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19)
- 2023(15967)
- 2022(13170)
- 2021(11909)
- 2020(10129)
- 2019(22689)
- 2018(22392)
- 2017(42648)
- 2016(22735)
- 2015(24551)
- 2014(23974)
- 2013(23769)
- 2012(21351)
- 2011(18361)
- 2010(18453)
- 2009(16712)
- 2008(15969)
- 2007(13631)
- 2006(11638)
- 2005(10054)
- 学科
- 济(96457)
- 经济(96347)
- 业(92321)
- 企(83286)
- 企业(83286)
- 管理(81564)
- 方法(45603)
- 数学(36722)
- 数学方法(36325)
- 财(31091)
- 业经(30686)
- 农(29629)
- 中国(24709)
- 务(23553)
- 财务(23512)
- 财务管理(23443)
- 企业财务(22274)
- 农业(21689)
- 技术(19584)
- 环境(17944)
- 划(17651)
- 制(17470)
- 和(16945)
- 地方(16566)
- 贸(16410)
- 贸易(16400)
- 易(15971)
- 理论(15770)
- 策(15283)
- 学(15005)
- 机构
- 学院(314501)
- 大学(307632)
- 济(131568)
- 管理(131130)
- 经济(129158)
- 理学(114127)
- 理学院(113040)
- 管理学(111373)
- 管理学院(110803)
- 研究(94779)
- 中国(74671)
- 京(63514)
- 财(60194)
- 科学(58327)
- 农(55309)
- 财经(49113)
- 业大(49073)
- 江(46415)
- 中心(45815)
- 所(45645)
- 经(44906)
- 农业(43718)
- 研究所(41177)
- 经济学(39815)
- 北京(37747)
- 商学(36682)
- 财经大学(36572)
- 商学院(36379)
- 经济学院(36325)
- 州(35938)
- 基金
- 项目(221519)
- 科学(177032)
- 基金(164905)
- 研究(156576)
- 家(144697)
- 国家(143473)
- 科学基金(126233)
- 社会(103367)
- 社会科(98355)
- 社会科学(98327)
- 基金项目(88769)
- 省(87336)
- 自然(84328)
- 自然科(82323)
- 自然科学(82296)
- 自然科学基金(80856)
- 划(72500)
- 教育(71152)
- 资助(65373)
- 编号(60062)
- 重点(49757)
- 创(49265)
- 部(48530)
- 发(47188)
- 创新(45444)
- 业(45280)
- 成果(44122)
- 国家社会(43682)
- 科研(43311)
- 教育部(41920)
- 期刊
- 济(137093)
- 经济(137093)
- 研究(82821)
- 中国(56579)
- 管理(52260)
- 财(51281)
- 农(49144)
- 学报(46460)
- 科学(45062)
- 大学(36112)
- 学学(35189)
- 农业(33696)
- 技术(29837)
- 业经(24993)
- 融(24340)
- 金融(24340)
- 财经(23873)
- 经济研究(21714)
- 业(20755)
- 经(20579)
- 教育(19928)
- 问题(19773)
- 财会(17492)
- 技术经济(17169)
- 现代(15515)
- 商业(15117)
- 版(15096)
- 会计(14779)
- 科技(14671)
- 资源(14102)
共检索到443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晓敏 宋鑫伟 郭檬楠
城市低碳转型是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基于低碳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城市低碳转型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低碳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审计费用,城市低碳转型主要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和审计风险机制降低企业审计费用。具体的,城市低碳转型可以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降低企业环境违规行为;也可以减少审计师的努力程度,降低企业财务重述概率。此外,城市低碳转型降低企业审计费用的效应在高碳行业、非国有企业和非资源型城市的企业更为明显。本研究有利于厘清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政策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机制,为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费用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水全 谭蕴林 孙芳城 尹长萍
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2008—2021年深沪两市A股工业企业的年度数据,将三次低碳城市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递归式中介效应模型等实证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机理及环境审计在此过程中的交互关系。检验结果表明:(1)低碳城市试点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企业的碳排放量,且该效应在高碳行业企业、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及媒体关注度较高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2)低碳城市试点与环境审计在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方面存在互补关系;(3)机制检验表明,技术创新在低碳城市试点促进企业减碳方面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超 肖黎明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37个工业行业的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三重差分模型(DDD),考察我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对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市场显著促进了我国企业的低碳转型发展,且该结论通过了相应的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通过对企业财务绩效水平和企业信贷融资水平的负向作用而倒逼企业低碳转型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对国有及大型企业的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民营及小型企业的影响却不明显;动态效应表明,碳交易试点市场对企业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其长期效果却比较明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梦 常哲仁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政策。本文基于2006—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且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试点政策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环保投资水平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从异质性角度看,位于高法治水平与高市场亲密程度城市的企业、高碳行业企业、国有企业、老企业与家族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表现更容易受到试点政策的影响。此外,媒体关注可以正向调节试点政策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积极影响。本文的结论拓宽了试点政策效应评估的研究,有利于政府、企业与媒体形成绿色低碳转型合力,可以为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绩效增长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治 彭百川 郭晶晶 谭欢
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依据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量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SG)表现的影响。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有效提升企业的ESG表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环境治理投资来提升企业的ESG表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企业市值压力和财务风险更低的企业、市场关注度更高的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更显著。鉴于此,地方政府应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分类推进重污染行业的低碳转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低碳城市建设和生态效率提升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波特假说”和“遵循成本假说”理论,文章利用2007—2018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ID方法实证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生态效率水平,这一结论在分别进行PSM-DID检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多种情景下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的正向作用较强;从影响机制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生态效率提升;进一步地,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效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其对相邻城市的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振智 程振 吕德胜
低碳城市试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方向,并且带动、突破与引领全国低碳发展,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也为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重要契机。以低碳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及与企业所在城市进行匹配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考察国家低碳战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会降低高碳排放行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有助于提高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3)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与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研究丰富了将低碳城市试点切入企业层面进行政策效应评估的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是基于中国情境对"波特假说"相关领域研究的补充,为低碳城市试点的深入推进及企业以该试点为契机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青 孙海添 王子瑄
