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1)
2023(4601)
2022(3739)
2021(3249)
2020(2553)
2019(5959)
2018(5626)
2017(11052)
2016(6056)
2015(6721)
2014(6509)
2013(6644)
2012(5973)
2011(5306)
2010(5192)
2009(4754)
2008(4786)
2007(4301)
2006(3739)
2005(3198)
作者
(17062)
(14432)
(14363)
(13960)
(9309)
(6877)
(6486)
(5690)
(5577)
(5067)
(4932)
(4782)
(4511)
(4440)
(4438)
(4412)
(4278)
(4220)
(4180)
(4166)
(3617)
(3465)
(3362)
(3295)
(3285)
(3150)
(3104)
(2986)
(2845)
(2819)
学科
(34132)
经济(34103)
管理(20260)
(16389)
方法(12604)
中国(12258)
(11725)
企业(11725)
数学(11622)
数学方法(11562)
城市(8662)
(7325)
城市经济(6935)
地方(6796)
(6488)
(5494)
劳动(5477)
地产(5386)
(5386)
房地(5386)
房地产(5386)
农业(5046)
环境(4815)
(4679)
财务(4675)
财务管理(4670)
业经(4551)
(4284)
(4131)
贸易(4131)
机构
大学(87988)
学院(87261)
(41164)
经济(40280)
管理(33863)
研究(29981)
理学(29574)
理学院(29218)
管理学(28791)
管理学院(28628)
中国(21026)
(17931)
(17926)
科学(17438)
财经(15115)
经济学(14703)
(14280)
(13945)
经济学院(13489)
中心(13379)
研究所(13041)
(12596)
(12324)
业大(12248)
财经大学(11487)
(11209)
(10827)
北京(10808)
师范(10735)
农业(9990)
基金
项目(62732)
科学(51064)
基金(48776)
研究(42854)
(42831)
国家(42541)
科学基金(37590)
社会(31059)
社会科(29687)
社会科学(29682)
基金项目(26194)
自然(24271)
自然科(23833)
自然科学(23827)
自然科学基金(23401)
(23102)
(20015)
资助(19613)
教育(19282)
编号(14813)
(14253)
国家社会(14106)
重点(13902)
(13168)
教育部(12558)
(12512)
人文(12102)
创新(11875)
科研(11789)
(11398)
期刊
(40707)
经济(40707)
研究(26515)
中国(15461)
(14348)
学报(12509)
科学(12306)
管理(11095)
(10370)
大学(9563)
学学(9356)
财经(7777)
问题(7468)
经济研究(7101)
(6823)
农业(6815)
城市(6809)
(6648)
金融(6648)
技术(6376)
(5491)
业经(5184)
现代(4502)
统计(4484)
资源(4184)
教育(4142)
技术经济(4105)
(4086)
商业(3893)
(3862)
共检索到122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世伟   林嵩淇   郭凤鸣  
传统劳动力流动理论无法解释中国劳动力候鸟式流动现象。本文构建了一个考虑房租和房价的异质技能劳动力两期流动模型,用于分析城市住房成本对异质技能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理论推演发现:城市房租和房价的“剪刀差”导致了劳动力候鸟式流动,同时强化了劳动力技能特征的选择。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力一期流入过程中,城市房租不会阻碍劳动力流入城市,从而不产生技能筛选效应;在劳动力二期定居过程中,城市房价会降低劳动力的定居意愿,且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挤出作用更强,进而产生技能筛选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异质技能劳动力流入城市带来的收入改善通常能够覆盖房租支出,但流入城市后低技能劳动力由于难以承担购房负担从而形成候鸟式流动。城市房价对因就业流动、跨省流动和农业户口的低技能劳动力定居意愿的负向影响较大。因此,政府部门实施“租购并举”政策,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将有助于促进劳动力自由合理流动,进而有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尤济红  刘帷韬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背后的人力资本分布不平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过去十几年的中国城市发展中,劳动力技能结构差异(以受教育程度来衡量)不仅在静态上呈现巨大差异,在动态上也表现出日益分化的态势。而对其分化的成因,已有文献还缺乏深入的讨论。本文基于住房价格的视角,探讨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为何趋于分化。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升显著推高了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水平,其中的机制主要来源于不同技能劳动力对高房价的偏好差异:高技能劳动力更偏好高房价;当进一步控制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后,城市劳动力对高房价的偏好显著下降。因此,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分化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城市资源分配和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城市房价的分化上涨是不平衡发展的一个典型表象,而这一表象背后的城市公共资源分配差异带来的劳动力技能结构分化才是需要政策层面予以关注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海峰  张家滋  姚先国  
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仍面临不少现实约束,其中住房条件是一个重要方面。基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微观数据、人口普查数据和城市统计资料,文章首先探讨住房成本的空间演化过程,随后实证研究城市住房成本(以房价—收入比,房租—收入比衡量)对劳动力流动行为的影响。空间关联分析指数(Getis-Ord Gi*)显示,城市住房成本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冷热点区域的转换与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化密切相关。进一步使用条件Logit估计发现:平均而言,住房成本上升显著降低劳动力流入城市的意愿,尤其是对低学历劳动力、年轻劳动力和女性劳动力而言,住房成本上升对流入意愿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就政策启示而言,文章的分析表明降低公租房和廉租房等城市保障性住房准入门槛,提高其覆盖率,将有助于推动人口向城市的集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韡   蔡运坤   吕晓弟  
