业密度、城市相对多样化水平和相对专业化水平等集聚经济因素对城市非农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了关键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从而得到更加可靠的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在控制住其他影响因素后,一个城市的就业密度和相对专业化水平对其非农劳动生产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祥栋  张亮亮  赵峥  
文章应用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展示了中国城市产业结构专业化与多样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基于集聚经济的视角探讨了城市产业结构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同于马歇尔和雅各布斯的基本观点,本文认为,专业化、多样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非是线性的。多样化与城市人均产出之间呈现出"U"型特征,专业化与城市人均产出之间呈现出"倒U"型特征。这两类曲线的拐点与城市规模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来说,城市规模越大,产业结构的高度专业化对城市经济增长越不利,而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对城市经济增长越有利。政策上,为了维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小城市或镇应充分发挥产业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注重结构调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晶晶  岳中刚  
结合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了金融集聚、本地需求规模对地区工资差距影响的分析框架。基于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分位数回归方法,采用2004-2011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其正向促进作用逐步减弱;第二,本地需求规模可显著促进地区工资水平;第三,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分位点的提高,金融集聚对地区工资差异的影响逐步提高,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对高工资与中等工资地区的影响显著,且高工资地区的受益程度最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会强   张帆   吴晓迪  
数字经济背景下,虚拟集聚凭借其独特的网络与平台优势,已然成为产业链韧性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2004—2019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虚拟集聚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虚拟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产业链韧性,且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产业链韧性越强的城市,虚拟集聚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越强;机制检验表明,虚拟集聚通过平台赋能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提升产业链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虚拟集聚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在2015年之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产业结构更高级的地区更显著。本研究为虚拟集聚赋能产业链韧性提升,以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依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会强   张帆   吴晓迪  
数字经济背景下,虚拟集聚凭借其独特的网络与平台优势,已然成为产业链韧性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2004—2019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虚拟集聚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虚拟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产业链韧性,且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产业链韧性越强的城市,虚拟集聚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越强;机制检验表明,虚拟集聚通过平台赋能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提升产业链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虚拟集聚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在2015年之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产业结构更高级的地区更显著。本研究为虚拟集聚赋能产业链韧性提升,以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依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小靓  田相辉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有效处理集聚经济识别与估计过程中的内生性问题,检验集聚经济与工资溢价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证结果发现,核心变量市场潜能与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显著正相关,表明劳动力在市场潜能更高的城市会获得更高的能力,或者说市场潜能更高的城市有能力支付给劳动力更高的工资,从而揭示了生产要素纷纷流向大城市和较发达地区的主要原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洁  王耀中  
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关联产业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模型,检验制造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效应。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的空间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制造业发展并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在本地及邻近城市集聚;制造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直接效应在中西部经济带显著大于东部经济带,但其间接效应在三大区域内部均不明显;产业关联及其空间效应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的作用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慧  王垚鑫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分析,阐释和验证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并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影响集聚的四大主要因素分别为需求因素、人力因素、政策因素和文化因素。同时,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和重庆五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城市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余敏丽  
金融类特色小镇是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行的有益尝试,为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全国有四十多个城市都在建设金融类特色小镇,但是作为金融产业集聚的新型业态形式,各城市对金融类特色小镇的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采用2003~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运用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长期影响因素,并结合金融类特色小镇这种新型金融产业集聚形式,对中国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演化路径进行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斯丽娟  张利敏  
基于2006—2015年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两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研究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单位面积金融产出的扩大和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金融增加值占比对经济发展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前一期技术水平对经济发展有较弱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外部性随着距离的变化呈"倒U形",技术外部性随着距离的变化呈"U形"。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祥  
本文利用我国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29个产业2002-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集聚效应对于特定行业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行业样本范围内,专业化集聚效应对企业资产规模扩张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多元化集聚对企业成长几乎没有影响。在分行业分析中,专业化产业集聚对基本原材料和装配制造业企业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资源依赖型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而多元化产业集聚对所有行业中的企业成长都没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在资源依赖型行业中甚至不利于企业成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大垒  
金融产业集聚现象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比较明显,并有效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金融业集聚式发展模式,有必要研究其形成原因。本文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EViews6.0软件,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工业总产值、金融业从业人员和地区生产总值三个因素对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居民储蓄和园林绿地面积两个因素对其形成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据此,本文从金融企业、工业企业、地方政府和城市居民四个层面提出了促进城市金融产业集聚形成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婷  赵伟  
基于已有调研观察及案例分析文献,文章按照空间经济学规范范式理出了两个关于KIS集聚影响制造业创新的重要实证命题,并根据命题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实证模型,进而引入2005-2007年间中国283个城市KIS产业及工业企业数据,在考虑空间互动的基础上,对相关命题予以检验。研究显示:KIS空间集聚能够显著地改善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创新效率,以两类代表性KIS产业数据为例的回归分析表明,KIS产业集聚不仅对所在地区本土制造企业的创新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通过空间关联性,KIS集聚还能产生跨区域创新效应。进一步基于企业分组比对的检验揭示,KIS集聚-创新效应因企业的规模以及企业所在行业技术水平不同而异。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