本文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使用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测算样本企业的融资效率,分析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及调节作用。研究显示,样本企业的融资效率整体水平和资金配置阶段效率较低,且企业间效率差异较大。进一步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融资效率,且对民营企业、非重污染企业、中小型企业和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有更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综合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融资环境,通过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和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来实现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本文为低碳城市建设和推进企业绿色转型创新提供了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沛 梁栋
作为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成效在当今我国面临碳减排及经济下行双重压力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基于2006—2018年间的279个地级市样本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核算了城市碳排放效率,并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低碳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碳排放效率,这一结论在经过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在东西部及非资源型地区更显著。机制分析则表明,低碳试点政策的政策效应主要通过提高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和调整城市能源结构来发挥作用。区分东中西地区的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试点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及产业结构合理化来影响碳排放效率,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则分别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作用。本文为加强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实现碳减排与经济发展双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胜今 朱润酥
利用低碳城市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7年地级市层面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低碳城市试点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城市主要通过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增加环境保护投资、增加碳汇、推动创新等实现碳减排。低碳城市的减碳效果存在区域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相比中西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东部地区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减碳效果更好。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碳排放 碳达峰 碳中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兵兵 董安然 段玉婉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难题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的题中之义。对此,本文构建一个委托-代理框架,揭示碳达峰目标引领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从2006~2019年低碳试点城市的五年规划等文件,手工搜集碳达峰目标设立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碳达峰目标对低碳转型的净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达峰目标设立可以显著促进低碳转型。经过安慰剂、异质性处理偏误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碳达峰目标对低碳转型的促进效应因城市资源禀赋、市场化水平的差异以及地方政府是否面临换届而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碳达峰目标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增加绿色环保投资进而推动城市低碳转型。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以强时间约束形式设定碳达峰目标,采取弱时间约束形式的碳达峰目标更有利于发挥其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引领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为基础,采用2004—2016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考察城市低碳治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城市的低碳治理建设显著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绿色经济增长分解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绿色技术变动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增长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城市更为显著。从动态效应而言,城市低碳治理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滞后的长期政策效应。拓展性检验发现,制定公开减排目标对低碳治理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于环境目标硬约束方面。机制检验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强化环境政策力度、降低城市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渠道推动绿色经济增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和平 谢云飞 黎宁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的基础支撑,始终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对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7年1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区域碳排放强度,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城市的碳排放强度具有异质性影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碳吸收能力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途径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由此促进低碳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华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政府自2010年开始实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准确评估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效果,对于进一步推广这一试点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于低碳试点政策在不同城市、不同试点时间上的变异,使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低碳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的碳排放量相对于样本均值降低了约1.05个百分点,意味着低碳城市建设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同时,低碳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碳减排效应在西部城市和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子样本中更加显著。从动态效应上看,低碳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出现在试点后的第一年到第四年,而在试点后的第五年和第六年消失。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通过降低电力消费量和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等途径抑制碳排放量。本文研究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规划提供了经验支持。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碳排放 双重差分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丽娜 柏杨
为准确评估试点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及不同试点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将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20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双试点城市建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非双试点城市,双试点政策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且,相较于单试点政策,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双试点城市建设对地区经济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双试点城市可以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与优化产业结构两条途径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双试点城市建设对东部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营商环境如何影响企业贷款可得性?——基于长三角信用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产融合作与企业投资效率——基于试点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智慧城市试点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
创新型城市试点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准自然实验
环境问责风险与重污染企业审计费用——基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智能转型对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研究:基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准自然实验
科技金融对民营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碳市场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吗?——基于“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知识产权战略与民营企业创新——基于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准自然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