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73)
2023(12540)
2022(10341)
2021(9076)
2020(7449)
2019(16452)
2018(15960)
2017(30769)
2016(16712)
2015(17935)
2014(17353)
2013(17363)
2012(15722)
2011(13858)
2010(13807)
2009(12572)
2008(12642)
2007(11171)
2006(9862)
2005(8989)
作者
(48396)
(40361)
(40164)
(37724)
(25728)
(19362)
(17948)
(15728)
(15187)
(14117)
(13806)
(13343)
(12842)
(12752)
(12543)
(12348)
(12018)
(11950)
(11613)
(11577)
(10115)
(9830)
(9469)
(9334)
(9034)
(8827)
(8802)
(8791)
(7997)
(7840)
学科
(80851)
(77721)
经济(77625)
(74748)
企业(74748)
管理(67801)
方法(33686)
业经(27919)
(27172)
数学(25855)
数学方法(25746)
(25180)
(20305)
财务(20299)
财务管理(20280)
中国(19692)
企业财务(19253)
农业(18273)
(16974)
贸易(16970)
技术(16708)
(16574)
(16127)
环境(15855)
(14504)
(14062)
(13532)
地方(12987)
(12524)
企业经济(12158)
机构
学院(242753)
大学(236626)
(106808)
经济(105037)
管理(101136)
理学(87889)
理学院(87048)
管理学(86103)
管理学院(85671)
研究(76246)
中国(59989)
(48604)
(48269)
(46349)
科学(46020)
财经(39070)
业大(38572)
(37445)
农业(36822)
(35974)
(35753)
中心(34618)
研究所(33942)
经济学(32631)
经济学院(29883)
商学(29249)
北京(29208)
财经大学(29005)
商学院(29004)
经济管理(28119)
基金
项目(166402)
科学(133643)
基金(125303)
研究(116673)
(110193)
国家(109223)
科学基金(95913)
社会(79967)
社会科(76143)
社会科学(76119)
基金项目(67520)
(65255)
自然(62911)
自然科(61564)
自然科学(61548)
自然科学基金(60515)
(53868)
教育(50650)
资助(48942)
编号(43385)
(39099)
(38121)
重点(37066)
(36473)
(36016)
创新(34865)
国家社会(34219)
科研(32189)
(31886)
人文(31429)
期刊
(115752)
经济(115752)
研究(66514)
(42472)
中国(40448)
(40388)
管理(40105)
学报(37018)
科学(36316)
农业(29095)
大学(28376)
学学(27777)
业经(21320)
技术(20161)
(19847)
金融(19847)
财经(19507)
经济研究(18435)
(18143)
问题(17265)
(16878)
技术经济(14633)
(13541)
现代(13263)
商业(12626)
财会(12315)
世界(11974)
(11694)
科技(11569)
教育(11455)
共检索到348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  董梓梅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环境规制实现低碳和经济发展两手抓是我国当下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利用2002—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城市低碳治理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低碳治理有利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该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PSM-DID、安慰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低碳治理对于非国有企业、非加工贸易企业、港口城市企业和污染型行业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有更强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低碳治理能通过改变城市初始不利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研发创新水平和优化地区资源配置的渠道促进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以上结论能为我国在“双碳”规制下实现绿色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岳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耿伟  杨晓亮  
本文将最低工资纳入扩展Kee和Tang(2016)模型,考察最低工资上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最低工资上涨降低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并且通过"成本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两个渠道来降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之后,我们使用中国企业微观数据和各城市最低工资数据,以2004年中国《最低工资规定》颁布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倍差模型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抑制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上升。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影响机制分析显示,"成本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边际成本,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上升的成本无法完全传递至价格,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相对价格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升了国内中间品的价格,使得企业更多地使用进口中间品进行生产,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最低工资上涨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更大。此外,最低工资上涨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郝能  刘德学  吴云霞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品进口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该曲线会受到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较强的吸收能力使曲线形态更加陡峭、拐点右移、整体水平上移;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产品进口通过技术外溢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同时也会增加进口中间品比例导致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降低;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对进口数字中间品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所在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及从高收入国家(地区)进口的企业的倒U型关系不显著。本研究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应重视数字产品进口、企业吸收能力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数字产品进口技术外溢引致的创新效应,促进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闫志俊  于津平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企业的空间集聚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加中国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其影响效应大小与企业参与贸易的方式、所有制性质、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以及出口目的地密切相关。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显著受到空间集聚的影响,但对一般贸易企业这一影响并不显著。产品技术复杂度越高,空间集聚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效应越大。本文研究表明空间集聚产生的中间品替代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是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的重要渠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白东北  王珏  高强  
