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04)
2023(15804)
2022(13742)
2021(12520)
2020(10427)
2019(24017)
2018(23972)
2017(46126)
2016(25107)
2015(28228)
2014(28527)
2013(28228)
2012(26145)
2011(23823)
2010(23865)
2009(22140)
2008(21297)
2007(18742)
2006(16840)
2005(15155)
作者
(72889)
(60524)
(60321)
(57613)
(38834)
(29130)
(27247)
(23727)
(23272)
(21677)
(20696)
(20672)
(19570)
(19210)
(18697)
(18642)
(17867)
(17711)
(17450)
(17242)
(15034)
(14872)
(14487)
(13909)
(13510)
(13487)
(13468)
(13362)
(12200)
(11856)
学科
(118396)
经济(118255)
管理(77423)
(67531)
(57201)
企业(57201)
方法(44925)
数学(38361)
数学方法(37994)
中国(29311)
地方(27913)
(26869)
(26746)
业经(25161)
(24878)
(22588)
环境(20490)
农业(17938)
(17737)
理论(17367)
(17109)
贸易(17095)
(16514)
(16475)
(16438)
(15875)
财务(15805)
财务管理(15775)
(15737)
地方经济(15702)
机构
大学(364851)
学院(362284)
(152196)
经济(148871)
管理(142341)
研究(124953)
理学(122532)
理学院(121101)
管理学(119225)
管理学院(118557)
中国(91947)
(77902)
科学(75584)
(69946)
(62196)
研究所(56274)
中心(55402)
财经(55379)
(54155)
(53501)
业大(51718)
(50041)
北京(49313)
(47927)
师范(47556)
经济学(46580)
(45553)
(43109)
农业(42089)
经济学院(41511)
基金
项目(244195)
科学(192501)
研究(179919)
基金(177578)
(153528)
国家(152294)
科学基金(131411)
社会(114932)
社会科(108861)
社会科学(108831)
(94935)
基金项目(94898)
自然(84379)
自然科(82309)
自然科学(82294)
教育(81275)
自然科学基金(80776)
(79118)
编号(72796)
资助(72114)
成果(59357)
重点(54329)
(53610)
(52407)
课题(50292)
(50083)
国家社会(47188)
(46865)
创新(46833)
教育部(46339)
期刊
(176220)
经济(176220)
研究(112958)
中国(69279)
学报(54390)
管理(53928)
(53810)
科学(51591)
(49327)
大学(41674)
学学(39202)
教育(37111)
农业(33756)
技术(31441)
(30777)
金融(30777)
财经(27818)
经济研究(27637)
业经(26251)
问题(24024)
(23872)
技术经济(18545)
图书(17855)
理论(17794)
现代(17265)
(17006)
科技(16806)
资源(16399)
(15946)
实践(15930)
共检索到542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慈福义  
本文从系统学、区域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视角,探讨了城市低碳竞争力的内涵和形成机制,并以济南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根据系统论,城市低碳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城市低碳发展相对独立运作产生的低碳竞争力和城市与外部区域之间低碳发展相互作用形成的城市低碳竞争力。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低碳经济生产要素供给的城市差异、集聚低碳经济、低碳经济转移成本、城市动态比较低碳经济优势、低碳需求的城市差异、城市低碳经济结构、城市低碳文化和城市低碳公平是城市低碳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演化经济学理论,以上任何形成因素的创新均影响城市低碳竞争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慈福义  李铁军  
提出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和效益+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济南都市圈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处于成长发育期的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空间结构呈核心—圈层结构和点轴结构具有科学性,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空间结构既有一般规律也有多样性;要重视各循环经济竞争力指标之间的协调,优化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空间结构,以实现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的最优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唐静  余乐芬  杨爽  
本文在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低碳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造成的消极和积极影响,使用1991—2012年的数据样本来拟合相关变量对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贡献程度,运用逐步回归、平稳、协整检验和异方差检验,最后得到长期均衡的回归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之间呈负相关。所以,由于制造业能源消耗结构问题,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在短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长远来看,低碳经济的减排机制,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形成及提升。鉴于此,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制造业国际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唐静  余乐芬  杨爽  
本文在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低碳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造成的消极和积极影响,使用1991—2012年的数据样本来拟合相关变量对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贡献程度,运用逐步回归、平稳、协整检验和异方差检验,最后得到长期均衡的回归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之间呈负相关。所以,由于制造业能源消耗结构问题,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在短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长远来看,低碳经济的减排机制,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形成及提升。鉴于此,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从政府层面可提供低碳制度规范、改进低碳激励政策并加强国际低碳交流与合作;从企业层面需增强低碳经营观念、发展低碳技术创新、推行绿色低碳营销以及重视相关人才培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巍  尚丽  
