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11)
- 2023(14902)
- 2022(13075)
- 2021(12009)
- 2020(10084)
- 2019(23695)
- 2018(23407)
- 2017(45559)
- 2016(24961)
- 2015(28188)
- 2014(28187)
- 2013(27987)
- 2012(25590)
- 2011(23134)
- 2010(23235)
- 2009(21005)
- 2008(20399)
- 2007(17877)
- 2006(15681)
- 2005(13661)
- 学科
- 济(104948)
- 经济(104833)
- 管理(73309)
- 业(67414)
- 企(57272)
- 企业(57272)
- 方法(52974)
- 数学(46661)
- 数学方法(45939)
- 中国(26899)
- 农(24726)
- 财(24275)
- 学(23804)
- 地方(21959)
- 业经(21919)
- 环境(18843)
- 理论(18067)
- 贸(17771)
- 贸易(17760)
- 易(17171)
- 和(16845)
- 农业(16709)
- 制(16417)
- 划(15558)
- 务(15499)
- 技术(15472)
- 财务(15422)
- 财务管理(15385)
- 企业财务(14595)
- 融(13584)
- 机构
- 大学(358759)
- 学院(356423)
- 管理(142910)
- 济(138830)
- 经济(135702)
- 理学(124827)
- 理学院(123438)
- 管理学(120913)
- 管理学院(120305)
- 研究(118958)
- 中国(85702)
- 科学(77327)
- 京(76688)
- 财(61403)
- 所(60310)
- 农(60187)
- 业大(56733)
- 研究所(55364)
- 中心(53156)
- 江(51123)
- 财经(50255)
- 北京(48125)
- 农业(47608)
- 范(46368)
- 经(45849)
- 师范(45832)
- 院(43896)
- 州(41448)
- 经济学(41385)
- 技术(38043)
- 基金
- 项目(251848)
- 科学(197612)
- 基金(182869)
- 研究(177900)
- 家(161256)
- 国家(160019)
- 科学基金(137472)
- 社会(110762)
- 社会科(105029)
- 社会科学(104995)
- 省(98846)
- 基金项目(96758)
- 自然(93016)
- 自然科(90902)
- 自然科学(90877)
- 自然科学基金(89226)
- 划(83983)
- 教育(82480)
- 资助(77436)
- 编号(71185)
- 重点(56822)
- 成果(56402)
- 部(54817)
- 发(52920)
- 创(51928)
- 课题(49843)
- 科研(48820)
- 创新(48435)
- 计划(47104)
- 教育部(46583)
- 期刊
- 济(144134)
- 经济(144134)
- 研究(101267)
- 中国(64632)
- 学报(60264)
- 科学(54786)
- 农(52315)
- 管理(51694)
- 大学(45019)
- 财(44984)
- 学学(42558)
- 教育(39189)
- 农业(36594)
- 技术(31988)
- 融(26787)
- 金融(26787)
- 财经(23946)
- 经济研究(23585)
- 业经(23137)
- 经(20387)
- 业(19959)
- 问题(19935)
- 统计(18450)
- 技术经济(17968)
- 图书(17962)
- 科技(17695)
- 策(16833)
- 理论(16503)
- 资源(16440)
- 版(16335)
共检索到506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诸大建 陈静
作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增长同时又要提高13亿人社会福利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需要对城市低碳竞争力的理论框架、评价系统与管理思路进行深入研究。而如何评价城市低碳竞争力水平,目前尚没有完善的理论与方法。本研究基于数据可获性原则、动态性与可比性等基本原则,将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大类,即低碳环境竞争力、低碳生产竞争力和低碳社会竞争力。针对城市系统的非线性结构,引入灰色理论建立灰熵分析评价模型,并采用上海市2002~2007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陆敏 苍玉权 李岩岩
基于2011—2016年上海市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数据,研究了碳交易机制建立后上海市工业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和竞争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引入碳交易机制后,2014年、2015和2016年上海市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实际值比预测值分别下降了4.65%、8.89%和13.40%,但碳交易机制对工业行业直接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效果略低;参与碳交易机制导致的工业行业额外成本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小,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只有0.59%、0.39%和0.14%,但碳价每增加10元/吨,碳交易机制对上海市工业行业竞争力的影响会增加1.6%。最后,提出了中国碳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碳交易机制 碳排放强度 行业竞争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童中贤 王丹丹 周海燕
城市群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城市群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城市群竞争力目前仍没有一致的定义。本文将城市群竞争力定义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而获得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城市群价值最大化的力量总和。在对城市群竞争力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对中部城市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城市群 竞争力模型 评价体系 中部城市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烜 刘纯阳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从低碳经济的特征、影响因素,如经济、能源、环境和政策等方面,来构建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2013年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彩惠 霍海鹰 李雅洁 侯玮
低碳竞争力是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理解低碳经济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3个子系统19个指标组成。文章结合突变级数模型,以山东省17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低碳竞争力水平进行研究,并将其划分为3类:低碳竞争力优势区、低碳竞争力平缓区和低碳竞争力劣势区。山东大部分城市属于低碳竞争力平缓区(5个城市)及劣势区(6个城市),低碳竞争力优势区(6个城市)多位于中东部城市区域,测算结果表明山东省低碳竞争力从西南部地区向东部沿海不断增强,基本反映了山东省城市低碳竞争力的发展水平。为了准确找出城市低碳竞争力发展的阻力,利用改进障碍因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伍勇强 花海燕