文章从众所周知的创业活动视角着手,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系统研究了创业活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采用历史数据的合成工具变量方法,解决创业活动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创业活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活动促进微观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从微观企业层面证实了"双创"在我国面临贸易困境背景下提出的恰如其分。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创业活动通过加成率和价格替代效应两个重要渠道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同时,从行业特征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创业活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最大;从地区特征来看,西部地区创业活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并不显著;从贸易方式特征来看,创业活动对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程度较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吕冰  陈飞翔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本文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企业的贸易持续时间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之间的关系展开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出口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的持续时间越长越有可能获得和积累学习效应,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提升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使用中国相关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框架下,我国出口企业贸易持续时间的延长显著促进了出口DVAR提升,但因行业、贸易方式、地区和所有制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会政  张靖祎  方森辉  
本文从贸易数字化视角,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匹配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开通信息,考察了贸易数字化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因果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贸易数字化有助于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第二,贸易数字化通过成本加成效应及中间品相对价格效应作用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成本加成机制下,企业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国内附加值率;中间品相对价格机制下,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不利于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假象。资源配置效率可通过提高企业研发创新水平促进国内附加值率提升,有效避免企业受限于“低端嵌入”。第三,贸易数字化倾向于提升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数字化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本文利用企业层面数据研究了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微观效应,发现外资进入的水平溢出渠道降低了本土企业出口DVAR,但通过前、后向关联渠道提高了本土企业出口DVAR,外资进入总体上促进了本土企业的出口升级。另外,地区制度环境强化了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提升作用。最后,以2002年我国政府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估计后发现,外资进入持续地提高了本土企业出口DVAR,且成本加成提升与国内中间品种类增加是外资进入影响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重要途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承彬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库及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测算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考察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DVAR的影响。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DVAR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DVAR存在异质性影响,根据企业年龄分组时,政府补贴对发展阶段后期的企业出口DVAR正向影响最大;根据企业出口规模分组时,企业出口规模越大,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正向影响越大;根据所有制类型分组时,政府补贴对外资企业出口DVAR的正向影响最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春明  刘珊珊  李震  
将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引入企业生产函数,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降低国内服务中间投入价格两条渠道,形成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影响效应在不同企业特征、行业类型、企业所处地理区位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拓展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推动行业内高附加值企业进入市场,淘汰低附加值企业使其退出市场,并有效推动企业出口贸易方式由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运苏  彭冬冬  陈启斐  
本文在分析服务业开放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价值链基础上,构建了体现我国市场准入限制的服务业开放指数,并利用微观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在总体上对企业出口国内价值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既有利于提高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也有利于延长从进口中间投入品至出口产品的国内价值链长度。进一步差异化分析还发现,服务业开放对中部地区、资本密集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效应较为显著,对混合贸易、东部地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出口国内价值链长度的延长作用更大;通讯网络和金融保险开放对企业出口国内价值链正向促进作用较大。因此,通过加快落实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开放,可以助力"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方媛  高悦冉  
劳动力市场的可获得性不仅会影响企业生产成本,而且对我国全球制造价值链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劳动力市场厚度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面板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劳动力市场厚度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企业资金成本密集度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过多资本存量会抑制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技术外溢、地区就业规模均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正向影响。通过中介模型检验显示空间投入可得性和服务可得性通过减少外部劳动力市场空间,提升本地劳动力可得性进而提高企业国内出口附加值率。最后,本文基于相关研究结论提出提升劳动力市场厚度质量、吸引劳动力就业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营营  白东北  高煜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文章系统考察了技术市场发展这一重要科技体制改革如何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研究发现:技术市场发展会显著促进企业出口DVAR的提高,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从地区划分看,技术市场发展对东部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企业;从行业要素密集度看,相对于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出口DVAR受到技术市场发展的正向影响更大。传导机制检验表明,技术市场发展会通过成本加成渠道和相对价格渠道促进企业出口DVAR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市场发展对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并未以牺牲企业参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为代价,更多地是通过引发企业贸易方式的结构转变为具体实现路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曹清峰  李琴琴  李宏  
文章基于2005~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中欧班列”开通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使得所在城市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显著提高了约2%,且该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内生性检验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中欧班列”开通主要通过运输时间节约效应、行业内扩散效应以及产品市场地方保护的削弱效应提高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中欧班列”开通对周边100千米范围内城市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并对向欧洲市场出口、非国有以及低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