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18)
- 2023(15292)
- 2022(13103)
- 2021(12210)
- 2020(9868)
- 2019(23008)
- 2018(23003)
- 2017(43751)
- 2016(24227)
- 2015(27078)
- 2014(27313)
- 2013(27092)
- 2012(25241)
- 2011(22854)
- 2010(22846)
- 2009(20557)
- 2008(19805)
- 2007(17255)
- 2006(15388)
- 2005(13561)
- 学科
- 济(101879)
- 经济(101779)
- 管理(66333)
- 业(61497)
- 企(48948)
- 企业(48948)
- 方法(40467)
- 数学(34863)
- 数学方法(34436)
- 中国(30962)
- 地方(29279)
- 农(27948)
- 学(22992)
- 业经(22930)
- 财(21079)
- 环境(20046)
- 农业(19210)
- 和(16646)
- 贸(16475)
- 贸易(16458)
- 制(16246)
- 易(15812)
- 理论(15742)
- 技术(15515)
- 发(15099)
- 地方经济(15022)
- 银(14760)
- 银行(14717)
- 融(14537)
- 金融(14534)
- 机构
- 大学(336495)
- 学院(336263)
- 管理(132544)
- 济(130094)
- 经济(126976)
- 研究(118451)
- 理学(113884)
- 理学院(112488)
- 管理学(110560)
- 管理学院(109964)
- 中国(87106)
- 科学(75991)
- 京(74550)
- 所(60184)
- 财(57587)
- 农(57156)
- 研究所(54980)
- 江(53650)
- 中心(53415)
- 业大(51921)
- 范(48092)
- 师范(47630)
- 北京(47092)
- 财经(45607)
- 农业(44469)
- 院(43909)
- 州(41776)
- 经(41267)
- 师范大学(38647)
- 经济学(37235)
- 基金
- 项目(232621)
- 科学(182086)
- 研究(170093)
- 基金(165481)
- 家(144444)
- 国家(143189)
- 科学基金(122571)
- 社会(105182)
- 社会科(99473)
- 社会科学(99444)
- 省(93101)
- 基金项目(88972)
- 自然(80242)
- 自然科(78278)
- 自然科学(78262)
- 划(77987)
- 教育(77195)
- 自然科学基金(76776)
- 编号(70326)
- 资助(67333)
- 成果(56404)
- 发(53435)
- 重点(52277)
- 部(49928)
- 课题(49349)
- 创(47788)
- 创新(44583)
- 科研(44154)
- 发展(42368)
- 项目编号(42080)
- 期刊
- 济(148675)
- 经济(148675)
- 研究(100599)
- 中国(69363)
- 学报(53043)
- 农(51487)
- 科学(50170)
- 管理(47815)
- 财(41833)
- 教育(41536)
- 大学(39448)
- 学学(36742)
- 农业(36140)
- 技术(30495)
- 融(28777)
- 金融(28777)
- 业经(25811)
- 经济研究(22295)
- 财经(20652)
- 问题(20440)
- 图书(20043)
- 业(18924)
- 资源(18249)
- 经(17555)
- 科技(17156)
- 技术经济(16492)
- 理论(15990)
- 现代(15743)
- 发(15700)
- 版(14905)
共检索到504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锋 傅利芳 刘若宇 刘娟 吴从新
为克服单一评价方法的不足,文章构建了低碳城市发展的组合评价模型:首先,选择因子分析法、熵值法、Topsis法三种单一客观赋权评价方法作为组合评价模型的基础;其次,运用Kendall一致性系数进行事前相容检验;再次,建立了平均值法、Borda法、Copeland法三种组合评价模型,并且使用Kendall协同检验进行事前检验;最后,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了事后一致性检验。运用此组合评价模型并结合江苏13城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一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但具有较为明显的协调一致性;经过组合得到的评价结果整体排名比较稳定,组合评价方法和原始的单一评价方法之间存在显著的...
