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34)
- 2023(16352)
- 2022(14269)
- 2021(13214)
- 2020(11148)
- 2019(25780)
- 2018(25762)
- 2017(49857)
- 2016(26959)
- 2015(30559)
- 2014(30791)
- 2013(30302)
- 2012(27784)
- 2011(25308)
- 2010(25642)
- 2009(23772)
- 2008(23063)
- 2007(20247)
- 2006(18043)
- 2005(16155)
- 学科
- 济(126573)
- 经济(126423)
- 管理(81100)
- 业(71443)
- 企(60122)
- 企业(60122)
- 方法(50678)
- 数学(44349)
- 数学方法(43644)
- 中国(30351)
- 地方(28767)
- 农(28417)
- 财(27994)
- 业经(25725)
- 学(25515)
- 制(23633)
- 理论(19085)
- 农业(18937)
- 环境(18450)
- 贸(18092)
- 贸易(18076)
- 和(17701)
- 易(17416)
- 体(17017)
- 务(16930)
- 财务(16843)
- 财务管理(16808)
- 银(16771)
- 银行(16732)
- 融(16539)
- 机构
- 大学(388103)
- 学院(386598)
- 济(159970)
- 经济(156434)
- 管理(151929)
- 研究(131265)
- 理学(131000)
- 理学院(129478)
- 管理学(127042)
- 管理学院(126319)
- 中国(97972)
- 京(83331)
- 科学(80054)
- 财(73609)
- 所(65455)
- 研究所(59194)
- 中心(58893)
- 财经(58258)
- 农(57554)
- 江(57294)
- 业大(55195)
- 北京(52958)
- 经(52596)
- 范(51023)
- 师范(50619)
- 经济学(48612)
- 院(47942)
- 州(46297)
- 农业(44565)
- 经济学院(43314)
- 基金
- 项目(259864)
- 科学(204544)
- 研究(190394)
- 基金(188407)
- 家(163081)
- 国家(161772)
- 科学基金(139796)
- 社会(120745)
- 社会科(114390)
- 社会科学(114358)
- 省(100927)
- 基金项目(99923)
- 自然(90625)
- 自然科(88426)
- 自然科学(88408)
- 教育(87216)
- 自然科学基金(86747)
- 划(84628)
- 资助(78155)
- 编号(77557)
- 成果(63143)
- 重点(57898)
- 部(56959)
- 发(55164)
- 课题(53751)
- 创(53245)
- 创新(49784)
- 国家社会(49447)
- 教育部(49178)
- 制(48829)
- 期刊
- 济(183197)
- 经济(183197)
- 研究(118633)
- 中国(74940)
- 管理(57542)
- 学报(57149)
- 财(56807)
- 科学(54518)
- 农(52131)
- 大学(43969)
- 学学(41400)
- 教育(41141)
- 农业(35401)
- 技术(35013)
- 融(33112)
- 金融(33112)
- 经济研究(29270)
- 财经(29015)
- 业经(27652)
- 经(24833)
- 问题(24554)
- 技术经济(19859)
- 图书(18797)
- 理论(18411)
- 统计(18230)
- 业(18111)
- 现代(17956)
- 科技(17657)
- 资源(17409)
- 版(16878)
共检索到577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东旭 陈有川 孙博
在分析住宅区用地规模控制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各个利益主体价值取向的用地规模控制思路,并从物业管理的经济性、公建规模的合理性、绿地系统的功能性、居住空间的多样性和城市更新的整体性等方面探讨了住宅区用地最小规模控制的依据。
关键词:
住宅区 用地规模控制 最小规模控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筱明 郑新奇
城市用地规模研究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研究之一,与土地利用效益密切相关。土地利用效益既是衡量土地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基本出发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用地效益的分析能够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本文以二、三产业产值与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作为衡量城市用地效益的指标,通过计算1997-2007年的建设用地与第二、三产业增长弹性系数分析济南市建成区用地规模与用地效益的关系及城市扩张的合理性,并选取广州市、南京市、青岛市、北京市、上海市作为比较对象,通过2000-2007年城市间用地规模与用地效益的关系对比,进一步分析济南市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充分合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健 景霖霖 彭山桂 张振 吴群
研究目的:检验并测度商品住宅开发商定价的互动影响,分析商品住宅开发商定价互动影响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和变异规律。研究方法:空间计量方法和空间插值方法。研究结果:(1)济南市商品住宅开发商定价存在非常显著的正向互动影响。(2)互动影响对各楼盘开发商定价的平均贡献率为30.68%;在商品住宅价格形成过程中,将近三分之一的价格变动来源于开发商之间的互动影响。(3)济南城市建成区内互动影响贡献率整体表现为中心低、周边高,中心—外围递增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应将开发商定价互动影响纳入房地产调控措施,利用互动影响作用,更有针对性地实现调控目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琳 沈德熙
规模预测是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及用地模式确定的主要依据,目前城市规划专业领域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物流园区规模确定方法。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已有研究及探索的基础上,从城市规划的视野出发,提出基于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融合的物流园区规模容量分析方法——主体定位与多模型分析法,并在济南市峨嵋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进行了实证。
关键词:
物流园区 规模预测 济南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银贵 郑新奇 胡业翠
以济南市为研究对象来开展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此体系包含了利用强度指数、增长耗地指数、用地弹性指数和贡献比较指数,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主要从人口、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来反映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在定量分析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集约利用值,根据集约利用值确定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等级,并分析了区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差异特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建设用地 集约利用 层次分析 济南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昭佩 宋德香
近年来海绵城市已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将城市雨水有效地收集、蓄存、利用,因而能够起到防治城市内涝和缓解城市水资源缺乏的双重作用。但是海绵城市建设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用地紧张、水体污染等方面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结合山地城市济南市的地貌、水文特点,提出了山地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合理对策。具体对策包括:结合城市化过程的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注意灵活多样的雨水收集、蓄存方式相结合以降低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本;科学设计集、蓄水设施以防止城市雨水污染;充分利用城郊空间以破解海绵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等。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山地城市 对策研究 济南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康红刚 孙希华