本文依据城市发展自身规律,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一个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收集数据,利用粗集理论的知识对我国四个中西部城市的低碳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
关键词:
城市低碳竞争力 粗集理论 综合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国平
促进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走向持续繁荣的必然选择,低碳竞争力在各国和地区竞合博弈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生态经济学中所提出的生态福利绩效概念为低碳竞争力评价提供了一个良好视角。首先,从生态福利绩效的内涵来看,其强调三个观点:生态资本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稀缺要素;超越增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思维指引;生态福利绩效是以福利提升为导向的效率概念。其次,从生态福利绩效与低碳竞争力的内在关联机理来看,二者具有发展基础的涵容性、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以及发展途径的共通性。有鉴于此,论文尝试构建生态福利绩效视阈下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模型体系,具体包含如下四个子模型:低碳竞争核心能力基础模型、低碳竞争核心能力效应贡献分解模型、低碳竞争核心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和低碳竞争综合能力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国平
促进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走向持续繁荣的必然选择,低碳竞争力在各国和地区竞合博弈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生态经济学中所提出的生态福利绩效概念为低碳竞争力评价提供了一个良好视角。首先,从生态福利绩效的内涵来看,其强调三个观点:生态资本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稀缺要素;超越增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思维指引;生态福利绩效是以福利提升为导向的效率概念。其次,从生态福利绩效与低碳竞争力的内在关联机理来看,二者具有发展基础的涵容性、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以及发展途径的共通性。有鉴于此,论文尝试构建生态福利绩效视阈下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模型体系,具体包含如下四个子模型:低碳竞争核心能力基础模型、低碳竞争核心能力效应贡献分解模型、低碳竞争核心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和低碳竞争综合能力模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光卫 马亚华
本文主要从对外直接投资与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关系的角度 ,论证了上海市大力开展FD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指出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 ,要想尽快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 ,就必须首先具有强大的产业国际竞争力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要推动上海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并相应提出了上海市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措施和区域战略。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晓鹏 丁生喜 曹广超 李玲琴
本文建立一种将主、客观指标赋权方法优点相结合的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分层构权主成分分析模型,在构建中国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该模型方法给出31个中国主要城市的城市竞争力的评价实例。并以并以判别分析方法对相关评价结果进行校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这是一种适合于城市竞争力定量评价、稳定性较好且切实有效的方法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彤 王能民
城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于城市系统各方面与环境中的众多因子的相互动态耦合过程中,存在一定可遵循的演变规律。城市竞争力是城市进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本文基于此构建城市竞争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模型以评价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竞争力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和谐程度,为构建和谐社会进行城市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生态环境 耦合度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瑞峰 曾宁峰 刘华明 章雨薇
本文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采用ANP模型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构建了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东、广西两广地区2010-2012年文化产业数据为例,对两地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与对比分析,最终提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玉民 刘旻哲 郭利利
物流业是碳排放较高的行业,低碳物流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必然的发展趋势。从低碳物流竞争环境、服务能力、发展水平三方面构建区域物流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投影寻踪法测度各指标对区域物流低碳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利用投影值函数表征区域物流低碳竞争力水平,依据投影值散布图对区域物流低碳竞争力进行排序、分类。应用河南省2012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测度河南18个地市物流低碳竞争力指数,将其划分为4个竞争层次,分析每个层次的地市在发展物流低碳竞争力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萍
选择适当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方法事关绿色经济新常态和第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省域低碳竞争力的研究,提出基于终端能源消费角度的微观低碳竞争力指数,对我国其中的30个省(区、市)的低碳竞争力进行了排名和实证分析,选取经济总量前五的省份及京津沪地区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萍
内容提要:选择适当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方法事关绿色经济新常态和第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省域低碳竞争力的研究,提出基于终端能源消费角度的微观低碳竞争力指数,对我国其中的30个省(区、市)的低碳竞争力进行了排名和实证分析,选取经济总量前五的省份及京津沪地区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