关键词:
城市低碳水平 一致性 组合评价 评价指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锋 刘传哲 吴从新 许士春
该文借鉴人类发展指数与空间距离法的思想,选用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3个特征变量构建了城市低碳发展指数模型。运用江苏13个城市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锡的低碳发展水平平均最高,徐州最低;苏南、苏中、苏北的低碳发展水平具有"南高北低"的特征;从不平衡性角度来看,江苏各城市总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苏南、苏中和苏北各城市间的不平衡性具有依次递减的特征,且这种不平衡性有逐步缩小的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霞 路正南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实现途径,低碳城市是伴随着低碳经济提出的发展目标。对及时、准确掌握城市经济运行状况、生态环境发展状况,确保低碳经济系统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研究科学、全面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论文综合运用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等相关理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构建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赋权,克服了多指标评价中主观确定权重的缺陷。利用主成分投影法评价城市低碳发展水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培培
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相互关联,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结合SPSS19.0软件,对江苏省13市2010-2014年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5年间,江苏省13市协调性指数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协调性指数较大的城市所占份额增加,协调性相似城市在空间上更趋于集中;②江苏省13市具体可被划分为3个等级,第一等级包括南京、苏州、无锡,数量较少,得分显著高于第二、三等级。协调性水平总体呈现出由苏南向苏北、由中心城市向边缘城市衰减的空间格局;③经济发展、区位条件、旅游资源是影响江苏省13市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的主要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馨 吴文恒
低碳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陕西作为低碳试点省份之一,更需要积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和义务。通过5个维度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多角度评价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城市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城市分布格局,西安与其他城市的低碳经济水平差距很大;各个驱动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子系统的得分极差最大,充分反映了陕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较为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将陕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在协调度的综合影响下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协调度 陕西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馨 吴文恒
低碳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陕西作为低碳试点省份之一,更需要积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和义务。通过5个维度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多角度评价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城市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城市分布格局,西安与其他城市的低碳经济水平差距很大;各个驱动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子系统的得分极差最大,充分反映了陕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较为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将陕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在协调度的综合影响下,城市分布呈现四个组团。在未来发展中,应当依据三大区域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的低碳发展道路。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协调度 陕西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白先春 凌亢 郭存芝
在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规则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目标值,根据综合评价方法,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2000-2002年各城市发展质量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测算城市质量系统间协调发展程度的一般计量模型,根据此模型及城市发展质量综合评价的结论,分别研究了13个城市在近三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质量系统发展的协调性。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城市发展 综合评价 协调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磊 周亚楠 张宇
构建基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优化、能源转型的城市低碳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评价法和障碍度模型测度我国低碳城市试点天津市的低碳发展水平,识别不同时期阻碍其实现低碳目标的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天津市低碳发展水平呈整体上升趋势,绩效指数从2008年的0.229 8增加到2015年的0.726 5;社会进步和能源转型障碍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速度为18.45%和4.97%;经济发展和环境优化障碍度总体呈减少趋势,年均下降速度为9.37%和7.57%。在此基础上,从能源效率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传明 张春梅 任启龙 宋佳 沈茜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江苏省13城市为案例,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揭示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经济发展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总体特征和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可以通过经济要素条件的传递机制推动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耦合协调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阶段表现出不同特征。而在短期内则呈现"升—降—升—降"的小振幅波浪式变化,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速度决定拐点出现的周期长短。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表现为相对协调,但也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地带性差异,2011—2013年全省除扬州市之外的其他12市耦合协调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升,到2014年除扬州和镇江两市外,其他11城市耦合协调性都出现了拐点。最后,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南 丰志勇
首先从农业的集约化类型和集约化程度两方面入手,构建了城市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13座城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其农业的集约化类型和集约化程度进行综合分类,并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农业集约化经营状况进行了评价。最后,根据评价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单向突破、渐进式提升以及跨越式发展等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的路径选择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莉
[目的]分析江苏省常州市及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经济生态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4个方面共确定13个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关建议。[方法]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及理论分析与频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确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得出影响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结果]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由"良好"向"较好"转化,最终优化为"优秀",优化趋势遥遥领先,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优化趋势差异性明显,总体来看金坛区、溧阳市发展水平较好,钟楼区与武进区发展水平不理想,天宁区、金坛区及新北区新型城镇化优化趋势紧跟中心城市常州市。[结论]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较好,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工业废水达标率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光 李放
从制度的覆盖面、保障度、持续性三个方面构建了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及聚类分析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尤其是苏中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与其经济水平不匹配,而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却好于苏中地区。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参保率 替代率 财政补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梓童
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和强省,是长三角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的主要成员省份,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江苏省聚焦高质量发展,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强富美高”新篇章,GDP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二,人均GDP位列全国前列,但江苏省内部经济长期存在发展不协调问题,尤其是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失衡,显然不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要求,这也是江苏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文章选取江苏省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江苏13个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绩效测度与评价,从整体上把握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部分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