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50)
2023(3031)
2022(2597)
2021(2440)
2020(1889)
2019(4285)
2018(4096)
2017(7818)
2016(4122)
2015(4688)
2014(4577)
2013(4612)
2012(4287)
2011(3949)
2010(3978)
2009(3705)
2008(3584)
2007(3233)
2006(3032)
2005(2469)
作者
(12222)
(10242)
(10175)
(9814)
(6634)
(5001)
(4647)
(4072)
(3998)
(3592)
(3556)
(3489)
(3420)
(3255)
(3090)
(3061)
(3005)
(2872)
(2841)
(2802)
(2485)
(2441)
(2379)
(2348)
(2340)
(2221)
(2180)
(2141)
(2046)
(2001)
学科
(21193)
经济(21051)
中国(9745)
管理(8960)
地方(8694)
方法(6770)
(6410)
城市(6039)
(5381)
企业(5381)
(5357)
业经(5158)
(5147)
理论(4965)
(4833)
城市经济(4317)
社会(4203)
数学(3925)
环境(3923)
数学方法(3897)
经济理论(3748)
地方经济(3654)
农业(3356)
(3162)
企业经济(2767)
(2743)
方城(2559)
(2387)
(2323)
资源(2286)
机构
大学(61322)
学院(60379)
研究(24751)
(23444)
经济(22695)
管理(21611)
理学(18367)
理学院(18011)
管理学(17656)
管理学院(17517)
中国(16258)
科学(15831)
(13979)
(11915)
研究所(10855)
(10654)
师范(10619)
中心(10540)
(10093)
(9276)
(9003)
(8984)
师范大学(8945)
北京(8867)
业大(8420)
财经(8175)
科学院(7557)
(7367)
社会(7336)
(7335)
基金
项目(43466)
科学(34970)
基金(32356)
研究(30529)
(28533)
国家(28300)
科学基金(24429)
社会(22745)
社会科(20197)
社会科学(20184)
基金项目(17898)
(15738)
自然(15615)
自然科(15205)
自然科学(15201)
自然科学基金(14888)
(14203)
教育(12930)
资助(11783)
编号(11629)
重点(9779)
(9764)
成果(9270)
(9156)
国家社会(9117)
课题(8302)
(8042)
教育部(7778)
发展(7770)
科研(7740)
期刊
(28921)
经济(28921)
研究(20796)
中国(12277)
科学(10216)
学报(9477)
(8107)
城市(7328)
大学(7227)
(6992)
学学(6805)
管理(6660)
教育(5946)
问题(5672)
(5420)
农业(5135)
资源(4757)
财经(4095)
经济研究(3946)
现代(3804)
业经(3791)
(3631)
发展(3419)
(3419)
地理(3332)
技术(3254)
(3199)
(3103)
金融(3103)
社会(3033)
共检索到91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静  施维克  李志民  
住区的公共空间环境并非影响我国城市居住交往衰落的决定因素。对影响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的社会、历史根源剖析、比较后发现,“人际互动契机的减少”是影响住区邻里交往衰落的共性、根本因素,增进邻里交往的关键在于互动契机之营造。据此结论,对我国增进城市住区邻里交往的传统建筑理论加以校验,以期从另一个角度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略有借鉴与启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衡宇  胡晓鸣  
对当下城市住区邻里社会资本的缺失现状和背景成因进行了探讨,揭示出当前住区空间变异与邻里社会网络退化的相互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必须重新审视城市住区发展的价值取向,并结合住区空间营造提出变革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志刚  仇婧妍  仲亮  
面对新冠疫情,城市住区在空间上暴露出尺度规模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导致疫情防控时住区封闭管理和基本生活服务保障困难,也反映出当下都市陌生人社会中,邻里守望互助氛围薄弱。在分析住区空间基本单元的空间属性和社会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以“安康邻里”模式重构住区空间基本单元,论述了规模、空间、设施和治理等相关内容,并以三类典型住区对“安康邻里”进行了实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晔  田嘉玥  刘于琪  李志刚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力军,流动人口的幸福感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社会纽带对城市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但鲜有研究揭示城市社区的邻里交往影响流动人口幸福感的机制和路径。本研究基于广州市23个社区1064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揭示社区邻里交往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尤其关注邻里交往对社区贫困等环境压力所起到的缓冲效应。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幸福感与所在社区的邻里交往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社区的邻里剥夺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但没有证据表明,邻里剥夺指数与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关系随邻里交往程度的不同会有所变化。因此,和睦的邻里关系能够直接提升流动人口的幸福感,但未必能够缓冲环境压力对其幸福感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言奇  
邻里关系与空间形式息息相关。我国当前的城市社区建设 ,应当充分发挥空间设置对邻里关系的促进作用。传统社区改造在保持公共空间的基础上 ,应加强空间私密性 ;新型社区在保证私密性的基础上 ,应强化公共空间的建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国强  赵静  孙燕  
优质学区社区作为当前最为活跃的城市社会空间之一,深刻影响着城市社会空间的重构与分异。基于邻里交往的视角,利用针对南京市银城小学学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优质学区社区的邻里交往特征,据此揭示其社会-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作为典型的名校学区社区,银城小学学区的邻里交往表现出低相识度、浅层次、网络化、低认同度、以教育为中心的特点。(2)透过邻里交往讨论优质学区社区的社会-空间特征:居住和交往空间日益成为物质空壳,交往主体和行为成为没有内容和情感支持的"形式",流动性加剧又引致社会认同锁定在低水平而难以提升。(3)根本上,优质学区社区的社会-空间凸显分离甚至对立的趋势,不断催生学区社区的异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吴芳芳  周佩玲  