通过构建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赋予权重,对省域低碳竞争力进行评价,并以陕西省为例,分析了影响陕西省低碳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提升陕西省低碳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即加强低碳经济科技创新,建立低碳技术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实施更严格的低碳生产技术标准,完善污染治理系统,培养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芳  王洁晶  朱震峻  
从城市的经济竞争力、社会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三个层面分析了城市园林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作用,并以无锡园林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城市园林对提升城市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广泛的影响,在经济层面应重点关注城市园林的外部性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在社会层面应强调城市园林的社会公益性和产业性的结合,而在环境层面应更需要关注城市园林布局结构对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仁良  
阐释低碳科技创新的价值,明确低碳科技创新促进生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功能定位,并从政府政策引导、经济利益驱动、竞争与协作、信息共享、以生态产品质量改善为目标的低碳技术持续创新等方面构建了以低碳科技创新促进生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若干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辉  陈国生  王连球  陆利军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拟以湖南省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深入探究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尝试通过湖南省2004~2008年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关数据的分析构建区域城市生态环境分析模型并计算湖南省生态环境得分值,预测湖南省城市综合竞争力数据,以期为湖南省建设生态城市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慈福义  
作者在探讨城市低碳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城市低碳竞争力的时空规律:从城镇→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大都市带,城市低碳竞争力组合总体上呈一条"S"形曲线,从人类认识能力和环境的碳容量说城市低碳竞争力是有限的,但又大于传统发展模式下的城市竞争力;从城镇→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大都市带,城市低碳竞争力空间结构具有从核心放射状结构→核心-圈层结构→核心-圈层结构+点轴结构→多核心网络化结构→串珠状多核心网络化结构的一般规律。该文同时提出城市低碳竞争力的调控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诸大建  陈静  
作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增长同时又要提高13亿人社会福利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需要对城市低碳竞争力的理论框架、评价系统与管理思路进行深入研究。而如何评价城市低碳竞争力水平,目前尚没有完善的理论与方法。本研究基于数据可获性原则、动态性与可比性等基本原则,将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大类,即低碳环境竞争力、低碳生产竞争力和低碳社会竞争力。针对城市系统的非线性结构,引入灰色理论建立灰熵分析评价模型,并采用上海市2002~2007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峰  
近年来山东济南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济南经济的迅速崛起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济南现代服务业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对济南服务业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济南市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发展济南市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坚成  
本文分析提升上海人才国际竞争力所面临的挑战,诠释城市人才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人才国际竞争力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秀珍  
作为应创新而生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作为第一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深圳在科技竞争力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深圳科技竞争力也存在明显短板,如人才培养能力弱、公益性高端研究机构短缺、成本高企等等。在从"速度深圳"向"质量深圳"转型过程中,深圳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科技竞争力,构建"质量深圳"的科技优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标  尹晓惠  侯兰功  
在分析城市竞争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认为省域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必须从特定省区的具体情况出发,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构建既能体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未来发展潜力,又能反映城市参与竞争的能力和对整个区域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文章以甘肃省的14个城市为例,计算得出了各城市的竞争力得分和排名,并把14个城市分为5种类型,指明了各类型城市的相对优劣势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祝晔  
文章基于旅游要素视角,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以江苏省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索竞争力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旅游综合竞争力水平表现出西北—东南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自南向北、自西向东的递减,且南北向递减更为显著;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的形成是内在驱动力和外在支持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驱动力构成了城市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是旅游竞争力空间差异形成的基础,而外在支持力构成了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