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数字经济指数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匹配,通过划分高低技能层次的劳动力,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的长短期效应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数字经济的岗位替代效应通过挤入高技能劳动力和挤出低技能劳动力,提高技能溢价水平,进而促进高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低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从长期来看,数字经济的生产率效应促使低技能劳动力相对生产率提升,降低了技能溢价水平,进而促进低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对高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反而不显著。进一步地,家庭养老负担、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治理水平等均会使上述影响产生异质性效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白俊红  
通过构建住房和便利设施供给内生的空间均衡模型,运用人口调查数据和反事实检验方法,本文考察了住房成本和便利设施水平变动影响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机制及其福利效应。研究发现:(1)住房成本随着异质性劳动力向城市集聚而显著上涨,但城市便利设施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高技能劳动力就业规模的扩大,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2)住房成本上涨与便利设施水平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异质性劳动力在城市间的流动与配置,反映在城市体系上,使得城市的规模分布分别呈现出扁平化和向大城市极化的特征;(3)就福利效应而言,住房成本上涨压缩了工资溢价带来的福利水平提升空间,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低技能劳动力福利差距的扩大趋势;更高水平的便利设施促进了福利水平的提升,但也加剧了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福利不平等状况。城市规模对上述福利效应存在放大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纪广  
利用2004—2017年中国287个城市的实证数据,通过全局莫兰指数、耦合协调度分析,并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就劳动力技能互补对城市工资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高低技能劳动力在空间上呈强相关性,即在空间上具有集聚效应;但分行业的高低技能劳动力在空间上具有相斥效应。第二,高低技能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互为提升和相互促进作用,高技能劳动力的增长,会增加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量,扩大城市规模,从而实现城市不同劳动技能之间保持相对均衡。第三,不同地区间城市高低技能劳动力耦合度正逐步缩小,将有利于城市高低技能互补效应的发挥。第四,空间杜宾模型(SDM)表明,低技能劳动力比重的增加既无法直接提高本地区工资水平,也无法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间接地提高邻近区域的工资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低技能劳动力对城市经济发展起负面作用。城市规模增加导致城市规模工资溢价效应的存在,高低技能劳动力均会从城市规模扩张中获益。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曹清峰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劳动力技能异质性的理论模型,发现中间品进口种类多样化导致的生产率提升效应会降低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所需的最低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率。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测算城市层面的中间品进口种类,并将其匹配到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微观样本,实证研究显示:中间品进口种类多样化会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概率;中间品进口种类多样化提升农村劳动力城市就业率的效应对省内迁移以及长期迁入的农村劳动力更大,且在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梯次递增;中间品进口种类多样化对低技能农村劳动力就业率的提升效应要更显著,并显著提高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运转  宋宇  
2017年中国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使经济增长速度面临减缓的风险。人力资本积累是目前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劳动力异质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引起技能溢价,基于劳动力市场模型分析,发现技能溢价与人力资本积累呈现倒U型的关系。以2005—2016年省级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支持相应假说,即适当的技能溢价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数据显示,大部分省份特别是东部发达省份高技能者和中技能者的技能溢价大于最优值,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中技能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缩小技能溢价,进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敬水  丁宁  