从社会空间的视角研究邻里关系是城市社会地理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针对北京回龙观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并结合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郊区大型居住区的邻里关系及其与郊区社会空间再生的有机联系。作为典型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回龙观的邻里交往较为浅层化但居民具有较高的交往意愿,邻里互助情况较少但具有很强的互助意愿,居民整体责任意识、社区参与和维权意识强烈。入住小区初期的集体采购、日常生活中的维权和文体活动、"童子军"外交和依托社区网的互动方式使居民相互之间维持了较好的邻里关系。邻里关系与居民受教育程度、入住小区时间长度及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吴芳芳  周佩玲  
从社会空间的视角研究邻里关系是城市社会地理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针对北京回龙观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并结合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郊区大型居住区的邻里关系及其与郊区社会空间再生的有机联系。作为典型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回龙观的邻里交往较为浅层化但居民具有较高的交往意愿,邻里互助情况较少但具有很强的互助意愿,居民整体责任意识、社区参与和维权意识强烈。入住小区初期的集体采购、日常生活中的维权和文体活动、"童子军"外交和依托社区网的互动方式使居民相互之间维持了较好的邻里关系。邻里关系与居民受教育程度、入住小区时间长度及有无互助经历等因素相关。对社区形成起到更直接作用的是居民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互动,这种互动基于实体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提供的平台,以及通过固化居民间的联系而萌生社区文化。回龙观居民在脱离原居住地社会关系网络背景下,通过邻里关系在郊区大型居住区构建了新的社会关系,改善了郊区社会空间的破碎化状况,促使社会空间再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王晓光  
“从1661年到1796年是史称的‘康乾盛世’。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盛世之后,为什么清王朝“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就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直至在西方列强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解垩  宋颜群  
本文从社区邻里效应视角解释中国当前相对贫困问题突出、收入阶层分化的现状,并为减少相对贫困问题、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借鉴国外学者做法,本文使用Heckman两步法的推广方法来纠正自选择偏差,检验了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纠正自选择偏差后,收入的社区邻里效应显著存在,稳健性检验同样能够证实该结果,即优势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带来积极影响,劣势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带来消极影响;(2)社区平均学历、社区平均收入和社区贫困率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和门槛特征;(3)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的影响程度较大,其可通过社会交互机制影响个体收入,社区邻里环境可解释个体间收入差异的50%以上;(4)社区邻里效应加剧了收入阶层分化现象,使得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集聚在不同档次的社区,且同一社区个体的收入表现出趋同化。未来扶贫工作应当关注社区邻里效应,以此来尝试减少相对贫困,促进不同收入阶层流动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乔耀章  冀海英  
苏州市沧浪区幸福联盟是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条件下的一项重要创新。这一创新既满足了政府对政治稳定的客观要求,又满足了居民安居乐业的需要。本文对目前沧浪区"幸福联盟"运转现状和问题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整理、思考与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幸福联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林文盛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经历了巨大转型,居住分异加剧,新城市贫困现象在特定人群和空间集聚,老城衰退邻里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对苏州老城区6个典型社区的调查,发现老城区居民居住满意度存在环境类型、空间类型、更新类型和人群分异。居住满意度主要受住房条件、社区环境、配套设施和社会网络影响,其中城市历史社会空间结构奠定了城市环境质量的总体格局,具体设施条件受建成时间、维护水平、人口密度和更新机会的影响;城市更新、原住民比例下降和外来人口迁入导致的人口置换过程破坏了原本良好的社会网络,降低了居住满意度,减少了脱贫机会。从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林文盛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经历了巨大转型,居住分异加剧,新城市贫困现象在特定人群和空间集聚,老城衰退邻里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对苏州老城区6个典型社区的调查,发现老城区居民居住满意度存在环境类型、空间类型、更新类型和人群分异。居住满意度主要受住房条件、社区环境、配套设施和社会网络影响,其中城市历史社会空间结构奠定了城市环境质量的总体格局,具体设施条件受建成时间、维护水平、人口密度和更新机会的影响;城市更新、原住民比例下降和外来人口迁入导致的人口置换过程破坏了原本良好的社会网络,降低了居住满意度,减少了脱贫机会。从微观社区尺度研究老城衰退邻里的居住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不仅能加深对新城市贫困现象的理解,也有利于未来有针对性地制定城市更新规划和扶贫策略。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马广林  王要武  
忽视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特殊性,容易导致价值管理的盲点,致使价值管理根基与后盾空虚,难免出现决策失误与经营失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福格尔在《外交政策》1-2月号预测了2040年中国经济。按照福格尔的预测,到2040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达123万亿美元,是2000年全球经济产出的将近三倍。中国的人均收入估计将达8.5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