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87)
2023(19518)
2022(16583)
2021(15536)
2020(12826)
2019(29456)
2018(29080)
2017(55476)
2016(30192)
2015(33758)
2014(33789)
2013(33361)
2012(31348)
2011(28507)
2010(28501)
2009(26162)
2008(25531)
2007(22318)
2006(19828)
2005(17831)
作者
(87853)
(72854)
(72343)
(68954)
(46731)
(34890)
(32963)
(28642)
(27952)
(26025)
(24945)
(24904)
(23304)
(23234)
(22640)
(22500)
(21593)
(21229)
(21038)
(20798)
(18241)
(17958)
(17651)
(16603)
(16376)
(16160)
(16143)
(15944)
(14719)
(14517)
学科
(129930)
经济(129788)
管理(81432)
(76698)
(60334)
企业(60334)
方法(52875)
数学(46027)
数学方法(45607)
中国(40513)
(35979)
地方(32733)
(29572)
业经(28056)
(27728)
(24805)
(24182)
贸易(24166)
农业(24114)
(23374)
(20799)
银行(20741)
(20720)
金融(20711)
环境(20453)
(20010)
理论(19467)
(19328)
技术(18589)
(17915)
机构
大学(429495)
学院(427198)
(177259)
经济(173470)
管理(162911)
研究(154557)
理学(140020)
理学院(138322)
管理学(136074)
管理学院(135303)
中国(116344)
科学(94749)
(93626)
(80337)
(78389)
(72337)
研究所(71380)
中心(68683)
财经(63942)
(63903)
业大(63027)
北京(59792)
(59596)
师范(58998)
(58292)
(56730)
农业(56411)
经济学(54478)
(51312)
经济学院(49100)
基金
项目(290486)
科学(228836)
研究(213613)
基金(210240)
(183999)
国家(182458)
科学基金(155616)
社会(135852)
社会科(128588)
社会科学(128555)
(112873)
基金项目(110951)
自然(99388)
教育(97647)
自然科(97079)
自然科学(97054)
(95374)
自然科学基金(95326)
资助(86373)
编号(86178)
成果(70886)
重点(65707)
(65333)
(64611)
课题(60851)
(59698)
国家社会(56260)
创新(55815)
教育部(55210)
科研(54933)
期刊
(199008)
经济(199008)
研究(132688)
中国(88462)
学报(68852)
(66205)
科学(63795)
管理(59926)
(58323)
大学(51922)
教育(51635)
学学(48643)
农业(45591)
(40304)
金融(40304)
技术(36172)
经济研究(32511)
业经(32438)
财经(31391)
问题(27117)
(27040)
(23799)
图书(21825)
(21013)
技术经济(20171)
科技(20138)
资源(19893)
世界(19513)
理论(19398)
(19347)
共检索到647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丰付  王琦  潘加顺  
基于结构主义的视角,利用中国23个主要省域的地级市2005—2011年常住人口数据,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三个维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发现,首位度越大、集中度越大、人口分布越不平等,越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在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中,已经出现"要素投入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工业化"倾向的产业结构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的显著作用。说明在促进区域发展的作用动力中,工业化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城市化的作用慢慢凸显。同时,以"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的城市人口融合度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向影响。这表明更开放包容的城市人口政策,不仅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最终也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宝昌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往往被看作一个城市化程度低的国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但是,全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已超过2.1亿,已超过除美国、苏联和印度以外的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总人口数。在我国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化问题,特别是城市的人口规模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运用首位城市指标和序列规模分布来考察我国的城市体系发展问题,尤其是从人口规模和城市序列角度来探讨我国城市的空间分布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开忠  陈良文  
针对我国区域城市体系发展现状,对该体系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我国城市体系的区域分布特征、区域城市体系的分布密度以及规模结构。研究结论显示,东部省份城市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密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城市体系的发育程度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分析结果也表明,各地区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演化趋势较为一致,都经历了一个先分散、后集中的过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顺毅  
随着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呈现"倒U型"变化。与过度分散或过度集中的城市体系相比,结构相对协调的城市体系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而且,在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集中程度与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倒U型"关系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在结构上过度分散或过度集中的城镇化战略都将更明显地抑制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路径更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开明  
在自组织与他组织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区域内不同规模城市逐步形成具有等级分布特征的城市体系,不同层级城市的功能等级、辐射范围及经济联系存在明显差异。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分析显示,上海作为区域首位城市,城市流强度突出,经济辐射范围较广,与周边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联系强度。熟悉城市体系的分布特征及功能联系,对于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及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无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继琼  