文章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了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与技能工资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业绩效越好、创新能力越强、生产率水平越高、外资参与度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出口企业与体制内企业存在明显的技能工资溢价。(2)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男性占比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技能型员工占比与技术型员工占比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人力资本异质性进一步扩大了性别技能工资差距。(3)劳动力异质性与企业异质性交互项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技能型员工占比扩大了狭义技能工资差距,技术型员工占比进一步扩大了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大于狭义技能工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振  蔡万焕  王生升  
住房商品化是为解决与改善劳动者的居住条件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住房商品化以来,中国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经济、社会问题。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住房商品化同时劳动力也出现商品化进程。住房作为特殊的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在劳动力商品化的条件下,在改革的过程中,劳动力再生产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没有被较好地兼顾。劳动力商品化与住房的商品化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悖论,这些悖论也是当下中国住房问题的主要根源。应从劳动力商品化和再生产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劳动者的住房问题,将住房问题纳入社会生产的全过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晶  
阐述了英国劳动力移民的主要住房问题,分析了造成上述问题的政策原因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存在的主要政策分歧,论述了英国经验给于我国现阶段大城市突出的农村劳动力移民住房问题及对策设计的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车士义  田洪波  尹志锋  刘永合  
住房和租房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均衡程度及政府行为是影响流动劳动力住房福利的主要因素。文章在考查在京流动劳动力的住房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流动劳动力主要通过租房解决住房问题;供需结构在低水平上实现了基本匹配;住房面积偏小、居住质量较差;房租、交通等成为影响住房选择最重要的因素;租房者与承租的住房信息渠道比较原始;政府在流动劳动力住房供给方面还有待加强。因此应增加针对流动劳动力的廉租房供给,进一步规范流动劳动力房屋租赁市场,建立流动劳动力住房信息管理系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亦扬  张文武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177个城市匹配的微观数据,从异质性视角对城市规模、政策筛选如何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规模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具体表现为,城市规模每增加1%,农村劳动力流入的概率增加0.21%~0.59%。但上述效应具有政策筛选异质性,明确的劳动力政策有利于吸引高技能农村劳动力,模糊性的政策则更有利于低技能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规模与政策筛选对农村劳动力流入的作用在不同地区表现各异,在东中部地区显示为对农村劳动力流入的促进作用,但在西部地区则不利于吸引农村劳动力流入。研究结论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重战略背景下优化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设计提供了证据支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亦扬  张文武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177个城市匹配的微观数据,从异质性视角对城市规模、政策筛选如何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规模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具体表现为,城市规模每增加1%,农村劳动力流入的概率增加0.21%~0.59%。但上述效应具有政策筛选异质性,明确的劳动力政策有利于吸引高技能农村劳动力,模糊性的政策则更有利于低技能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规模与政策筛选对农村劳动力流入的作用在不同地区表现各异,在东中部地区显示为对农村劳动力流入的促进作用,但在西部地区则不利于吸引农村劳动力流入。研究结论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重战略背景下优化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设计提供了证据支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江永红  陈奡楠  张彬  
文章基于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城市房价上涨及区域性房价差异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房价具有"门槛"效应,城市房价的上涨促进了知识型、复合型人才的集聚而阻碍了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呈高技能偏向型特点;同时,房价上涨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呈现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房价具有"门槛"效应,但中部地区房价上涨引致了劳动力"极化"——即低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人才聚集,劳动力质量向两端偏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