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大给城市交通和规划管理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对城市空间扩展进行研究。以济南市为例,以5个不同时相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专题信息提取与G IS空间叠加分析技术对济南城区扩展及其驱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城市空间格局演变与自然、政治、经济、社会、交通、文化等城市发展环境因素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济南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规律及趋势,并为今后济南城市发展合理布局提出相应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GIS RS 空间格局 驱动机制 济南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美 张丽娜
在分析水资源价值的基础上,重点阐明合理的水资源价格应由水资源价值、供水成本、外部成本和机会成本四部分构成;进而针对目前济南市水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按地表水水资源费、地下水水资源费和引黄水水资源费分别制定,以使水资源费全面体现水资源价值;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应提高到包括工程费、服务费和资本费在内的水平,以补偿污水处理成本;改革现行的计划定价法和成本定价法这两种不合理的水价制定方法;实行季节水价、两部制水价和阶梯式计量水价,使水价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本和条件的变化,以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关键词:
水资源 价值 价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艳 宋振柏 吴佩林
作为空间数据挖掘的一种重要手段,空间聚类目前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它是城市功能分区中的关键性步骤。根据空间-属性一体化的概念模型,把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空间坐标、空间关系和属性特征纳入到统一的空间计算模型,分别运用K-平均算法、神经网络方法,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空间聚类计算,充分挖掘空间坐标和空间关系数据中隐含的空间聚集信息。实例分析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空间聚类结果可以为城市功能分区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成新 王明苹 王格芳 姚士谋
21世纪的中国进入新城市时代,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剧烈。本文以济南市为例,探讨中国特大城市人口和经济的空间重构规律,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呈周期性涨落,各街区的人口变动较为明显且已出现逆城市化态势,人口分布不平衡且在空间上存在突变和周期性变动;中心城区的经济空间重构极为明显,第一产业空间压缩,非农产业空间转换剧烈,第三产业空间整合提升。研究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新时期。
关键词:
新城市时代 特大城市 空间重构:济南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陆明 柳清
城市水生态网络识别是成功建设海绵城市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其网络结构特征决定海绵体的布局、建设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选择。以生态水文学理论为基础,结合Archydro水文分析模型,提取雨水径流运动路径和集水区,识别出济南市水生态网络,针对其网络结构特征提出建设意见。结果表明:济南市水生态网络由自然水生态网络和半自然水生态网络构成,其中自然水生态网络由河渠、湖泊、水库组成,半自然水生态网络由4个级别雨水径流形成的水系和4个级别集水区组成;小清河以北较小清河以南河渠分布密集,且北部大部分河渠不在集水区域内,南部大部分河流处于集水区域内;雨水径流汇集主要从南部山洪雨水径流向中部汇集,雨水径流量最大和集水区集...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卓然 赵庚星 刘金花
以山东省济南市为研究区,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建立以生态压力、生态承载力、发展潜力为特征指标的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加权评分法确定济南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禁止开发区为4个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区为济阳县、平阴县和商河县这3个农产品主产区及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开发区为长清区和章丘市,优化开发区为天桥区、历下区、历城区、市中区和槐荫区。研究表明生态足迹模型是研究市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一个有力工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华斌 安淇 盛硕
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量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城市土地利用、功能活力和交通系统组织是影响城市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厘清低碳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评建结合"思想跟踪对比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情况,从城市规划方案和规划建成后两方面选取可量化的低碳生态城市空间特征为指标,评价并对比城市规划方案及建成后碳排放潜力。在新数据环境背景和GIS技术支持下,基于空间分析及网络分析手段实现评价结果空间化直观表达。以济南市西部新城为例,综合评价并可视化表达其概念规划方案及建成实施后碳排放潜力变化情况,评价结果显示,济南市西部新城概念规划方案基本实现规划理念提出的低碳生态目标,但部分片区建设实施尚未满足低碳城市需求,主要表现为公交线路密度、城市功能密度及功能混合度不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新奇 王筱明 王爱萍 张波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目的是在城市存量土地的基础上,对现状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测算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在增加面积。城市土地利用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微观评价。本文在济南市城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理想值修正模型”。该模型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值(合理值)为判定依据,选择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其他因素对标准值进行修正,分析具体宗地的现状和理想值(合理值)之间的关系,计算宗地集约利用潜力等级。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用地功能区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工业区的评价结果出入较大,大部分宗地评价结果修正后提高,即其潜力增加;商业区的结果大部...
关键词:
集约利用 宗地 理想值修正模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课题组 汪海粟 胡立君 赵明奎 石军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对拓展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发展建设所需资金规模越来越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