采用豪斯道夫(Hausdorff)分维模式,利用2002和2003年成渝经济区各等级城市非农业人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等6个指标对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较为分散。除第一产业外,经济区内各城市在非农业人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等级差异。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完善和优化成渝经济区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祥  
合理的城市体系不仅是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力的保证,而且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条件,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目前这两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相互割裂的状态。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失衡与城市体系结构不合理并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城市体系优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现实路径是"抓中间、促两头",即通过加强次中心城市的发展来带动区域性城市群的发展,促进不同类型要素资源的分层流动和落后地区的经济集中。同时,通过促进大中小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和互动来优化资源的空间配置,从而实现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代合治  
山东省城市体系的结构研究代合治(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集聚空间,是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等的主要载体。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城市体系欲达有序状态,必须建立合理结构,才能不断由较低级向较高级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本文主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付大军  朱相宇  
选取2008-2013年京津冀都市圈中的北京、天津、唐山、保定、石家庄、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沧州和承德等10个城市的市辖区人口、GDP、第三产业产值等统计数据,运用普夫模型、位序-规模法则、罗特卡对数模型的原理与方法,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城市体系与经济发展等级规模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为该城市圈城市体系结构的增强、核心城市首位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秀玲  余吉祥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迁入,因此,使用"市区非农业人口"指标研究广东省城市体系的演进将得到不可靠的结论。与以有研究不同,文章使用人口普查数据汇总得到城市市区的人口规模,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城市迁移人口越来越向少数大城市集中,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越来越不均衡。而外资分布的不均衡是导致城市迁移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的原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顺毅  
在分析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选取2006—2011年中国省际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一个地区的城市体系中,大城市过度扩张而中、小城市发育不足的失衡结构,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市体系协调发展,促进中、小城市充分发育,将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且,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一步被强化,结构失衡的城市化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注重中、小城市发展的城市化路径,则能够更为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曹清峰  倪鹏飞  
中国城市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有必要以全球城市为坐标系考察中国城市体系结构。以全球1 007个城市为总体样本,基于全球竞争力和全球联系度分析中国292个样本城市的层级结构,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全球竞争力差异较大,大部分城市的全球联系度较低,不存在扁平化趋势;中国已经形成多中心多层级的城市体系,具有明显的四级金字塔层级结构,但大部分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较弱;大部分主要城市已经被纳入各城市群的次级城市体系中,但中心城市在各城市群中的分布不均衡,多中心城市群与单中心城市群并存,并表现出"纺锤型城""哑铃型"和"金字塔型"三种形态的城市层级结构。城市群的发展成为中国城市体系演进的具体形态和主要推动力量,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扩散和聚集作用,以城市群内部的一体化发展和城市群间的协同发展构建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进而促进整体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冯邦彦  李胜会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曹清峰  倪鹏飞  
构建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欧洲已经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的城市体系,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是决定欧洲城市竞争力的主导因素。中国应通过构建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的城市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降低要素和产品流动的空间成本,进而促进城市体系的网络化;打造一批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优化城市体系的层次格局;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产业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金融服务发达的中心城市;塑造城市间链网化分工体系,推动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城市体系的形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松林  刘修岩  杜聪  
利用2000年与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以及《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地级市及以上行政级别市层面数据,采用线性回归、非参数核回归以及随机变量遍历分布的方法对不同产业的就业在空间上的变动及其长期稳态分布进行测度,从而直观展现了中国产业就业的时空发展。实证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的样本期内,中国的总就业在整个地理单元上呈现趋同的特征,但处于分布的上尾,即在规模较大的地理单元中,却呈现就业的集中态势;在就业的长期稳态分布方面,第二产业就业的长期分布为分散化分布,而第三产业就业的长期分布则变得更加集中化。这带给我们的政策启示为,要增加对中等规模城市的转移支付,构建网络化的城市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