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81)
2023(13808)
2022(11678)
2021(10447)
2020(8938)
2019(20118)
2018(19734)
2017(37160)
2016(20635)
2015(23143)
2014(23450)
2013(22984)
2012(21687)
2011(19908)
2010(20096)
2009(18870)
2008(18415)
2007(16797)
2006(14827)
2005(13187)
作者
(65345)
(54856)
(54680)
(51946)
(34758)
(26295)
(24812)
(21680)
(20631)
(19237)
(18798)
(18073)
(17732)
(17167)
(17155)
(17019)
(16883)
(16271)
(15676)
(15662)
(13902)
(13596)
(13412)
(12549)
(12484)
(12120)
(12074)
(11969)
(11145)
(10996)
学科
(102438)
经济(102332)
管理(57789)
(51223)
(40299)
企业(40299)
方法(39080)
数学(34572)
数学方法(34274)
中国(26144)
地方(24229)
(23400)
(22893)
(21209)
业经(19010)
(17003)
(16074)
贸易(16069)
农业(15614)
(15475)
环境(14789)
地方经济(14553)
(13558)
金融(13550)
(13478)
银行(13416)
(13403)
(13141)
理论(13122)
(12807)
机构
大学(309805)
学院(308948)
(132304)
经济(129455)
管理(112811)
研究(112157)
理学(97271)
理学院(96036)
管理学(94236)
管理学院(93692)
中国(81830)
科学(71942)
(66023)
(62446)
(59152)
(57256)
研究所(54134)
业大(51903)
中心(50121)
农业(49792)
(46947)
财经(45822)
经济学(41492)
(41450)
北京(41058)
(39813)
(39811)
师范(39263)
经济学院(37267)
(36760)
基金
项目(207466)
科学(161438)
基金(150220)
研究(142552)
(134477)
国家(133387)
科学基金(112118)
社会(91841)
社会科(86970)
社会科学(86940)
(81877)
基金项目(80273)
自然(74155)
自然科(72502)
自然科学(72473)
自然科学基金(71144)
(69433)
教育(65001)
资助(60595)
编号(55503)
重点(47479)
(45640)
(44810)
成果(44430)
(42549)
计划(40468)
科研(40052)
创新(39963)
课题(39416)
国家社会(38408)
期刊
(149198)
经济(149198)
研究(89961)
中国(59320)
学报(58135)
(55912)
科学(50042)
(44300)
大学(42113)
学学(40427)
管理(39919)
农业(36987)
教育(26825)
技术(25489)
(25433)
金融(25433)
经济研究(25241)
财经(23425)
业经(22767)
问题(20943)
(20306)
(19621)
技术经济(16468)
(16347)
统计(15319)
业大(15031)
(14953)
商业(14872)
科技(14625)
(14059)
共检索到457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妙英  孟祥林  
城市化是以分散为特征的农村经济转变为城市经济的过程。城市依托两个前提即农业剩余财富前提和农业剩余人口析出前提得以产生。在城市体的产生过程中,聚集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有着双重影响:聚集经济造成城市的集中化发展,聚集不经济造成城市的分散化发展,这为城市群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聚集产生二重乘数效应:由"聚集"作用导致城市"成长";由"成长"引致城市成长并进一步引发"聚集",城市规模是聚集经济与聚集不经济的均衡发展结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牛冲槐  
本文认为,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是科技型人才流动的产物,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发生质变时就会产生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聚集效应的一种特殊形式,除了具备人才聚集效应的诸多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特点。文章提出,科技型人才流动的动因有引致性动因和驱致性动因两种,要形成人才聚集现象进而实现人才聚集效应必须同时提升这两个方面的水平。而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边界的存在则需要地区或企业严格控制好科技型人才聚集度,使之处于最优点以保障经济水平快速有效的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青山  李名良  
对中国中西部六省外出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价和城市规模对农民工的生活成本和名义工资均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在大城市工作的农民工,不能向大城市厂商索要更高的名义工资,以要求厂商根据大城市更高的房价对其名义工资进行补偿。这意味着高房价等聚集不经济效应阻止资本和人口向大城市过度聚集的市场功能在我国处于失灵的状态。这种"失灵的状态"阻碍着我国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青山  李名良  
对中国中西部六省外出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价和城市规模对农民工的生活成本和名义工资均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在大城市工作的农民工,不能向大城市厂商索要更高的名义工资,以要求厂商根据大城市更高的房价对其名义工资进行补偿。这意味着高房价等聚集不经济效应阻止资本和人口向大城市过度聚集的市场功能在我国处于失灵的状态。这种"失灵的状态"阻碍着我国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因果  何晓群  
基于1999~2007年中国10个主要城市群11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就业结构差异对城市工业聚集经济和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群之间存在聚集经济的区位效应,城市群聚集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除了技术进步的激励外,城市区位禀赋、产业结构和规模的差异对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显著的影响;中西部城市群的区位聚集效应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天勇  
文章就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了转移经济、聚集经济和网络经济三大分析方法,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的两部门分析法改变为空间分析法,即要素在不同的地区间由其边际收益率调节进行转移,从分散的地点向集中的城市和城镇聚集,而交通、能源和信息等网络技术和制度,又使传统的隔离和封闭式的经济结构向开放和互相交流的城市网络经济结构转型。作者认为,缩小各种具有空间性的收入和发展差距,主要应当依靠市场机制促进要素向高收益地区流动,其次才是政府对市场机制不足的弥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金相郁  高雪莲  
聚集经济在城市经济及区域经济研究中占核心地位,它直接体现城市及区域空间结构的经济效率以及竞争力。本研究利用卡利诺模型来对1987年至2001年期间天津市聚集经济进行实证检验。其分析结果表明:在1990年至1994年间天津市呈现出正的聚集经济效应;在1996年至2001年期间呈现出负的聚集经济效应,就是聚集不经济;最近五年聚集经济呈现出上升趋势,相当靠近于1,2001年的聚集经济系数为0郾984。本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以工业为主的天津市城市经济效应并不明显,但是,最近天津市工业的总体效应是较良好的,即将能够创造出一些空间外部经济效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因果  
本文利用1997-2003年中国17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通过一个包含城市产业差异的聚集经济函数,实证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就业结构、聚集经济对区域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集经济与区域城市产业结构关联性存在差异;东部城市密集人口引致了城市生产率的降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从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两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定量考察经济集聚、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现阶段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处于随集聚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阶段,拥挤效应还不明显。同时,集聚程度的不同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率的贡献大小存在差异,资本密度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就业密度和人口规模,这表明现阶段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主要由资本投入推动的。(2)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增强,其进一步加大了资本对城市土地产出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但不利于城市就业水平的提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从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两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定量考察经济集聚、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现阶段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处于随集聚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阶段,拥挤效应还不明显。同时,集聚程度的不同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率的贡献大小存在差异,资本密度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就业密度和人口规模,这表明现阶段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主要由资本投入推动的。(2)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增强,其进一步加大了资本对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冲槐  田莉  郭丽芳  
已有研究关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方面的文献发现,目前学者们对拥有高新知识、掌握先进技能的科技型人才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缺乏系统的分析。本文在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分析和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科技型人才概念和科技型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样本数据分析了1978~2006年科技型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得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型人才聚集既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关键性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祥林  
城市产生的过程就是经济核通过经济波对区域内其他经济体的辐射过程,经济波辐射强度的差异形成水平不同的城市个体,经济核随距离远近不同而形成不同状态的中心性影响强度,城市个体通过经济的和空间的联系形成城市体系。在排除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城市外围空间的扩展过程遵循经济规则,在谋求效用最大、实现地租均衡以及边际比较中实现形成城市的外围扩展空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建勤  
商业企业因追求规模绩效集聚而形成商圈。商圈的规模绩效和竞争优势来源于商圈所拥有的资源及商圈内在的结构方式,即商圈内商业企业资源整合的协同绩效。商圈的规模绩效存在有限性,当商圈规模超越某个极值点时集群绩效将大幅度的递减。因此,要增强商圈的规模绩效,政府必须采取卓有成效的对策与策略:提高商圈业态关联度,为实施商圈战略奠定基础;建立有效的竞和机制,以保证商圈活力的源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国中  
在"消费性聚集经济"视角下,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促进城市经济由"投资导向"转为"消费驱动",而且是吸引高端人力资本,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因素。通过现状比较、理论论证和实证检验三个层面,证明消费服务行业的聚集发展能够吸引高素质就业和居住人口,优化消费和投资环境,带动其他行业共同发展。因此,要实现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和创新驱动的双向转型,必须重视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形成以消费聚集人才,以人才驱动创新的良性发展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兴辉  熊荡  姜明雪  
基于2006—2015年中国未发生行政区划变动的321个县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改进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探讨各项资源要素聚集对我国县级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中国城市级别底端但数量最多的县级市经济的聚集效应。此外,将地理区位与各聚集指标相乘的交叉项引入模型,比较相同资源要素在不同的宏观地理区位聚集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各要素聚集对我国县级市经济增长影响显著;相同要素在不同区位聚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为提高县级市整体的聚集效应,应针对不同区位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改革户籍制度,适度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